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

搜索文档
信长星在南京调研城市工作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8-15 01:57
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承担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的技术保障职能。信长星听取城市数字治理基础 底座建设情况介绍,观看"城市之眼"感知融合平台、"一网统管"协同平台演示,了解平台对重大活动保 障、重点场所安全、群众诉求办理、城市日常管理以及防汛防台风等工作的支撑作用,随机察看地铁站 点运行情况。他指出,要把握城市治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趋势,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 物联网等技术,推动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 数据共享,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在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管理中心,信长星察看管线布局,仔细了解管廊造价、运营模式及全市城市生命 线安全工程建设情况,与大家探讨城市内涝、道路塌陷、燃气泄漏等风险的应急处置措施。他说,地下 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直接关系城市安全运行和民生改善。要一体推进"建、管、用",更大力度实 施管线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强化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动态感知,提高集约利用和安全韧性水平。 要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路面多次开挖,力争少扰民。 秦淮循环经济产业中心主要 ...
南京生态好 候鸟变“留鸟”
南京日报· 2025-08-15 00:19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 南京近10年来夏天首次发现东方白鹳繁殖记录 显示南方湿地生态环境已能满足珍稀物种繁殖需求[1][7] - 固城湖通过退圩还湖生态工程实现湖面扩容6.11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一个西湖) 实施十年禁捕并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7] - 湿地密植芦苇水草 清理水上餐饮 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优质栖息环境[7]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 高淳区2023年上半年旅游总收入达121.81亿元 同比增长13.52% 累计接待游客1009.5万人次 同比增长9.9%[8] - 生态环境改善吸引年轻人返乡开展科技养殖和发展生态精品民宿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8] - 当地成立自然学校开展生态教育 每周有城区儿童参与自然认知活动 培养新一代环境保护意识[5][8] 物种行为模式变化 - 东方白鹳连续3年在固城湖湿地筑巢繁殖 2022年繁殖4只幼鸟 2023年夏季首次停留未迁徙[4][5][7] - 该物种传统繁殖地在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通常9-10月南迁 次年春季返回北方 现今因南方食物充足及巢木资源丰富而改变迁徙习性[7] - 鸟类滞留现象印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 柱状巢木(高30米)及禁飞无人机等保护措施提供繁殖保障[3][5][7]
江苏南京:石臼湖畔绽放“美丽经济”
南京日报· 2025-08-15 00:19
"天空之镜"等"顶流"景点火爆出圈,上半年游客量超百万人次石臼湖畔绽放"美丽经济" 盛夏时节,每当夕阳西下,石臼湖东岸的小乡村就热闹起来,游客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一睹石臼湖落 日的壮美,湖畔的咖啡馆与民宿宾客盈门。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湿地,石臼湖不仅是众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乐园,更滋养着湖畔世代居住 的居民,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人文景观。近年来,随着石臼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石臼湖 落日""龙猫草海""天空之镜"等景观在各大社交平台频频出圈,这些生态美景如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荡 起湖畔"美丽经济"发展的涟漪。 "顶流"景点火爆出圈,上半年游客量超百万人次 8月7日傍晚,浩渺的石臼湖湖面被染成一片熔金,水天相接处,一轮红日缓缓沉入地平线,将整个世界 渲染得壮丽辉煌。 在石臼湖东岸的溧水区和凤镇天镜路,"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游客们手拿相机或手机,记录 下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瞬间。 闻记者 段仁虎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胡英华 通讯员 颜夏男 郭小清 杨国栋 石臼湖"天空之镜"景观。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 记者从溧水区旅游局获悉,今年上半年,依托"龙猫草海""壮 ...
