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狗打车(02246)
icon
搜索文档
快狗打车(0224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9 10:18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总收入为3.2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12]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28.3百万元同比增长1.3%[20][2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28287千元,同比增长1.3%[11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内总收入为人民币328,28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324,188千元增长1.3%[144] - 毛利润为932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3%[9]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93.3百万元同比减少17.2%毛利率为28.4%[20][30] - 期内亏损为1.136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37.0%[9] - 期内亏损同比增长37.0%,从人民币82.9百万元增至113.6百万元[41] - 公司期内亏损为1.12999亿元人民币[127] - 经营亏损同比扩大36.2%,从人民币84.5百万元增至115.1百万元[38]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15051千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扩大36.2%[119] - 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激增120.0%,达人民币74.5百万元[43] - 经调整EBITDA为负人民币63.8百万元,同比恶化201.1%[4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东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12,99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82,354千元扩大37.2%[153]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80元,较2024年同期1.31元扩大37.4%[121] - 每股基本亏损从2024年的人民币1.31元扩大至2025年的人民币1.80元,增幅为37.4%[153] 成本和费用 - 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减少39.4%,从人民币69.3百万元降至42.0百万元[31]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加385.3%,从人民币11.6百万元增至56.3百万元[33] - 研发费用大幅增至56348千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87.6%[119] - 物流业务研发费用为人民币47,635千元,去年同期未单独列示[145] - 雇员福利费用为人民币78,989千元,同比下降15.3%[59][145] - 物流服务供应商分包费用为人民币211,675千元,同比增长12.0%[145] - 以股份为基础酬金费用确认约0.1百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1.9百万元下降94.7%[186] - 商誉减值亏损同比减少23.5%,从人民币51.0百万元降至39.0百万元[35] - 商誉减值39000千元,较2024年同期51000千元减少23.5%[119]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回同比减少68.2%,从人民币4.4百万元降至1.4百万元[34] - 其他收入同比锐减88.6%,从人民币4.4百万元降至0.5百万元[36] - 财务收入净额为人民币465千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46] - 所得税抵免为人民币1,012千元,其中递延所得税为1,101千元[147]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平台服务收入为630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19.2%[14] - 平台服务收入减少22.3%从人民币81.1百万元降至人民币63.0百万元[26] - 物流平台服务收入为人民币62,990千元,同比下降22.3%[144] - 企业服务收入达人民币233.9百万元同比增长10.5%占集团总收入的71.2%[15] - 企业客户物流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33,890千元,同比增长10.5%[144] - 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1.4百万元同比微跌0.3%占集团总收入的9.6%[18] - 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1,407千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相关商品交易总额分别为75,746千元和76,830千元[144] 各地区市场表现 - 香港及海外市场收入为2.5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12] - 中国内地收入为684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8%[12] - 香港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5.6%[13] - 新加坡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5.2%[13] - 印度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5.2%[13] - 香港及海外企业服务收入从人民币174.4百万元增长11.4%至人民币194.2百万元[15] - 香港及海外增值服务收入强劲增长8.9%至人民币29.4百万元[18]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8,391千元,同比下降23.8%;香港及海外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59,896千元,同比增长10.8%[144] 运营和交易指标 - 总交易额(GTV)达7.092亿元人民币[13] - 公司企业服务业务平台交易总额(GTV)达人民币234.7百万元[15] - 公司累计服务超过72,200家企业客户[15] 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为人民币115.8百万元[20]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为人民币115,811千元,投资活动所得净现金为人民币51,052千元,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人民币5,517千元,导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人民币70,276千元[50] - 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15811亿元人民币[128] - 