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蒙古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第三届链博会 | 伊利三赴链博会 亮出“国奶自信”
内蒙古日报· 2025-07-16 15:24
链博会开幕与伊利活动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为期5天 [1] - 伊利集团在链博会首日举办中国首个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发布会,发布《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与《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 [2] - 公约从"坚守卓越品质""聚焦创新突破""深化全链共赢"三个维度推动行业品质提升 [2] 奶业供应链发展现状 - 中国奶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供应链体系处于快速迭代与深刻变革关键期 [5] - 从奶源建设到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终端消费各环节持续创新升级 [5] - 行业正推动产量与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5] 伊利的战略布局 - 伊利连续三届参加链博会,与"全球健康生态圈"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8] - 公司在全球拥有2000多家合作伙伴,覆盖6大洲 [8] - 计划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强化端到端一体化协同优势 [8] - 将加速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步伐 [10] 行业机遇与展望 - 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带动健康消费需求增长,乳业迎来新机遇 [10] -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8] - 伊利表示要通过国际合作编织更紧密联结纽带,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愿景 [8]
黄河之滨铝业潮涌!包头东河区擘画千亿级绿色铝都
内蒙古日报· 2025-07-16 10:01
行业概况 - 包头铝业拥有150万吨电解铝和6万吨高纯铝产能 是全球偏析法高纯铝生产龙头 [3] - 铝精深加工率从2021年的9%跃升至2024年的42.3% 铝产业产值达476.4亿元 [6] - 2024年包头市计划将铝产业打造为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东河区为主战场 [3] 产业链发展 - "铝水不落地"短流程生产线实现高效闭环 铝水直接注入下游企业生产线 [1] - 工业型材 汽车零部件 铝基新材料 高纯铝四大深加工链深度融合 [6] - 2021年以来落地24个铝产业重点项目 2025年推进华北铝业电池箔等12个项目 [6] 技术创新 - 四通稀土新材料2024年产值7.7亿元 同比增长63.8% 拥有自主研发智能系统 [6] - 轻合金技术中心培育11家创新型企业 拥有400余名研发人员和300余项专利 [6] - 盛泰汽车零部件实现全流程智能生产 打造"黑灯工厂" [8] 绿色转型 - 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清洁能源占比突破40% [8] - 华云三期电解铝项目新能源占比超46% 吨铝电耗降低800千瓦时 [8] - 包铝900MW风电消纳及1200MW新能源项目稳步推进 [8] - 2020年至今创建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5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8] 产能扩张 - 华云三期投产后包铝电解铝总产能达150万吨 其中绿铝42万吨 [6] - 包铝成为中铝集团最大绿铝生产基地 [6] - 园区设备数字化率达77.8% [6]
兴安盟打造北纬47°避暑旅游新地标
内蒙古日报· 2025-07-16 01:36
兴安盟避暑旅游产业概况 - 兴安盟获评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依托地理地形、气候资源与生态环境三重优势,夏季平均气温22℃,空气质量优良率98.1%,负氧离子浓度达世卫组织"特别清新"标准三倍以上 [1] - 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81.2%,年均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3万个,形成立体气候景观与纯净生态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1] - 乌兰毛都草原打造草原民宿集群、游牧文化体验等沉浸式产品,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发漂流、亲水嬉戏等亲自然项目 [2][3] 产品创新与消费升级 - 阿尔山推出森林康养、研学旅行、露营度假等深度产品,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6天延长至2.5天 [2] - 消费结构优化:温泉疗愈、森林SPA等新兴消费增长,景区门票等基础消费占比下降 [2] - 开发"避暑+康养/研学/夜游/节庆/文创"等精品路线,形成多元业态体系 [5] 基础设施与品牌建设 - 落地阿尔山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氧心森林浴道等重点项目,提升接待能力与体验品质 [3] - 通过旅游节庆、特色活动、美食文化推广持续强化品牌影响力 [3] - 发布《兴安盟避暑气候资源白皮书》等科学成果,论证北纬47°黄金避暑带稀缺价值 [4] 战略发展规划 - 构建"温泉+森林+气候+体育+冰雪"多元康养产业体系,带动旅游人数与收入增长 [4] - 阿尔山市计划优化全季旅游体系,打造全国生态旅游标杆 [5] - 乌兰毛都草原结合原生态山地草原与游牧文化,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 [2][3]
总投资5亿元!鄂尔多斯一地再添城市新地标
内蒙古日报· 2025-07-15 13:37
