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方精电(00710)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方精电(00710.HK):李锐升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
格隆汇· 2025-09-29 08:55
人事变动 - 钟启昌因个人原因辞任首席财务官、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职务 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1] - 李锐升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 陈家杰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 均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1]
京东方精电(00710):李锐陞已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8:54
核心人事变动 - 钟启昌因个人原因辞任首席财务官、公司秘书及上市规则授权代表职务 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1] - 李锐陞获委任为新任首席财务官 自2025年9月29日起接任 [1] - 陈家杰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上市规则授权代表 自2025年9月29日起接任 [1]
京东方精电:李锐陞已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
智通财经· 2025-09-29 08:52
核心人事变动 - 首席财务官、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钟启昌因个人原因请辞 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1] - 李锐陞获委任为新任首席财务官 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1] - 陈家杰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 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1]
京东方精电(00710) - 首席财务官、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变更
2025-09-29 08:46
人事变动 - 钟启昌辞去公司首席财务官等职,2025年9月29日生效[2] - 李锐陞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2025年9月29日生效[3] - 陈家杰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2025年9月29日生效[5] 董事会构成 - 截至公告日,董事会由九位董事组成[7]
智通港股空仓持单统计|9月2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0:33
空仓比排名前列公司 - 中兴通讯空仓比达15.35%位列第一 空仓数量维持1.16亿股[1][2] - 中远海控以14.10%空仓比居第二 空仓数量由4.15亿股降至4.06亿股[1][2] - 宁德时代空仓比13.44%排第三 空仓数量由2086.00万股增至2095.07万股[1][2] - 中国平安空仓比12.88% 空仓数量由9.44亿股增至9.59亿股[2] - 万科企业空仓比12.35% 空仓数量由2.51亿股增至2.73亿股[2] 空仓比显著增加公司 - 中教控股空仓比增幅最大 从3.73%升至6.33% 增加2.61%[1][2] - 东方电气空仓比从7.34%升至9.40% 增加2.06%[1][2] - 协鑫科技空仓比从9.24%升至11.30% 增加2.06% 空仓数量由26.32亿股大幅增至32.18亿股[1][2] - 三花智控空仓比增加1.91% 从2.59%升至4.50%[2] - 赣锋锂业空仓比增加1.32%至12.09% 空仓数量由4776.19万股增至5363.00万股[2] 空仓比显著下降公司 - 华虹半导体空仓比降幅最大 从9.00%降至6.48% 减少2.52%[1][2] - 赤峰黄金空仓比从3.30%降至1.53% 减少1.77%[1][2] - 来凯医药-B空仓比从2.62%降至0.90% 减少1.72%[1][2] - 微盟集团空仓比下降1.59% 从9.20%降至7.61%[2] - 紫金矿业空仓比下降0.94%至12.18% 空仓数量由7.86亿股降至7.29亿股[2]
京东方精电越南车载显示生产基地实现产品点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26 08:40
越南车载显示基地进展 - 越南基地实现首个全流程产品成功点亮 预计2025年底实现规模化量产 [2] - 基地为京东方精电首个海外自主投建智慧工厂 总投资超3亿元人民币 设计产能5万片模组/月 [4] - 基地于2024年底试产成功 2025年8月完成首个样品下线 全流程点亮为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 [5] 客户合作与项目定点 - 已获得韩国头部车企14.6英寸中控 8英寸中控 8.1英寸仪表显示项目定点 [6] - 获得北美知名新能源车企超36英寸仪表中控一体屏重大项目定点 [6] - 海外定点项目价值量同比增长50%以上 高端产品出货量环比翻倍增长 [11] 财务表现与业务增长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7亿港元(约61.1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 [9] -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3.4亿港元(约31.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 [9] - 汽车显示屏业务收益62.5亿港元(约57.2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 [10] - 系统业务收入及占比连续3年增长 定点项目价值同比增长超100% [10] 市场区域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近21% [11] - 海外市场获得头部企业重大项目定点 与头部自动驾驶企业深化合作 [11]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京东方集团全球车载业务平台 在汽车TFT显示屏和大中型显示屏模组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8] - 现有车载显示技术包括Oxide 8K BD Cell Mini LED OLED等 [8]
