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QYResearch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聚焦:全球液态锂电池用电解铜箔、压延铜箔及3D集流体市场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10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09-05 09:29
行业概述 - 液态锂电池负极侧集流体和活性物质载体关键铜基材料包括电解铜箔、压延铜箔和3D集流体 [1] - 电解铜箔采用硫酸铜溶液电沉积工艺 成本低廉且厚度可低至4.5-6μm 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 [1] - 压延铜箔通过铜锭热轧和冷轧制成 晶粒致密且延伸率高 适用于反复弯折场景但价格较高 [1] - 3D集流体在微米级铜箔/铜网构建三维孔隙结构 可缓冲硅碳/锂金属负极体积膨胀并抑制枝晶 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30年全球液态锂电池用铜基集流体市场规模预计达201.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1.8% [1] - 2024年全球前十大生产商市场份额合计约58.0% [4] - 电解铜箔为最主要细分产品类型 占据约49%市场份额 [6] - 汽车领域为最大需求来源 占据约55%市场份额 [9] 竞争格局 - 全球主要生产商包括龙电华鑫、九江德福科技、广东嘉元科技、长春集团、SK Nexilis、诺德新材料、LOTTE Chemical、湖北中一科技、JX Advanced Metals、广东超华科技等 [4][14] - 行业覆盖产品类型包括电解铜箔、压延铜箔及3D集流体 [14] - 主要应用领域为汽车、消费电子、储能及其他 [14] - 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印度及东南亚 [14] 行业驱动与挑战 -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系统快速发展带动锂电池需求增长 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推进对高导电性/超薄化铜箔需求提升 3D集流体在比能量/轻量化/散热方面的优势获市场认可 [12] - 主要阻碍因素包括铜价波动带来成本压力 高端超薄铜箔加工技术难度大 3D集流体在批量制造/成本控制/产线适配性方面存在挑战 行业标准化与客户验证周期较长 [12] - 发展机遇在于固液混合电池及高能量密度电池对高性能集流体需求扩大 电解/压延铜箔在超薄化/高强度/表面处理技术持续创新 3D集流体在快充/安全性/轻量化方向成为下一代电池关键材料 海外市场进口依赖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拓展机会 [12]
中国助焊剂去除剂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QYResearch· 2025-09-05 09:29
行业概述 - 助焊剂去除剂是一种强力、不易燃的清洁剂,主要用于去除电子、汽车和工程制造中的焊剂残留,是碳氢化合物溶剂和醇的结合,能清洁刷子无法接触的区域,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中国助焊剂去除剂市场规模达43.60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68.82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82% [7] -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电子领域崛起推动电子设备产量增加,焊接材料需求上升,助焊剂去除剂需求增长 [7] - 浸入式助焊剂清洗剂是主要类型,2024年市场规模22.97百万美元,占中国市场52.69%,适用于PCB板批量清洗和复杂元件清洁 [8] 市场竞争格局 - 主要厂商包括Kyzen、3M、ZESTRON、合明科技等,2024年Kyzen营业额8.67百万美元,占市场19.89%,3M营业额8.54百万美元,占19.59% [8] - 市场竞争激烈,国际企业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占据较大份额,国内企业数量增加,价格战导致利润降低 [13] 技术发展趋势 - PCB制造向高精度、高可靠性发展,对助焊剂去除剂性能要求更高,新型材料研究和应用成为市场趋势 [9] - 电子设备微型化、复杂化对清洗能力、材料兼容性要求提高,企业需投入资金研发高效、低残留、环保产品 [14] 行业驱动因素 - 电子产业快速发展,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高精度电子组件需求,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对高质量、环保型助焊剂去除剂需求增加 [10] - 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对高质量焊接工艺需求增加,推动助焊剂去除剂需求 [10] - 技术进步如半导体封装工艺、表面贴装技术发展,推动高效率、低残留助焊剂去除剂需求增长 [12] - 环保法规日益严格,鼓励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环保型助焊剂去除剂使用 [12] 行业制约因素 - 环保合规成本增加,企业需投入资金研发环保配方和改进工艺,增加生产成本和运营压力 [13] - 原材料价格波动受全球供需、政治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价格上涨压缩企业利润 [13] - 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周期长且风险高,对企业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提出挑战 [14] 行业政策环境 - 环保法规要求严格,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企业排放污染物责任,促进行业关注环保性能 [15] - 限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如GB 38508—2020规定清洗剂VOC含量限值,助焊剂去除剂需符合要求 [15] - 限制有害物质使用,如GB/T 9491-2021要求助焊剂不含有害物质,间接影响助焊剂去除剂环保要求 [15] - 地方政策支持,如上海市推动水性助焊剂清洁剂研发和应用,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环保产品 [16] 产业链与厂商分析 - 报告研究中国市场助焊剂去除剂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重点关注全球及本土生产商销量、收入、价格等指标 [19] - 厂商包括Kyzen、3M、合明科技等,产品类型分为气溶胶助焊剂清洁剂、浸入式助焊剂清洗剂等,应用包括PCB清洗、芯片清洗等 [20]
