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100 Ultra

搜索文档
vivo发布首款头显 成国内首家“手机+MR”布局厂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7 06:26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于8月21日发布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 成为国内首家同时布局手机与MR的科技企业 [1] - 产品通过硬件技术积累系统性解决MR设备在感知、交互、算力等工程化难题 构建混合现实体验的生态闭环 [1] - 产品定位为用户日常使用 是四年磨一剑的诚意之作 [1] 产品设计与性能 - 设备重量仅398g 较行业同类产品平均600-700g显著减轻 尺寸较行业均值缩小26% [2] - 采用4组8套遮光罩加亲肤泡棉组合 适配不同面部轮廓 支点承压强度不超过6.628kPa [2] - 搭载双目8K分辨率Micro-OLED屏幕 支持DCI-P3色域标准 实现94%色域覆盖 色彩准确度DeltaE<2 [3] - 采用高通第二代骁龙XR2+平台 GPU性能提升2.5倍 AI性能提升8倍 [3] 交互与系统特性 - 全新OriginOS Vision系统实现1.5°高精度眼动追踪 相当于2米外对手表大小的精准定位 [2] - 支持26个自由度的指尖级手势识别 垂直175度识别范围 [2] - 进行双眼亮色度一致性校准 双目亮度差异≤2nits 双目色度差异ΔE<2 [3] 生态建设与内容应用 - 产品作为用户数字生活超级入口 覆盖影音、游戏、办公场景 [3] - 移动巨幕影院支持120英尺超豪华巨幕 支持体育及电竞赛事直播与多视角切换 [3] - 自8月22日起在13家官方授权体验店开放体验 覆盖10个主要城市 [4] 影像战略升级 - 公司宣布影像战略全面升级 构建覆盖影像安全、健康、跨端体验的影像生态矩阵 [4] - 联合浙江大学、中国摄影家协会等机构打破专业壁垒 将前沿创新转化为大众创作力 [5] - 作为首个加入国际C2PA内容真实性联盟的中国手机厂商 从可溯源、可验真维度守护影像安全 [5] 技术合作与创新 - 与蔡司进入全球影像战略合作新阶段 深度融合用户导向理念与光学技术 [6] - 依托行业首创VS1与V3+双芯架构 提升复杂场景出片效率 [6] - 首发蓝图×索尼LYT-828传感器 结合自研大模型画质增强算法 提升高倍率细节清晰度 [6] - 未来将通过画质还原与重建算法协同 结合新一代大模型增强技术 提升30X超长焦画质 [6] 企业发展历程 - 公司从1995年步步高电话机创业起步 2004年进军手机行业 2011年成立vivo品牌 [1] - 三十年来坚持用户导向、追求极致和科技创新的价值理念 [7]
vivo庆生三十年,重量级混合现实新品vivo Vision探索版亮相
经济网· 2025-08-22 09:34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于广东东莞举行30周年发布会 发布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 成为第一家以硬件厂商底层能力构建混合现实体验的中国科技公司 也是国内首家同时布局手机与MR的科技企业 [1] - 公司执行副总裁表示30年来始终把对人的关切放在首位 依托自研与共研双轮驱动战略 以长期主义精神多次穿越行业周期 [3] - 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本心而为精神 凭借用户导向基因携手更多同路人同行 [3] 产品技术规格 - vivo Vision探索版重量仅398g 较行业同类产品平均600-700g显著减轻 高83mm厚40mm的尺寸比行业均值缩小26% [4] - 产品经过人体工学研究 每个支点承压强度最大不超过6.628kPa 相当于人呼气的极限 [4] - 采用Micro-OLED屏幕方案 分辨率达到双目8K 支持DCI-P3色域标准 实现94%色域覆盖 色彩准确度DeltaE<2 [7] - 搭载高通第二代骁龙XR2+平台 GPU性能提升至2.5倍 AI性能提升至8倍 [7] - 实现1.5°高精度眼动追踪 相当于站在2米外看手表大小的精准定位 