2个显示项目落地安徽/江苏,总投资高达20亿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26 08:40
显示产业投资项目 - 安徽合肥和江苏南通分别落地显示相关项目 总投资达20亿元[2] - 睿合科技在合肥投资10亿元建设显示模组项目 达产后年产300万片显示模组和600吨光学有机硅材料[3] - 南通新型显示光学材料项目总投资10亿元 预计年销售额超20亿元 年纳税超1亿元[5] 睿合科技业务布局 - 公司为京东方精电子公司 专注于汽车电子领域智能化解决方案[3] - 产品涵盖智能仪表盘、中控系统、电子后视镜、抬头显示和后座娱乐系统[3] - 通过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平台形成"显示模组+解决方案"打包输出模式[3] - 参与安徽省车载显示技术行业标准制定 与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4] 显示材料产业拓展 - 南通项目将填补如东在新型显示材料领域空白 拓展高端制造新赛道[6] - 世华科技2024年12月宣布投资22亿元建设高性能光学材料制造基地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6] - 项目建设期3-5年 将扩大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和提升制造能力[6] 显示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关注玻璃与硅基Micro LED商用化进程[10] - MiP与COB技术对超高清显示发展具有重要机会[10] - 玻璃基Micro LED显示技术创新路径与应用前景成为焦点[10] - 近眼显示技术趋势与产业动态分析受到重视[11] - uLED外延量产存在挑战需要解决方案[11] - AI技术助力AR眼镜产品发展[11]
京东方精电(00710) - 非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2025-09-24 08:58
报告信息 - 公司2025中期报告已上载于公司网站和香港交易所网站[2] 通讯政策 - 自2023年12月31日起公司通讯须电子发布[4] - 未来通讯中英文版将在网站提供代替印刷本[4] 股东通讯 - 非登记股东收通讯需联络中介提供地址或电邮[4] - 未收到有效电邮可能无法收通知[5] - 收印刷本需填回条或发邮件[5] 回条要求 - 回条未划“✓”、未签署或填写不正确作废[7] - 公司不处理回条额外指示[7] 其他 - 股东有权书面要求查核及修改个人资料[7] - 本函件于2025年9月25日发出[6]
京东方精电(00710) - 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2025-09-24 08:56
报告发布 - 2025中期报告已上载于公司网站和香港交易所网站[1] 通讯方式 - 自2023年12月31日起公司通讯须以电子方式发布[3] - 未来公司通讯中英文版将在网站提供代替印刷本[3] 股东通知 - 可供行动的通讯按股东选择印刷或电邮发送[3] - 建议股东扫描二维码或签回条提供电邮[4] - 未提供有效电邮可能无法收到通知[5] - 收印刷本需填回条或发邮件注明[5] - 印刷本指示有效期一年[5] 选择方式 - 可选扫描二维码、书面或收印刷本方式[6] - 联名股东需联合签署回条才有效[6] - 未签名或填写不正确回条作废[6] - 提供多邮箱仅最后一个登记[6] - 选收印刷本不登记邮箱[6] 资料规定 - 公司可按规定披露、转移和保留个人资料[6] - 个人有权按规定查阅和修改资料[6]
京东方精电(0071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4 08:53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公司收益为66.71亿港元,同比增长8%[15][17] - 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3.38亿港元,同比增长7%[15][17] - 股东应占溢利为1.805亿港元,同比增长5%[15][17] - 基本每股盈利为22.9港仙,摊薄每股盈利为22.8港仙[15]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80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5%[22] - 公司EBITDA为3.38亿港元,同比增长7%,EBITDA利润率为5.1%[2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益为66.71亿港元,同比增长约8%[79] - 经营溢利为2.013亿港元,同比增加760万港元或约4%[80] - 股东应占溢利为1.80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1.721亿港元有所上升[81]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研发开支为1.51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0%,占收益约2%[80] - 公司为应对客户业绩波动额外计提应收账款拨备[20] - 公司增加研发成本及越南工厂投资以应对地缘政治不稳定[20] - 退休计划总成本4300万港元,同比增长22.86%(2024年:3500万港元)[101] 现金流和现金资源 - 经营现金流入为5.33亿港元[15] - 现金资源总额为47.48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5%[15][18] - 现金及定期存款结余为37.72亿港元[15] - 现金资源为47.48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1.22亿港元增加[83][85] - 经营业务净现金为5.33亿港元,同比下降32.96%(2024年:7.95亿港元)[87]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4.69亿港元,同比改善60.15%(2024年:11.77亿港元)[87]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3300万港元,同比改善213.79%(2024年:净流出2900万港元)[89] - 现金资源达47.48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5.19%(2024年12月31日:41.22亿港元)[9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89亿港元,其中人民币占比42.78%(12.36亿港元)[91] 借款和债务 - 银行贷款为4.34亿港元,同比增长16%[18] - 长期贷款为1.76亿港元,主要用于资本开支[18] - 银行贷款增至4.34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5.43%(2024年12月31日:3.76亿港元)[90] - 