行业聚焦:中国LED芯片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10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09-04 09:43
行业概况与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LED芯片产量达87,240亿颗,平均售价为0.39美元/千颗 [1] - 预计2031年中国LED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4,101百万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5% [5] - 中国前五大厂商占据约72.0%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高 [8] 技术特性与产业格局 - LED芯片通过PN结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具有出光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驱动电压低等特性 [1] - 中国以三安光电等企业为主导,凭借规模化生产和技术优势成为全球制造核心基地 [1] - 高功率LED产品占据70.25%市场份额,是当前最主要细分类型 [10] 核心驱动因素 - 全球能源效率政策(如淘汰白炽灯、绿色建筑推广)直接刺激LED照明普及 [2] - 技术进步持续降低制造成本并提升光效(单位:lm/W),增强经济性优势 [2] -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动车用LED需求,智能家居与超高清显示(Mini/Micro LED)创造新增长空间 [2] 市场趋势与发展方向 - Mini/Micro LED通过小尺寸、高密度集成成为产业升级核心焦点,渗透高端显示领域 [3] - 化合物半导体技术(如GaN-on-Si)成熟优化成本性能平衡 [3] - 应用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植物照明、紫外LED、车载光学增速显著,智能系统融合深化健康照明解决方案 [3]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包括三安光电、兆驰股份、华灿光电、晶元光电、蔚蓝锂芯等 [8][13] - 产品类型涵盖横向、垂直及倒装LED芯片,应用领域包含通用照明、背光显示、汽车照明、消费电子等 [13] - 产业链整合加速,头部企业通过垂直布局提升竞争力 [3]
全球与中国汽车人造革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9-04 09:43
汽车人造革行业现状分析 - 汽车人造革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真皮为主阶段、真皮与PVC人造革共存阶段、PU合成革和超纤革替代PVC阶段[2] - 豪华和高端车型领域天然真皮仍保持高端地位,但面临环保和供应链挑战[3] - PU合成革凭借与真皮相近的手感、更优透气性和较低成本,成为中高端车型主流替代品[3] - PVC合成革在经济型车型和非接触部位应用广泛,具有耐污防水和加工灵活性优势[4] - TPO合成革在耐高温防刮部位成为PVC/PU的有力替代,具有无增塑剂和可回收优势[4] - 超纤绒面革成为高端车型智能座舱中真皮与合成革的桥梁,提供绒面质感和功能集成可能[5] 汽车人造革发展趋势 - 环保与可持续性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水性PU、热熔涂层等新技术逐步替代传统溶剂型材料[6] - 智能功能集成趋势明显,高端车型将温度调节、压力感应等功能集成于皮革表层结构[6] - 轻量化设计成为电动汽车驱动下的重要方向,传统真皮和合成革均通过新技术实现减重[7] - 美学表达不断提升,表面工艺从传统压花演化为三维微结构、数字激光雕刻等高端工艺[7] 全球汽车人造革总体规模 - 2024年全球汽车人造革市场销售额达到261.984亿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368.6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75%[10]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109.453亿元,占全球41.78%,预计2031年达到159.961亿元,占比提升至43.40%[10] - 中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46.86%份额,北美和欧洲分别占9.42%和14.98%[10] - 生产端中国占51.35%份额,欧洲占12.02%,印度地区增长最快[10] - PVC革占据重要地位,预计2031年份额达32.54%[11] - 座椅应用占主导地位,2024年份额约72.65%[11] - 全球前5大厂商2024年共占50.40%市场份额[13] 行业政策环境 -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培育汽车消费市场等八项主要任务[14] - 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强化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和环境监管[14] - 2016年《皮革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行业发展目标和支持措施[14] - 2017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建立汽车强国战略[14] - 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超纤革列入鼓励类项目,限制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产线[14] - 2022年《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轻量化材料和再生材料应用[14]
行业聚焦:中国药品包装服务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5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09-04 09:43
