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搜索文档
萧山:三大“芯”基地筑基 10亿专项资金扶持“全链条”
杭州日报· 2025-08-19 02:12
近日举行的萧山区人工智能发展大会上,一份精心梳理的"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成为全场焦点。 这份涵盖社会治理、航空物流、教育、医疗、司法、执法、农业、工业设计、文旅、保险核验等十大领 域的清单,不仅勾勒出萧山推动AI落地的清晰路径,更向全球创新企业发出邀请函,萧山已搭好舞 台,亟待"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实践者登场。 此外,萧山还发布《萧山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萧山区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 发展的若干政策》,构成支撑企业创新的核心政策包,其亮点在于精准施策,以政策体系破解创新痛 点。 又如"工业齿轮箱AI协同设计",瞄准高端装备研发效率瓶颈。该场景旨在构建需求解析大模型,工 程师只需输入关键性能参数,系统即可自动生成三维结构设计草案、材料成本清单及性能仿真评估报 告。这将大幅缩短传统设计周期,加速设计迭代,为装备制造业注入智能设计新动能。 此外,"智能调度在航空物流平台的应用"寻求优化机场货运全链条;"萧e智卫助手"力图打通医疗 数据壁垒,实现智能随访与健康干预;"AI+低空"执法与赋能水稻产业,展示了无人机与AI视觉结合的 巨大潜力,每一个场景都是一道亟待科技企业破解的"萧山考题",也为技术提供 ...
富阳百户居民装上新型预警终端
杭州日报· 2025-08-19 02:12
山洪防御体系建设 - 富阳区完成首批100套新型入户报警终端安装 实现预警信息从监测平台到群众床头的零距离传递[1] - 建立区、乡镇、村社、组、户五级责任制 明确组织主体、转移对象、转移时机、安置地点和禁返要求[1] - 报警器具备双向预警功能 区防汛指挥部可远程发布预警 村社防汛责任人可一键触发警报 居民可通过应答器反馈接收情况并直接语音通话[1] 技术系统与监测网络 - 系统与112处山洪水雨情感知声光电预警站配合 形成河道监测+入户预警双重防护体系[2] - 气象模块可生成1公里网格精度的小流域山洪面雨量预报和气象风险等级预报[2] - 依托区级三算应用支撑平台提供0-72小时无缝隙降水预报 实现风险精准研判到村社[2] 系统优势与应用效果 - 特别针对夜间强降雨设计 确保熟睡居民及时获知险情[2] - 声光语音警报直接传递撤离指令 比手机短信更有效[2] - 覆盖1831平方公里 作为浙江省山洪防御重点区域 具有八山半水分半田特殊地形与一江十溪水系格局[1]
上城:采荷街道夏令营架起亲子桥梁
杭州日报· 2025-08-19 02:12
孩子们在幕后倾诉着心声,有人立志成为警察,有人叮嘱父母保重身体,还有人哽咽着表达对陪伴 的渴望。听到女儿心声的黄妈妈掩面而泣:"把孩子留在老家,是我最大的愧疚。"这些来自江西、江苏 等地的孩子们,难得在父母工作的城市有了相聚时光。 "爸爸妈妈别太辛苦,多陪陪我……"近日,在上城区采荷街道儿童友好玩具图书馆晓荷书房内,一 道道稚嫩的童声穿透光影幕布,引得幕前家长悄然落泪。这是"小荷苗·儿童友好夏令营——第二故乡是 杭州"的经典环节——"光影背后的述说",来自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市场一线工作人员的孩子们用告白 叩响了父母的心门。 为深化亲子理解,今年夏令营新增职业观察环节。孩子们走进采荷派出所、荷花塘社区凉茶摊、弯 湾托管中心和青荷苑社区参与服务,并亲身体验了昆龙童装、四季青精品童装市场商户与拉包工的辛 劳。13岁的河南男孩余浩轩对此感触尤深,他的爸爸在市场做配货打包,妈妈是服装销售。体验当拉包 工几趟下来,汗水浸湿衣服,他真切体会到:"真的很辛苦!爸妈的工作远比想象的累。" 采荷街道社 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陈杰表示,活动旨在让孩子珍惜生活、体谅父母,"职业体验是播下理解的种子。" 本次夏令营由上城区妇联、关工委联合 ...
