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康医疗(01789)
icon
搜索文档
爱康医疗(01789.HK):1H25业绩符合预期 政策利好数字骨科新战略
格隆汇· 2025-08-30 03:27
1H25业绩表现 - 1H25收入6.94亿元 同比增长5.7% 归母净利润1.61亿元 同比增长15.3% 摊薄每股盈利0.14元 业绩符合预期 [1] - 净利润率23.1% 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主要得益于收入增长和成本控制 [2] - 毛利率59.1% 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主要受脊柱产品收入占比下降影响 [2] 主营业务发展 - 髋关节业务收入4.1亿元 同比增长14% 维持去年下半年较高增速 [1] - 膝关节业务收入1.94亿元 同比下降0.7% 主要因单髁产品价格调整和退换货 [1] - 海外销售收入1.28亿元 调整后实际增速约7% 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分别增长约60%和30% [1] 费用控制与运营效率 - 销售费用率16.9%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11.1% 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9.6%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各项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 [2] 政策环境与创新布局 - 医保局召开五次专题座谈会支持创新药械 药监局优化高端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监管机制 [1] - 明确支持手术机器人和3D打印骨科植入物等创新产品发展 [1] - 公司7项产品进入创新通道 建成5家数字骨科培训中心 智能设备覆盖50家医院 [1] 战略规划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开启数字化转型 计划构建覆盖术前AI手术规划 术中机器人/导航 术后患者管理的完整生态 [1] - 数字骨科计划全面启动 旨在驱动骨科智能辅助设备装机量增长 [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EPS预测0.30元 2026年EPS预测0.36元 [2] - 现价对应2025-2026年17.2倍和14.3倍市盈率 [2] - 目标价7.11港元 对应2025-2026年22.1倍和18.3倍市盈率 较现价有26.73%上升空间 [2]
爱康医疗(01789)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61亿元 同比增加15.34%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1:20
财务表现 - 收入6.9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65% [1] - 股东应占溢利1.6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34% [1] - 每股基本盈利0.14元 [1] 业绩期间 - 报告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1]
爱康医疗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61亿元 同比增加15.34%
智通财经· 2025-08-27 11:18
财务表现 - 收入6.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5% [1] - 股东应占溢利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4% [1] - 每股基本盈利0.14元人民币 [1] 运营期间 - 报告期覆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爱康医疗(01789.HK)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5.3%至1.606亿元 公司产品的手术量需求持续增长
格隆汇· 2025-08-27 11:15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人民币6.942亿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约5.6% [1] - 公司实现净利润约人民币1.606亿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约15.3% [1] 业务驱动因素 - 带量采购政策推动进口替代加速,公司产品手术量需求持续增长 [1] - 公司带量内产品销售获得进一步增长 [1]
爱康医疗(0178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11:06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为人民币694.227百万元,同比增长5.6%[4][5]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57.102百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694.227百万元人民币,增幅为5.7%[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总收入为人民币6.942亿元,同比增长5.6%[3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694.2百万元,同比增长5.6%[52][55]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60.611百万元,同比增长15.3%[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606亿元,同比增长15.3%[3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60.6百万元,同比增长15.3%[52]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67.214百万元,同比增长9.7%[6] - 