投资活动所得净现金为5105.2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出售金融资产所得款项6136万元人民币[128] - 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551.7万元人民币[12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汇兑差额增加278.8万元人民币[128] 现金及资本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29.2百万元[48]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26,389千元,较期初的人民币193,877千元减少约34.8%[5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196千元,较期初197880千元减少34.7%[122]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638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7076万元人民币[128] - 公司资本支出为人民币6.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百万元增长约361.5%[49] - 公司受限制现金为人民币21.0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3.6百万元减少约11.0%[6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97,880千元下降至129,196千元,减少34.7%[168] - 港元计价的现金从116,711千元锐减至11,115千元[168]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545亿港元[7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1.067亿港元[76] - 扩大用户基础及品牌知名度分配款项2.219亿港元占比40%[76] - 开发新服务及产品分配款项1.109亿港元占比20%已全部动用[76] - 海外市场战略投资分配款项1.109亿港元仅动用420万港元[76] - 技术研发能力升级分配款项5550万港元占比10%[76] 资产和投资变动 - 公司持有的重大投资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0.2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零[51]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7104万元人民币减少至2079.6万元人民币[138] - 理财产品投资从71,040千元大幅减少至20,796千元[166] - 理财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全部转入第二层级,金额为2079.6万元人民币[138]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5,513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9,674千元,增幅75.5%[157] - 物业、厂房及设备在2025年上半年新增购置人民币6,030千元,出售资产人民币275千元,计提折旧人民币1,577千元[157] - 商誉账面净值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08,452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9,452千元,主要由于计提减值人民币39,000千元[158] - 中国内地业务商誉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8,452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9,452千元,减少39,000千元[161] - 无形资产(不含商誉)账面净值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27,594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2,462千元,主要由于摊销人民币5,060千元[158] - 2025年上半年商誉及无形资产合计计提减值人民币39,000千元,摊销人民币5,060千元[158] - 使用权资产(由Daojia Limited控制的实体)为421.6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535.4万元人民币下降21.3%[193] - 租赁负债(由Daojia Limited控制的实体)为420.3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577.3万元人民币下降27.2%[193] - 总资产为486490千元,较期初621118千元减少21.7%[122] - 公司累计亏损从期初75.75538亿元人民币扩大至76.88537亿元人民币[127]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 应收账款为93014千元,较期初81983千元增长13.5%[122] - 应收账款总额从100,762千元增至111,520千元,增长10.7%[164] - 0至30天账龄的应收账款从56,523千元增加至64,134千元[165] - 应付账款为46945千元,较期初44484千元增长5.5%[124] - 应付账款总额为46,945千元人民币,其中0-30天账期占比84.8%(39,822千元)[187] - 合同成本为63191千元,期初为零[122] - 平台用户押金为119,518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28,998千元下降7.3%[188] - 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195,49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223,629千元下降12.6%[188] - 合同负债(预收客户款项)为17,468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20,127千元下降13.2%[190] 人力资源情况 - 公司全職僱員总数為579名,较去年同期的728名减少约20.5%[56] - 僱員按職能劃分:销售及营销162名(占28.0%),用户服务及运营260名(占44.9%),研发69名(占11.9%),经营及管理88名(占15.2%)[58] - 公司僱員福利费用为人民币79.