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控股(01099)

搜索文档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上涨2.58%,前十大权重包含国药控股等
搜狐财经· 2025-08-05 11:12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单日上涨2.58%至1088.62点,成交额达194.7亿元 [1] - 近一个月指数上涨16.48%,近三个月累计上涨31.51%,年初至今涨幅达58.75% [1] - 指数基日为2018年12月31日,基点设定为1000点 [1] 指数构成 - 指数覆盖港股通范围内50只医疗主题证券,涵盖医疗器械、医疗商业与服务、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领域 [1] - 全部成分股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场板块集中度达100% [2] - 行业分布显示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最高达33.30%,医疗商业与服务占比32.85%,医疗器械占比12.81% [2] 权重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8.30%,其中药明生物以15.03%居首,京东健康以10.75%位列第二 [1] - 制药企业占主导地位,药明康德(6.59%)、金斯瑞生物科技(4.4%)、康方生物(3.06%)及中国生物制药(2.6%)均入围前十 [1] - 医疗服务平台阿里健康(5.29%)与医疗器械企业微创医疗(3.31%)、威高股份(3.09%)均进入权重前列 [1] 指数维护机制 - 样本调整频率为每半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同步更新,特殊情况下会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将从指数中剔除,上市公司并购分拆等情形参照专项细则处理 [2]
里昂:料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 推荐石药集团等
智通财经· 2025-08-05 06:20
行业观点 -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 维持对医疗健康板块正面看法 [1] - 美国就业数据疲软或导致市场对下半年货币宽松预期升温 预示行业下半年改善前景 [1] - 特朗普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及安徽生物类似药集中采购对行业影响有限 [1] - 行业基本面持续复苏 7月院内处方量环比提升 [1] - 更多创新药放量推动第三季行业盈利显著增长 [1] - 美债不确定性可能促使资金重新配置 改善创新药资产流动性 [1] - 行业拐点已过 未来将迎来盈喜等正面催化剂 [1] 投资偏好 - 偏好领先大型药厂 短期避开过度依赖生物仿制药的公司 [2] - 选股包括石药集团 新诺威 翰森制药 爱尔眼科 恒瑞医药 康方生物 中生制药 国药控股 康哲药业 大参林 华东医药 泰格医药及药明康德 [2]
里昂:料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 推荐石药集团(01093)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6:18
行业观点与前景 - 维持对医疗健康板块正面看法 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1] - 美国就业数据疲软推动下半年货币宽松预期升温 预示行业改善前景[1] - 特朗普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及安徽生物类似药集采对行业影响有限[1] 行业基本面表现 - 7月院内处方量实现环比提升[1] - 创新药放量推动第三季度行业盈利显著增长[1] - 美债不确定性促使资金重新配置 改善创新药资产流动性[1] - 行业拐点已过 未来将迎来盈喜等正面催化剂[1] 投资策略与选股偏好 - 偏好领先大型药厂[1] - 短期避开过度依赖生物仿制药的公司[1] - 选股包括石药集团 新诺威 翰森制药 爱尔眼科 恒瑞医药 康方生物 中生制药 国药控股 康哲药业 大参林 华东医药 泰格医药及药明康德[1]
洞察2025: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格局及排名情况(附市场集中度、企业排名等)
前瞻网· 2025-08-04 06:33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国药控股(01099 HK) 上海医药(601607 SH) 华润医药(03320 HK) 九州通(600998 SH) 南京医药(600713 SH) 华东医药(000963 SZ) 英特集团(000411 SZ) [1] 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梯队 - 第一梯队为全国性批发巨头 包括中国医药 上海医药 华润医药及九州通 收入在千亿以上水平 [1] - 第二梯队包括广州医药 南京医药等企业 [1]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零售药店排名 - 大参林排名第一 国大药房位居第二 益丰排名第三 [3] - 老百姓位列第4名 一心堂位列第5名 [3] - 前5名顺序与2022-2023年相比变化较大 [3] - 海王星辰大药房排名第6 全亿大药房排名第7 漱玉平民大药房排名第8 健之佳专业药房排名第9 北京同仁堂药房排名第10 [3]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电商品牌排名 - 方舟健客网上药店排名第一 采用H2H智慧医疗新生态模式 [3][4] - 1药网排名第二 是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的领军企业且在美股上市 [3][4] - 京东健康排名第三 用药助手排名第四 叮当快药排名第五 [4] - 药房网商城排名第六 药兜网排名第七 怡康到家排名第八 好药师排名第九 海王星辰排名第十 [4]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战略集群分析 - 华润医药 上海医药 九州通和国药控股被划分为导向者 收入超千亿 [5] - 这些企业进入行业较早 凭借经验优势发展较为成熟 [5]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行业竞争激烈 参与者众多 包括医药批发企业 医药零售企业以及医药品牌运营企业 [7] - 药品和药械公司为降本增效逐步加入医药流通供应链市场 [7]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格局及排名情况(附市场集中度、企业排名等)
前瞻网· 2025-08-04 06:09
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梯队 - 行业企业划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全国性批发巨头(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收入超千亿 [1] - 第二梯队包括广州医药、南京医药、重庆医药等,营收低于千亿但已形成一定规模 [1] - 第三梯队为其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 [1]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零售药店排名 - 大参林排名第一,国大药房第二,益丰第三,老百姓和一心堂分列第四、第五 [3] - 前10名还包括海王星辰、全亿健康、漱玉平民、健之佳、北京同仁堂 [3] - 河南张仲景大药房、西安怡康医药等连锁药店进入榜单前25位 [3]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电商品牌排名 - 方舟健客网上药店排名第一,采用H2H智慧医疗模式 [4] - 1药网为美股上市企业,主打T2B2C数字科技连接模式 [4] - 京东健康依托京东物流建立全国药品配送网络 [4]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战略集群 - 导向者企业(华润医药、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控股)营收超千亿,业务布局全面 [5] - 突出者企业(益丰药房、华东医药、大参林等)毛利率表现优异 [5] - 行业内无企业同时实现高收入和高毛利率 [5]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状态 - 行业竞争激烈,参与者包括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品牌运营企业及电商 [7] - 上游供应链企业议价能力低,下游医疗机构和患者有一定议价能力 [7] - 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大(量化值1),替代品威胁较小(量化值0) [7]