项目概况 - 康泰酒店项目是自治区、市、区三级政府重点调度项目,总投资5亿元 [1] - 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4万平方米,主楼施工至11层,宴会厅已封顶 [3] - 计划2024年9月实现主体封顶,2026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 [3] 设计特色 - 酒店设计以"钻石恒久远"为主题,采用几何切割玻璃幕墙打造"钻石切面"效果 [6] - 252间智能客房搭载智慧化运营管理系统,支持智能入住、环境调控、行程规划等全流程服务 [6] - 客房支持小程序备注个性化需求,实现"人未到,服务先至"的智能体验 [6] 市场定位 - 酒店定位为集智能客房、高端宴会、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3] - 设计语言源自一线城市,通过简洁线条与现代科技融合营造轻奢典雅体验 [6] 社会效益 - 项目运营后将创造400多个就业岗位 [6] - 将智慧酒店融入智慧城市,引领鄂尔多斯市及自治区现代酒店业新潮流 [6] - 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6]
内蒙古味道“鲜”达全国餐桌 冷链运输范围已辐射全国30个省市
内蒙古日报· 2025-07-15 10:06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 内蒙古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27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8238公里 农村公路18万公里[2] - 冷链运输企业数量达399家 开通至全国30个省市的冷链专线 覆盖华北 华东 西南等重点区域[3] - 快递企业进村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农村"客货邮"融合站点超1000个 线路260余条 累计运送快递340万件[3] 物流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 巴彦淖尔至呼和浩特冷链专线开通后 羊肉运输时效缩短至半天 再通过全货机12小时直达杭州[2] - 新能源冷链货车通行限制放宽 整车长度不超6米 宽度不超2.2米 高度不超2.8米的车辆全天不限行[3] - 牧民快递成本降低 销售范围从本地扩展到全国 退货率因保鲜改善显著下降[1] 农畜产品产业链升级 - 巴彦淖尔肉羊存栏量和出栏量全国第一 实现四季出栏 拥有全国最完整肉羊产业链[2] - 冷链物流使锡林郭勒羊肉 科尔沁牛 乌兰察布马铃薯等特色产品实现全国分销[3] - 采用"铁路+公路+航空"多式联运模式 形成"邮牧飞羊""顺丰领鲜"等全程冷链解决方案[3] 区域经济与消费联动 - 内蒙古牛羊肉通过冷链直达江浙沪 广州 成都等消费市场 南方城市化冻变质问题得到解决[1][2] - 反向冷链将泰国榴莲 海南椰青等热带产品输送至草原牧区 实现跨区域商品双向流动[3] - "四横十二纵"交通网络建成率达84.3% 实现对外大动脉连通与内部微循环畅通[2]
零碳登场,续航开挂!北方稀土氢能电动两轮车上线
内蒙古日报· 2025-07-15 09:00
氢能电动两轮车上线 - 由北方稀土贮氢公司主导开发的氢能电动两轮车正式上线,相比传统电动车续航提升1.5倍,实现完全零碳排放 [1][3] - 氢燃料电动两轮车采用固态储氢瓶,储氢量80至90克,续航90公里以上,抗低温性能强劲,严寒天气亦能畅行无阻 [3][4] - 首批20辆氢能电动两轮车已投放到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7月底还将有30辆在包钢集团内部试运行,后续计划在包头市扩大投放范围 [6] 固态储氢技术突破 - 北方稀土贮氢公司成功研发吸氢量高、吸放氢反应速率快、热管理高效的固态储氢合金产品,突破储氢装置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难题 [4] - 公司创新采用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双轮驱动模式,攻克储氢-放氢关键技术瓶颈,解决北方干燥环境下燃料电池堆效率下降导致续航骤减问题,将续航从不足10公里提升至90公里以上 [4][6] 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 北方稀土贮氢公司持续深耕氢能领域,着力培育氢能产业生态,优先开展试点示范,打响"北稀氢能"品牌 [6] - 公司此前牵头研发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为工业用氢提供高效、可靠的氢气回收再利用"稀土方案" [6] - 公司全力打造"稀土+氢能"特色品牌,为包钢集团和北方稀土打造绿色工厂提供"贮氢装备" [6]
呼和浩特全新科技文旅地标——“神舟家园•北疆星途”内蒙古航天科教研学中心精彩亮相
内蒙古日报· 2025-07-15 07:49
项目概况 - 国内首家沉浸式全景太空体验中心"神舟家园•北疆星途"内蒙古航天科教研学中心于7月14日开启试运营,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打造 [1] - 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大黑河军事文化乐园东侧,总建筑面积6808.09平方米 [1] - 首创"航天+文旅"融合模式,集科普教育、互动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目标成为内蒙古首府科技文旅新地标 [1] 核心亮点 - 深度还原中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行星探测等重大航天工程历程,运用元宇宙技术和虚拟影像结合声光电设备营造沉浸式体验 [3] - 1:1全景复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玉兔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等设备,首创双幕沉浸式火箭发射模拟系统 [5] - 全球首次公开展示航天员血液重新分布床、四柱秋千抗眩晕系统等专项训练设备,揭秘太空适应训练科技 [5] - 设置"神舟启航""中国空间站"等六大主题展区,包含50余项互动项目,配备仿真空间站舱段、返回舱及模拟月球火星土壤 [7] 运营数据与规划 - 开馆首日吸引超千名青少年参与VR空间站漫游、月壤分析实验等活动 [9] - 计划开展常态化研学实践,推出"嫦娥奔月"角色扮演、航天书法展等季度主题活动 [12] - 将联动北京国电高科等企业动态更新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前沿成果 [12] 战略意义 - 系统展示内蒙古对中国航天的贡献,包括额济纳旗牧民支援航天城、四子王旗建成飞船着陆场等历史事件 [3] - 作为神舟飞船唯一着陆场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凸显内蒙古在中国航天全周期使命中的关键地位 [3] - 项目定位为连接公众与星际探索的枢纽,促进航天精神与草原文明融合,未来将成为重要科普教育基地和航天人才摇篮 [12]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小篮球联赛省级赛打响
内蒙古日报· 2025-07-14 14:05