行业定义与服务内容 - 药品包装服务涵盖药品生产后的初步包装、二次包装、标签、分装及物流管理等全环节,旨在保障药品流通中的安全、质量与合规性,同时降低制药企业的设施和人力成本[1] - 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剂型分装、瓶装、铝箔包装、纸盒包装、标签粘贴、条码管理及说明书装配等,需严格遵循GMP合规标准以确保供应链质量与可追溯性[1] - 服务模式主要由三类供应商提供:CDMO企业的配套包装服务、制药企业内部对外包装部门、独立第三方包装公司,后两者为报告主要研究对象[1] 市场驱动力与趋势 - 核心驱动力包括制药行业轻资产运营趋势(尤其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全球监管法规趋严(如序列化与防伪追溯要求)以及后疫情时代对供应链韧性的需求[3] - 行业技术融合表现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集成(序列化系统、物联网监控与数据分析平台),推动全流程可追溯与智能化生产[3] - 服务升级方向包括定制化高附加值解决方案(如细胞治疗药物的超低温冷链包装)、环保材料应用,以及通过并购整合构建一体化能力(覆盖包装设计至物流配送)[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药品包装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31年达20.35百万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3%[5] 竞争格局 - 中国前三大生产商(包括高腾医药、上海泰锟医药技术等)2024年合计市场份额约63.0%[7] - 独立第三方包装服务公司为最主要细分类型,占据50.87%市场份额[8] 应用需求分布 - 临床药物为最主要应用领域,占据60.12%市场份额[11] 全球主要参与者与产品类型 - 全球主要企业包括Cardinal Health、CCL Industries、PCI Pharma Services、Sharp Packaging Services等[12] - 产品类型涵盖塑料瓶、吸塑包装、玻璃容器等[12] - 应用方向包括处方药公司(RX制药公司)与非处方药公司[12]
行业聚焦:全球深海水密连接器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 5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09-03 09:34
行业定义与核心功能 - 深海水密连接器是专为极端深海环境设计的关键基础部件,能够在深海高压、低温、高盐腐蚀环境中实现电信号、光信号和电能的稳定传输,同时确保机械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1] - 核心技术包括多重密封结构、耐腐蚀材料和高压插拔机构,确保连接器发生故障时设备舱仍能隔离海水侵入[1] 市场前景与规模 - 深海水密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油气工业、军事和国防、深海研究等众多领域,市场前景广阔[1] - 预计到2031年全球规模将达到125.621百万美元,2025至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82%[1] 行业竞争格局 - 深海水密连接器市场主要由少数技术先进的欧美企业占据,2024年前五大厂商占据国际市场大约65%的收入份额[4] - 主要厂商包括TE Connectivity、Teledyne Marine、Siemens Energy、Glenair、Eaton、SLB、MacArtney等[4][12] 产品细分 - 就产品类型而言,光纤连接器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48%的收入份额[5] - 其他产品类型包括电连接器、光电混装连接器等[12] 应用领域 - 石油和天然气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占据大约45%的收入份额[7] - 其他应用包括海洋研究、军事和国防、海底通信、直播等[12] 技术驱动因素 - 聚合物密封材料、耐海水合金、陶瓷绝缘技术等应用显著提升了深海水密连接器的性能[8] - 全球海洋资源开发的持续扩张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8] 行业发展挑战 - 使用深海水密连接器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确保其长期保持防水状态,恶劣的水下环境可能导致连接器损坏或腐蚀,从而导致泄漏或故障[9] - 频繁且昂贵的维修增加了运营成本,限制了深海水密连接器在更广泛的应用中的普及[9] - 深水连接器需要经过严格的性能测试、行业认证和客户验证,高可靠性标准和复杂的认证流程提高了市场进入门槛[10] 地区分布 - 重点关注的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中国台湾、北非等[12]
行业聚焦:全球桥式坐标测量机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10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09-03 09:34
桥式坐标测量机( CMM )是一种基于笛卡尔坐标系的精密测量设备,具有开敞性好、视野开阔、上下零件方便、运动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其结构通常由 桥架、工作台、 Z 轴主轴、测头系统、控制系统和测量软件等部分组成。桥架沿着两个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 X 和 Y 轴的导槽移动, Z 轴主轴在垂直方向移 动,通过 XYZ 三个轴测量各种零部件及总成的各个点和元素的空间坐标,从而评价长度、直径、形状误差、位置误差等,可用于检测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 精度。 据 QYResearch 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桥式坐标测量机市场报告 2025-2031 "显示, 预计 2031 年全球桥式坐标测量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11.8 亿美元 ,未来几年年 复合增长率 CAGR 为 5.6% 。 根据 QYResearch 头部企业研究中心调研,全球范围内桥式坐标测量机生产商主要包括 Hexagon 、 Carl Zeiss 、 LK Metrology 、 Mitutoyo 、青岛雷顿等。 2024 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 161.0% 的市场份额。 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 CNC 桥式坐标测量机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 95. ...
