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亿精密(873223)

搜索文档
荣亿精密: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4-09-18 10:17
股东大会信息 - 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于9月13日召开[2] - 出席和授权出席股东4人,持股108,986,626股,占比69.2924%[3] - 通过网络投票股东2人,持股86,626股,占比0.0551%[3] 议案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购买公司和董监高责任险的议案》[5] - 同意该议案股数10,200,000股,占比99.1579%[5] - 反对股数86,626股,占比0.8421%[5] - 关联股东唐旭文回避表决[6]
荣亿精密: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关于浙江荣亿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之法律意见书
2024-09-18 10:17
股东大会信息 - 2024年8月29日公告召开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通知[7] - 现场会议于2024年9月13日14:00召开,网络投票时间为9月12 - 13日[8] - 本次会议由第三届董事会召集,8月28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召开议案[9] 股东出席情况 - 出席现场会议股东及/或代理人2名,代表股份108,900,000股,占比69.2374%[10] - 网络投票股东2名,代表股份86,626股,占比0.0551%[10] 议案审议情况 - 审议《关于购买公司和董监高责任险的议案》,同意股数10,200,000股,占比99.1579%[15] - 反对股数82,226股,占比0.8421%,弃权股数0股[16] 其他信息 - 公司股份总数为157,285,000股[10] - 本次会议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9月10日[11]
荣亿精密(873223)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4-09-03 11:09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收入 1.2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54%,其中 3C 类产品实现收入 7,39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68%,毛利率达到 23.26%,同比增加 1.98%[1] - 汽车类产品收入在 2022 年增长 51.83%、2023 年增长 28.99%,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3,667 万元,同比增长 60.87%,主要是公司近年顺应趋势制定了业务转型的战略,进军汽车领域,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生产的投入[1] 盈利能力分析 - 目前的净利润亏损主要归因于转型期间的大量前期投资及短期盈利释放的时滞效应[2] - 随着新能源汽车业务客户认证的完成、产品批量供应的顺利推进以及产能的持续释放,公司有望改善盈利状况,顺利实现战略转型目标[2] 研发创新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 4 项发明专利,专利数量增至 139 个[3] - 公司高精密金属零部件研发部门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3] 募投项目进展 - 公司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年产 3 亿件精密零部件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分别于 2023 年 5 月、9 月全面投入使用[3][4] - 新工厂配备高精度 CNC、NC 数控生产线、冲压生产线、注塑成型生产线、新能源生产线等多条生产线,并且广泛实施机械替代人工,自动化覆盖冲压、CNC、铆接、焊接等环节,显著提高生产效率[4] 3C 业务发展 - 3C 类精密金属零部件销售收入 7,392.24 万元,同比增长 6.68%[4] - 根据 Canalys 预测,预计 2024 年全年,全球 PC 出货量将达到 2.67 亿台,同比增长 8%[4] 新能源汽车业务 - 公司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 3,667.20 万元、同比增长 60.87%[5] - 预计到 2024 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5] - 公司已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开发出多项产品,未来将紧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5][6] 原材料价格波动应对 - 公司积极研究分析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提前规划产能,优化库存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6][7] 市值管理 - 公司将努力抓好经营发展,做强业绩,并增进与投资者交流,及时传达经营状况、战略方向和市场布局,提振市场信心[8] 客户合作 - 公司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 3C、汽车、储能、通讯及电力设备等下游领域,与仁宝、联宝、和硕、比亚迪、富士康、广达、纬创、英业达等知名电子制造服务商,以及海拉、安费诺、怡得乐等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10][12]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于 2023 年 9 月在越南设立生产子公司,主要供应 3C 客户,并于 2024 年开始在越南当地出货[11]
荣亿精密(873223)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4-09-03 09:2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7.54% [3] - 3C类产品收入7392万元,同比增长6.68%,毛利率23.26%,同比增加1.98% [3] - 汽车类产品收入3667万元,同比增长60.87% [3] - 净利润亏损主要归因于转型期间的大量前期投资及短期盈利释放的时滞效应 [3] 业务发展 - 公司近年顺应趋势制定了业务转型的战略,进军汽车领域,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生产的投入 [3] - 公司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年产3亿件精密零部件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分别于2023年5月、9月全面投入使用 [4] - 新工厂配备高精度CNC、NC数控生产线、冲压生产线、注塑成型生产线、新能源生产线等多条生产线 [5] - 公司于2023年9月在越南设立生产子公司,主要供应3C客户,并于2024年开始在越南当地出货 [12] 技术创新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4项发明专利,专利数量增至139个 [3]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高精密金属零部件研发部门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 [3] 行业前景 - 2024年上半年全球PC出货量合计约为1.2亿台,同比增长约3.3% [5] - 