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玛医疗(03309)

搜索文档
希玛医疗(03309) - 自愿性公告最新业务进展
2025-09-29 11:02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 負 責,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並 明 確 表 示,概 不 對 因 本 公 告 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 任。 (股份代號:3309)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自願性公告 最新業務進展 希 瑪 醫 療 控 股 有 限 公 司(「本公司」,連 同 其 附 屬 公 司 統 稱「本集團」)董 事 會(「董 事 會」)欣 然 宣 佈,於2025年9月29日,希 華 醫 藥 有 限 公 司(「希華醫藥」)的 一 間 附 屬公司與Gilead Sciences, Inc.(「Gilead」)及 韓 美 藥 品 工 業 株 式 会 社(「韓 美」)就 病 毒 學領域首款P-糖 蛋 白(「P-gp」)抑 制 劑encequidar(希 華 醫 藥 擁 有 該 款 藥 物 在 韓 國 以 外 的 全 球 獨 家 權 利)訂 立 三 方 全 球 授 權 及 合 作 協 議。 根 據 協 議,希 華 醫 藥 及 韓 美 會 將encequidar在病毒學領域的全球獨家權 ...
希玛医疗(03309) - 致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 2025中期报告之发佈通知
2025-09-23 04:12
报告发布 - 公司2025中期报告已发布,有中英文版本,已上传至港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1][10] 通讯方式 - 自2023年12月31日起公司采用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仅应要求提供印刷本[2][11] - 未来公司通讯的中英文版将在公司网站和披露易网站提供,替代印刷本[3][11] 股东通知 - 建议股东通过扫描回条二维码或签署回条提供电子邮箱地址,以确保及时收到最新通讯[4][12] - 股东需提供有效邮箱地址,若公司发送通讯未收到“未送达信息”则视为遵守上市规则[5][12] - 若未收到有效邮箱地址,股东无法收到部分通讯通知,需主动查看网站,且收到印刷版通讯及索取邮箱表格[5][12] - 若股东希望收取印刷版通讯,可填回条或发邮件申请,指示有效期一年,到期需再申请[6][13] 咨询方式 - 若对信件有疑问,可在周一至周五9:00 - 18:00(香港时间,除香港公众假期)致电(852) 2862 8688咨询[7][13] 公司人员 - 公司副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为李肖婷女士[8][13] 回条规则 - 选择选项1无需交回回条[14] - 选择选项3划「✓」只收印刷版通讯,电邮地址不登记[14] - 选项3指示由收取日期起一年内有效[14] - 联名股东回条须所有股东联合签署才有效[14] - 回条无签名或填写不正确作废[14] - 未提供有效电邮地址无法收通讯通知[14] - 提供多个电邮地址,以最后提供的登记[14] 资料使用 - 公司用回条个人资料发通讯及联系[14] - 可书面邮寄或电邮查阅及修改个人资料[14]
希玛医疗(03309) - 致非登记持有人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 2025中期报告之发佈通知
2025-09-23 04:10
报告发布 - 公司发布2025中期报告,有中英文版本,已上传香港交易所网站和公司网站[2][8] 通讯方式 - 自2023年12月31日起公司采用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仅应要求提供印刷本[3][9] - 未来公司通讯中英文版将在公司网站和披露易网站提供,替代印刷本[4][9] 股东通讯 - 非登记股东若想收通讯,应联系中介公司提供有效邮箱地址[5][10][13] - 若公司未收到非登记股东有效邮箱,股东需主动查网站,会收到印刷版行动通讯及索取邮箱表格[6][10] - 若想收通讯印刷版,可填回条交股份过户处或发邮件注明要求[7][11] 咨询方式 - 对函件有疑问,可在工作日9:00 - 18:00(香港时间)致电股份过户处(852) 2862 8688查询[8][11] 资料处理 - 回条提供的个人资料用于公司电子发布公司通讯事宜,且自愿提供[13] - 公司可将个人资料披露或转移给附属公司、股份过户处等,保留适当期间作核实及记录用途[13] - 股东有权根据《私隐条例》书面要求查阅及/或修改个人资料[13]
希玛医疗(0330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3 04:0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总收益为9.44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225亿港元增长2.4%[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944.3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22.5百万港元略有增长[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9.44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225亿港元增长2.4%[40][42]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9.44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225亿港元增长2.4%[55][57] - 收益同比增长2.4%至944,325千港元[137]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从去年同期的92.2501亿港元增长至94.4325亿港元[18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944,325千港元[198] - 期内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499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76万港元大幅增长62.4%[15] - 经调整后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696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991万港元大幅增长74.5%[15] - 