中国无氰镀金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QYResearch· 2025-09-03 09:34
无氰镀金产品定义及统计范围 - 无氰镀金是一种不使用氰化物作为电解液的金属镀金工艺 采用有机化合物或其他金属盐替代氰化物 减少环境污染和操作危险[2] -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子和半导体 珠宝首饰及其他高端制造业 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用于激光器件和晶圆封装环节[2] - 长期以来 该领域被美国 日本 德国等国际公司垄断 国产化率很低 国产替代势在必行[2] 无氰镀金技术优势 - 相比传统含氰镀金工艺 无氰镀金彻底消除了氰化物这一剧毒物质的使用 大大降低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3] - 无氰镀金工艺在电镀效果上已达到可接受水平 且在实际生产中更为简便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 - 该技术具有成本优势 能够降低清洗水废水处理投入及管理成本 同时节省用金量[3] 中国市场无氰镀金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 2024年中国无氰镀金市场规模达到10634万美元 预计2031年将达到27076万美元 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1320%[3] - 2024年中国无氰镀金市场销量6965吨 预计2031年将达到17457吨 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1357%[3] 产品类型及技术分析 - 无氰镀金液按含金量分为15g/L以上和15g/L以下两类 含金量15g/L以上的产品2024年中国销量市场份额为6715%[7] - 含金量15g/L以上的无氰镀金液适用于对镀层厚度 导电性 耐磨性或外观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如高端电子元器件 航空航天 精密连接器等领域[9] - 含金量15g/L以下的无氰镀金液常用于对镀层厚度要求不高或成本敏感的应用 如装饰性电镀 消费类电子 简易导电涂层等领域[9] 产品市场应用情况 - 无氰镀金主要应用于电子和半导体 珠宝首饰 精密仪器仪表 钟表等领域 电子和半导体应用2024年中国销量市场份额为4070%[10] - 在电子和半导体领域 无氰镀金可应用于高端电子器件 印刷电路板 半导体封装和微连接技术中 满足电子制造对环保和高可靠性的双重需求[12] - 在珠宝首饰领域 无氰镀金提供了环保 安全的替代方案 适用于金饰 银饰 铜饰的表面处理[13] - 在精密仪器仪表领域 无氰镀金因其可提供稳定的电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而广泛应用[14] - 在钟表制造中 无氰镀金常用于表壳 表带 表面饰件的装饰性镀层处理[15] - 除上述行业外 无氰镀金还在航空航天 医疗器械 军工电子 艺术品修复等领域有应用[16] 行业集中度及竞争程度 - 中国主要厂商包括深圳联合蓝海 田中贵金属 深圳天跃新材料 LT Metal 光华科技 苏州纳鼎新材料等[20] - 2024年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占比7000% 市场集中度较高 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比较激烈[20]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环保性:无氰镀金液替代了传统的氰化镀金工艺 减少了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 符合国际环保标准[20] - 经济性:该工艺生产成本与传统含氰工艺相当 且对设备无特殊要求 可在原含氰镀金设备上直接进行无氰化改造 技改成本较低[20] - 可靠性:无氰镀金技术保证了镀金层的均匀性与稳定性 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21] - 下游电子产业快速发展:智能手机 5G设备 可穿戴电子 汽车电子等对高性能 微型化 高可靠性的电路板需求不断增加 推动无氰镀金工艺在高端电子制造中的广泛应用[21]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 工艺成熟度仍有待提升:在镀层附着力 耐腐蚀性 一致性等方面仍与含氰工艺存在差距 尤其在高精度电子制造中 其稳定性和可控性仍需进一步优化[21] - 研发门槛高 技术壁垒大:无氰镀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企业具备深厚的电镀化学技术积累 以及对半导体制造流程的深刻理解[21] - 下游客户转换成本高:替换为无氰产品需重新验证 试产及优化工艺流程 存在周期长 成本高的问题 导致客户转化意愿不强[21] - 原材料成本与供应不稳定:无氰镀金液中使用的部分络合剂或特殊添加剂来源有限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链变化影响较大[22] 行业相关重点政策 -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电镀工业》:规定电镀工业排污单位的废水排放监测要求 包括pH值 化学需氧量 总氰化物等指标的监测频率[24] -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部署实施园区节能环保提升 城镇绿色节能改造 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等重点工程 