预计2024年全年,全球PC出货量将达到2.67亿台,同比增长8% [5] - 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 [6] - 预计到2024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再创新高 [6] 客户与合作 - 在3C领域,公司与仁宝、联宝、和硕、比亚迪、富士康、广达、纬创、英业达等知名电子制造服务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 [11] - 在汽车领域,公司为海拉、安费诺、怡得乐、森萨塔、博格华纳、信质、舜驱、沃德尔、凯中精密、罗森博格等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 [11] 供应链与原材料 - 2024年上半年铜价整体走势以震荡上行,公司积极研究分析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提前规划产能,优化库存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7] - 公司以金属为主要材料,选择的供应链都是市场较具规模及上市企业,公司供应链能够维持正常交货 [12] 市值管理 - 公司经营稳健,二级市场股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波动,但长期来看,公司坚持以研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9]
荣亿精密(873223) - 2024 Q1 - 季度财报(更正)
2024-08-29 13:09
会计核算方式调整 - 公司已在2023年度审计过程中对日本荣亿由全资子公司改为联营参股公司进行核算[3] - 公司拟追溯调整2024年一季度对日本荣亿的核算方式[3] - 公司对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部分相关数据进行会计差错调整[3] 关联交易披露 - 公司与日本荣亿发生的交易已作为关联交易核算并按规定披露[3] 股权比例 - 公司实际持有日本荣亿股份为43.33%[3]
荣亿精密(873223) - 2023 Q3 - 季度财报(更正)
2024-08-29 13:06
会计差错调整与更正 - 公司对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日本荣亿的核算方式进行了会计差错调整,实际持有日本荣亿股份为43.33%[3] - 公司于2024年8月28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会计差错更正及定期报告更正的议案》[2] - 公司对上述更正给投资者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并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复核[4] - 公司于2024年8月29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官网披露了《会计差错更正及定期报告更正公告》及《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更正后)》[3] 日本荣亿的核算与交易 - 公司已在2023年度审计过程中将日本荣亿由全资子公司改为联营参股公司进行核算[3] - 公司与日本荣亿发生的交易已作为关联交易核算并按规定披露[3] 日本荣亿的解散清算 - 公司于2023年12月28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决定对日本荣亿进行解散清算[3] - 公司于2024年4月收到关于日本荣亿的《决算报告书》[3]
荣亿精密:会计差错更正及定期报告更正公告
2024-08-29 13:06
股权与投资 - 公司实际持有日本荣亿股份为43.33%[3] - 2023年度,公司全额计提对日本荣亿长期股权投资并对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影响利润-128.73万元[3] 会计调整 - 2024年8月28日,审计、监事会、董事会审议通过会计差错更正议案,表决均全票同意[5] 财务数据调整 - 2023年3月31日和第一季度,资产总计调整后为445,039,547.33元,影响比例-0.14%[12] - 2023年3月31日和第一季度,未分配利润调整后为58,815,183.40元,影响比例-1.06%[13] - 2023年3月31日和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调整后为315,105,910.47元,影响比例-0.20%[13] - 2023年3月31日和第一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前)调整后为-2.89%[13] - 2023年3月31日和第一季度,净利润调整后为-9,249,563.41元,影响比例7.32%[13] - 2023年6月30日和半年度,资产总计调整后为429,999,190.59元,影响比例-0.33%[13]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计调整后为458,665,606.79元,影响比例-0.14%[14] - 2023年前三季度负债合计调整后为121,239,959.89元,影响比例-0.22%[14] - 2023年前三季度未分配利润调整后为51,834,536.76元,影响比例-2.15%[14] - 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调整后为308,014,844.38元,影响比例-0.37%[14] - 2023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前)调整后为-5.13%,影响比例-0.37%[14] - 2023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后)调整后为-5.69%,影响比例-0.37%[14]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调整后为109,725,707.81元,影响比例-0.58%[14] -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调整后为-16,277,322.04元,影响比例7.52%[14] - 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非前)调整后为-16,221,708.36元,影响比例7.55%[14] - 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非后)调整后为-17,987,450.98元,影响比例6.76%[14]
荣亿精密:关于召开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通知公告(提供网络投票)
2024-08-29 13:06
会议基本信息 - 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召集人为董事会[3][4] - 采用现场和网络投票结合,重复投票以首次为准[6] 时间安排 - 现场会议2024年9月13日14:00,网络投票9月12日15:00 - 9月13日15:00[7] - 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9月10日[9][10] - 登记时间为9月13日13:00 - 14:00[13] 其他要点 - 审议《关于购买公司和董监高责任险的议案》,唐旭文回避表决[11][12] - 登记方式为会前1小时会议地点签到[12] - 登记地点为公司会议室[14] - 联系人陈明,电话0573 - 86880650,股东费用自理[14] - 备查文件为《浙江荣亿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决议》[14]
荣亿精密:关于购买公司和董监高责任险的公告
2024-08-29 13:06