赛事概况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小篮球联赛省级赛—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暨安踏星火U联赛"老牛兄妹杯"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内蒙古赛区邀请赛于7月14日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体育馆开幕 [1] - 赛事由中国篮球协会和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指导 内蒙古篮球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 鄂尔多斯市体育总会承办 [5] - 赛事吸引了来自内蒙古7个盟市地区的450余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参与 赛场设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体育馆和康巴什区未来学校体育馆 [5] 赛事组织与规则 - 开幕式进行了北京姚基金公益基金会向内蒙古篮球协会授牌和内蒙古篮球协会向鄂尔多斯体育总会授牌两项仪式 [9] - 赛事涵盖U10男子组 U10混合组 U12女子组以及U12男子组 严格按照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竞赛规则执行 [9] - 赛事持续至7月17日 内蒙古篮球协会主席孟克·巴特尔为揭幕战开球 [9] 赛事意义与影响 -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阎红梅强调篮球运动对培养青少年团队协作精神 竞争意识和坚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7] - 赛事为内蒙古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 提升技能的舞台 激发更多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 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7] - 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投入 积极组织各类体育赛事 青少年体育事业成效显著 [14] - 赛事将带动内蒙古青少年篮球运动热潮 为自治区和国家篮球事业培养更多后备人才 [14]
包钢股份攻克复杂原料冶炼难关,高品质工业纯铁技术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内蒙古日报· 2025-07-14 12:51
技术突破 - 公司首次成功实现高品质新牌号工业纯铁超低磷、超低锰、超低硫生产 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1] - 技术团队通过调整转炉渣料结构和自主开发精炼工艺 取得脱磷、脱锰及控硫技术新突破 [4] - 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具备复杂原料高品质工业纯铁生产能力的企业 [4] 产品特性与应用 - 高纯工业纯铁碳含量低于0.0218% 具有优异软磁性能、耐腐蚀性能、延展性能、热性能和导电性能 [2] - 可作为制备稀土永磁材料、非晶材料及高温合金的关键原材料 [2] -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能源、半导体等产业 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工业纯铁 [2] - 是电解铝行业主要原料及钕铁硼等稀土永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 [4] 产业影响 - 技术突破推动工业纯铁成本降低和质量提升 对下游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4] - 提升公司高端产品利润 直接支持稀土产业发展 [4] - 降低本地企业采购成本 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4]
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包头稀土点亮科技新蓝海
内蒙古日报· 2025-07-14 03:41
稀土光功能材料应用 - 内蒙古国创稀品科技利用稀土植物补光灯精准调配红蓝光比例,使茶山采摘期提前45天,蒙草生长周期缩短至7天一茬[1] - 公司开发出能将有害蓝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特定波段红光的转光材料,该技术已应用于大棚膜、电子背板、照明导光板等领域[1] - 作为自治区首家稀土光功能材料量产企业,公司采用添加镧铈等元素的转光粉制成功能性母粒,上半年三大光领域终端产品订单饱满,预计年产值达7600万元[1] - 公司正在攻关稀土量子点材料研发,进一步拓展技术应用边界[1] 稀土产业战略布局 - 包头实施"稀土+"战略,重点拓展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领域[2] - 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顶尖团队共建智能化中试线,专注年产50万台毫瓦级盘式电机,该产品体积更小、散热效率突破50%极限并目标70%-80%[2] - 新型盘式电机技术将助力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实现进口替代,并为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开辟新应用空间[2] - 包头打造"一院一校一国重一实验室两中心"的创新格局,13个国家级平台已孕育出"稀土彩色墨水屏"等突破性项目[2] 产业发展成效 - 包头稀土企业数量增长超50%达270家,新材料产能翻番逼近30万吨[2] - 产业产值从2022至2024年净增六成以上突破千亿元大关[2] - 2024年前5个月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12.7%,投资额激增1.6倍[2] - 包头锚定2024年稀土产值1300亿元以上的目标,推行"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3] 技术创新体系 - 包头已建成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形成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的转型[2] - 创新平台聚焦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技术"起跑即领先"[2] - 通过30多个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三链融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