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鑫国际集团(00724)
icon
搜索文档
瑞鑫国际集团(00724.HK)接获额外复牌指引 继续停牌
格隆汇· 2025-09-11 11:46
公司复牌进展 - 联交所于2025年9月3日向公司发出函件 要求重新遵守上市规则第3.10(2)条并纠正导致停牌的问题 [1] - 公司需制定复牌行动计划并全面遵守上市规则 经联交所信纳后方可恢复股份买卖 [1] - 联交所保留修改复牌指引或提供进一步指引的权利 公司股份继续停牌 [1]
瑞鑫国际集团(00724)接获联交所额外复牌指引 继续停牌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1:45
公司复牌进展 - 联交所于2025年9月3日向公司发出包含额外复牌指引的函件 [1] - 额外复牌指引要求公司重新遵守上市规则第3.10(2)条 [1] - 公司股份目前仍处于持续停牌状态 [1] 监管合规要求 - 复牌指引包含初始指引和额外指引两部分 [1] - 联交所要求公司同时满足初始复牌指引和额外复牌指引 [1]
瑞鑫国际集团接获联交所额外复牌指引 继续停牌
智通财经· 2025-09-11 11:44
公司复牌进展 - 联交所于2025年9月3日向公司发出包含额外复牌指引的函件 [1] - 额外复牌指引要求公司重新遵守上市规则第3.10(2)条 [1] - 公司股份目前仍处于持续停牌状态 [1] 监管合规要求 - 复牌指引包含初始指引及额外指引两部分 [1] - 联交所要求公司满足所有复牌指引方可恢复股份交易 [1]
瑞鑫国际集团(00724) - 额外復牌指引及继续暂停买卖
2025-09-11 11:32
股份情况 - 公司股份自2024年9月2日上午9时起暂停在联交所买卖[6] - 公司股份将继续暂停买卖,直至履行复牌指引为止[6] 复牌指引 - 2025年9月3日公司接获联交所发出的额外复牌指引[4] - 额外复牌指引要求重新遵守上市规则第3.10(2)条[4] - 公司需纠正问题并全面遵守规则,获联交所信纳才可复牌[5]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李扬女士(主席)及杨俊杰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张掘先生[7]
300724,高管股东集体减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12:16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李时俊拟减持300万股(占总股本0.8649%),套现约3.2亿元,其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4.99万股,套现6.68亿元,若本次顶格减持累计套现金额将逼近10亿元 [2][3][4]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合计减持291.42万股,套现2.33亿元,其中余仲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 [2][5] - 两名副总经理计划减持合计1.06万股,拟套现约113万元 [3][4]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70%,9月4日创2023年6月以来新高,总市值达370亿元,8月25日至今两周涨幅约37% [2][3] - 股价坚挺源于光伏行业自律减产推动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市场交易行业反转逻辑 [2][3]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3.72亿元(同比+26.4%),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49.26%),均创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6] - 第二季度营收42.73亿元(同比+5.66%,环比+4.23%),归母净利润11.22亿元(同比+73.22%,环比+58.47%) [6] - 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订单持续增长,工艺设备与自动化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83%和12%,其中国内与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76%和24% [7] 行业动态与公司业务 - 光伏电池片出口增长带动设备需求,公司为TOPCon电池主流供应商,并布局HJT、XBC及钙钛矿等技术路线 [6][9] - 中国光伏协会将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531-583GW上调至570-630GW,增长主要来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7] - 行业面临产能出清挑战,7月以来价格较二季度明显上涨,但技术迭代加速(TOPCon/HJT/钙钛矿竞争)可能加剧未来价格竞争 [8][9] 订单与风险管控 - 受国内光伏企业资本开支收缩影响,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下滑且以海外为主,但对存量订单基本完成发货 [7] - 第二季度末存货中发出商品占比约89%,公司对风险客户计提减值或债转股,下半年信用减值风险可控 [7]
瑞鑫国际集团(00724) - 復牌进度季度更新及继续暂停买卖
2025-09-05 10:31
财务资金 - 已收到2021年股东贷款约1470万港元,待发放约530万港元[5] 业绩安排 - 预计2025年Q4编制及刊发2024年中期业绩,后落实全年业绩[5] 公司运营 - 设立新运营部门,获取新订单重振业务[7] 人员委任 - 委任公司秘书,符合上市规则;物色人选填补空缺[8] 股票情况 - 股份自2024年9月2日起暂停买卖,直至履行复牌指引[10]
瑞鑫国际集团(00724)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之股份发行人及根据《上市规则》第十九B章上...
