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环新能源(01735)
icon
搜索文档
中环新能源(01735)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01:50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環新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2日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735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80,000,000,000 | HKD | | 0.000625 HKD | | 5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80,000,000,000 | HKD | | 0.000625 HKD | | 5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
中国提出全经济减排目标|ESG热搜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7:3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 实习生房钲杰 北京报道 中国提出全经济减排目标,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据新华社消息,在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 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 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 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桂林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达638万千瓦,零碳漓江筑牢能源基础 9月28日,作为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中国角的启动预热宣传环节之一,2025"低碳中国 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近日在桂林举行。本次活动披露,该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达 638 万千瓦,占比 升至87.7%,为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奠定能源基础。南方电网以500千伏桂北站为核心构建环 网,保障桂北风电群消纳,冬田储能电站投用、灌阳抽水蓄能推进实现能源灵活调配。其打造的广西首 个电碳监测平台与零碳虚拟电厂,通过 "碳电寻源 ...
中环新能源(01735.HK):9月26日南向资金增持25.8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9-26 19:38
南向资金持股变动 - 9月26日南向资金增持中环新能源25.8万股 持股总数达7029.5万股 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1.65% [1] - 近5个交易日中南向资金4天增持 累计净增持562.2万股 [1] - 近20个交易日中南向资金14天增持 累计净增持1356.7万股 [1] 近期持股数据明细 - 9月24日持股变动幅度最大 单日增持486.9万股 变动幅度达7.33% [2] - 9月25日出现减持 持股减少129.7万股 变动幅度-1.82% [2] - 9月22日至9月23日持续增持 分别增持138.9万股和40.3万股 变动幅度2.15%和0.61% [2]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及工程、采购与建筑业务 通过五大业务部门运营 [2] - 新能源及EPC部门涉及光伏产品生产销售与工程承包业务 [2] - 其他业务包括绿色建筑、健康医疗、餐饮供应链及智慧能源管理服务 [2]
中环新能源:2025年中期净利润2327.3万港元 同比下降42.7%
搜狐财经· 2025-09-25 09:45
业务结构 - 公司通过五个业务部门运营:新能源及工程、采购及建筑分部(光伏产品及EPC业务)、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分部(桩帽建造、建筑工程、物业发展及租赁、物业管理及建材供应)、健康及医疗分部(医疗咨询、医疗产品及保健食品销售)、餐饮供应链分部(农产品及餐饮材料供应链服务)、智慧能源管理服务分部(节能照明及设备销售安装、信息技术开发)[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106亿港元来自新能源及EPC业务,占绝对主导地位,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收入0.428亿港元,健康及医疗收入6.918亿港元,智慧能源管理服务收入0.036亿港元[15]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新能源及EPC业务41.275亿港元,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9.084亿港元,健康及医疗业务9.253亿港元,智慧能源管理服务0.051亿港元[17][18] - 2025年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1.93%,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21] - 总资产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为0.97次,2024年1.73次,2023年1.62次,2022年1.43次[23] - 固定资产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为5.66次,2024年45.74次,2023年29.59次,2022年30.1次[24] - 应收账款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为3.65次,2024年7.94次,2023年6.03次,2022年4.24次[24] 资产变化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减少51.29%,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5.55个百分点[27] - 使用权资产较上期末增加7651.97%,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4.55个百分点[27]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期末增加61.4%,占总资产比重上升7.74个百分点[27] - 固定资产较上期末增加0.06%,占总资产比重下降7.49个百分点[27] 负债变化 - 短期借款较上期末减少14.94%,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3.73个百分点[30]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增加109.56%,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0.85个百分点[30] - 租赁负债较上期末增加4310.66%,占总资产比重上升7.38个百分点[30] - 长期借款较上期末减少20.73%,占总资产比重下降2.86个百分点[30] - 2025年上半年流动比率1.05,速动比率0.97[34] - 资产负债率2025年上半年为66.49%,2024年69.98%,2023年70.06%,2022年65.61%,2021年87.38%[32] 运营效率 - 人均创收2023年275.5万港元,2022年258.45万港元[18] - 人均创利2023年-183.1万港元,2022年数据未明确显示但图示为负值[18][23]
中环新能源(01735) - 致非登记持有人之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2025-09-25 09:10
