Workflow
希玛医疗(03309)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7月1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01:13
公司回购情况 - 万咖壹联(01762)回购数量714万股,金额50603万元,年累计回购173680万股,占总股本0981% [1][2] - 蒙牛乳业(02319)回购30万股,金额49665万元,年累计415万股,占总股本0106% [1][2] - 中集集团(02039)回购6131万股,金额40308万元,年累计57444万股,占总股本0190% [1][2] - 中国旭阳集团(01907)回购130万股,金额32668万元,年累计39544万股,占总股本0915% [1][2] - 康臣药业(01681)回购25万股,金额28940万元,年累计5045万股,占总股本5926% [1][2] - 名创优品(09896)回购566万股,金额19947万元,年累计23899万股,占总股本0193% [1][2] - 中国铝罐(06898)回购143万股,金额12436万元,年累计37628万股,占总股本3900% [1][2] - 归创通桥-B(02190)回购5万股,金额10076万元,年累计13825万股,占总股本0422% [1][2] - 乐华娱乐(02306)回购261万股,金额7756万元,年累计8826万股,占总股本1046% [1][2] - IGG(00799)回购14万股,金额6050万元,年累计5824万股,占总股本0499% [1][2] - 力鸿检验(01586)回购18万股,金额5364万元,年累计1104万股,占总股本1865% [1][2] - 中电光谷(00798)回购2008万股,金额5120万元,年累计51992万股,占总股本0692% [1][2] - 威高股份(01066)回购8万股,金额4676万元,年累计21612万股,占总股本0479% [1][2] - 现代牙科(03600)回购10万股,金额4248万元,年累计320万股,占总股本0341% [1][2] - 加科思-B(01167)回购63万股,金额3170万元,年累计63万股,占总股本0008% [1][2] - 希玛眼科(03309)回购15万股,金额2660万元,年累计15万股,占总股本0012% [1][2] - 枫叶教育(01317)回购724万股,金额2498万元,年累计40928万股,占总股本1377% [1][2] - 骏杰集团控股(08188)回购144万股,金额1335万元,年累计242万股,占总股本0504% [1][2] - 彩客新能源(01986)回购108万股,金额917万元,年累计805万股,占总股本0083% [1][2] - 天福(06868)回购7000股,金额223万元,年累计342万股,占总股本0032% [1][2] - 旭日企业(00393)回购8000股,金额107万元,年累计46万股,占总股本0031% [1][2] - 世界华文媒体(00685)回购10万股,金额105万元,年累计292352万股,占总股本1767% [1][2] - 美亨实业(01897)回购2000股,金额900元,年累计3496万股,占总股本0850% [1][2]
34家港股公司回购 斥资9.21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01:33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7月7日共有34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3099.14万股,金额达9.21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为当日回购金额最高的公司,回购100.20万股,金额5.01亿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385.42亿港元 [1][2] - 友邦保险回购550.00万股,金额3.77亿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63.52亿港元 [1][2] - 方正控股为当日回购数量最多的公司,回购1038.60万股,金额1174.36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540.93万港元 [1][2]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腾讯控股回购价格区间为494.400港元至502.000港元 [1] - 友邦保险回购价格区间为68.050港元至69.150港元 [1] - 康臣药业回购40.60万股,金额448.53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689.99万港元 [2] - 中国旭阳集团回购175.00万股,金额435.95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4713.68万港元 [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中电光谷回购226.00万股,金额55.94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608.54万港元 [2] - 名创优品回购5.42万股,金额191.21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8481.96万港元 [2] - 万咖壹联为年内首次进行回购 [2] - 北森控股回购8.60万股,金额73.03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199.20万港元 [3] - 威高股份回购9.96万股,金额59.6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4574.21万港元 [3]
32家港股公司回购 腾讯控股回购5.00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01:22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概况 - 7月2日共有32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2542 69万股 金额达7 62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单日回购5 00亿港元居首 友邦保险以2 14亿港元次之 康臣药业以945 91万港元位列第三 [1] - 从回购数量看 方正控股以491 80万股居首 嬴集团(400 00万股)和中电光谷(320 00万股)分列二三位 [1] 重点公司回购动态 - 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370 40亿港元 7月2日回购99 60万股 价格区间500 500-508 000港元 [1] - 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152 03亿港元 7月2日回购300 00万股 价格区间70 850-71 500港元 [1] - 康臣药业年内累计回购3241 46万港元 7月2日回购84 00万股 价格区间11 160-11 340港元 [1]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蒙牛乳业单日回购20 00万股 金额327 30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1 99亿港元 [1] - 名创优品单日回购5 44万股 金额192 98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2 78亿港元 [1] - 碧桂园服务单日回购30 00万股 金额196 20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5110 54万港元 [1] 行业分布特征 - 消费行业公司表现活跃 包括蒙牛乳业 安德利果汁 名创优品等均进行回购 [1] - 医疗健康板块有康臣药业 希玛医疗等参与回购 [1][2] - 科技企业如腾讯控股 明源云 乐华娱乐等回购力度较大 [1]
