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GBTs
icon
搜索文档
斯达半导:2025 年亚洲领袖会议,首席财务官到访,碳化硅(SiC)采用率上升;随着产量提升,毛利率企稳
2025-09-15 01:49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为汽车功率半导体行业 公司为斯达半导(StarPower 603290 SS)[1] 核心观点和论据 * 汽车业务板块持续强劲 上半年(1H25)电动汽车相关收入实现了坚实的收入增长 管理层对下半年的增长持乐观态度[5] * 除传统IGBT外 管理层看到碳化硅(SiC)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公司的内部SiC器件生产线正在爬坡 管理层预计年底将达到满产[1][5] * 毛利率趋于稳定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毛利率将保持稳定 原因是内部生产线的资本支出即将结束 折旧和摊销(D&A)增速放缓 且产能利用率(UT rate)持续改善[5] * 海外收入增长 受汽车和工业应用驱动 管理层近期看到海外工业客户需求好转 因库存调整即将结束 公司也在积极拓展海外汽车客户 欧洲 美洲和亚洲需求稳固 为支持海外扩张 公司已在马来西亚建立了一条封装生产线[5][6] * 公司还获得了客户对其车规级氮化镓(GaN)产品的提名 并预计在2026年开始对其车规级微控制器单元(MCU)进行采样[5] 其他重要内容 * 高盛对斯达半导维持中性(Neutral)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人民币105.9元 目标价基于27.4倍2026年预期每股收益(EPS)的市盈率(P/E)倍数得出[7] * 目标价对应潜在上行空间为2.6% 当前股价为人民币103.26元[9] * 关键风险包括:IGBT市场增长强于或弱于预期 新设计订单获取和市场份额增长快于或慢于预期 新产品开发进度快于或慢于预期 以及竞争加剧或减弱[8] * 高盛预估公司市值约为人民币247亿元(合35亿美元) 企业价值约为人民币253亿元(合35亿美元)[9] * 高盛预测公司2025年收入为45.283亿元人民币 2026年为55.608亿元人民币 2027年为66.730亿元人民币[9] * 高盛预测公司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2.96元人民币 2026年为3.86元人民币 2027年为4.86元人民币[9] * 高盛可能持有斯达半导1%或以上的普通股权益[18]
斯达半导_碳化硅(SiC)、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汽车、家电和光伏领域持续增长;2025 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超预期;中性评级
2025-08-29 02:19
公司概况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斯达半导(StarPower,603290.SS),一家专注于IGBT和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的中国本土龙头企业[18] 财务表现与预期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 * 公司第二季度收入为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11%,基本符合预期[2] * 净利润为1.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环比大幅增长66%,分别超出高盛预期和市场共识8%和23%[2] * 毛利率为29.2%,较上一季度的30.4%下降1.2个百分点,主要因汽车市场持续的价格压力所致[1][2] **2025年第三季度及未来展望** * 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将维持41%的同比增长[1] * 预计第三季度毛利率将略升至30.4%,因内部SiC产线持续爬坡[1] * 尽管下调了预期,公司仍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将分别实现40%、30%和26%的年同比增长[9] **盈利预测修正** * 高盛将公司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下调了12%/10%/10%[9] * 同期毛利率预测下调1.2/0.5/0.5个百分点,以反映对价格压力、竞争和折旧增加的谨慎看法[9] * 同期净利润预测下调22%/16%/17%[9] 业务运营与市场动态 **碳化硅(SiC)业务进展** * 管理层看到其SiC业务快速上量,由配备其SiC模块的车型大规模生产所驱动[4] * 公司的自研SiC芯片在2025年下半年将看到更大规模的量产[8] * 管理层预计其SiC产线将在年底前爬坡至满产[8] **终端市场需求与机遇** * 服务器电源供应被视为潜在机遇,公司目前为服务器电源供应IGBT,尽管当前收入贡献不显著,但管理层预计未来将验证更多新产品并带来更高收入贡献[13] * 光伏(PV)业务在2025年下半年有更好的季节性,尽管上半年部分需求是订单前置所致,这会影响下半年需求,但管理层认为影响仅持续1-2个月[13] * 工业控制领域出现价格竞争,中国需求持续疲软,导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13] 投资观点与估值 **投资主题** * 公司是中国本土在技术和规模上领先的IGBT企业,有望在中国市场获得份额增益[18] * 预计公司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光伏、风电等)应用的IGBT领域将享受强劲的增长势头,由终端需求上升和其在本土同行中的技术领导地位所支撑[18] **风险与中立(Neutral)评级理由** * 评级为中性,原因在于中国成熟制程产能扩张带来的竞争加剧、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工业和光伏领域需求温和可能抑制公司增长[19] * 尽管多个终端市场(如汽车、光伏和家电)有销量增长,但对整体价格压力、竞争和更高的折旧(因公司投资内部产线)保持谨慎[1] * 股票当前交易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21倍,接近27倍的目标市盈率倍数,认为积极因素已基本体现在股价中[1] **估值与目标价** * 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得出12个月目标价为105.9元人民币(此前为92.5元)[12] * 目标市盈率倍数更新至27.4倍(此前为20.0倍),源于行业市盈率-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相关性,并与公司平均-1倍标准差市盈率一致[12] 潜在风险 * IGBT市场增长强于/弱于预期[22][24] * 新设计获胜和市场份额增益快于/慢于预期[22][24] * 新产品(如≥3300V IGBT)开发进度快于/慢于预期[22][24] * 竞争程度减轻/加剧[22][24]
