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

搜索文档
稀土高新区:政银企“联姻”同发展
内蒙古日报· 2025-08-17 10:27
公司动态 - 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内蒙古首家创业板上市的稀土民营企业,专注于磁组件核心领域,持续技术创新与智能化生产,已成为华为、小米、微软等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的重要供应商 [2] - 公司计划精进研发生产线、拓展产品领域、扩大生产规模,并已获得3家银行量身设计的融资产品支持,未来将提升现有产品性能、拓宽应用场景,同时发力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领域开发配套磁器件产品 [2] 行业政策与金融支持 - 稀土高新区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召集150余家企业与19家金融机构,推出专利速贷通、磁材订单贷、稀土人才贷等20余项无抵押创新金融产品,促进企业技术专利转化为资本 [4] - 高新区出台《金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构建"四维一体"信息共享机制与常态化对接平台,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5] - 中国银行包头分行针对稀土产业链布局成立服务专班,利用"稀土产业贷"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差异化授信支持,并以优惠利率为某稀土龙头企业快速核定4.5亿元授信总量 [7] - 蒙商银行包头分行为稀土企业定制信贷方案,推出企融通、创业担保贷、科创易贷等创新产品 [7] 行业融资成果 - 稀土高新区通过"固定资产+知识产权"双质押模式为45家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促成80笔贷款,融资总额突破40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已投放1.57亿元资金并帮助企业获得市级奖补255万元 [8] - 高新区计划年内实现企业授信资金50亿元,目标融资需求响应率达100%,综合融资利率降低0.5%-1% [8] 产业链发展 - 稀土高新区重点布局"磁材-永磁电机-新能源装备"千亿级产业链,金融机构针对性提供上游原材料、中游深加工及下游应用的差异化授信支持 [7]
香港内蒙古学子走进乳业硅谷探访一滴奶里的科技奥妙
内蒙古日报· 2025-08-17 03:06
公司动态 -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被称作"乳业硅谷",展示了公司在乳业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1] - 公司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日处理鲜奶6500吨,年产能6万吨,是技术一流、数智化程度先进的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 [4] - 公司乳酪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展示了从奶源到生产的全链条智慧化流程 [2] 生产技术 - 液态奶生产线采用高效运转的智慧化系统,生产过程透明可视 [2] - 公司通过产业驱动全链发展,创造了全球奶业多项之最 [6] - 生产流程涵盖牧场精准饲喂、无菌毫微控制等高科技环节 [9] 研发创新 - 公司采集全国多地母乳样本,致力于研发无限接近母乳成分的产品 [6][7] - 深度破译母乳成分的技术获得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在完成"母亲和孩子之间最伟大的联系" [7][9]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五、亚洲第一的健康食品企业 [12] - 伊利被视为内蒙古递给世界的闪亮名片,代表地区产业升级的典范 [12] - 公司设施和产品改变了外界对内蒙古的传统认知,展示了现代化的一面 [9][12]
减碳40%以上!包钢热轧卷喜获国内低碳排放钢认证
内蒙古日报· 2025-08-16 15:54
核心观点 - 包钢股份热轧卷产品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的低碳排放钢证书 标志着公司在绿色低碳发展和提升产品环保属性方面取得新突破 [1][3] - 公司通过系统性低碳转型措施 包括提高高炉球团矿配比与转炉废钢比等核心减碳路径 实现热轧卷产品碳效E级认证 [3] - 包钢集团已发布绿色低碳品牌战略 包括"低碳排放稀土钢"和"低碳排放钢"两大系列 此次认证是对该战略的有力支撑 [5] 低碳转型措施 - 公司低碳能源中心对2024年热轧卷碳绩效水平进行周密测算 并制定低碳排放钢生产方案 [3] - 采用提高高炉球团矿配比与转炉废钢比的核心减碳路径 2025年6月29日成功生产低碳排放钢 [3] - 通过LCA技术积累完成多次碳足迹测算 确定减碳工艺路径 实现减碳量40%以上 [5] 认证与标准 - 热轧卷产品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低碳排放钢发布平台计算和第三方机构验证 符合《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团体标准 [3] - 公司是国内钢铁行业第二家开展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的企业 已发布10份EPD报告和1份碳足迹报告 [5] 产品与品牌 - 包钢绿色低碳品牌包括"低碳排放稀土钢"和"低碳排放钢"两大系列 [5] - 低碳排放钢认证涵盖钢轨、稀土耐磨钢、铁精矿等产品 [5]
龙头引领 梯队跟进 呼和浩特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聚“链”成势
内蒙古日报· 2025-08-16 15:13