32家港股公司回购 腾讯控股回购5.01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09 01:21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6月6日共有32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1744.31万股,金额达7.53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5.01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当日榜首,友邦保险以2.04亿港元次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以648.42万港元位列第三 [1][2] - 从回购数量看,友邦保险以300万股居首,中国东方航空股份(220万股)和中国旭阳集团(165万股)紧随其后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腾讯控股当日回购97.5万股,价格区间511.5-516.5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285.33亿港元 [1][2] - 友邦保险回购300万股,价格区间67.15-69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20.65亿港元 [1][2]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回购220万股,价格区间2.92-2.97港元,年内累计回购4.98亿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极兔速递-W回购92万股,金额626.52万港元,年内累计2.54亿港元 [2] - 百胜中国回购1.39万股,金额467.34万港元,年内累计7亿港元 [2] - 蒙牛乳业回购20万股,金额358.1万港元,年内累计1.43亿港元 [2] - 周黑鸭回购131.15万股,金额340.39万港元,年内累计1.49亿港元 [2]
6月3日港股回购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6-04 01:40
港股市场单日回购概况 - 6月3日共40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2773.57万股 金额达10.79亿港元 [1] 重点公司单日回购表现 - 腾讯控股单日回购99.40万股 金额5.00亿港元 价格区间501.000-505.000港元 [1][2] - 友邦保险单日回购600.00万股 金额4.03亿港元 价格区间66.550-67.650港元 [1][2] - 快手-W单日回购200.00万股 金额1.02亿港元 价格区间50.950-51.350港元 [1][2] - 恒安国际单日回购60.00万股 金额1313.09万港元 [2] - 金山软件单日回购31.06万股 金额999.23万港元 [2] - 中远海发单日回购462.70万股 金额455.73万港元 [1][2] 年内累计回购金额排名 - 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270.31亿港元 [1][2] - 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114.12亿港元 [1][2] - 快手-W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19.11亿港元 [1][2] - 时代电气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13.68亿港元 [2]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4.88亿港元 [2] 特殊回购案例 - 非凡领越为年内首次回购 单日回购100万股 金额30.88万港元 [2][3] - 有赞单日回购200万股 金额18.00万港元 [1][2]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6月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6-03 01:11
2025年6月2日港股公司回购活动概览 - 共计38家港股上市公司于2025年6月2日执行股份回购操作[1] - 腾讯控股单日回购金额达5.01亿元位列榜首[1][2] - 友邦保险单日回购金额3.54亿元排名第二[2] - 快手-W单日回购金额3.12亿元排名第三[2] 单日回购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公司 - 腾讯控股回购101.30万股耗资5.01亿元[2] - 友邦保险回购544.80万股耗资3.54亿元[2] - 快手-W回购600.00万股耗资3.12亿元[2] - 石四药集团回购755.00万股耗资2098.38万元[2] - 恒安国际回购70.00万股耗资1488.73万元[2] - 时代电气回购32.07万股耗资1052.81万元[2] 年度累计回购比例显著的公司 - 时代电气年累计回购5330.16万股占总股本9.823%[2] - 中远海发年累计回购1.96亿股占总股本5.323%[2] - 固生堂年累计回购751.45万股占总股本3.067%[2] - 快手-W年累计回购1.23亿股占总股本2.826%[2] - 乐华娱乐年累计回购2155.80万股占总股本2.473%[2] - 思派健康年累计回购1383.92万股占总股本1.815%[3] - 名创优品年累计回购1871.36万股占总股本1.486%[2] - 中国东方航空年累计回购6608.80万股占总股本1.277%[2] 单日回购金额低于100万元的公司 - 骏杰集团控股回购10.00万股耗资8.40万元[3] - 滨海投资回购5.60万股耗资5.66万元[3] - 玄武云回购2.90万股耗资2.62万元[3] - 天福回购3000股耗资9530元[3] - 清科创业回购3600股耗资5300元[3] - 彩客新能源回购7000股耗资4910元[3] - 华检医疗回购2000股耗资4260元[3]
受业绩承压和退通抛压影响股价触新低,频繁回购能否拯救希玛医疗(03309)?