两大“南京球迷集聚区”邀你看“苏超”
南京日报· 2025-08-15 00:16
赛事经济与城市文化融合 - 南京市政府联合体育局、商务局、文旅局、足协及南京体育产业集团共同打造"南京球迷集聚区" 旨在将球迷文化转化为沉浸式空间体验并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1] - 首批官方认证的两个集聚区位于建邺区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和鼓楼水岸·南艺后街 将于8月17日开放 通过"苏超"赛事资源与城市文化基因深度融合实现足球文化长效沉淀和运营 [1][2] 观赛设施与容量配置 - 银杏里街区设置双户外大屏直播赛事 核心观赛区配备710个座位 并安排直播连线及文艺演出 [1] - 南艺后街望鲸广场配置8米观赛巨屏 提供300个席位 设有激情观赛区、动感足球体验区及潮流品牌推介区 [2] 商业活动与体验项目 - 银杏里街区引入30家商户 提供盐城特色美食包括鱼汤面、陈皮酒、麻虾酱等及传统技艺体验如发绣、木雕 [1] - 南艺后街设置20多个农产品摊位 提供水上足球、桌上足球互动游戏 结合秦淮河畔场景打造烟火市集区 [2] 未来发展规划 - 更多"南京球迷集聚区"将陆续落地 目标打造南京足球文化城市名片 连接赛事、商业与市民生活 [2]
江苏南京:守护山水城林 喜看“绿”能生“金”
南京日报· 2025-08-14 23:36
生态修复与治理成效 - 浦口区长江岸线整治累计投入约24亿元,拆除建筑物13万平方米,复绿面积170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11公里[5] - 南京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7年保持100%,PM2 5浓度从2019年40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8 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85 8%[7] - 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从2017年35头增至65头,浦口段年均观测记录达2000头次[5][7] 乡村绿色经济转型 - 汤山龙尚村从采石加工业转型发展民宿经济,2024年村经营性收入6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 4万元,带动就业600人[8] - 江宁区黄龙岘茶旅融合使村民人均收入从1 8万元提升至11 1万元,六合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9] - 南京休闲农业2024年接待游客4454万人次,综合收入162 1亿元,培育绿色农产品701个,优质农产品比重超75%[9][11] 工业绿色化升级 - 格力电器(南京)消纳绿电889 4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7148吨,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12] - 南京钢铁集团投入超130亿元用于环保改造,年吸引游客8万人次,旅游收入500多万元[13] - 2024年南京新增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非电煤消费企业减少至10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2] 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高淳区完成全国首笔水稻减排固碳有偿竞拍和全省首张碳票交易[10] - 莱斯乡村平台上线产品2300种,带动农民增收超5000万元,"共享小院"模式拓展乡村旅游市场[10][11] - 南京在全省率先启动GEP核算试点,建邺区楼宇光伏年减碳超万吨,玄武区试点氢能源公交[12][13]
足球“苏超”火出圈 篮球“苏超”来接棒
南京日报· 2025-08-14 02:47
"南京海晟"以CBA退役球员、大学生球员为主,曾获得过江苏省城市篮球男子超级联赛的冠军,去 年是该项赛事的亚军。球队领队范晓润告诉记者:"我们队人员一直很稳定,常年在一起打比赛,坚持 一周三练。" "南京华泰体育"曾在多项全国业余篮球比赛中夺取过冠军,球员中有老师、大学生、篮球教练和公 司职员等。球队领队兼教练纪奕文介绍,球队平均年龄不到27岁,目前每周两次集体训练。 "南京华实传动"是一支历史悠久的业余篮球队。球队领队王安东告诉记者,队员主要来自CBA退役 球员和CUBA现役球员,年龄20—30岁,"我们队胜在年龄结构比较好,主要依靠整体性。" 被网友称为篮球"苏超"的2025年江苏省城市篮球男子超级联赛,近日正式公布球员名单。比赛将于 9月16日开启,共有28支球队参赛,其中南京有4支队伍。 足球"苏超"的现象级热度,激发了篮球"苏超"的参赛热情。省篮协工作人员佟家凡介绍:"今年的比 赛6月开始报名,当时足球'苏超'已经火遍全国,所以今年篮球'苏超'报名的球队也特别多。" 篮球"苏超"参赛热情高涨,还因为组队形式更加开放、参赛球员身份放宽。"今年,各市体育部门、 篮协、民间俱乐部、企业等都可以组队参赛。像 ...
AI专项服务为军创企业添“智”力
南京日报· 2025-08-14 02:47
随后,大任智库AIGC咨询师管运芳进行的AI实操演示将活动推向高潮。从利用AI生成企业宣传文 案,到通过大模型进行客户需求预测,一个个贴近企业运营的案例,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到技术落地的可 行性。"原来AI工具操作这么简单、适用领域这么广泛,这场实操分享给了我们企业很多启发,回去我 们可以利用智能工具分析市场趋势,也可以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一位军创企业负责人边记录边感 慨。 这场AI专项服务日活动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帮扶不少于200家军创经营主体"民生实事项目的 内容之一,截至目前,共搜集到81家军创企业的共164个问题,已成功解决123个。同时,走访27家军 创企业,深入了解军创企业实际情况,全方位帮助军创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这个功能在哪里?我没有找到。""怎么让DeepSeek写出更具体的内容?"……专项分享环节,军 创企业负责人争相向专家提出疑问。数字化战略专家卜安洵围绕"DeepSeek如何看?企业数字化新思 维与新战略"展开讲解,结合军创企业特点,剖析了大模型在优化业务流程、制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作 用。 8月13日,"服务护航促发展·携手同行筑未来"2025年军创企业AI智能专项服务日活动在建 ...