2025-09-01 05:12
股本信息 - 截至2025年8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6亿港元,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6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84,017,421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84,017,421股[2] 票据信息 - 公司有零息可换股票据,发行货币为港元,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总额均为1.584亿港元,认购价/转换价为每股1港元[4]
300724,6分钟拉升,“20CM”涨停
医药板块表现 - 8月首个交易日医药股表现强劲,中药板块大涨,维康药业、新天药业等多股涨停 [1] - 动物疫苗、医药电商、创新药、化学制剂、原料药、CRO等医药子板块均上涨 [1] - 医药股呈现"全面开花"态势,成为上午市场最强板块 [1] 光伏板块反弹 - 光伏概念股捷佳伟创开盘6分钟内实现"20CM"涨停,光伏设备板块大涨 [1][2] - BC电池、硅能源、POE胶膜等光伏相关子板块同步上涨 [2] - 捷佳伟创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19.6亿元,同比增长38.65%-59.85% [4] - 硅片价格延续涨势,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2元/片,环比上涨9.09% [5] - N型G12R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35元/片,环比上涨8%;N型G12单晶硅片1.55元/片,环比上涨7.64% [5] 光伏行业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 [5] - 主要厂商基本暂停国内TOPCon路线扩产,转向BC技术路线,当前行业新增/改造XBC产能规划近90GW [6] - BC技术对银浆要求高且银耗更大,厂商正加速推进少银化、无银化方案 [6] 物流板块上涨 - 物流板块上涨,华鹏飞涨停10.29%,申通快递涨停10.03%,韵达股份涨停10.00% [7] - 申通快递从7月10日反弹以来累计涨幅超52% [6] - 国家邮政局召开座谈会治理行业"内卷式"竞争,强化农村地区违规收费整治 [8] - 申通快递子公司拟以3.62亿元现金收购浙江丹鸟物流100%股权 [8] 物流行业趋势 - 无人物流车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快递"最后一公里"成为最先落地场景 [9] - 预计顺丰和中通今年各引进几千辆无人物流车,相比去年量级大幅提升 [9] - 通达系网点可节约1毛钱单票成本,顺丰单车单月可节约2000元左右成本 [9] 其他板块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19%,深证成指下跌0.15%,创业板指下跌0.16% [1] - 造纸、汽车整车等板块上涨 [1] - 港股美团、阿里巴巴盘中拉升,美团发文抵制无序竞争 [2] - 京东、淘宝闪购及饿了么均发文表示要抵制无序竞争 [2]
瑞鑫国际集团(0072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之股份发行人及根据《上市规则》第十九B章上...
2025-07-31 08:52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瑞鑫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7月3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24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6,0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6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6,0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600,000,000 |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 ...