浮动利率银行贷款增至3.57亿港元,占贷款总额82.26%(固定利率:7700万港元)[93] - 抵押贷款1.95亿港元,以土地、建筑物及设备作为抵押(2024年:1.96亿港元)[94] - 未偿还资本承担2.14亿港元,同比增长4.90%(2024年:2.04亿港元)[95] 业务表现:汽车显示屏 - 公司汽车显示屏业务收益为62.45亿港元,同比增长9%,占整体收益94%[26] - 公司汽车显示屏业务中系统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收益较去年大幅增加[26] - 汽车业务在高端和大尺寸产品领域保持领先地位[50] - 全景抬头显示器(PHUD)已获得多个车厂项目,展出44.8英寸贯穿式大屏[55] - 防窥显示幕技术(POD)预计2026年陆续量产,2025年第四季度将有进一步改善[65] - 已有多个车载f-OLED显示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61] 业务表现:工业显示屏 - 公司工业显示屏业务收益为4.26亿港元,同比增长5%,占整体收益6%[35] 地区表现:中国 - 中国地区收益占比67%,达44.48亿港元[12][13] - 中国地区收益为44.48亿港元,同比增长21%,占总收益67%[105] - 公司在中国成都的生产设施稳定运营,河源工厂产值同比增长[30] - 成都工厂提升TFT和触控面板产能,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107] - 公司系统业务在中国取得进步,拥有更多元化TIER-1客户群[106] 地区表现:欧洲 - 公司海外业务在欧洲地区实现收入增长,销量和平均售价均提升[29] - 欧洲地区收益为12.09亿港元,同比增长9%,占总收益18%[109] - 欧洲市场获得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TFT显示器模组订单,2025年开始交付[109] 地区表现:美洲 - 美洲地区收益为3.25亿港元,同比下降17%,占总收益5%[110] 地区表现:日本 - 日本地区收益为4.13亿港元,同比下降34%,占总收益6%[112] - 名古屋新办公室2024年投入运营,配备当地销售和技术团队[112] 地区表现:韩国 - 韩国地区收益为1.6亿港元,同比下降20%,占总收益2%[113] 市场趋势和行业动态 - 中国新能源汽车2025年上半年产量和销量均为690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占汽车总销量44.3%[36] - 中国10万至20万元人民币价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并占据最大市场份额[37] - 中国2025年1月至6月汽车进口22.4万辆同比减少32.4%,出口350万辆同比增长18.6%[37]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71.3%,商用新能源车出口同比增长230%[37] - 欧洲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26%[38] - 欧盟投资8.52亿欧元支持六个电动车电池制造项目[38] - 北美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长率放缓至3%[39] - 韩国计划到2030年电动车数量增加到200万辆(2024年底注册量约50万辆)[39] - 全球汽车显示屏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4000亿港元,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9.93%[43] - LCD技术因成本竞争力仍是汽车显示屏主要解决方案[43] - 预计全球工业显示屏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超过600亿港元,2025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7%[48] - 韩国政府设定2030年电动车产量目标200万辆,并加快充电站建设[114] 公司战略和运营 - 公司目标近年实现本土和海外销售各占50%[50] - 公司计划扩大海外销售团队并加强研发制造基地以支持客户需求[50] - 公司通过平台化生产策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淡季效率[30] - 公司通过平台化设计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45] - 生产设施在效率、产值和品质方面均有所提升[45] - 公司实施严格信用控制措施并投保信用保险管理客户风险[45] - 供应链正适应新产业动态,弱厂商被领先厂商通过价格战抢占份额[45] - 公司探索海外并购及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46] 研发和技术创新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近9亿港元,研发人员增至464人[54] - 车规级UB Cell显示器原型对比度高达2,300:1,目标达到3,000:1[58] - 双轴并联智控偏摆屏方案将驾驶员专注度提升20%,行车安全增加30%[67] - 自适应调节远像头枕屏将睫状肌调节力降低90%以上[68] - 远像光场显示技术2025年上半年完成样机开发,下半年将持续升级迭代[62] - 双视双触显示技术2025年上半年产出POC样机,下半年将在客户端推广[64] - 车规OLED器件、异形结构、智慧交互等多核心技术方向已完成布局[54]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达118.34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4.65亿港元有所增长[83] - 存货增加约4%至18.54亿港元[83] - 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2%,较2024年12月31日的8.2%略有上升[85] - 存货周转天数为54天,较2024年12月31日的55天略有改善[86] - 客户应收款周转天数为63天,较2024年12月31日的59天有所增加[86]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52] - 公司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118] - 河源基地目标2025年碳排放/能源强度较2018年基准减少70%[118] - 成都基地目标以2023年为基准 自身运营碳排放2030年降30% 2035年降50%[118] - 成都基地计划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使用[118] - 河源基地目标2025年有害/无害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较2018年减少70%[119] - 