报告发布 - 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发布通知[1][4] - 2025年中期报告中、英文版已上载于公司及港交所网站[1][4] 报告获取 - 欲收取报告印刷本,可填申请表寄回或电邮扫描副本[2][5] - 申请表可于公司或港交所网站下载[2][5] 通讯收取 - 非登记持有人欲电子收取通讯,应联络中介提供邮箱[3][6][9] - 未提供有效邮箱,只能发登载通知印刷本[3][6] 其他事项 - 对信函有疑问,可电邮至指定邮箱[4][7] - 未作选择等申请表作废,不处理额外手写指示[9] - 申请表个人资料用于电子发布通讯等,可披露转移[9]
中环新能源(01735) - 致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2025-09-25 09:05
报告发布 - 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发布通知[1][6] - 公司通讯中英文版本已上载公司网站及港交所网站[1][6] 股东通讯 - 股东可选择免费以印刷本或网站版本收取公司通讯[2][7] - 若收印刷本或改方式,需填申请表寄回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2][7] - 申请表可在公司或港交所网站下载,也可电邮扫描副本[2][7] 注意事项 - 股东有责任提供有效邮箱地址,否则只能收印刷本通知[3][8] - 索取印刷本请求一年内有效,继续接收需进一步书面请求[10] - 申请表格填妥资料,联名股东首位签署才有效[10]
中环新能源(0173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09:04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报告期间总收益为4,048.9百万港元,较上一期间2,531.9百万港元增长59.9%[14] - 收益增长至4,048.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9.9%[33] - 公司总收益为4,048,901千港元,同比增长60.2%(从2,531,889千港元)[52] - 公司总收益为25.32亿港元,其中新能源及EPC业务贡献最大达16.81亿港元(占比66.4%)[56] - 报告期间毛利为86.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0.1%[17] - 报告期间纯利为50.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6.8%[21] - 公司期内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60,057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0,039千港元,降幅为16.7%[38] - 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1,166千港元[55] - 新能源及EPC分部溢利为57,715千港元[55] - 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751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6][63] - 新能源及EPC分部实现盈利7477万港元,而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亏损203万港元[56] 各业务线收益表现 - 新能源及EPC分部收益为3,310.6百万港元,占总收益81.8%,同比增长96.9%[8][14] - 健康及医疗分部收益为691.8百万港元,占总收益17.1%,同比增长73.1%[11][14] - 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收益为42.8百万港元,同比减少89.5%[9] - 智慧能源管理服务收益为3.6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90.1%[10] - 餐饮供应链分部收益为零,上一期间为5.1百万港元[12] - 新能源及EPC分部收益为3,310,610千港元,同比增长97.0%(从1,681,392千港元)[52][55] - 健康及医疗分部收益为691,826千港元,同比增长73.1%(从399,657千港元)[52][55] - 绿色建筑及建筑相关业务收益为42,838千港元,同比下降89.4%(从404,152千港元)[52][55] 成本和费用变化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增加至96.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3%[19] - 总员工成本增加至68.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5.3%[26] - 政府补助为54,370千港元,同比下降50.5%(从109,760千港元)[52][53] - 出售附属公司收益净额为9,430千港元,同比下降68.9%(从30,327千港元)[52] - 利息收入为5,707千港元,同比增长50.3%(从3,796千港元)[52]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支出7949万港元,同比显著减少[67] - 主要管理层人员酬金从109.4万港元增至115.5万港元,增长5.6%[78] 毛利率和盈利质量 - 毛利率从上一期间1.7%提升至报告期间2.1%[17] - 其他收入及净收益减少至91.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6.5%[18] - 所得税开支减少至1.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2.7%[20] - 所得税开支大幅减少至11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507万港元[64] 现金流和流动性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129.0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51.5%[22] - 经营现金流从2024年上半年的521,499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175,489千港元,降幅达66.4%[39]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6月30日的972,681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28,999千港元,降幅达86.7%[39] 资本结构和负债 - 资本负债比率改善至92.1%,较期初下降36.5个百分点[23] - 资本承担减少至282.5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66.5%[27]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39,674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809,271千港元,增幅达17.5%[36][38]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36,941千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218,524千港元,增幅为43.6%[36][37] - 公司流动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615,015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3,512,995千港元,增幅为34.3%[37] - 公司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2,918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10,132千港元,增幅为20.6%[36][38] - 公司借款总额(流动+非流动)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80,304千港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666,341千港元,降幅为15.9%[36][37]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589千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656,463千港元,增幅达5,563%[36][37] - 