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93.3百万元减少15.3%[59] 股份和股权激励 - 董事林凯源持有公司股份687,951股占比1.09%[77][79] - 董事何松持有公司股份1,653,717股占比2.63%[77] - 主要股东58同城持有公司股份23,723,837股占比37.72%[82] - 姚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24,272,028股占比38.59%[82] - Nihao China持有公司24,272,028股股份[84]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62,894,739股[85] - 陈小华通过Genesis Fortune Holdings获得791,238股股份[86] - 陈小华通过Trumpway Limited获得1,749,545股股份[86] - 股份激励计划可发行最高股份总数为10,413,446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6.6%[92] - 股份激励计划中为58 Daojia参与者保留4,117,263股股份[92] - 股份激励计划中为GoGoVan参与者保留773,500股股份[92] - 股份激励计划剩余期限约为5年11个月[94] - 购股权总归属期介于0至4年[95] - 购股权期限不超过十年[95] - 股份激励计划下可供授予的全部10,413,446股购股权已于2022年1月及5月授予[10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7,613,410股[110][111] - 报告期间(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失效购股权数目为24,660股[111] - 报告期间已注销购股权数目为554股[110] - 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持有尚未行使购股权3,903,971股,占总未行使期权51.3%[110] - 雇员参与者(不包括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持有尚未行使购股权2,523,954股[110] - 关联实体参与者持有尚未行使购股权545,933股[110] - 其他关联实体参与者持有尚未行使购股权597,586股[111] - 服务供应商持有尚未行使购股权41,966股[111] - 报告期间未授出任何新购股权,计划授权可供授予股份数目为零[108][115] - 购股权加权平均剩余合約年期为6.53年,较2024年末7.03年减少0.5年[185] - 2021年股份激励计划下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7,613,410份,加权平均行使价为3.442美元[184][185] - 2022年1月12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范围0.001美元至7.80美元,到期日为2032年1月11/12日[185] - 58 Daojia 2015年股份激勵計劃尚有1,565,500份購股權尚未行使[175] - Daojia Limited 2019年股份激勵計劃尚有494,085份購股權尚未行使[178] - 2021年股份激勵計劃預留最高可發行104,134,465股普通股[181] 资本和储备变动 - 股份溢價資本儲備從2024年1月1日的4,708,135千元人民幣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728,554千元人民幣,增加20,419千元人民幣[171] - 以股份為基礎的酬金儲備從2024年1月1日的1,032,408千元人民幣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22,014千元人民幣,減少10,394千元人民幣[171] - 匯兌儲備從2024年1月1日的19,432千元人民幣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3,395千元人民幣,增加3,963千元人民幣[171] - 2024年以權益結算以股份為基礎的酬金增加9,385千元人民幣[171] - 2025年上半年以權益結算以股份為基礎的酬金增加114千元人民幣[171] - 2024年行使購股權增加股份溢價15,257千元人民幣,減少以股份為基礎的酬金儲備15,139千元人民幣[171] - 2025年上半年行使購股權增加股份溢價5,162千元人民幣,減少以股份為基礎的酬金儲備5,109千元人民幣[171] - 其他全面收益中汇兑差额为246.4万元人民币[127] 关联方交易 - 向关联方蕪湖開新到家科技采购服务855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55千元增长1,454.5%[192] - 向Daojia Limited关联实体支付租金费用1,91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2,888千元下降33.6%[192] - 应收关联方账款(芜湖开新到家科技有限公司)为234.2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4.2万元人民币增长20.6%[193]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由58同城控制的实体)为13.2万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无此项余额[193]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芜湖开新到家科技有限公司)为132.2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8.6万元人民币增长2.8%[193] - 向合营企业贷款(芜湖开新到家科技有限公司)为550.8万元人民币,无抵押、不计息,到期日为2028年1月31日[193] - 其他应付关联方款项总额为287.4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2.4万元人民币增长57.6%[193]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319.0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2.5万元人民币增长211.2%[194] - 薪金及花红为300.8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23.8万元人民币下降7.1%[194] 公司行动和投资 - 公司于2025年6月12日收购必事达资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对价为11,922,600港元,通过发行3,100,000股新股份支付[64] - 公司于2025年8月12日以1192.26万港元收购BITS Solution Limited的100%股本[196] -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实施股份合并,每十股已发行股份合并为一股普通股[153] - 公司未偿还借款为零,资本负债比率不适用[60][65
快狗打车(02246)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11:32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0美元,股份数目2,000,000,000股,面值0.000025美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65,995,291股,库存股份0股,总数65,995,291股[2] 期权情况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期权计划上月底结存7,612,858股,本月底7,612,733股,注销125股[3]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涉及新股和库存股份行使数目均为0[3] 股份变动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普通股[5]
快狗打车(02246.HK)上半年总交易额超7亿元 亏损同比增长37.0%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
格隆汇· 2025-08-28 14: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28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14亿元 亏损同比增长37.0% [1] - 期内经调整亏损净额为人民币7446万元 亏损同比增长120.0% [1] - 基本每股亏损为人民币1.80元 [1] 区域市场收入结构 - 香港及海外市场合计贡献收入人民币2.599亿元 同比增长10.8% [1]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下降至人民币6840万元 同比下降23.8% [1] - 香港及海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达79.2% [1] 海外市场细分表现 - 香港市场收入增长15.6% 反映服务品质与品牌认可度 [1] - 新加坡市场增长15.2% 受益于电动车物流服务拓展与品牌合作 [1] - 印度市场录得25.2%高速增长 凭借先发优势 [1] 运营数据 - 累计注册用户达3490万 注册司机达710万 [2] - 报告期内完成550万笔运输订单 [2] - 总交易额(GTV)达人民币7.092亿元 [2]