责任险购买 - 公司拟为自身及董监高买责任险,赔偿限额不超2500万元/年[1] - 保险费不超12万元/年,期限12个月,可续保或重投[1] 审议安排 - 2024年8月28日相关会议审议议案,董事监事回避表决[1] - 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公司提请授权董事会办理相关事宜[1][2] 各方意见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监事会认为利于完善体系,同意提交[4][5]
荣亿精密(873223) - 2024 Q2 - 季度财报
2024-08-29 13:0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8,972,140.62元,同比增长17.54%[1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2.78%,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77,529.19元,同比减亏23.08%[13] - 公司总资产为471,346,555.95元,同比下降0.53%[14] - 公司总负债为190,553,193.55元,同比增长5.50%[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0,776,548.62元,同比下降4.24%[14] - 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为40.43%,同比上升2.31个百分点[14] - 公司流动比率为1.28,同比下降0.19[14] - 公司利息保障倍数为-11.82,同比改善16.74[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451,579.49元,同比下降311.37%[15] -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01,同比下降0.09[15] - 存货周转率为2.91,同比下降0.14[15] - 总资产增长率为-0.53%,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16] - 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7.54%,同比上升32.09个百分点[16] - 净利润增长率为23.31%,同比上升274.44个百分点[16] -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1,551,801.00元[18] - 毛利率为15.40%,同比上升0.28个百分点[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848,565.97元[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76%,同比上升0.37个百分点[20]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总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7.54%[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7.75万元,同比减少亏损23.08%[25] - 公司2024年1-6月的营业总收入为128,972,140.62元,较2023年同期的109,725,707.81元增长17.5%[74] - 公司2024年1-6月的营业总成本为145,708,940.52元,较2023年同期的123,303,005.82元增长18.2%[74] - 公司2024年1-6月的研发费用为11,306,566.82元,较2023年同期的9,240,844.73元增长22.4%[74] - 公司2024年1-6月的管理费用为16,330,108.74元,较2023年同期的13,630,419.35元增长19.8%[74] - 公司2024年1-6月的销售费用为5,134,385.68元,较2023年同期的8,628,638.94元减少40.5%[74] - 公司2024年1-6月的投资收益为18,186.70元,较2023年同期的444,721.84元减少95.9%[74] - 公司2024年1-6月营业收入为106,831,941.78元,同比增长16.3%[76] - 公司2024年1-6月营业成本为98,499,548.40元,同比增长20.7%[76] - 公司2024年1-6月研发费用为10,507,198.10元,同比增长27.4%[76] - 公司2024年1-6月净利润为-16,357,765.05元,同比减少15.5%[76] - 公司2024年1-6月营业利润为-20,981,635.59元,同比减少4.2%[76] - 公司2024年1-6月信用减值损失为314,874.38元,同比减少150.0%[76] - 公司2024年1-6月资产减值损失为-2,146,212.22元,同比减少38.3%[76] - 公司2024年1-6月营业外收入为461,530.54元,同比增长676.8%[76] - 公司2024年1-6月营业外支出为170,616.27元,同比增长194.9%[76] - 公司2024年1-6月综合收益总额为-16,357,765.05元,同比减少15.5%[77] - 公司2024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451,579.49元,较2023年同期的-6,186,963.80元大幅下降[78] - 公司2024年1-6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28,708.59元,而2023年同期为12,961,786.43元[79] - 公司2024年1-6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585,835.30元,较2023年同期的-1,385,423.71元显著改善[79] - 公司2024年1-6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9,881,895.83元,而2023年同期为6,688,207.42元[79] - 公司2024年1-6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40,526,504.08元,较2023年同期的123,718,448.18元增长13.6%[78] - 公司2024年1-6月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99,187,082.54元,较2023年同期的74,741,236.67元增长32.7%[78] - 公司2024年1-6月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50,715,258.40元,较2023年同期的41,604,677.56元增长21.9%[78] - 公司2024年1-6月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532,262.71元,较2023年同期的-8,678,092.52元大幅下降[80] - 公司2024年1-6月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604,379.38元,而2023年同期为13,562,273.93元[81] - 公司2024年1-6月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836,096.08元,较2023年同期的-1,865,049.45元显著改善[81] - 公司本期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12,451,819.60元,主要由于综合收益总额减少12,483,819.63元[82] - 本期资本公积增加32,000.03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82] - 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80,793,362.40元,较期初减少12,451,819.60元[83] - 上期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15,587,741.49元,主要由于综合收益总额减少16,372,432.74元[85] - 上期资本公积减少15,308.75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85] - 