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零息可转债

搜索文档
险企资本补充路径趋于多元化
证券日报· 2025-09-11 16:47
行业资本补充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批准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方式增加注册资本约13.57亿元[1] - 2023年以来已有12家险企获批增资 合计增资规模达158.26亿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4] - 险企资本补充路径多元化趋势显著 除资本公积金转增外 还包括增发股票、发行永续债及H股零息可转债等方式[4] 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特点 - 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资金来源为公司内部积累的资本公积金 不涉及引入新股东或外部资金流入[2] - 该方式可提升注册资本和偿付能力额度 但不直接增加公司现金流 主要体现为账面调整[3] - 有助于满足监管规定的注册资本标准 支持公司业务发展 为业务扩张提供合规空间[3] 外部增资方式比较 - 外部增资涉及资金实际注入 能直接支持公司扩大业务规模或进行战略投资[3] - 可能带来股权结构变化和股东控制权稀释 涉及公司经营策略调整[3] - 2023年险企通过发行债务工具补充资本 中国平安完成发行117.65亿港元零息H股可转债 中国太保拟发行155.56亿港元同类债券[4] 资本补充驱动因素 - 险企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受市场竞争加剧、业务扩张与创新、监管政策引导等多因素驱动[4] - 外部融资环境变化促使险企寻求更多元化资本补充途径[4] - 资本补充工具需与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实际需求和监管要求相匹配[6] 未来资本补充工具选择 - 险企可选择发行次级债、资本补充债券等债务性工具和股东增资、发行优先股等股权性工具[5] - 业务模式成熟、现金流稳定的险企可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间接补充资本[5] - 可探索保险联结证券等创新型资本补充工具[5]
险企今年以来已发行超273亿港元H股零息可转债
证券日报· 2025-09-11 16:37
公司融资活动 - 中国太保于9月10日发行155.56亿港元H股可转债 实现零票息和25%转股溢价率的溢价发行 长线投资者认购比例超过70% [1]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保险主业及公司"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发展 [1] - 此次发行有助于增强应对不同经济周期的可持续资本供给能力 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并强化市值管理 [2]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4.96亿元 同比增长3% 归母净利润278.85亿元 同比增长11% [1] - 归母营运利润199.09亿元 同比增长7.1%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64%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90% 均显著高于监管要求 [1] 行业资本运作趋势 - 年内保险业已发行两笔H股零息可转债 总规模达273.21亿港元 中国平安此前发行117.65亿港元2030年到期零息可转债 [2] - 保险公司持续通过资本补充债、永续债和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等方式补充资本 不同工具分别补充附属资本、核心二级资本和核心一级资本 [2] - 零息可转债在存续期内不需支付利息 显著降低融资成本 转股后可补充核心资本并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3] 市场环境与预期 - 资本市场信心恢复背景下 险企经营业绩改善 估值存在较高上升预期 转换价溢价体现发行人与投资者对未来估值信心 [3] - 低成本融资补充资本金是行业迫切需求 为支持业务发展和新配置策略 上市险企资本补充需求较高 预计多渠道补资本趋势将持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