快狗打车(02246)发布中期业绩 净亏损1.14亿元 同比扩大37%
智通财经· 2025-08-28 13:40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3.2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1] - 净亏损1.14亿元人民币 同比扩大37% [1] - 每股亏损1.8元人民币 [1]
快狗打车发布中期业绩 净亏损1.14亿元 同比扩大37%
智通财经· 2025-08-28 13:32
财务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1.3%至人民币3.28亿元 [1] - 净亏损同比扩大37%至人民币1.14亿元 [1] - 每股亏损人民币1.8元 [1]
快狗打车(0224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2:5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3.2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 - 总收入为人民币3.283亿元,较去年同期3.242亿元微增1.3%[23] - 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1.3%至人民币328.3百万元,其中香港及海外市场收入增长10.8%至人民币259.9百万元,中国内地收入下降23.8%至人民币68.4百万元[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3.283亿元,同比增长1.3%[53][54] - 期内亏损为1.136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37.0%[3] - 经营亏损同比扩大36.2%,从人民币84.5百万元增至人民币115.1百万元[71] - 期内亏损同比增长37.0%,从人民币82.9百万元增至人民币113.6百万元[74] - 经调整亏损净额为7446万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20.0%[3] - 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激增120.0%至人民币74.5百万元[76] - 经调整EBITDA为负人民币63.8百万元,同比恶化201.1%[76] - 每股基本亏损扩大37.4%至人民币1.80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1.31元)[34] - 毛利为9325.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3%[3] - 公司报告期内完成550万笔运输订单,总交易额(GTV)达人民币709.2百万元,毛利为人民币93.3百万元,期内亏损人民币113.6百万元[46] - 毛利率从34.8%下降至28.4%[6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为5634.8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155.2万元大幅增加[5] - 研发费用大幅增加至人民币4763.5万元,去年同期未列支[25]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385.3%至人民币5630万元[66] - 雇员福利费用下降15.3%至人民币7898.9万元[25] - 雇员福利费用降至人民币79.0百万元(2024年同期:93.3百万元),同比减少15.3%[90] - 对平台用户的奖励锐减84.7%至人民币160.5万元[25] - 分包费用增长11.2%至人民币2.186亿元[25] - 销售及营销费用减少39.4%至人民币4200万元[64] - 其他收入同比减少88.6%,从人民币4.4百万元降至人民币0.5百万元[69] - 商誉减值390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5100万元有所减少[5] - 商誉减值亏损为人民币3900万元[68] - 商誉减值人民币3,900万元(2024年全年减值人民币9,851.8万元)[37] - 中国内地业务现金产生单位于2025年6月30日确认减值亏损人民币39.0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及香港与海外业务分别减值人民币95.0百万元和人民币3.5百万元)[40] - 财务收入净额同比下降0.4%至人民币46.5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46.7万元)[26] - 财务收入净额保持稳定,均为人民币0.5百万元[72]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2.9%至人民币83.3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108万元)[26] - 租赁负债利息费用同比下降40.0%至人民币36.8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61.3万元)[26] - 所得税抵免总额同比下降7.7%至人民币101.2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109.7万元)[27] - 即期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8.9万元(2024年同期:零)[27] - 递延所得税抵免同比微增0.4%至人民币110.1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109.7万元)[27] - 资本支出同比增加361.5%至人民币6.0百万元[8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下降23.7%至人民币6839.1万元,香港及海外业务收入增长10.8%至人民币2.599亿元[23] - 企业物流服务收入增长10.5%至人民币2.339亿元[23] - 平台服务收入下降22.3%至人民币6299万元[23] - 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5%至人民币233.9百万元,占总收入71.2%,香港及海外企业服务收入增长11.4%至人民币194.2百万元[49] - 平台服务收入为人民币63.0百万元(占比19.2%),香港及海外平台服务收入增长9.4%至人民币36.2百万元,相关GTV达人民币474.5百万元[48] - 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140万元,同比下降0.3%,占总收入9.6%[51][61] - 香港及海外市场增值服务收入强劲增长8.9%至人民币2940万元[51] - 企业服务收入增长10.5%至人民币2.339亿元[58] - 平台服务收入下降22.3%至人民币6300万元[59]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下降23.7%至人民币6839.1万元,香港及海外业务收入增长10.8%至人民币2.599亿元[23] - 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1.3%至人民币328.3百万元,其中香港及海外市场收入增长10.8%至人民币259.9百万元,中国内地收入下降23.8%至人民币68.4百万元[45] - 