智通财经网· 2025-05-15 01:36
港股通剔除影响 - 希玛医疗被剔除港股通名单后,3月10日股价下跌1.65%,远低于同期被剔除股票平均跌幅14.24%,但后续受港股通资金单向卖出机制影响持续下跌,4月7日暴跌16.25%,触及上市新低1.33港元,近一个月最大跌幅达26.92% [1] - 港股通持股比例从3月5日高点8.88%持续下滑至4月7日7.96%,尽管股价后续回升,持股比例仍进一步降至7.73% [1] 股价修复与回购策略 - 4月7日触底后开启反弹行情,4月8日涨5.97%,4月17日涨3.50%确立向上趋势,历经13个交易日完全修复4月7日跌幅,5月6日触及60日均线1.71港元后涨速放缓 [4] - 公司采取高频小额回购策略,年初至今回购35次共1081万股(占总股本0.86%),其中4月集中回购15次 [4][7] - 反弹期间成交量显著萎缩,单日成交量仅4天超100万股,最低达11.2万股,呈现量价背离现象 [7]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收入19.13亿港元同比降0.56%,由盈转亏1.35亿港元(上年同期盈利6199.8万港元) [7] - 业务表现分化:内地牙科增长但香港与内地眼科收入分别下滑3.3%和6.9%,新冠相关医疗耗材收入从1943.3万港元骤减至0 [7] - 对业绩不佳医疗机构进行重整关闭,计提商誉及资产减值约1.98亿港元,导致盈利转亏 [12] 眼科行业现状 - 国内眼科医疗市场规模从2015年507.1亿元增至2024年2231亿元,预计2025年达2521.5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16% [11] - 行业面临结构性危机:爱尔眼科2024年营收增3.02%但扣非净利降11.82%,毛利率48.12%近五年首次低于50% [11] - 同质化竞争严重(白内障/屈光/视光等领域),头部企业扩张放缓面临商誉减值风险 [12] 同业对比 - 希玛医疗市值21.85亿港元接近朝聚眼科19.05亿港元,两者股价3月下旬走势趋同 [8][10] - 朝聚眼科2024年营收增2.62%至14.05亿元但净利降14.78%,采取稳定派息策略(分红0.25港元/股,派息率83.21%) [10]
希玛医疗(0330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11:3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全年收益为19.13162亿港元,较2023年的19.23964亿港元下降0.6%[14] - 2024年毛利为5.27619亿港元,较2023年的6.18962亿港元下降14.8%[14] - 2024年年内亏损1.08314亿港元,较2023年的利润8633.5万港元下降225.5%[1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2024年亏损1.35163亿港元,较2023年的利润6199.8万港元下降318.0%[14] - 2024年经调整毛利为5.96901亿港元,较2023年的6.10833亿港元下降2.3%[14] - 2024年经调整年内利润为8941万港元,较2023年的7991.6万港元增长11.9%[14] - 2024年EBITDA为1.46487亿港元,较2023年的3.43491亿港元下降57.4%[14] - 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3.44211亿港元,较2023年的3.35794亿港元增长2.5%[14] - 经调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5870万港元,较2023年的5560万港元同比增长5.7%[21][23] - 2024年集团总收益为19.132亿港元,2023年包括医疗耗材销售在内的收益为19.24亿港元[35][39] - 2024年公司就内地眼科业务和香港医疗业务的相关资产分别作1.827亿港元及1500万港元的非现金减值支出,全年录得亏损1.083亿港元,2023年为利润8630万港元[36][39] - 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为2.831亿港元,2023年为3.612亿港元[37][39]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191.32亿港元,较2023年的192.4亿港元略降0.6%[57][58] - 2024年总收益较2023年轻微减少0.6%[69][70]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3.855亿港元,较2023年的13.05亿港元增加6.2%[98][99] - 2024年毛利为5.276亿港元,较2023年的6.19亿港元减少14.8%[103] - 2024年经调整毛利为5.969亿港元,较2023年的6.108亿港元减少2.3%[103] - 2024年毛利率和经调整毛利率分别为27.6%和31.2%,2023年分别为32.2%和32.1%[104] - 2024年销售费用为1.334亿港元,较2023年的1.478亿港元减少9.8%,占总收益比例从7.7%降至7.0%[105] - 2024年行政费用为3.426亿港元,较2023年的3.549亿港元减少3.5%[106] - 