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混合A近一周下跌3.04%
搜狐财经· 2025-08-03 03:13
基金表现 - 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混合A最新净值为1.3060元 [1] - 该基金近一周收益率为-3.04%,近3个月收益率为8.78%,今年来收益率为8.37% [1] 基金概况 - 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混合A成立于2023年5月30日,基金经理为邹立虎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规模为2.95亿元 [1] 持仓情况 - 股票持仓前十分别为紫金矿业、中国移动、神火股份、腾讯控股、中国海洋石油、川仪股份、国药控股、株冶集团、云铝股份、中国中车 [1] - 前十持仓占比合计52.32% [1]
围标串标!国药控股旗下两家公司被武警部队暂停采购资格
齐鲁晚报· 2025-06-24 02:46
军队采购违规处理公告 - 国药控股(天津)东方博康医药有限公司因在项目编号2021-WJTYZX-W1102采购活动中涉嫌违规失信,自2025年06月20日起被暂停参加武警部队范围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资格 [1][2] -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薛超及其控股/管理的其他企业,以及授权代表王石磊均被暂停相关军队采购活动资格 [2] - 国药控股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因在6个不同项目采购活动中涉嫌围标串标,自2025年06月20日起被暂停同等资格 [7][9] -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根起、自然人控股股东史成明和王诗语及其关联企业,以及授权代表高洋、张友、梅涛均被暂停相关资格 [7][9] 公司基本信息 - 国药控股(天津)东方博康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月6日,注册资本3.2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柳占文(2022年3月接替薛超),控股股东为国药控股天津有限公司 [13][14][15][16] - 公司注册地址为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大连道1号宝融大厦2号楼201-204房间,经营范围涵盖药品批发、医疗器械经营等许可项目及多项一般项目 [15] - 国药控股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月22日,法定代表人为邝瑜(2020年9月接替张根起),大股东为国药控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7][18] 股权结构 - 国药控股天津有限公司由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0%和国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持股10% [18] - 国药控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18]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下跌0.75%,前十大权重包含国药控股等
金融界· 2025-06-05 15:41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6月5日报849.54点 下跌0.75% 成交额153.01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6.08% 近三个月上涨9.80% 年至今上涨28.05% [1] - 指数基日为2018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0点 [1] 指数构成 - 指数从港股通证券范围内选取50只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样本覆盖医疗器械 医疗商业与服务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等领域 [1]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89% 药明生物权重最高达16.26% [1] - 其他主要权重股包括京东健康(10.67%) 阿里健康(6.31%) 药明康德(5.79%) [1] - 国药控股(5.31%) 金斯瑞生物科技(4.27%) 威高股份(3.31%)位列第六至八位 [1] 市场与行业分布 - 指数成分股100%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所有样本公司均属于医药卫生行业 [2]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上涨0.59%,前十大权重包含药明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5-12 09:42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上涨0.59%至787.2点 成交额达163.51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4.60% 近三个月上涨10.23%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7.07% [1] 指数构成 - 选取港股通范围内50只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覆盖医疗器械/医疗商业与服务/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等领域 [1] - 以2018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1000.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调整 [2]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35%:药明生物(16.41%)/京东健康(10.86%)/阿里健康(7.38%)/国药控股(5.69%)/药明康德(5.45%)/金斯瑞生物科技(3.77%)/威高股份(3.69%)/信达生物(2.41%)/微创医疗(2.38%)/康方生物(2.29%) [1] - 行业分布:医疗商业与服务(34.97%)/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31.72%)/医疗器械(12.28%)/化学药(10.50%)/生物药品(10.12%)/中药(0.42%) [2] - 市场板块分布: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1]
国药控股(01099)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7 22:55
财务资料刊发要求 - 公司须刊发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及公司季度财务资料[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第一组)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453.58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70.66亿元下降32.37%[6]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2217.68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27.60亿元增长21.34%[6] - 2025年3月31日存货为662.2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09.36亿元增长8.68%[6]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3683.42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460.29亿元增长6.45%[6]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467.42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66.38亿元增长0.22%[6] - 