涉及房产约126万平方米、土地0.52万亩 今年以来我市已盘活212个存量项目
南京日报· 2025-08-14 02:47
存量项目盘活总体进展 - 市、区两级累计摸排土地资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存量项目539个,已盘活212个,涉及房产约126万平方米、土地0.52万亩,完成确权办证99.46万平方米 [1] TOD模式开发与交通商业融合 - 南京健康大融城通过3座空中连廊实现公交、地铁、有轨电车立体接驳,日均换乘客流量超10万人次,采用"交通+商业"深度融合模式将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动力 [2] - 所街TOD项目在4000多平方米地块建地上9层、地下1层综合体,投产后单位面积土地产出预计超1000万元/公顷,实现公交运营、酒店、便民服务等多功能复合开发 [2][3] 老旧工业区转型升级 - 瑞金里REPARK由原友谊服装厂改造,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聚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领域,预计引入企业20家,新增就业500个,实现年营收超6亿元 [4][5] - 安德里30号园区从玻璃纤维工业基地转型为产商融合园区,聚焦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计划2026年开园并填补3公里内生活需求空白 [6] 数据资产证券化创新 - 江苏未来都市出行科技集团以"车路协同"数据资产参与全国首单专项标签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规模500万元,期限347天,综合融资成本2.4% [7] - 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行CMBS产品规模9.01亿元(优先级9亿元),期限最长18年,为全国农副产品物流首单 [8][9] 公共数据运营开发 - 南京大数据集团完成首批10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发主体征集,协助申请31类公共数据资源,规划打造8款公共数据产品 [8] - 新遴选城市治理领域13家、医疗健康领域8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发主体,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8]
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名单公布 我市3个先进典型榜上有名
南京日报· 2025-08-14 02:47
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结果 - 南京3个先进典型入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 包括最美志愿者1人及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2个[1] - 全市累计入选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达34个 注册志愿者338.3万人 志愿服务组织1.26万个 累计惠及群众超千万人次[3] 志愿者个人事迹 - 赵明才60余年开展雷锋精神主题宣讲6000余场 覆盖全国20个省份 直接听众超340万人次[1] - 退休后投入近三分之一退休金 购买《雷锋日记》等书籍2.2万余册及雷锋徽章1万多枚赠予青少年 累计回信近万封[1] - 2024年89岁高龄仍完成84场宣讲 吸引3.5万余人次聆听 工作室正式向市民开放[1] 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 梅园新村社区构建"1+2+3+N"实体公益空间 含1个主阵地/2个活动广场/3个主题园区/多个服务点位[2] - 连续9年开展青年夜校与信仰生活会 培育医疗/托管/安防/文化/调解等5大特色品牌项目[2] - 注册志愿者2611名 组建10支专业服务队与23个志愿服务小组 累计服务时长69446小时[2] 乡村志愿服务模式 - 牌坊村创新"驻村社工+高校督导"培养模式 成为全国首家社工服务村[3] - 组建茶乡"三青"志愿者服务队 发展志愿者488名 累计服务13000人次[3] - 通过"青芽课堂""茶乡夜校"等项目带动村民人均收入4.7万元 村集体收入126万余元 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3] 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融合 - 梅园新村社区将党建引领/项目孵化/阵地打造供给侧与社区治理/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需求侧深度结合[2] - 牌坊村将志愿服务与乡风润心/产业富民/治理创新相结合 打造"如愿茶乡"品牌整合基层资源[3]
南京印发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南京日报· 2025-08-14 02:47
核心观点 - 南京市发布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目标到2027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 建设国内重要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1] 发展目标 - 产业能级目标:培育2个万亿级和1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 软件业务收入保持全国前五 金融综合竞争力全国前八[2] - 产业融合目标:打造国内领先"两业融合"发展高地 培育深度融合单位10家以上[2] - 企业培育目标:形成百亿级企业35家以上 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高成长性企业10-15家[3] 重点领域 - 软件信息领域: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 发布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80项[4] - 人工智能领域:打造20个垂直领域大模型 建设1家大模型发展服务基地[5][6] - 数智产业领域:培育100家数据企业 建设10个数据产业平台 培育50家开源贡献企业[6] - 细分领域覆盖:包括信创产业 研发服务 现代物流 产业金融等19个细分行业[4][6] 实施工程 - 两业深度融合工程:鼓励制造业与服务企业嵌入式协同发展 支持国家省级融合单位[7] - 平台载体集聚工程: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 新增税收突破亿元特色楼宇[7] - 配套保障措施:统筹使用各级财政资金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健全统计指标体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