2024年毛利为52760万港元,较2023年的61900万港元减少14.8%;经调整毛利为59690万港元,较2023年的61080万港元减少2.3%[107] - 2024年毛利率及经调整毛利率分别为27.6%及31.2%,2023年则为32.2%及32.1%[107] - 2024年销售开支减少9.8%至13340万港元,占总收益百分比由2023年的7.7%减至7.0%[108] - 2024年行政开支为34260万港元,较2023年的35490万港元减少3.5%[109] - 2024年其他收入由2023年的840万港元增加至890万港元[111][117] - 2024年中国内地眼科业务及香港医疗业务非流动资产分别录得减值18270万港元及1500万港元[113][119] - 2024年财务成本净额为910万港元,2023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80万港元[116][120]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210万港元,较2023年的3790万港元减少15.4%[121][124] - 2024年亏损10830万港元,2023年利润8630万港元;经调整利润为8940万港元,较2023年的7990万港元增加11.9%[122][125]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为13540万港元,2023年为4万港元[123][126] - 2024年公司产生资本开支44470万港元,主要用于添置使用权资产、投资物业、设备及租赁物业装修[13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担总额约为3190万港元,较2023年的10720万港元有所下降[13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处于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与2023年相同[13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抵押在中国内地价值6100万港元的楼宇作为银行借款抵押品,无其他抵押资产[13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3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310万港元、短期银行存款2900万港元、银行借款2920万港元[155][158] - 2024年借款年利率为3.24%,2023年为2.75%;2024年借款2920万港元,2023年为170万港元[156][158]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56倍,2023年为1.85倍;2024年流动净资产值为23050万港元,2023年为33080万港元[157][159]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8310万港元,2023年为36120万港元[160][164]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470万港元,2023年为24540万港元[161][164]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490万港元,2023年为24290万港元[162][164] 核心医疗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核心医疗服务收益2024年为19.13162亿港元,较2023年的19.04531亿港元增长0.5%[14] - 核心医疗服务收入由2023年的19.045亿港元增长0.5%至19.132亿港元[21][23] - 核心医疗服务收入由2023年的19.045亿港元增加0.5%至2024年的19.132亿港元[35][39] - 2024年核心医疗服务收益创历史新高,由2023年的190.45亿港元增长0.5%至191.32亿港元[57][58] 销售COVID - 19相关医疗耗材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销售COVID - 19相关医疗耗材收益2024年为0,较2023年的1943.3万港元下降100%[14] - 2024年COVID - 19相关医疗耗材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1940万港元降至零[44][46] - 2024年销售COVID - 19相关医疗耗材收益由2023年的1940万港元降至零[57][58] - 2024年新冠相关医疗耗材分销无收益(2023年1940万港元),因香港放宽检测要求且公司2023年下半年停止分销[93] - 2024年销售医疗耗材无收益(2023年:1940万港元)[96] 眼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眼科业务收入13.7亿港元,同比减少4.3%[24][26] - 2024年香港眼科业务收入8.208亿港元,较2023年的8.411亿港元同比减少2.4%[24][26] - 2024年内地眼科业务分部亏损由2023年的7570万港元减少至4710万港元[24][26] - 