河源基地目标2025年耗水强度较2018年基准减少80%[121] - 成都基地设定2025年车载液晶面板碳足迹同比下降2%的目标[124] - 成都基地2028年用水强度目标较2023年下降15%[121] - 成都基地2028年固体废弃物产生强度目标较2024年下降10%[119] - 公司2025年Q1/Q2商道融绿ESG评级均获A-[122] - 成都厂房的工业生产过程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超过60%[132] - 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1.992MW,年发电量超过150万千瓦时,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提高约3%,年减少碳排放约805吨[133] - 2024年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64.6%,预计2025年将超过70%[135] - 2025年已采购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绿色电力证书超过3万张[136] - 2024年冬季通过余热回收节约天然气39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44吨[140] - 公司承诺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基准年(2023年)降低30%,并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使用[151] - 公司与超过300家上游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154] - 公司通过ISO 27001、ISO 21434及TISAX三大网络安全认证[158] 股权结构和董事持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总股本为791,575,204股[171] - 董事高颖欣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458,000股,占已发行总股本0.18%[171] - 董事苏宁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850,700股,占已发行总股本0.23%[171] - 董事冯育勤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63,000股,占已发行总股本0.03%[171] - 董事朱贺华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60,000股,占已发行总股本0.02%[171] - 董事庞春霖直接持有公司股份33,000股,占已发行总股本0.00%[171] - 京东方科技集团持有公司419,73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53.02%[175]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19,730,000股股份,佔總股本53.02%[176] - 公司已發行總股本為791,575,204股[177] 股份奖励计划 - 苏宁于2025年4月10日购买150,000股公司股份[172] - 2025年4月14日授予苏宁216,000股奖励股份,授予日收市价为5.25港元[174] - 2025年4月14日授予高颖欣43,000股奖励股份,授予日收市价为5.25港元[174] - 股份獎勵計劃期內購買1,106,000股(佔股本0.14%),總代價約5,576,000港元[184] -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累計購買15,979,000股(佔股本2.02%),總代價含交易費用[184] - 2025年4月14日授予3,339,000股獎勵股份(佔股本0.42%)予5名董事及僱員[184] - 期內授予五位最高薪酬人士獎勵股份總數為448,000股[180] - 獎勵股份歸屬安排分三期進行,2025年歸屬比例最高達40%[180] - 緊接授予日期前收市價為每股5.02港元[180] - 股份獎勵計劃可授予股份上限為58,252,520股(佔股本7.36%)[185][186] - 單一參與者獲授股份上限不得超過總股本1%[187] - 2025年4月14日授予3,339,000股奖励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42%[188] - 奖励股份总归属期为24个月,最终归属日期为2027年4月29日[188] - 2025年4月14日授予的奖励股份每股市场价值为5.25港元,总公允价值为17,529,750港元[19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所有未归属奖励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为44,874,050港元[199] - 2024年3月22日授予的2,047,000股奖励股份每股市场价值为5.18港元,总公允价值为10,603,460港元[199] - 2023年3月22日授予的662,000股奖励股份每股市场价值为14.82港元,总公允价值为9,810,840港元[199] - 2022年12月21日授予的500,000股奖励股份每股市场价值为13.86港元,总公允价值为6,930,000港元[199] - 2025年4月14日授予董事的349,000股奖励股份中,有139,600股已在期内归属[196] - 2025年4月14日授予雇员的2,990,000股奖励股份中,有1,194,400股已在期内归属[196] - 奖励股份计划有效期至2030年8月27日,可由董事会决定提早终止[195] - 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购买1,106,0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14%[2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份购买总代价约557.6万港元(含交易费用)[2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通过股份奖励计划购买15,279,000股,占已发行股本1.93%[200] - 2025年9月4日至9月12日期间受托人额外购买7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0.09%[200] - 2025年9月期间股份购买总代价约383.7万港元(含交易费用)[200]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累计股份奖励计划购买量达15,979,000股,占已发行股本2.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