公司豁免贷款产生的视作股东出资为127,211千港元[38] - 借款总额从19.80304亿港元降至16.66341亿港元,下降15.9%,其中银行借款从10.43223亿港元降至8.29636亿港元[74][75] - 一年内到期借款从16.68775亿港元降至14.19388亿港元,下降14.9%[74] - 浮息银行借款从7.8939亿港元降至3.88014亿港元,下降50.8%,利率为LPR加0.15%至1.8%[75] - 定息银行借款从7,363.3万港元增至4.41622亿港元,增长499.8%,利率2.80%至4.57%[75] - 抵押资产账面价值从6.01946亿港元增至6.84699亿港元,增长13.7%,用于担保银行借款[76] 资产和应收款项 - 分部资产总额达38.12亿港元,其中新能源及EPC占比最高为36.26亿港元(95.2%)[58] - 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增加至18.98亿港元,较期初增长97.9%[68] - 90天以上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激增至5.28亿港元,较期初增长1268%[69]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8.72798亿港元增至18.29043亿港元,增长109.5%,其中贸易应付款项从7.99335亿港元增至17.144亿港元,增长114.4%[72][73] - 90天以上贸易应付款项从501.44万港元大幅增至4,183.31万港元,增长734.4%[73]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0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3千港元)[49] 地区市场表现 - 中国大陆市场收益占比100%,达40.49亿港元,香港市场收益降为零[60] 每股数据和股本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55港仙,同比下降42.7%[34] - 每股基本盈利为0.55港仙,较去年同期的0.96港仙下降42.7%[65] - 法定股本为80亿股,面值总额5,000万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422.4万股,面值总额264万港元[71] - 公司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422,400,000股,相当于全部已发行股本的10%[86] 产能建设和项目进展 - 凤台县已完成3GW光伏组件及6GW光伏电池项目投产[6][8] - 宁夏市规划建设6GW光伏电池及5GW光伏组件项目,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13]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余竹云通过控股公司持有28.9037832亿股,占总股本68.43%[82] - 董事余竹云持有Central Culture 50,000股普通股,占其已发行股本的100%[83] - Central Culture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2,890,378,32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8.43%[85] - 自2025年7月14日起王文星被指定为首席独立非执行董事[91] - 审核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4] - 报告期间中期财务业绩未经审核但已获审核委员会审阅批准[95] - 董事确认报告期间无控股股东存在需要披露的业务竞争权益[88] - 报告期间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操作[8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87]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间维持符合上市规则的充足公众持股量[89]
中环新能源董事长余竹云受邀出席Investopia全球峰会北京站
搜狐财经· 2025-09-23 02:26
峰会背景与定位 - Investopia首次在中国举办峰会 聚焦新经济浪潮下的中阿投资机遇 由中外企业家联合会主办 阿联酋驻华大使馆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分会联合主办[1][3] - 会议围绕清洁能源 旅游 智能制造 金融科技 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度探讨 旨在打造顶尖思想交锋与商业资源对接的高能级平台[3] 公司战略规划与技术优势 - 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计划未来5年同全球伙伴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 实现每年全球减碳8亿吨目标[3] - 公司进入光伏行业近二十年 精准把握P型向N型技术迭代风口 通过技术升级和材料优化持续提升电池量产效率 电池转化率居于全球领先水平[3] - 已与霍尼韦尔UOP及冰岛碳循环利用公司麦芬隆(CRI)达成战略合作 在绿色甲醇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技术上具备领先优势[5] 国际合作与项目落地 - 圆桌对话聚焦太阳能 风能 氢能的联合投资 旨在加速全球碳中和进程[3] - 公司技术已应用于中东 东南亚等地能源项目 助力当地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已启动与德国 阿联酋 印度等十余个国家的深度合作[5] - 将持续整合全球资源 通过技术输出 资本联动 场景共建等方式推动中阿在绿色甲醇 可持续航空煤油等下游领域的深度合作落地[5]
RWA+AI双轮驱动 中环新能源携手蚂蚁集团打通绿色资产全球化通道
格隆汇· 2025-09-22 04:26
战略合作 - 公司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布局新能源资产通证化(RWA)、智能运营及碳资产服务 [1] - 合作标志着新能源行业从重资产运营转向数字资产管理者范式跃迁 [1] - 光伏电站、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站等绿色实体资产成为蚂蚁链上通证化的核心底层资产 [1] 商业模式转型 - 公司从传统卖电企业升级为科技驱动的数字化绿色资产提供者与管理方 [1] - 运营管理模式从依赖人工经验升级为由AI智能体驱动的精准决策体系 [1] - 构建绿色实体资产-链上通证-全球资本的闭环生态 [1] 发展前景 - 通过RWA打通全球资本通道 借AI实现运营效能跃升 以数字化激活碳资产价值 [1] - 公司向轻资产、高价值、数字驱动的绿色能源资产管理者蜕变 [1] - 凭借行业领先的低负债水平和稳健财务基础为资产通证化提供支撑 [1]
RWA+AI双轮驱动 中环新能源(1735.HK)携手蚂蚁集团打通绿色资产全球化通道
格隆汇APP· 2025-09-22 02:31
战略合作与业务转型 - 公司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布局新能源资产通证化(RWA)、智能运营及碳资产服务 [1] - 合作标志着新能源行业从重资产运营向数字资产管理者的范式跃迁 [1] - 公司升级为科技驱动的数字化绿色资产提供者与管理方 运营模式由人工经验升级为AI智能体驱动的精准决策体系 [1] 资产与技术支持 - 公司光伏电站、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站等绿色实体资产成为蚂蚁链上通证化的核心底层资产 [1] - 低负债水平和稳健财务基础为资产通证化提供有力支撑 [1] - 通过RWA打通全球资本通道 借AI实现运营效能跃升 以数字化激活碳资产价值 [1] 发展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从传统卖电企业转变为轻资产、高价值、数字驱动的绿色能源资产管理者 [1] - 构建绿色实体资产-链上通证-全球资本的闭环生态 [1] - 有望成为绿色数字能源时代的领军企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