中国内地眼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587.7百万港元下跌6.9%至2024年的547.0百万港元,以人民币计算跌幅为5.1%[64][66] - 提供眼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1,266.2百万港元下跌4.3%至2024年的1,211.3百万港元[69][70] - 香港业务医疗服务及相关业务收益减少3.3%至901.6百万港元,眼科业务收益减少2.4%至820.8百万港元[60] - 香港眼科业务收益由2023年的8.411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8.208亿港元,降幅2.4%[59] - 2024年内地眼科业务除减值损失外的分部亏损从2023年的7570万港元降至4710万港元[47] - 2024年内地眼科业务分部亏损由2023年的7570万港元减至4710万港元[50] - 2024年眼科服务中,香港诊金及其他医疗服务费294,726千港元(占24.3%),内地157,139千港元(占13.0%);香港手术费487,458千港元(占40.2%),内地272,026千港元(占22.5%)[77] - 2024年咨询、检查等占眼科业务总收益33.0%(2023年32.7%),屈光手术占20.5%(2023年24.6%),白内障手术占20.9%(2023年20.1%),其他手术占14.2%(2023年11.2%),视力辅助产品销售占11.4%(2023年11.4%)[80][81] - 2024年香港手术费总额487,458千港元(增长0.7%),手术数目15,883例(减少8.5%),平均手术费30,691港元(增加10.1%);内地手术费总额272,026千港元(减少13.6%),手术数目26,565例(增加4.1%),平均手术费10,240港元(减少17.0%)[83] - 2024年香港平均手术费因手术组合变动增加10.1%,手术数目减少主要因屈光手术数目减少;内地平均手术费以港元计因市场调价和人民币贬值减少17.0%,手术数目增加主要因广州和珠海眼科医院手术数增加[84][85][86] - 2024年内地眼科业务毛利为1.14531亿港元,较2023年的2.0751亿港元减少44.8%[101] 牙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牙科业务收入5.073亿港元,同比增长18.5%[25][27] - 深圳希华爱康健口腔集团2024年营收达4.646亿港元,较2023年的3.847亿港元增长20.8%,以人民币计增长23.2%[48] - 深圳爱康健2024年收益由2023年的3.847亿港元增长20.8%至4.646亿港元,以人民币计算增长23.2%[51] - 2024年内地牙科业务分部利润由2023年的8340万港元增至9610万港元[52][55] - 深圳CKJ牙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384.7百万港元跃升20.8%至2024年的464.6百万港元[65][66] - 提供牙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428.1百万港元增加18.5%至2024年的507.3百万港元[69][70] - 2024年牙科服务总收益507,292千港元(增长18.5%),就诊总数336,894次(增长30.9%),牙科椅总数259张(增长10.2%),每张牙科椅就诊次数1,301次(增长18.8%),每张牙科椅收益1,959千港元(增长7.5%)[88] - 2024年牙科服务收益占总收益26.5%(2023年22.3%),主要因深圳爱康健牙科服务需求上升[88][90] 其他医疗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肿瘤、医美、全科等其他医疗服务收益约3810万港元(2023年4760万港元),占总收益约2.0%(2023年2.5%),主要因肿瘤服务收益减少[91] - 2024年其他医疗服务收益约为3810万港元(2023年:4760万港元),占总收益约2.0%(2023年:2.5%)[94] 视力辅助产品销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视力辅助产品销售收益1.564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3.8%,主要因内地需求下降[92] - 2024年销售视力辅助产品收益为1.564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3.8%[95]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0港仙,待2025年5月19日股东大会批准[21][23]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2港仙,2023年无[37][39] 业务布局与发展 - 深圳希华爱康健医院于2025年1月15日试运营,提供多专科服务[28][29] - 深圳希
希玛医疗(03309):减值短期承压,爱康健强劲支撑核心增长