瑞鑫国际集团(00724)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08:5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收入为74,000,000港元,较2022年的192,700,000港元减少61.6%[18] - 2023年公司亏损为74,900,000港元,较2022年的58,200,000港元增加28.7%[19] - 2023年毛损为10,300,000港元,主要由于存货减值约12,900,000港元[22] - 未计非现金项目前的2023年亏损为55,000,000港元,较2022年的41,000,000港元增加34.1%[20] - 公司2023年亏损约7490万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2310万港元,负债净额约1.758亿港元,银行结存及现金约720万港元[2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银行结存及现金约72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40万港元有所改善[28] - 公司流动比率为0.4倍,较2022年的1.3倍显著下降[34]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无银行借款,尚未行使可换股票据、股东贷款及应付主席薪酬占负债总额约92.1%[27] - 公司银行结存及现金约为720万港元,较2022年的640万港元有所增加[34]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剔除股东贷款及应付主席薪酬后减少至约260万港元[27] - 公司负债净额剔除尚未行使可换股票据、股东贷款及应付主席薪酬后减少至约290万港元[2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流动负债净额约为2,600,000港元,若不计算尚未行使可换股票据、股东贷款及应付主席薪酬,负债净额将减少至约2,900,000港元[106] - 公司2023年产生亏损约74,900,000港元,负债净额约为23,100,000港元,银行结存及现金约为7,200,000港元[105] 债务与融资 - 公司尚未行使可换股票据本金额为158,400,000港元,到期日为2025年1月31日[23] - 公司已收到2021年香港股东贷款10,400,000港元,剩余9,600,000港元将于2024年6月和12月发放[24] - 2021年香港股东贷款的到期日已延长至2026年3月30日[24] - 公司2021年及2023年越南股东贷款到期日分别延长至2025年2月18日及2025年1月15日[25] - 公司拥有尚未行使的零息可换股票据,本金总额为1.584亿港元,到期日为2025年1月31日[35] - 公司无未偿还银行借贷,主要股东贷款约为2881.2万港元,较2022年的2586.3万港元有所增加[36] - 公司计划在2024年12月31日前以可接受条款进行股权筹资[29] - 公司预计通过股权融资清偿大部分债务并提供额外营运资金[29] - 公司计划在2024年12月31日前通过股权融资筹集资金,以改善财务状况和支持未来发展[107] - 公司在2023年收到的股东贷款总额约为5,900,000港元,报告日期后收到的股东贷款金额约为1,900,000港元[107] - 公司预计通过股东贷款和股权筹资获得足够营运资金以履行未来12个月的财务责任[108] - 公司强调剩余2021年香港股东贷款的放款进度、内部现金流及股权筹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流动性和持续经营[109] 现金流与经营活动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同比下降约53.1%至约380万港元[27] - 公司收到的股东贷款总额约590万港元,呈报期间后收到约190万港元[28]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最大客户占总收入的91.2%,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96.8%[51] - 公司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73.1%,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99.2%[51] 员工与薪酬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为180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39] - 公司2023年共有34名雇员,较2022年的22名增加了12名[199] - 2023年女性雇员人数为23名,较2022年的11名增加了12名[199] - 2023年34岁以下的雇员人数为15名,较2022年的3名增加了12名[200] - 公司严格遵守香港及越南等地的雇佣法律,未发现违反相关法规的情况[197] - 公司提供包括年假、病假、婚假及丧假在内的多种假期,并设有退休计划和医疗保险[195] - 公司定期组织员工活动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如生日会和节日聚会[195] - 公司采用绩效审查制度,年度绩效审查作为评估薪酬及晋升的基准[192] - 公司提供公平及具竞争力的薪酬方案,包括基本薪金、奖励花红及强制性公积金[192] - 公司禁止任何形式的骚扰行为,所有雇佣决定均以非歧视性方式进行[194] - 公司致力于创建愉快的工作环境,不鼓励雇员加班[195]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已发布第七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展示其在香港和越南业务运营中的可持续发展承诺[125] - 公司严格遵守环境、社会及管治指引的所有“不遵守就解释”规定,并按照重要性、量化和一致性原则编制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27][128][129] - 公司通过定期重要性评估识别和审查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问题,确保报告内容对持份者有重大影响[128] - 公司提供补充说明以澄清排放及能源消耗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方法和换算系数来源[128] - 公司确保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的数据收集和计算方法与过往报告一致,以便进行时间上的比较[129] - 公司董事会确认其对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完整性的责任,并于2024年3月28日批准该报告[132] - 公司每年刊发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提高透明度并承担环境、社会及管治责任[134] - 公司董事会负责评估和厘定集团层面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风险,并制定清晰目标和重要策略[134] - 公司通过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定期评估现行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并制定解决方案以提高整体表现[136]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持份者保持沟通,收集其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意见和期望[137][139] - 公司重视持份者对反贪腐、客户服务、产品责任、供应链管理和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期望[138]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从2022年的46.47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至2023年的18.36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了60.5%[163][164] - 