2025年3月31日资产合计4150.8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926.67亿元增长5.71%[6] - 2025年3月31日长期应收款为221.3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27.87亿元下降2.84%[6] - 2025年3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为104.9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1.68亿元增长3.21%[6]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274,032,594,526.71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50,306,730,662.94元增长9.48%[7]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11,895,967,246.89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450,885,496.24元下降23.01%[7]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285,928,561,773.6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65,757,616,159.18元增长7.60%[7] - 2025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129,155,896,789.9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6,909,339,457.46元增长1.77%[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第二组)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465.3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15.67亿元减少24.41%[12]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358.6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58.45亿元增加0.06%[13] - 2025年3月31日资产合计824.00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74.13亿元减少15.41%[13]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433.01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54.25亿元减少21.87%[15]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55.3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6.94亿元减少36.35%[15]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488.3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41.19亿元减少23.84%;所有者权益合计335.6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32.93亿元增加0.82%[16] 营业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第一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营业总收入141,661,584,829.87元,较2024年同期的147,265,799,247.86元下降3.79%[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营业总成本138,048,563,427.94元,较2024年同期的143,485,326,095.58元下降3.7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净利润2,255,946,739.90元,较2024年同期的2,398,280,642.39元下降5.9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综合收益总额2,255,630,328.42元,较2024年同期的2,393,149,541.07元下降5.74%[9] - 2025年基本每股收益0.47元,2024年为0.46元[9] - 2025年稀释每股收益0.47元,2024年为0.46元[9] 营业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第二组) - 2025年Q1营业总收入52.13亿元,较2024年Q1的49.13亿元增长6.11%[18] - 2025年Q1净利润2.72亿元,较2024年Q1的4841.4万元增长460.84%[18] 现金流量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第一组) - 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257.29亿元,流出小计1600.04亿元,使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42.75亿元;2024年同期流入小计1195.17亿元,流出小计1669.98亿元,使用现金流量净额为-474.81亿元[10] - 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94.63亿元,流出小计32.88亿元,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61.75亿元;2024年同期流入小计83.12亿元,流出小计57.51亿元,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25.61亿元[10] - 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258.86亿元,流出小计1971.22亿元,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1287.64亿元;2024年同期流入小计4121.75亿元,流出小计1906.30亿元,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2215.45亿元[11]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为-207.83亿元,2024年同期为-250.70亿元[11] 现金流量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第二组) - 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0.57亿元,较2024年Q1的46.17亿元增长9.53%[21] - 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73.17亿元,较2024年Q1的65.29亿元增长12.06%[21] - 2025年Q1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60亿元,较2024年Q1的-19.13亿元缺口扩大17.11%[21] - 2025年Q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0亿元,较2024年Q1的4.07亿元增长138.34%[21] - 2025年Q1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452.22亿元,较2024年Q1的1280.77亿元增长13.38%[22] - 2025年Q1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594.59亿元,较2024年Q1的1452.12亿元增长9.81%[22] - 2025年Q1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2.38亿元,较2024年Q1的-171.34亿元缺口缩小16.90%[22] - 2025年Q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为-155.28亿元,较2024年Q1的-186.40亿元减少16.7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