上期少数股东权益增加800,000.00元,主要来自其他资本投入[85] - 本期期末余额为308,759,230.70元,较上期期末余额253,914,818.82元有所增加[86][88] - 本期未分配利润为-3,102,141.03元,较上期未分配利润29,332,631.65元大幅下降[88][90]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6,357,765.05元,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87] - 本期资本公积增加32,000.03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87] - 上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9,366,692.52元,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89] - 上期资本公积减少15,308.75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89] 业务表现 - 3C领域精密零部件销售收入7392.24万元,同比增长6.68%[25] - 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收入3667.20万元,同比增长60.87%[25] - 公司正积极向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将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作为战略重心[25] - 公司3C领域精密零部件销售收入7392.24万元,同比增长6.68%[26] - 2024年上半年全球PC出货量预计为1.2亿台,同比增长3.3%[26] - 2024年全球PC出货量预计达到2.67亿台,同比增长8%,其中AI PC占比接近20%[26] - 公司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收入3667.20万元,同比增长60.87%[26]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再创新高,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26] - 公司汽车类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60.87%,达到36,672,001.47元[31]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54%,达到128,972,140.62元[32] - 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0.78%,达到112,493,667.63元[32] - 3C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68%,主要受益于2024年上半年全球PC市场复苏[38] - 汽车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0.87%,但毛利率同比下降5.2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折旧增加[38] - 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7.54%,其中3C类产品收入增长6.68%,汽车类业务收入大幅增加60.87%[47] - 汽车类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5.25%,主要由于“年产3亿件精密零部件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转固导致折旧金额增加[47] 运营模式 - 公司采购模式以“以产定采”为原则,根据实际库存原材料数量向供应商提交采购订单[23] - 公司研发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配备先进的测量设备和环保属性评估工具[23] - 公司生产模式主要为订单式生产,根据订单及需求预测进行生产[23] -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建立了《顾客需求鉴别审查程序》和《顾客满意度与服务程序》[2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4] - 公司面临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风险,控股股东唐旭文持有公司62.7523%的股份,可能影响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49] - 公司无限售股份总数为80,163,750股,占总股本50.9672%,有限售股份总数为77,121,250股,占49.0328%[56] - 公司第一大股东唐旭文持有98,700,000股,占总股本62.7523%,其中有限售股份74,025,000股,无限售股份24,675,000股[57] - 公司前十名股东合计持股116,418,971股,占总股本74.0178%,其中有限售股份77,121,250股,无限售股份39,297,721股[57] - 公司董事长唐旭文持有普通股98,700,000股,持股比例为62.7523%[61] - 公司董事会人数为7人,监事会人数为3人,高级管理人员人数为5人[60] - 公司董事唐旭锋与董事长唐旭文为兄弟关系,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无其他关联关系[60] 员工与组织结构 - 报告期内公司员工总数为688人,其中技术人员194人,生产人员369人,财务人员15人,管理人员20人,行政人员64人,销售人员26人[65]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分布为:博士0人,硕士2人,本科58人,专科146人,专科以下495人[66] - 报告期内财务总监发生变动,陈特朗离任,杨博文新任财务负责人[62][63] - 新任独立董事张昕具有丰富的审计和财务经验,曾任职于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所[64] - 新任财务负责人杨博文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大成长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联懋集团[64]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外协供应商管理风险,可能影响产品精度、质量稳定性和交付日期,进而影响经营业绩[49] - 公司面临应收账款坏账增加的风险,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且占营业收入比例较高[49]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2024年上半年铜价大幅波动,可能对毛利率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49] - 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出口业务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若美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将对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49]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累计诉讼金额为343,253.58元,占期末净资产比例为0.12%[53] - 