产业集群发展 - 呼和浩特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形成乳、肉、粮、油、薯、菜、草七大主导产业链 [1] - 集聚规上企业110家,较2024年新增28家,占全市"六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总数的29.8% [3] - 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引领贯通"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 [8] 科技创新突破 - 优然牧业赛科星首创奶牛性控精液生产技术,生产效率较国外提升3倍、成本降低70%、性别控制准确率达94% [3] - "育种一号芯片"集成CAGT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可筛选高产、高繁、抗病、低碳、长生产期的优良基因型奶牛 [3] - 芯片已应用于300余头奶牛检测,基因筛选准确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市场化应用该技术的企业 [4] 草业技术升级 - 正时集团通过智慧气象管理模块实现苜蓿种植精准决策,提升效率并节约灌溉量 [6] - 攻克苜蓿越冬难、雨季收储风险高等难题,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提升至20%以上,亩均产量从600公斤增至1200公斤 [6] 政府战略规划 -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重点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数字产业集群及科技引领型集群 [8] - 布局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创建国家级草业技术中心与奶牛核心育种场,突破农牧业卡脖子技术 [8] 产业协同效应 - 科技赋能推动"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全链发展格局,形成生态友好、链条完整的现代农牧业体系 [3][8][10] - 乳业、草种业技术突破显著提升牛群遗传品质和牧场降本增效能力,同时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5][6]
鄂尔多斯海关推动中欧班列顺利出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内蒙古日报· 2025-08-16 06:30
中欧班列货运情况 - 8月14日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发出中欧班列搭载55个集装箱家电货物 总货值约1350万元人民币 目的地为莫斯科 [1] - 货物以集装箱为单元进入综合保税区 企业享受保税仓储政策红利和整箱仓储便利 [1] - 综合保税区入区即可退税政策显著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和通关效率 [1] 海关监管优化措施 - 鄂尔多斯海关优化"中欧班列+保税"业务联动监管模式 梳理保税仓储到班列出境全流程 [3] - 推行"一票多车"进出区模式 允许整报分送单车核放 今年累计实现67辆载货车辆单车核放 [3] - 开展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 实现非保税货物便利入区 集齐后批次转为保税货物 [3] - 提供"预约通关"和"预约查验"服务 配备专属联络员 提高卡口验放效率 [3] 政策协同效应 - 综合保税区政策与中欧班列运输形成协同 实现"保税仓储+整箱仓储+入区退税"多重便利 [1][3] - 海关持续放大"通道+保税+产业"联动效应 服务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 [3]
包头市石拐区:项目为笔绘新图
内蒙古日报· 2025-08-16 06:28
重大项目推进 - 2025年上半年石拐区在年初确定的28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复工基础上又新开工18个 [1] - 重大项目以增量项目牵引产业加快升级总量跃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同步推进 [1] -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生态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石拐成型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亚新钢铁公司投资20亿元实施13个技改项目引入智能传感系统搭建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效率品控双提升 [3] - 亚新三期项目投资60亿元采用先进涂镀精控固化等技术生产不锈钢彩涂钢板实现产品升级附加值提升产业链延伸 [3] - 特种合金产业采用国内领先的直流炉技术推动传统硅铁向高纯硼合金等高端产品跃升能耗有望降低30%综合效益提升超过50% [3] - 上半年石拐区R&D投入增长1904%新增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9家5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内总数有望突破14家 [3]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 山西天宝项目落地建设填补自治区风电法兰制造空白 [5] - 中科传感永益钢构等9个配套项目同步推进25类核心零部件实现隔墙供应 [5] - 上半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78亿元占自治区比重375% [5] - 制造业总产值占石拐区比重794%比去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426%同比增长116个百分点 [5] 新兴产业培育 - 新引进低空经济企业8家通航机场联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共建自治区首家通航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及低空经济研究院 [6] - 数字经济已聚集一批检验检测软件信息服务类企业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0% [6] 现代服务业发展 - 铁路技术创新产业园引人聚人4000余人 [8] - 喜桂图商旅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未来将成为集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地标 [8] - 上半年新登记服务业企业180户同比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269%同比提升91% [8] - 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同比增长9% [10]
第三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呼和浩特启动