滨江开展夜市油污专项整治
杭州日报· 2025-08-19 02:12
在强化保洁的同时,城管执法队员每晚开展巡查,向摊主宣传"摊清地净"要求。对屡次造成污染的 摊点,采取"首违不罚、再违严处"的柔性执法方式。 盛夏夜晚,滨江区聚工路夜宵摊点烟火升腾,吸引众多园区年轻人前来消费。然而喧嚣过后,散落 的竹签、凝固的油污却给城市环境带来挑战。为此,滨江区城管部门近日启动夜市油污专项整治行动, 通过"保洁+执法+劝导"模式,在保障夜市活力的同时维护市容整洁。 "我们要在'烟火气'与'洁净美'间找到平衡。"滨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 "保洁 +执法+劝导"模式,让环卫工人的每一滴汗水都化为城市的洁净勋章,在烟火气与清爽度之间,守护好 夏夜的民生温度。 "现在每晚要巡回保洁五圈,刚收完垃圾又会有新的。"环卫工人许师傅一边擦拭汗水,一边熟练地 夹起地上的竹签。据了解,入夏以来该区域夜间保洁时间已延长至凌晨2点。 针对夜市"潮汐式"污染特点,环卫保洁部门创新实施"错时作业法":夜间增派20名环卫工人进行动 态保洁,确保垃圾不堆积;凌晨摊点收市后,立即开展高压冲洗;上午再对道板砖缝隙进行人工精细擦 洗。同时,在夜市集中区增设了专用油污收集桶,安排专人定时清运。 ...
余杭:良渚文明循迹之旅工程加速推进
杭州日报· 2025-08-19 02:12
去年,工程一期绿道延伸至安溪村,以一座吊浪桥连通羊后圩与甪头湾,便利了村民出行。"绿道 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家住良渚街道安溪村的村干部胡威说,"看着瑶山遗址到康门水库段一天一个 样,我们村都盼着完工。更多游客来骑行爬山,将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家门口'就业,让村民增收。" "瑶山遗址至康门水库段的绿道完成后,将与一期已建成的良渚博物院至十里渠段相接,共同串联 起瑶山遗址公园、东明山森林公园、康门水库、良渚博物院、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安 溪古镇、双坝遗址等重要节点。"项目现场负责人张敏航介绍。项目建成后,这条绿道将良渚大遗址更 加紧密地编织成整体,成为国内外游客参观的一条沉浸式"五千年时空走廊"。 一条绿道"串珠成链",正把深埋五千年的良渚文明变成可感、可触、可阅读的当代风景。 立秋虽过,暑热未消。在余杭良渚康门水库东侧的林中绿道旁,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加紧建设一座 占地约150平方米的驿站。这是良渚文明循迹之旅工程二期——瑶山遗址至康门水库段项目的施工现 场。 据悉,此项目约90%的绿道于大遮山间蜿蜒伸展。"游客行至山顶'瑶山神隐之境'制高点,可将瑶山 遗址公园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貌尽收眼底。"张敏 ...
这一夜,浙江球迷滚烫告白
杭州日报· 2025-08-18 08:01
赛事上座情况 - 浙江绿城对阵上海申花的中超焦点战现场观众人数达36996人[2] - 本赛季3个主场上座人数超过30000人 11个主场平均上座人数超过25000人[2] - 相比七八年前场均两三千人的上座情况 观众规模实现显著增长[2] 球迷组织活动 - 绿魂和旗帜两个球迷协会组织200名成员彻夜筹备tifo展示活动[3] - 拼图式tifo覆盖东看台上下两层约25000个座席 使用25000片拼图纸[3] - 制作费用为30000元 由参与活动的球迷组织均摊承担[3] 赛事文化发展 - 本次tifo为黄龙体育中心历史上首个大型拼图式助威展示[3] - 2023年8月22日亚冠附加赛曾出现绿白相间大型tifo 配合"冲向亚洲"英文横幅[5] - tifo设计从简单绿白双色发展为复杂多颜色加文字组合 体现看台文化进步[6] 俱乐部历史成就 - 浙江绿城在2023年亚冠附加赛中以1比0击败泰港队[5] - 俱乐部时隔12年重返亚冠正赛阶段[5] - 球队立足杭州扎根浙江 已坚持运营27年时间[6]
这位公交司机又做了一件暖心事
杭州日报· 2025-08-18 08:01
公司员工行为 - 公交车驾驶员周雪强在驾驶途中发现站台有人受伤倒地后立即停车查看并拨打120和110急救电话 清晰描述现场情况和具体位置[2] - 驾驶员在确认车上无乘客后向公司调度说明情况 并取用车载急救包对伤者进行初步检查 发现面部有血迹但头部无伤痕 通过拍打和轻掐手臂使伤者恢复意识[3] - 驾驶员将伤者从积水处扶至站台干燥区域 持续观察脉搏和呼吸状况并不断呼喊防止其昏睡 直至警车和救护车在10分钟内抵达现场[3] 公司文化与管理 - 公司副经理透露该驾驶员本年度已获得4次乘客电话表扬 涉及拾金不昧和帮助游客规划旅游线路等事迹[3] - 驾驶员长期服务旅游线路 经常主动向外地游客宣传家乡桐庐的山水人文资源 致力于提升游客体验[4] - 同事评价该驾驶员年过半百且有过参军经历 一贯以热心态度服务乘客 此次救助行为符合其个人行为特征[3]
入职“必修课”新教师收获满满
杭州日报· 2025-08-18 08:01