公司可呈报分部溢利同比增长13.9%,从163.346百万元人民币增至186.051百万元人民币[17] - 每股基本盈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0.125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0.144元人民币[21] 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83.89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66.701百万元,同比增长4.9%[6] - 研发开支为66.7百万元,同比增长4.9%[66]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77.4百万元,同比增长7.1%[65] - 所得税开支为26.1百万元,同比增长12.0%[68]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髋关节置换植入物收入同比增长14.0%,从359.357百万元人民币增至409.675百万元人民币[14] - 公司髋膝关节产品收入为人民币6.042亿元,同比增长8.8%[34] - 髋关节置换内植入物收入为人民币409.7百万元,同比增长14.0%[54][56] - 膝关节置换植入物收入同比下降0.7%,从195.804百万元人民币略减至194.489百万元人民币[14] - 膝关节置换内植入物收入为人民币194.5百万元,同比下降0.7%[54][56] - 脊柱及创伤植入物收入大幅下降26.5%,从69.056百万元人民币降至50.732百万元人民币[14] - 公司脊柱与创伤植入物收入为人民币5070万元,同比下降26.5%[35] - 脊柱和创伤内植入物收入为人民币50.7百万元,同比下降26.5%[54][58] - 数字骨科定制产品及服务收入约人民币18.4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3.9%[36] - 数字骨科定制产品及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8.4百万元,同比增长3.9%[54][59] 各地区收入表现 - 中国地区收入同比增长6.0%,从533.811百万元人民币增至566.019百万元人民币[14] - 中国地区收入为人民币566.0百万元,同比增长6.0%[60] - 海外产品实现收入约人民币128.2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约4.0%[37] - 海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28.2百万元,同比增长4.0%[60] 其他财务数据 - 毛利为人民币410.335百万元,同比增长3.0%[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9.1%,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62] - 财务收入净额为人民币19.457百万元,同比增长94.0%[6] - 财务收入净额为19.5百万元,同比增长95.0%[6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净额为人民币18.3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5.4百万元[63] - 净汇兑收益为5.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损失0.9百万元[71] 资产负债和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75.064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长6.5%[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436.5百万元,较期初增长39.8%[69] - 贸易应收账款为人民币520.662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加5.2%[7] - 贸易应收账款净额从494.820百万元人民币增至520.662百万元人民币,增长5.2%[26] - 即期至三个月的贸易应收账款占比最大,为339.875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7.9%[27] - 存货为人民币460.051百万元,较2024年底减少5.9%[7] - 流动资产净值为1,845.5百万元,较期初增长16.7%[70] - 公司贸易应付账款总额从人民币1.221亿元降至人民币1.066亿元[28] - 公司银行贷款总额从人民币7811.4万元增至人民币1.4179亿元[29] - 短期银行贷款余额为136.1百万元,较期初增长125.3%[74] - 资本负债比率为5.2%,较期初上升2.2个百分点[74] - 资本支出为76.6百万元[72]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支出同比下降39.8%,从104.451百万元人民币减至62.864百万元人民币[25] - 公司法定普通股股本为200亿股,金额为人民币1.6898亿元[29]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为11.227亿股,金额为人民币951.5万元[29] 业务运营和战略进展 - 公司脊柱产品寰枢椎侧块融合植入增长率达87%,覆盖医院从20余家增至40余家[35] - 椎体重建类产品的复合增长率达30%[42] - 海外新增注册4个国家,注册准入进行中的有15个国家,新增经销商5家[37] - 集团累计共有7项产品进入国家创新通道[39] - 集团举办丝路健康国际合作联盟系列活动6次,覆盖4个国家超过140人次,新闻报道阅读量超10万人次[37] - 丝路健康国际合作联盟上半年举办6次活动覆盖140人次新闻阅读量超10万[45] - 集团举办4场AC