内蒙古日报· 2025-08-16 01:39
赛事概况 - 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8月15日在呼和浩特启动,为期5天 [1] - 由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1] - 吸引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及18个国际代表队近700名代表参与 [1] 参赛规模 - 包含35个少年组代表队和22个青年组代表队 [1] - 国际代表队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四大洲 [1] 内容创新 - 首次设置现场科技挑战任务,考察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1] - 首次实施"青少年成长支持计划",组织40家央企国企及高新技术企业举办双选会 [1] - 举办科技自立自强主题展及企业专家主题讲座 [1] - 组织参赛者参观科技企业体验"中国创造" [1] 评价体系改革 - 参赛对象聚焦15至24岁青少年群体,不再接受低龄段选手 [2] - 取消创新作品评价,转向现场能力考察模式 [2] - 重点评估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五大维度 [2] - 整合全国学会与地方科协资源构建科技竞赛矩阵 [2] 区域赋能 - 针对内蒙古科技教育工作者实施专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1] - 通过赛事助力内蒙古科教发展 [1] 历史背景 - 该赛事始于1982年,已发展成为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重要品牌活动 [3]
戏迷福利!汇聚名家名角、6场精彩剧目在呼和浩特演出
内蒙古日报· 2025-08-15 15:31
文化活动概述 - 内蒙古艺术剧院音乐厅于8月15日晚举办主题晚会"松柏常青枝正茂·六十五载焕新妍",呈现北疆风情与艺术底蕴的文化盛宴 [2] - 活动包含6场京剧演出,涵盖经典剧目《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桃花村》《白蛇传》及折子戏专场《草原新苗·未来之星》 [4][5] 演出内容 - 京剧团主办"薪火相传,京韵内蒙古系列活动",8月15日至20日期间名家名角登台献艺 [4] - 演出内容多样化,满足戏曲爱好者对京剧艺术的需求 [5] 媒体报道 -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磊报道表演《汉明妃》的精彩瞬间 [13]
汇聚260余位专家!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8-15 14:30
会议概况 - 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于8月15日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召开 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主办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学会协办 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支持[1] 会议规模与主题 - 会议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力提升与资源高效利用"为主题 会期两天[3] - 吸引来自中国 美国 德国 加拿大 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3] 学术报告安排 - 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 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 海南大学教授巨晓棠等[3] - 30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 包括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少兵等[3] - 13位教师作青年报告 21位学生作研究生报告[3] 会议意义 - 为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6] - 提高内蒙古民族大学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及影响[6] - 加强高层次 立体化和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科研学术成果转移转化[6]
乌海海关前7月RCEP签证货值同比增长190.74%
内蒙古日报· 2025-08-15 03:06
RCEP政策实施成效 - 卡博特恒业成公司2023年累计申领41份RCEP原产地证书 签证货值超300万元人民币[1] - 乌海海关2023年1-7月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42份 同比增长18.33%[1] - 同期RCEP签证货值达1.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190.74% 超2022年全年总额[1] 企业享惠实践案例 - 气相二氧化硅出口日本凭借RCEP证书享受关税减免 长期累积优惠可观[1] - 企业通过关企微信群和电话回访获取原产地规则及关税减让政策解读[2] - 海关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 根据自贸协定降税清单定制最优享惠方案[2] 贸易便利化措施 - 全面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和自助打印服务 实现"秒审秒签"[2] - 企业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24小时在线申请证书[2] - 当前证书自助打印率已达73.86% 显著提升办证效率和通关速度[2] 政策支持机制 - 乌海海关通过"一站式服务包"和"关长送政策上门"机制开展实地调研[2] - 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实际需求 确保政策宣传到位[2] - 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推动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