公司资产权利受限总额为6,764,920.45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44%,其中冻结资金350,000.00元,占0.07%[54]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2024年累计吸纳来自四川省屏山县的贫困劳动力13人次,履行社会责任[43] - 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依法合规经营,注重员工权益和安全生产[44][45] 会计政策与财务报告 -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为持续经营,未发现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96] - 公司会计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本次财务报表编制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99] - 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境外子公司按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101] - 公司对重要的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标准为超过应收账款总额的10%且金额超过100万元[102] - 公司对重要的在建工程标准为预算金额超过资产总额1%且金额超过300万元[103] - 公司对重要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标准为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占集团净资产的5%以上或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投资损益占集团合并净利润的10%以上[103] - 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计入当期损益[106] -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包括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影响[110] - 报告期内增加子公司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需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111]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112] - 处置子公司时,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112] - 子公司持有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视为库存股,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项[113] - 专项储备和一般风险准备项目在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后按母公司所有者份额恢复[114] - 购买少数股东股权时,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115] -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取得子公司控制权时,合并日根据合并后应享有的子公司净资产在最终控制方合并[115] - 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合并日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量[116] - 合并前持有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合并日新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之和,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116] -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117] - 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117] - 子公司的其他股东对子公司进行增资,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时,调整资本公积[118]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共同经营中公司确认其与共同经营中利益份额相关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119][120] - 合营企业按照长期股权投资有关权益法核算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12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企业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的投资[122]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123]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24] - 公司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条件是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127]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或金融资产已转移[127] -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初始确认金额[128] - 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28] - 公司不可撤销地选择将部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29]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负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130] - 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为正数确认为资产,负数确认为负债[132] -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等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134] - 公司按照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处于第一阶段的金融工具损失准备[135] - 公司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金融工具损失准备[135] - 公司对于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等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36] - 公司基于账龄确认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账龄计算方法,1年以内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5.00%,1至2年为20.00%,2至3年为50.00%,3年以上为100.00%[137] - 公司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的预期信用损失[138] - 公司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