ONE先髋假体研讨会、4场HAUK单髁多中心学术会议及4场复杂髋膝关节翻修技术峰会[42] - 集团召开3场"骨勇者"系列学术活动,覆盖在线学员累计达15,000余人次[42] - K3智能手术机器人已实现一台商业化[43] - 智能辅助设备累计完成临床手术量突破1700台次[44] - 新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39500平方米采用光伏电站年减碳1575吨节能30%以上[46] - 产业园集成iCOS车间3D打印车间和数字制造车间三大数字化制造系统[47] - 公司推进双品牌协同发展战略加速海外市场布局[48] - 在进口主导的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区域实现市场份额显著提升[49] - JRI品牌拥有超过50年行业积淀专注国际高端医疗市场[50]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应付股息为人民币7371.7万元,每股7.2港仙(2024年同期为4607.9万元,每股4.5港仙)[31]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6]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完全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83] - 公司未发现雇员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违反内部证券交易指引[83] - 审计委员会审阅并认可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符合会计准则[84]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财务报告执行独立审阅并出具无修改报告[85] - 中期财务报告虽未经审计但已由独立核数师毕马威按香港审阅委聘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85]
爱康医疗20250731
2025-08-05 03:19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中国关节植入物市场,预计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2030年髋膝关节手术量预计达316万例(CAGR约11%)[7] - 公司:爱康医疗(港股上市),国产关节植入物龙头企业,覆盖髋膝关节置换、3D打印植入物、手术机器人等产品线[6] 核心业务动态 **1 集采中标与价格趋势** - 2024年集采续标中标量提升,髋膝关节中标价提高,驱动收入利润增长[2] - 集采续标价格降幅收窄,行业出厂价趋于稳定[7] - 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国际巨头(如强生医疗、捷迈邦美)市占率下降[8] **2 创新技术布局** - **3D打印产品**: - 手术量占比提升,定制化产品利润率较高[2] - 拥有国内首个3D打印金属骨科植入物注册证,获北京市3D打印骨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证[6][9] - **手术机器人**: - 2023年髋关节机器人获批,2024年膝关节机器人获批,形成完整数字骨科布局[12] - VTS智能辅助导航系统2024年实现国内首台销售及墨西哥海外首销[13][14] - 与植入物协同效应显著,参考海外巨头经验有望带动收入增长[12] **3 海外市场拓展** - 双品牌策略:爱康(高增长市场)与Gri(欧洲高端市场)[13] - 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1%,占比从2020年10%提升至20%[14] - 新注册5国,10国准入中,新增12家经销商[13] 财务与增长预期 **1 收入与利润** - 2025-2027年收入预测:16.2亿/19.5亿/23.2亿元(CAGR约20%)[15] - 归母净利润预测:3.3亿/4.0亿/4.8亿元(CAGR超20%)[15] - 毛利率提升驱动因素:集采提价、3D打印产品放量、智能化降本[15] **2 估值与投资潜力** - 当前PE约20倍,低于可比公司(春立医疗、威高骨科等)[10] - 给予2025年29倍PE,对应32%估值空间,首次覆盖“买入”评级[16][17] 潜在风险与市场担忧 - 集采续标后进一步降价风险[4] - 海外拓展及创新产品放量节奏不确定性[5] 其他关键信息 - 发展三阶段:技术突破期(2003-2016)、全球化布局期(2017-2021)、数字化完善期(2022至今)[6] - 数字化闭环:术前规划(ICAUSE平台)-术中导航(VTS系统)-耗材销售[12]
爱康医疗(01789.HK)拟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01 09:01
公司董事会会议安排 - 爱康医疗将于2025年8月27日星期三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地点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文安街5号院爱康医疗产业园A栋4层全球通会议室 [1] - 会议议程包括审议批准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及派发中期股息事项 [1] 财务信息披露时点 - 公司计划在2025年8月27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中期财务业绩 [1] - 中期业绩涵盖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1] - 董事会将同时审议中期股息分派方案 [1] 公司治理事项 - 董事会会议将处理除中期业绩外的其他事务 [1] - 会议形式为现场会议在公司自有产业园内举行 [1]
爱康医疗(01789)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01 08:46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7日在中国北京昌平区举行董事会会议[4] 会议议程 - 考虑及批准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4] - 考虑及批准派发中期股息(如有)[4]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含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四场座谈会定调“真创新”政策路径,AI医疗+高端器械国产化催生千亿新蓝海,恒生医疗ETF(513060)飙涨3%