期内利润为561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64万港元增长15.5%[1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利润由2024年上半年的30.8百万港元增长62.4%至49.9百万港元[22]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期内利润(剔除内地新业务亏损)由39.9百万港元增长74.5%至69.6百万港元[22] - 期内利润同比增长15.5%至56,154千港元[137]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增长62.4%至49,944千港元[137] - 基本每股盈利同比增长65.7%至4.11港仙[137] - 公司期内利润为56,154千港元[198] - 期内利润5620万港元,同比增长15.6%[103][10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毛利率为31.1%,较去年同期的31.3%略微下降0.2个百分点[15] - 净利润率为5.9%,较去年同期的5.3%提升0.6个百分点[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2.939亿港元,同比增长1.7%,毛利率为31.1%[89][90] - 毛利同比增长1.7%至293,905千港元[137] - 销售成本增长2.7%至650.42百万港元,其中医生诊金增长11.4%至209.01百万港元[85][86] - 销售开支6350万港元,同比增长4.8%,占收入比例6.7%[91][96] - 行政开支1.654亿港元,同比增长3.8%[92][97] - 员工成本为2.658亿港元,与去年同期2.660亿港元基本持平[117] - 员工总数2189人,员工成本2.658亿港元[115] 各条业务线表现:眼科服务 - 眼科服务收益达6.132亿港元,同比增长4.5%,占总收益比重65%[55][57] - 眼科手术费收益3.772亿港元,同比增长4.9%,占眼科服务收益61.5%[64] - 香港眼科手术费2.419亿港元,同比增长10.1%[64] - 中国内地眼科咨询费6716.5万港元,同比下降8.8%[64] - 眼科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8.6873亿港元增长至61.3180亿港元[187] 各条业务线表现:牙科服务 - 牙科服务收益2.375亿港元,同比下降3.6%,占比降至25.1%[55][57] - 深圳爱康健(牙科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217.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24.7百万港元下降3.4%[33][35] - 中国内地牙科业务收益下降3.4%至2.171亿港元(2024年同期:2.247亿港元)[44][50] - 牙科服务收入下降3.6%至237.48百万港元,占总收入比例降至25.1%[75][76] - 牙科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4.6400亿港元下降至23.7479亿港元[187] 各条业务线表现:其他医疗服务 - 其他医疗服务收益1882万港元,同比增长25%,占比2%[55] - 其他医疗服务收入增长至18.8百万港元,占总收入2.0%[79][82] - 其他医疗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505.2万港元增长至1882.0万港元[187] - 内地其他业务收益为5,379千港元,占总收益0.6%[198] 各条业务线表现:视力辅助产品 - 视力辅助产品销售收益7484.6万港元,同比增长0.9%,占比7.9%[55] - 视力辅助产品收入微增0.9%至74.8百万港元[80][83] 各地区表现:香港 - 香港医疗业务收益增长9.4%至4.671亿港元(2024年同期:4.271亿港元)[40][44] - 香港地区收益4.671亿港元,同比增长9.4%,占总收益49.5%[60] - 香港眼科业务(含视力辅助产品)收益增长10.4%至4.307亿港元(2024年同期:3.903亿港元)[44] - 香港医疗业务收益为467,069千港元,占总收益49.5%[198] - 香港医疗业务毛利1.344亿港元,毛利率28.8%,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89] - 香港医疗业务毛利为134,387千港元,毛利率28.8%[198] 各地区表现:中国内地 - 中国内地眼科业务收益下降5.9%至2.548亿港元(2024年同期:2.708亿港元)[40][44] - 中国内地业务总收益下降3.7%至4.773亿港元(2024年同期:4.954亿港元)[45] - 中国内地收益4.773亿港元,同比下降3.7%,占比降至50.5%[60] - 内地眼科业务收益为254,815千港元,占总收益27.0%[198] - 内地眼科业务毛利9570万港元,毛利率37.6%,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89] - 内地眼科业务毛利为95,737千港元,毛利率37.6%[198] - 内地牙科业务收益为217,062千港元,占总收益23.0%[198] - 内地牙科业务毛利7290万港元,毛利率33.6%,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89] - 内地牙科业务毛利为72,929千港元,毛利率33.6%[198] - 内地其他业务毛损910万港元[89] 各地区表现:中国内地细分城市 - 深圳地区眼科业务收益大幅下降21.0%至9,791万港元(2024年同期:1.239亿港元)[49] - 北京地区眼科业务收益增长8.1%至5,035万港元(2024年同期:4,658万港元)[49] - 广州地区眼科业务收益大幅增长46.4%至1,706万港元(2024年同期:1,165万港元)[49] 业务运营数据 - 香港地区手术费总额增长10.1%至241.93百万港元,平均手术费上涨12.4%至32,292港元[70] - 香港地区手术量下降2.0%至7,492例,因屈光手术减少但眼科疾病手术略有增加[70][71] - 中国内地手术费总额下降3.2%至135.32百万港元,平均手术费下降8.5%至9,921港元[70] - 中国内地手术量增长5.8%至13,639例,主要受广州和上海眼科医院推动[72][73] - 牙科就诊量增长7.4%至167,599次,但每牙科椅就诊量下降5.8%至603次[75][78] - 每牙科椅收益大幅下降15.4%至854,000港元,主因深圳市场竞争激烈[75][78][81] - 公司雇员总数为2189人,较去年同期的2192人基本保持稳定[11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国内地眼科业务分部业绩转亏为盈,去年同期为亏损2300万港元[19] - 