公司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从2022年的5.55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至2023年的5.17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了6.8%[163] - 公司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从2022年的16.81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至2023年的13.18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了21.6%[163] - 公司无害废弃物总量从2022年的5.05吨减少至2023年的0.00吨,减少了100%[172] - 公司废气排放显著减少,其中氮氧化物(NOx)从2022年的6.90千克减少至2023年的1.72千克,减少了75.1%[159] - 公司温室气体总排放密度从2022年的1.37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减少至2023年的0.83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减少了39.4%[164] - 公司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从2022年的0.14吨/雇员减少至2023年的0.00吨/雇员,减少了100%[172] - 公司颗粒物(PM)排放从2022年的0.63千克减少至2023年的0.13千克,减少了79.4%[159] - 公司2023年纸张回收量超过购买量,但未记录无害废弃物的处置数据[173] - 公司2023年柴油消耗量为1,955升,相当于20.92兆瓦时,较2022年减少2.17兆瓦时[179][180] - 公司2023年电力消耗量为28.74兆瓦时,较2022年减少7.75兆瓦时[179] - 公司2023年总能源消耗量为49.66兆瓦时,较2022年减少9兆瓦时[179] - 公司2023年耗水量为5.84立方米,较2022年减少2.9立方米[181] - 公司2023年能源总耗量密度为2.26兆瓦时/雇员,较2022年增加0.53兆瓦时/雇员[179] - 公司2023年耗水量密度为0.27立方米/雇员,较2022年增加0.01立方米/雇员[181] - 公司已制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实体风险,包括台风前的设施检查和购买保险[188] - 公司计划逐步减少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过渡风险[190]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具备广泛的相关技能和经验[71] - 公司董事会设立了五个董事委员会,包括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及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71] - 公司于2023年6月5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记录载于企业管治报告[72] - 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方向、策略、监督表现及管理风险,日常管理委托给管理层[76] - 董事会会议记录由会议秘书备存,全体董事可获取相关文件并适时获得充分信息以作出知情决定[77] - 公司已安排购买涵盖针对董事提起法律诉讼的适当保险[83] - 行政总裁负责管理集团业务、执行主要策略及协调整体业务运营[85]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固定为三年,可续任,需符合公司细则及上市规则[86] - 提名委员会负责检讨董事会组成、监督董事委任及继任计划,并评核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87] - 提名委员会包括三名成员:执行董事李扬女士(主席)、独立非执行董事何志辉先生及张掘先生[88] - 公司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旨在支持策略目标及可持续发展,考虑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89] - 提名委员会曾举行一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并评估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的成效[91] 审计与风险管理 - 公司外聘核数师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在2023年提供的审计服务费用为953,000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为92,000港元[97] - 公司已制定三层次风险管理方法,持续评估风险记录册以识别、评估和管理业务相关风险[111] - 公司已实施内部监控系统,涵盖财务、运营及合规监控,确保资产安全和财务数据可靠性[112] - 公司已委聘独立顾问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进行独立审阅,未发现重大监控弱点或缺陷[114] - 公司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充足,并致力于持续改进[115] - 公司已制定处理及发放内幕消息的程序,确保遵守证券及期货条例和上市规则[116] - 公司致力于向股东和投资者提供高水平的披露和财政透明度,定期发布中期及年度报告[118] 股息与储备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无任何可供分派储备,但可以缴足红股方式分派股份溢价账约2,374,265,000港元[50]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度的末期股息[49] - 公司过往五个财政年度的已公布业绩及资产、负债及非控股权益摘要载于年报第138页[49] - 公司股本及可换股票据在报告期间的变动详情分别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7和25[49] - 公司及集团的储备在报告期间的变动详情分别载于综合权益变动表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9[49] 股东与持股 - 公司主要股东李伟民先生持有181,686,357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16.25%[60]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维持上市规则所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66] 经济展望 - 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1%,2025年为3.2%,低于历史平均水平[40] - 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总体通胀率将降至5.8%,2025年降至4.4%[40] - 公司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4.6%,2025年进一步放缓至4.0%[41] - 公司电子产品业务面临高度不确定性,未来发展方向不明朗[42] 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主要附属公司业务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