CPS Technologies(CPSH)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1 14: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营收达750万美元,创公司新纪录,较2024财年第一季度的590万美元增长27%,较2月也增长27% [5][6][12] - 第一季度营业利润约13万美元,而去年同期营业亏损约26万美元 [5][9] - 第一季度净利润近10万美元,合每股0.01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14万美元,合每股 - 0.01美元 [10] - 第一季度毛利润120万美元,占销售额约16.4%,去年同期毛利润90万美元,占销售额15.3% [8] - 第一季度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11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20万美元 [9] - 截至2025年3月29日,应收账款达630万美元,高于2024年12月28日的490万美元;存货增至480万美元,高于财年初的430万美元;应付账款和应计费用为420万美元,高于2024年12月28日的400万美元;现金为190万美元,可销售证券为100万美元,而2025年初现金为330万美元,可销售证券为100万美元 [10][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阿尔蒂克和创伤帕坦产品需求强劲,薄膜订单加速 [13] - 海伯泰克装甲上一份订单2月完成,未来仍可能有订单,其弹道解决方案市场大,获海军和国会支持,明年国防预算或有积极影响 [13] - 自新冠疫情结束后,MMC产品需求恢复到强劲水平,且有新机会 [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有多项举措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运营效率,以增强盈利能力 [14] - 产品开发团队致力于以新方式满足客户需求,拓展新市场 [18] - 公司利用内部五轴加工能力,预计相关市场超5000万美元,高产量下毛利率在20% - 30%,小订单可能更高 [21] - 公司凭借独特技术和能力满足全球客户需求,利用混合技术品牌交付独特材料特性产品 [21][2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业务持续好转,产品需求上升,有望实现创纪录营收年,随着产能和效率提升,预计利润率和盈利能力将增长 [6] - 尽管无装甲销售营收增长可观,但仍需扩大利润率和增加净利润 [13] - 生产和发货量创纪录,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利润率将扩大,净利润将改善,资产负债表将增强,未来季度前景光明 [2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有6个外部资助的研究项目,包括5个SBIR项目(2个二期、3个一期)和1个来自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的合同,还有其他提案待回复 [16] - 纤维增强铝(FRA)首个外部资助项目显示市场兴趣,其轻质、高温强度高,适用于多种应用,预计今年将向潜在客户提供样品 [17] - 公司首个混合技术辐射屏蔽商业采购订单被取消,原因与公司无关,相关分包商将获已完成工作报酬;二期能源部辐射屏蔽合同持续到2026年末,该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 [19][20]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是否有引入其他合作伙伴帮助推广独特技术的可能性 - 公司在某些方面有日常合作的合作伙伴,如密封包装领域和不同地区的销售代表;未来会在接近商业化时关注相关机会,如纤维增强铝与飞机市场参与者有持续讨论 [27][28] 问题: 放射性屏蔽业务除一个合同取消外,还有哪些重要机会 - 市场对公司解决方案感兴趣,最初为运输核微反应堆开发的解决方案,在设施等其他市场也引起关注,公司在二期早期就开始探索这些机会 [30][31] 问题: 除海军合同外,是否还有其他潜在装甲业务机会 - 海军合同是首要机会,公司还在推进一个由SBIR一期资助为陆军开发的解决方案,用于军事直升机防弹地板;一期成功进行箱落测试,之后自行进行弹道射击测试结果良好,目前正与直升机原始设备制造商分享结果并进行沟通 [34][35][36] 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关税环境 - 原材料在成品成本中占比不大,如铝在基板成本中占5% - 10%,铝成本增加对底线影响不大;国内生产商可能会提高价格;公司会关注进口供应链并调整采购,目前销售市场未受报复性关税影响;公司会持续审查供应链和供应商以节省成本 [39][40][41][43][44] 问题: 营收达7.5亿美元时利润边际未更高的原因 - 去年夏末增加第三班后有学习曲线,产品良率下降,虽已回升但未达理想水平,这是利润边际未更高的主要原因;装甲营收对毛利率有积极影响,公司有内部和供应链相关举措提升利润 [45][46][48] 问题: 产量问题中工艺和人员配备问题的进展 - 人员配备方面仍在改善,第三班部分员工已工作一段时间,但仍有人员流动;之前的质量问题已解决,目前情况与之无关 [53][55] 问题: 若解决相关问题,公司希望毛利率达到什么水平 - 公司内部有提高利润率的举措,2023年末有几个季度毛利率在30%左右,这是一个目标,但不确定当前产品组合能否达到;目前目标是达到20% - 25% [57][58] 问题: 公司业务增长是因为从竞争对手处夺取份额还是市场增长 - 公司业务增长是两者结合,既获得新客户、从现有客户处获得更多产品,也受益于密封包装和阿尔皮克产品市场的增长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