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 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2025年新教师培训规模显著扩大 参与培训的教师人数达607人 是7年前的3倍 [1][2] - 生源高峰向高中传导推动教育资源扩容 杭州今年新增4所高中(杭九中学树范学校、杭师大附属第二中学、长河第二高级中学、源清第二高级中学) 新招聘教师253人 [2]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 新教师学历层次显著提升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3.6% 非师范专业背景者占比达68.7% 反映复合型人才吸引力增强 [2] - 教育局强化教师职业价值观培养 通过入职宣誓和必修课形式 强调"爱心、责任、奉献"三大核心职业素养 [1] 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宁提出教学准则 反对应试刷题模式 要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激发学习积极性、塑造情怀志气等6项能力目标 [1] - 教师信仰与价值观被纳入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杭州连续7年开展新教师入职必修课 注重情感价值观与专注度等非知识因素 [1][2]
城西科创大走廊做对了什么?
杭州日报· 2025-08-18 08:01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战略 - 大走廊每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占全省1/3,35岁以下青年人才达8万余人,用占全市1%市场主体吸引20%青年人才 [6] - 博士后享受"双倍礼遇"政策,除杭州市40万元补贴外,3年后大走廊再补贴40万元 [7] - 推出人才自主认定政策,用人单位可按程序自行认定杭州市高层次人才 [7] 企业人才实践案例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3年发展5家关联企业,在杭员工700余名,35岁以下占比超95%,本科及以上学历为标配,含30余位博士后 [6] - 众合科技副总裁王国梁创立"煋医科技"CDMO平台,选择杭州因其数字经济基础和互联网基因适合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创新 [9] 人才吸引力构成要素 - 政策组合拳包括博士后专项补贴和人才自主认定机制,解决企业"水土不服"问题 [7][8] - 杭州生态优势(良渚文化、西溪湿地)与产业生态(数字经济基因)形成"面子+里子"双重吸引力 [9] - 政府服务体现"店小二"精神,如协调12个部门联席办理证件、协助寻找厂房等 [10] 人才竞争趋势演变 - 人才争夺从1.0政策竞争→2.0服务升级→3.0生态驱动阶段发展,生态包含产业活力、城市品质等综合评分体系 [11] - 高端人才全国性流动成常态,2022年数据显示北上深杭人才互动频繁,15-40万年薪群体流动率达48.2% [11]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机制和开放包容的流动机制 [13]
王浩在杭州专题调研生态环保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8-18 03:25
生态环保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王浩强调要以"走前列、作示范"标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生态省,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1] - 泛龙竹海作为绿色发展示范片区,集生态保育、产业提升与农旅融合于一体,王浩考察了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1] - 王浩指出要充分发挥太湖源镇生态资源,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土特产富"全链发展[1] 生态与经济共赢实践 - 青山湖水库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系统治理,从单一防洪功能转变为防洪与旅游休闲双属性,实现生态经济共赢[2] - 王浩考察环湖绿道时强调要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青山湖生态,指出"两山"理念超越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模式[2] - 要求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将"两山"理念落实到"强城""兴村""融合"三大方向,促进生态、经济、生活融合[2] 生态省建设部署 - 王浩强调要把生态省建设纳入"八八战略"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场景,实施环境整治"811"行动,推进污染防治攻坚[3] - 提出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浙江现代化篇章奠定生态基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