东北证券· 2025-03-25 08: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希玛医疗“增持”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21日希玛医疗发布2024年报,营收19.13亿港元(-0.56%),股东应占溢利-1.35亿港元(同比转亏),经调股东应占溢利0.59亿港元(+5.66%) [1] - 费用优化对冲毛利率下滑,但非现金减值冲击报表,调整项主要系非流动资产减值亏损1.28亿港元,全司全年合计减值1.98亿港元 [2] - 眼科短期承压,牙科业务/爱康健持续发力,其他医疗服务和视力辅助产品收入下滑 [3] - 深港融合加速,差异化跨境医疗路径已现雏形,公司重点布局深港口岸医疗生态 [4]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为21.79/24.64/27.67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0.75/0.93/1.11亿港元,对应PE为26X/21X/18X [4] 各业务情况总结 眼科业务 - 收入12.11亿港元(-4.34%),香港眼科业务总计-2.09%,内地眼科业务总计-6.93%,主要系手术单价就市况而下调(-16.97%) [3] 牙科业务 - 收入5.07亿港元(+18.50%),主要系主打港人医疗的内地爱康健业务持续扩张,长者医疗券政策落地带来直接收入1510万港元、患者额外消费1830万港元 [3] 其他医疗服务 - 收入0.38亿港元(-19.87%),主要系香港肿瘤中心战略收缩 [3] 视力辅助产品 - 收入1.56亿港元(-3.82%),主要系内地产品需求降低 [3] 财务数据总结 2024年实际数据 - 营业收入19.13亿港元(-0.5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5亿港元(-318.01%),每股收益-0.11元,市盈率-18.34,市净率1.44,净资产收益率-7.71% [1][5] 2025 - 2027年预测数据 - 营收分别为21.79/24.64/27.67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5/0.93/1.11亿港元,对应PE为26X/21X/18X [4]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3.9%/13.1%/12.3%,营业利润增速分别为203.0%/23.0%/18.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5.8%/23.5%/19.1% [10]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30.9%/31.3%/31.5%,净利率分别为3.5%/3.8%/4.0%,ROE分别为4.2%/5.0%/5.8%,ROIC分别为5.2%/6.0%/6.7% [10]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1.5%/32.4%/33.0%,净负债比率分别为-25.8%/-32.2%/-38.5%,流动比率分别为1.69/1.81/1.92,速动比率分别为1.59/1.71/1.83 [10] - 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78/0.83/0.88,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5.27/35.16/35.04,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5.85/26.29/26.22 [10] - 每股指标方面,每股收益分别为0.06/0.07/0.09元,每股经营现金分别为0.11/0.14/0.16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43/1.48/1.53元 [10] - 估值比率方面,P/E分别为26.14/21.17/17.78,P/B分别为1.10/1.06/1.03,EV/EBITDA分别为9.68/7.02/5.11 [10] 业务布局总结 - 深圳爱康健口腔医院纳入大湾区长者医疗券试点,持续受益于港人北上需求 [4] - 关停业绩欠佳的佛山眼科医院、南山眼科诊所和深圳两间亏损的牙科诊所,拟在福田口岸新建1间牙科诊所,2025年初收购莲塘口岸1间牙科连锁诊所 [4] - 深圳希华爱康健医院已于2025年1月15日试运营,打造首个港式口岸综合医院,主打眼科/牙科/影像等特色科室 [4]
希玛医疗(0330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4 08:30
业务表现 - 集團的整體業務營運質量及成本控制能力有所改善,2024年上半年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10] - 撇除醫療耗材銷售分部的利潤,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核心醫療服務期內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加31.7%至3,080萬港元[10] -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期內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加3.4%至3,080萬港元[10] - 核心醫療服務收益(包括提供眼科服務、牙科及其他醫療服務以及銷售視力輔助產品)較去年同期略微下降0.9%至9.225億港元[11] - 