香港及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总营收79.2%,香港市场增长15.6%,新加坡增长15.2%,印度市场增长25.2%[45][46] - 中国内地业务商誉账面净值下降36.0%至人民币6,945.2万元(2024年末:人民币10,845.2万元)[39] - 中国内地业务现金产生单位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5.05%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90%[40] 现金流和投融资活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1.979亿元减少34.7%[8] - 经营业务所用现金为1.16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183万元有所增加[11] - 投资活动所得净现金为5105.2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金融资产出售[1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264亿元,较期初减少34.9%[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人民币7027.6万元,去年同期为净增加1.545亿元[13] - 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净现金为人民币1.158亿元[53] - 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为人民币115.8百万元,同比扩大168.0%[82] - 以公允价值计量理财产品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1.0百万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0.8百万元,期内赎回确认收益人民币1.4百万元[42] - 公司赎回基金参与股份获得款项66.18百万港元,完成后不再持有独立基金权益[84]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554.5百万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金额106.7百万港元[97][99] - 所得款项用途:扩大用户基础已全额动用221.8百万港元,战略投资未动用106.7百万港元[99] - 持有的重大投资从人民币60.2百万元降至零[83] - 资本负债比率为零,未偿还借款为零[91][96] - 公司收购必事达资讯科技100%股权,对价11.92百万港元通过发行310万股新股支付[95] 资产和债务状况 - 总资产为4.86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6.211亿元减少21.7%[8] - 应收账款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2.0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93.0百万元,其中0-30天账期占比68.9%(64.1百万元)[41] - 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4.5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6.9百万元,其中0-30天账期占比84.8%(39.8百万元)[44] - 受限制现金质押金额为人民币21.0百万元(2024年底:23.6百万元)[93] 人力资源和运营 - 公司雇员总数减少至579名(2024年同期:728名),同比下降20.5%[87] - 雇员职能分布:销售及营销162人(28.0%)、用户服务及运营260人(44.9%)、研发69人(11.9%)、经营及管理88人(15.2%)[89]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审计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计中期业绩[105] - 审计委员会确认中期业绩符合适用会计准则、法律及规例[105] - 中期业绩公告已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06]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4]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3] - 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105] - 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网站登载[106] - 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层讨论了会计原则及政策[105] - 审计委员会对未经审计合并中期财务报表无异议[105] - 公司未宣布中期股息[100] - 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04]
快狗打车(02246)发盈警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约1亿元至约1.2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25 10:57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1亿元至1.2亿元 [1] - 亏损同比2024年同期约人民币8240万元增加21.4%至45.7% [1] 亏损原因 - 亏损增加主要由于收入成本、销售及营销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及研发费用增加 [1]
快狗打车发盈警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约1亿元至约1.2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25 10:48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1亿元至1.2亿元 [1] - 较2024年同期亏损约人民币8240万元增加21.4%至45.7% [1] 亏损原因 - 亏损增加主要由于收入成本、销售及营销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及研发费用增加 [1]
快狗打车(02246) - 内幕消息 - 有关2025年财务表现之更新
2025-08-25 10:41
业绩总结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1 - 1.2亿元[4] - 2024年同期亏损8240万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21.4% - 45.7%[4] - 亏损增加因收入成本等费用增加[4] 未来展望 - 公司仍在落实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告或调整[4] - 业绩公告预计2025年8月28日刊发[4]
快狗打车(02246)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5 08:51
会议安排 - 快狗打车董事会会议2025年8月28日举行[3]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其他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15日[4] - 明确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人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