香港眼科服务收益因需求增加而增长,部分被深圳牙科及眼科服务的收益下降所抵消[20] - 深圳希华爱康健医院仍处于初始运营阶段,是中国内地其他业务分部亏损的主要原因[19] - 内地眼科业务分部业绩由2024年上半年亏损23.0百万港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亏平衡[22][32] - 内地牙科业务分部利润由2024年上半年的54.1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3.2百万港元[38] - 深圳希华爱康健医院(新业务)2025年上半年亏损15.1百万港元[39] - 福田口岸新牙科诊所产生300万港元前期运营费用[38] - 公司于2025年8月收购香港内视镜中心以扩展医疗服务协同效应[25][29]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1亿港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354亿港元[21]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08.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35.4百万港元有所下降[23]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081亿港元,同比下降20.2%[125] - 经营所得现金净额为108,085千港元,同比下降20.2%[146] - 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4610万港元,其中4440万港元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126]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6,089千港元,同比改善37.2%[146]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44,384千港元,同比下降47.2%[146] - 来自联营公司的股息收入为8,100千港元,同比下降71.2%[146] - 融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1.107亿港元,包含2910万港元股份回购支出[127]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0,675千港元,同比增加6.7%[147] - 公司宣派股息24,069千港元[144] - 公司回购股份支出29,109千港元[14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07亿港元,短期存款为4000万港元[12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0,656千港元,同比下降18.2%[14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下降10.0%至380,656千港元[140] - 公司借款总额为233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920万港元下降20.2%[120] - 借款实际年利率为3.00%,较2024年末的3.24%下降24个基点[120] - 公司流动比率为1.51倍,较2024年末的1.56倍有所下降[121] - 流动资产净值为2.151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305亿港元减少6.7%[121] - 物业、厂房及设备同比增长10.8%至422,918千港元[140] - 无形资产同比增长4.2%至728,949千港元[140] - 总资产同比增长1.6%至2,762,749千港元[140] - 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89,911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939,428千港元,增幅为2.6%[141]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从1,752,677千港元增至1,781,523千港元,增长1.6%[141] - 非控股权益由137,234千港元上升至157,905千港元,大幅增长15.1%[141] - 储备从1,627,121千港元增加至1,655,967千港元,增长1.8%[141] - 流动负债从410,022千港元增至420,194千港元,增长2.5%[141] - 非流动负债由420,219千港元下降至403,127千港元,减少4.1%[141] - 租赁负债(非流动)从286,266千港元减少至263,132千港元,下降8.1%[141] - 租赁负债(流动)由102,441千港元上升至116,189千港元,增长13.4%[141] - 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从138,920千港元降至120,298千港元,减少13.4%[141] - 即期所得税负债从6,513千港元大幅增加至15,040千港元,增长131%[141] - 公司总权益从2025年初的1,889,911千港元增长至期末的1,939,428千港元,增长2.6%[144] - 期内利润为49,944千港元,其中非控股权益分占6,210千港元[144] - 合约负债从2024年底的5753.7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5240.0万港元[188] - 公司非流动资产添置总额为110,487千港元[198] 会计政策和风险管理 - 公司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版(缺乏可兑换性),对会计政策及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58][160] - 公司金融负债的合约未贴现现金流出与2024年12月31日年度相比无重大变动[168][171] - 公司流动金融资产及负债因期限较短,账面值接近公平值[172][173] - 公司按公平值入账的金融工具采用三级估值层级(市场报价、可观察输入值、不可观察输入值)[174] - 公司尚未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财务报表呈列及披露),生效日期2027年1月1日[164] - 公司尚未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非公共受托责任附属公司披露),生效日期2027年1月1日[164] -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政策自2024年12月31日起无重大变动[167][170] - 