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25] -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监管重点 突出风险管控 明确土地使用权人 土壤污染责任人 专业机构及第三方机构的责任[25]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 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5] - 《关于推荐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的通知》: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先进技术推荐工作 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 技术和装备[25]
行业聚焦:全球高纯碳化硅粉末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10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09-02 08:44
全球高纯碳化硅粉末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预计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9.6% [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前十大生产商2024年市场份额合计约67.0%,主要企业包括Wolfspeed、Coherent、SiCrystal、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 [6] 产品类型细分 -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为最主要生产工艺,占据约65.3%的市场份额 [7] 下游应用领域分布 - 碳化硅晶片应用占比最高,达78.6%,主要需求来自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 [11] - 其他应用包括陶瓷、耐火材料、磨料等 [22] 行业核心驱动因素 - 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系统和工业电源领域对SiC功率半导体需求激增,因其具备高耐压性、快速开关速度和优异导热性 [14] - 5G基础设施、航空航天及卫星通信中射频元件对高频应用需求提升,推动超高纯SiC衬底需求增长 [14] - 航空航天、国防及核能领域采用碳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因其耐高温(超1500°C)、耐辐射及轻量化特性 [15] - 美国、欧盟和中国等政府加大供应链投资,将高纯碳化硅粉末视为半导体自给自足和国防安全的战略物资 [15] 行业发展主要阻碍 - 5N及以上纯度生产工艺需精确控制原材料纯度和反应条件,技术壁垒高且可扩展性受限 [16] - 高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导致中小型企业面临成本竞争力挑战 [16] - 生产工艺产生温室气体(CO、CO₂)、卤代副产物(Cl₂、HCl)及废酸,环保合规压力增大 [17] 行业发展趋势 - 晶圆与器件制造商推进垂直整合,投资内部粉末合成与晶体生长能力以保障供应链稳定 [18] - 产能扩张受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及可再生能源需求推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成为重点扩张地区 [18] - 可持续性与ESG合规成为行业核心关注点,制造商采用清洁能源、闭环回收系统以降低环境影响 [19] 研究覆盖范围 - 报告统计指标包括产能、销量、销售收入、价格及市场份额 [21] - 重点关注北美、欧洲、中国及日本地区市场 [22]
中国乘用车直流充电枪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QYResearch· 2025-09-02 08:44
公共快充场站 0 1 乘用车直流充电枪产品定义及统计范围 QYResearch 调研 乘用车直流充电枪也俗称为快充充电枪,其特点是功率高,电流大,充电速度快。 这种充电方式相较于交流充电更为迅速,能够在较短 时间内为电动汽车补充大量电能,特别适合于长途旅行或紧急情况下的快速补电需求。 产品类型细分 普通直流枪 普通直流枪,通常指的是遵循国家标准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接口设备,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快速充电服务。这类充电枪通过直接向车辆 电池输送直流电,能够显著缩短充电时间,是公共充电站和部分私人充电桩的重要组成部分。 液冷超充枪 液冷超充技术,是一种将液体冷却系统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新能源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液冷系统,冷却充电过程中产生 的热量,从而提高充电效率和速度。常规直流充电枪通过电流一般在 250A 以下,超级快充充电枪通过电流一般可达 500A 左右,充电触 头位置会产生大量热量。为降低端子周围温度,解决大电流下充电枪散热问题,通常会在端子周围添加液冷管,液冷管内循环流动硅 油、水或乙二醇等高比热容液体,以此降低端子温度,保证充电枪正常工作。 应用领域细分 乘用车直流充电枪在城市公共快充场站中扮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