搜狐财经· 2025-07-30 06:1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午间收跌1.57% 录得5连跌 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均下跌0.43% [1] - 互联网医疗股表现强势 平安好医生大涨9%刷新阶段新高 婴幼儿奶粉板块需求改善预期推动三胎概念股回升 [1] - 恒生医疗ETF(513060)盘中大涨超3% 成交额近25亿元 换手率超30% 成分股中平安好医生涨超11% 微创医疗涨超8% 石药集团涨超7% [1] 医保政策支持创新药械 - 国家医保局召开四场座谈会系统阐述创新药械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政策导向为"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 [2][3] - 第一场座谈会聚焦建立医保综合价值评价体系 旨在解决创新药械评价标准不统一问题 高效配置医保资源 [2] - 第二场座谈会宣布三项突破性举措: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通道 研究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助力中国创新药械全球化发展 [2] - 第三场座谈会推动建立医保数据共享机制 赋能创新药研发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型 [3] - 第四场座谈会明确支持临床真疗效和患者真获益的"真创新" 鼓励拓展创新宽度和深度 避免同质化竞争 [3] 创新药械政策具体措施 - 第11批药品集采优化规则 允许医疗机构按品牌报量 优化价差计算规则 为高质量创新产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4] - 建立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允许突破性疗效创新药获得合理溢价空间 [4] -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实施"创新豁免" 医用机器人和AI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范围 [4] 医药行业创新趋势 - 政策引导资本投向罕见病、老年性疾病、精准医疗等未满足临床需求领域 [5] - 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额达455亿美元 已超2024年全年总额 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20% [5] - AI+医疗应用降低研发成本50% 缩短研发周期30% AI医疗龙头企业盈利增速预期达35%+ [5] - 高端器械国产替代加速 政策设定2025年县级医院国产设备占比70%的目标 医疗新基建拉动超2000亿元设备采购需求 [6] 恒生医疗ETF投资价值 - 恒生医疗ETF(513060)深度受益于国内政策红利和产业升级趋势 成分企业包括微创机器人和爱康医疗等高端器械企业 [7] - 创新药械被列为新兴产业核心环节 医保数据支持研发和商保目录设立等政策为行业提供长期增长基础 [7][8] - 国产器械龙头有望受益于县级医院国产设备占比70%目标的推进 [7]
港股收盘(07.25) | 恒指收跌1.09%止步五连涨 半导体股午后走强 维立志博-B(09887)首挂飙涨91%
智通财经网· 2025-07-25 08:4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1.09%或278.83点,报25388.35点,全日成交额2817.7亿港元,终结五连涨 [1] - 恒生国企指数跌1.16%,恒生科技指数跌1.13%,全周累计涨幅分别为2.27%、1.83%、2.51% [1] - 资金面充裕,港股通净流入叠加外资流入积极性高,但板块轮动与政策观望情绪制约指数上行空间 [1] 蓝筹股表现 - 药明生物领涨蓝筹,涨5.53%至31.5港元,贡献恒指9.65点,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54%-56% [2] - 中芯国际涨4.98%至52.75港元,贡献恒指17.75点;农夫山泉涨3.56%至46.5港元,贡献恒指5.12点 [2] - 新东方-S跌3.36%,申洲国际跌2.94%,分别拖累恒指1.47点和2.26点 [2] 热门板块分析 半导体 - 华虹半导体涨9.09%,中芯国际涨4.98%,东吴证券看好晶圆代工行业景气向上,Q3新国补政策或进一步拔高景气 [3][4] - 中芯国际与华虹公司Q2业绩预计超指引,边际景气维持 [4] 医药 - 医药股逆市走高,康龙化成涨7.71%,昭衍新药涨7.02%,爱康医疗涨8.74% [4] - 医保局调整集采规则,不再以最低价为导向,仿制药及器械龙头有望价值重估 [5] 航空 - 东方航空涨3.69%,中国国航涨3.68%,民航局整治"内卷式"竞争,暑运需求强劲推动座收回升预期 [6][7] 光伏 - 光伏股普遍回落,新特能源跌4.67%,中信期货指出多晶硅供需压力仍存,下半年装机需求或走弱 [7][8] 热门异动股 - 维立志博-B首日上市飙升91.71%至67.1港元,核心产品为PD-L1/4-1BB双特异性抗体 [9] - 吉宏股份涨15.31%,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5%-65%,因包装业务与跨境电商业务增长 [10] - 中远海运港口涨9.31%,市场传闻其可能加入财团收购巴拿马运河等港口资产 [11] - 建滔集团涨8.29%,预计上半年纯利同比增超70%至超25.6亿港元,覆铜面板等业务增长 [12] - 灵宝黄金涨5.89%,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3.3-3.5倍至6.56-6.87亿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