配备26个自由度的指尖级手势识别和垂直175度识别范围 [5] 生态建设与用户体验 - 产品搭载基于负设计理念的OriginOS Vision系统 操作方式变为眼一看手一动 [5] - 提供沉浸穹幕视频和移动巨幕影院体验 支持120英尺超豪华巨幕 同时支持体育及电竞赛事直播的多视角切换 [8] - 自8月22日起在13家官方授权体验店开放体验 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 [8] 影像战略升级 - 公司宣布影像战略全面升级 聚焦用户场景融合 构建覆盖影像安全健康跨端体验的影像生态矩阵 [9][10] - 作为首个加入国际C2PA内容真实性联盟的中国手机厂商 将通过可溯源可验真两个维度守护影像安全 [12] - 将深度融合vivo X200系列长焦微距与医疗光学 推出专业级便携式裂隙灯 [12] - 通过vivo X100 Ultra的3D影像拍摄和vivo X200 Ultra的行业独家60fps空间视频 配合vivo Vision探索版构建跨端影像体验 [12] 合作伙伴关系 - 与蔡司进入全球影像战略合作新阶段 延续并扩大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拓展战略合作领域 [12] - 蔡司高管表示双方合作不局限于硬件或软件解决方案 致力于在智能手机光学领域不断创新 [14]
百万年薪抢人,vivo为何押宝家庭机器人?
36氪· 2025-03-26 03:27
vivo进军家庭机器人赛道 - 公司已成立机器人Lab部门,隶属于中央研究院,负责机器人产品孵化与预研工作,并高薪招聘机器人领域人才,如技术规划专家最高年薪超120万元[1] - 公司定位清晰,计划将服务数亿终端用户的能力移植到机器人,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依托AI大模型与影像技术积累,目标让机器人实现场景理解与需求响应[3] - 产品规划采取"渐进突围"策略,预计3-5年推出原型机,理想中的家庭机器人正式上市需10年以上,期间可能针对特定场景推出功能型产品[3] 技术优势与布局 - AI能力:公司自研蓝心大模型矩阵(语言/语音/图像/多模态)已应用于终端,AI Agent训练将成为机器人核心,其视觉理解技术(如vivo看见功能)可迁移至机器人视觉识别[8] - 空间感知:影像技术积累(TOF 3D技术、微云台防抖、VCS仿生光谱)为机器人空间定位与导航避障奠定基础,2024年发布的X100 Ultra支持3D影像,是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关键[9] - 混合现实协同:MR头显产品vivo Vision积累的空间感知与交互能力将复用至机器人,MR技术被视为机器人必备能力[10][12] - 专利储备:2024年公开机器人控制方法、基于MR的交互方法等专利,并提前布局6G通信以解决机器人云端算力依赖问题[13]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市场潜力:家庭服务机器人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老龄化趋势推动家务/陪伴/教育监护需求,行业企业数量达45.17万家(截至2024年底),融资活跃[3][16] - 手机厂商竞逐:苹果组建数百人团队开发家用机器人,预计2028年量产,技术储备包括空间感知系统ARMOR;三星推出Bot Handy服务机器人与伴侣机器人Ballie[15] - 产业逻辑:机器人被视为联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手机厂商凭借技术复用(影像/AI)、供应链话语权、用户数据与场景理解能力,可平滑切入赛道[18] 战略逻辑与产业趋势 - 技术复用路径:手机技术(5G/AI/影像/芯片)积累可迁移至机器人,形成"硬件-数据-场景"闭环,公司专注"大脑"与"眼睛"研发,其余交由供应链[18] - 行业分工趋势:机器人产业未来将高度分工,类似手机产业链模式,头部手机厂商因技术积累与用户规模占据主动权[19] - 长期主义布局:公司以"埋头种因"文化持续投入,影像技术十年研发经验将复制至机器人领域,为下一代产业浪潮做准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