香港及中國內地眼科服務收益下降,但深圳「深圳CKJ」品牌牙科服務收益因香港居民跨境消費趨勢而有所增加[11] - 本集團的核心醫療服務收益略有減少0.9%至922.5百萬港元[14] - 深圳愛康健的業務錄得顯著增長33.3%至224.7百萬港元[18] - 深圳愛康健在福田口岸開設新牙科醫院,距離口岸僅200米,為未來發展提供強大動力[19] - 深圳愛康健口腔醫院被選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的試點服務點之一,是該計劃唯一的牙科醫院[20] - 長者醫療券計劃的開支預計在2023-24財年將達37.699億港元,深圳愛康健口腔醫院有望從試點計劃中大幅受益[21] - 本集團一直密切關注市場狀況並調整核心業務策略,有效管理營運成本[12] - 本集團審慎管理營運資金,確保資產負債表穩健[12] - 本公司更名為希瑪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以提升企業形象並反映集團提供全面醫療服務的定位[13] - 本集團開展臨床研究業務,為與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帶來機會[15] - 本集團停止分銷COVID-19相關醫療耗材,相關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9.4百萬港元下降至零[15] 收入情況 - 总收益为922.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9%[24] - 香港医疗业务收益减少9.0%至427.1百万港元[27] - 内地眼科业务收益减少7.5%至270.8百万港元[27] - 内地牙科业务收益增加33.3%至224.7百万港元[27] - 销售COVID-19相关医疗耗材收益减少100%至0[27] - 内地眼科业务收益增长11.8%[29] - 中國內地的本地消費開支仍然疲弱,主要影響到公司的屈光手術收益[31] - 公司在中國內地的眼科服務收益由去年同期的292.8百萬港元下跌7.5%至270.8百萬港元[31] - 公司在深圳的牙科服務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68.6百萬港元躍升33.3%至224.7百萬港元[32] - 公司總收益較去年同期輕微減少2.9%,主要由於香港手術數量減少及中國內地平均手術費下降[35] - 公司在香港的收益佔總收益比重由51.4%下降至46.3%,主要由於香港收益減少及中國內地牙科服務收益增長較快[37] - 公司提供牙科服務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92.5百萬港元增加28.0%至246.4百萬港元[35] - 公司銷售醫療耗材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9.4百萬港元下降至零[35] - 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收益佔總收益比重由48.6%上升至53.7%[37] - 公司在香港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488.9百萬港元下降12.6%至427.1百萬港元[37] - 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461.4百萬港元增加7.4%至495.4百萬港元[37] - 中国内地收益佔總收益的比例由2023年上半年的48.6%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53.7%[1] - 香港眼科手術平均費用增加2.0%,手術數目減少8.5%[4] - 中國內地眼科手術平均費用下跌21.9%,手術數目增加1.6%[5] - 牙科服務收益大幅增長28.0%,就診總數增加35.7%[7] - 每張牙科椅收益增加22.3%至1,010,000港元[7] - 銷售視力輔助產品收益減少7.8%[9] - 醫療消耗品銷售收益減少,主要由於香港新冠檢測要求放寬[10] - 牙科服务就诊次数增加35.7%至156,080次[51] - 每张牙科椅就诊次数增加29.6%至640次,每张牙科椅收益增加22.3%至1,010,000港元[51] - 其他医疗服务收益约为15.1百万港元,占总收益约1.6%[51] - 销售视力辅助产品收益为74.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8%[51] - 销售医疗耗材收益为0,主要由于香港COVID-19测试规定放宽及公司停止分销相关产品[51] 成本管控 - 销售成本下降2.6%,主要由于医生诊金和存货及耗材成本下降[53][54] - 毛利率为31.3%,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56][57] - 销售费用下降12.2%,主要由于内地眼科服务的推广费用下降[58] - 管理费用下降10.8%,主要由于员工福利费用下降[58] - 其他收入下降52.2%,主要由于联营公司管理费收入下降[59] - 銷售開支由2023年上半年69.1百萬港元減少12.2%至2024年上半年60.6百萬港元[1] - 銷售開支佔總收益的百分比由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