公司正在评估新会计准则潜在影响,尚未能确定是否导致重大政策变动[165][169] - 公司面临市场风险(外汇/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166][170] - 中期财务资料需与2024年12月31日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一并阅读[155][156] - 公司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8.736亿港元略微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8.535亿港元[177][180]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上市股权投资从2024年底的1519.2万港元微降至2025年中的1509.1万港元[177][180] - 第3级金融资产中非上市股权投资保持稳定为18.3708亿港元[177][180] - 应收或然代价从2024年底的983.6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973.6万港元[177][180] - 应付或然代价保持稳定为259.4万港元[177][180]
28家港股公司回购 斥资6.49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1:35
港股市场股份回购概况 - 9月17日共有28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1676.84万股 总金额6.49亿港元 [1] 重点公司单日回购情况 - 腾讯控股单日回购83.90万股 金额5.51亿港元 价格区间645.500-663.500港元 [1] - 恒生银行单日回购20.00万股 金额2380.14万港元 价格区间118.400-119.300港元 [1] - 太平洋航运单日回购600.00万股 金额1495.26万港元 价格区间2.450-2.520港元 [1] - 威高股份单日回购195.48万股 金额1142.55万港元 [2] - 联易融科技-W单日回购230.00万股 金额745.86万港元 [2] 年内累计回购金额排名 - 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527.07亿港元 [1][2] - 中国宏桥年内累计回购金额54.79亿港元 [2] - 恒生银行年内累计回购金额7.93亿港元 [1] - 蒙牛乳业年内累计回购金额3.22亿港元 [2] - 美高梅中国年内累计回购金额3.53亿港元 [2] 回购数量与金额对比 - 太平洋航运以600.00万股成为单日回购数量最多的公司 [1] - 腾讯控股以5.51亿港元成为单日回购金额最高的公司 [1] - 联易融科技-W回购数量230.00万股位列第二 但金额745.86万港元相对较低 [2] 行业分布特征 - 回购公司覆盖金融(恒生银行)、科技(腾讯控股、联易融科技-W)、航运(太平洋航运)、医疗(威高股份、固生堂)、消费(蒙牛乳业)等多个行业 [1][2][3] - 单日回购金额超千万港元的公司包括腾讯控股、恒生银行、太平洋航运、威高股份、美高梅中国、极兔速递-W等 [2]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9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01:13
公司回购概况 - 2025年9月17日共28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1] - 腾讯控股单日回购金额最高达5.51亿港元 回购83.90万股 [1][2] - 酷派集团年累计回购数量占总股本比例最高达5.639% [2] - 威高股份年累计回购数量占总股本比例达3.148% [2] - 康宁医院年累计回购数量占总股本比例达2.096% [2] 单日回购金额排名 - 腾讯控股回购5.51亿港元位列第一 [2] - 恒生银行回购2380.14万港元位列第二 [2] - 太平洋航运回购1495.26万港元位列第三 [2] - 威高股份回购1142.55万港元位列第四 [2] - 美高梅中国回购787.30万港元位列第五 [2] 年累计回购情况 - 中国宏桥年累计回购数量达1.50亿股 [2] - 信利国际年累计回购数量达6496.80万股 [2] - 腾讯控股年累计回购数量达5815.80万股 [2] - 太平洋航运年累计回购数量达4100.60万股 [2] - 酷派集团年累计回购数量达2309.50万股 [2] 行业分布特征 - 涵盖互联网科技(腾讯、网龙、IGG)、金融(恒生银行)、医疗健康(威高股份、昊海生物科技、希玛眼科)、工业制造(中集集团、津上机床中国)、消费(蒙牛乳业、美高梅中国)等多个行业 [1][2] - 快递物流行业代表企业极兔速递单日回购87.00万股 [2] - 眼科医疗服务企业希玛眼科单日回购16.00万股 [2] - 铝产品制造企业中国宏桥年累计回购数量达1.50亿股 [2]

希玛医疗(03309)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17 09:41
股份数据 - 2025年9月16日开始时,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1,245,152,870,库存股份10,408,000,总数1,255,560,870[3] - 2025年9月17日购回股份,已发行(不包括库存)减160,000,占比0.0128%,库存增160,000,每股1.9675港元[3] - 2025年9月17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1,244,992,870,库存股份10,568,000,总数1,255,560,870[3] 已购回未注销股份交易 - 2024年7 - 12月有多笔已购回但未注销股份交易[6] - 2024年9月2日500,000股,占比0.0398%,每股1.8679港元[5] - 2024年10月31日230,000股,占比0.0183%,每股2.2947港元[8] - 2024年12月2日480,000股,占比0.0382%,每股2.0524港元[9] - 2025年1月16日480,000股,占比0.0382%,每股1.958港元[11] - 2025年3月24日880,000股,占比0.0701%,每股1.5533港元[11] - 2025年4月7日800,000股,占比0.0637%,每股1.3632港元[14] 购回授权相关 - 购回授权决议2025年5月19日获通过[21] - 可根据购回授权购回股份总数125,556,087股[21] - 2025年9月17日根据购回授权在交易所购回160,000股[21] - 购回股份占购回授权决议通过当日已发行(不包括库存)的0.0128%[21] - 股份购回后新股发行等暂止期至2025年10月17日[21] 其他 - 公司呈交报表日期为2025年9月17日[2] - 证券代码为03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