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ood Delivery
icon
搜索文档
JD Rides on User Growth: Can Retail & Food Delivery Drive More Gains?
ZACKS· 2025-09-26 17:2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零售业务收入增长20.6% 新业务板块(食品配送)收入激增199% [1] - 季度活跃客户(QAC)增长加速超过40% 达到新里程碑 购物频率以类似速度攀升 [2] - JD Plus会员使用频率增加超过50% 显示高端用户忠诚度及平台消费意愿增强 [2] - 618大促期间录得22亿订单 购买用户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2] 业务发展战略 - 食品配送业务因高频使用特性成为日益重要的增长引擎 通过提升用户参与度反哺零售支出 [3] - 公司正投资物流与技术 具体举措包括在沙特阿拉伯推出JoyExpress服务 并计划在2025年前将海外仓库数量翻倍 [3] - 通过多多买菜业务覆盖中国70%的村庄 连接农户、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以扩大客户触达范围 [6] 行业竞争格局 - 阿里巴巴通过淘宝即时商务服务快速扩大用户参与度 截至2025年8月月活跃消费者达3亿(自4月以来增长200%) 日订单峰值达1.2亿 [5] - 拼多多通过国内拼多多和海外Temu实现强劲用户增长 在低收入和国际市场细分领域常超越京东获取增量用户 [6] 财务估值指标 - 公司股票年初至今上涨1.3% 表现逊于Zacks零售批发板块8.6%的涨幅及Zacks互联网商务行业12.2%的涨幅 [7] - 当前远期12个月市盈率为10.35倍 低于行业平均的24.7倍 价值评级为A级 [10] -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为2.72美元(同比下降36.15%) 2026年预期为3.58美元(同比增长31.74%) 过去30天内两年预期均维持不变 [13] 运营数据亮点 - 食品配送正成为日常使用驱动因素 强化零售增长动能 [9] - 用户流量、活跃客户和购物频率持续上升 预计将推动零售业务实现更强销售转化和利润率提升 同时提高食品配送业务效率 [4]
UBER and Momenta to Test Self-Driving Cars in Germany
Yahoo Finance· 2025-09-26 04:07
Uber Technologies, Inc. (NYSE:UBER) is one of the 15 Best American Tech Stocks to Buy Right Now. On September 8, Reuters reported that Uber Technologies, Inc. (NYSE:UBER) has announced plans with a Chinese self-driving tech company called Momenta to test level 4 autonomous vehicles in Germany next year.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Uber Technologies, Inc. (NYSE:UBER) is looking to grow its robotaxi footprint as competition in this area rises. Level 4 autonomous vehicles can drive by themselves without human i ...
Jack Ma Back At Alibaba? What's Going On
Yahoo Finance· 2025-09-18 18:30
Benzinga and Yahoo Finance LLC may earn commission or revenue on some items through the links below. Jack Ma has re-emerged at the center of Alibaba Group (NYSE:BABA) as the company intensifies its push in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evives competition with JD.com (NASDAQ:JD) and Meituan (OTC:MPNGY). After years on the sidelines during Beijing’s sweeping crackdown on technology firms, Ma is now more directly shaping corporate strategy. Bloomberg reported Tuesday that internally, the comeback effort has ...
京东-2025 年亚洲领导者会议 —— 关键要点_零售规模领先,外卖盈利能力改善;买入
2025-09-07 16:19
**行业与公司** * 京东公司 (JD com Inc) 及其零售业务、食品配送业务和国际业务[1][8][9] * 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8][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食品配送业务竞争与运营** * 食品配送竞争依然激烈 但公司保持了稳定的高价值订单量和商品交易总额趋势 7月与6月相比保持稳定[1] * 与核心零售业务的交叉销售保持健康 用户参与度增长强劲 年轻和女性用户群体健康增长[1] * 单位经济效益预计将持续逐步改善 驱动因素包括优化补贴效率和运营效率[1] * 长期改善动力来自增加履约收入、优化骑手成本、通过推出佣金逐步货币化以及减少总体用户补贴[1] * 公司为所有全职骑手提供社会保险 因此骑手成本高于竞争对手[13] * 截至第二季度末 食品配送已入驻超过150万家优质商户并雇佣了15万名全职骑手[13] **零售业务与盈利能力** * 公司对实现健康增长和稳定利润率保持信心[1] * 预计零售毛利率有继续改善的空间 驱动因素为采购规模改善和利润率较高的广告收入贡献[1] * 广告收入在第二季度同比增长20%以上 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到10%[10] * 公司面临高基数挑战 因政府的以旧换新计划已满一周年[1] **国际业务与物流能力** * 国际站点Joybuy在欧洲四个国家推出 专注于全品类产品和通过本地仓库实现当日/次日达服务[1] *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内部仓储和供应链能力[8] * 计划在上海和广州提高前置仓密度 以改善快速商务体验并扩大供应[13] **财务表现与预期** * 尽管面临以旧换新政策全年效益带来的高基数 预计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营收仍能实现13%和8%的健康增长[2] * 预计第三季度将继续对食品配送计划进行巨额投资 达130亿元人民币[2] * 高盛给予京东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45美元/174港元 潜在上涨空间约45%[2][8][16]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中国电子商务/食品配送市场竞争比预期更激烈[15] * 在线商品交易总额增长放缓 电子产品及家电从2025年9月开始面临更严峻的对比[15] * 如果京东未能实现预期增长 其 forecasts 将面临下行风险[15] * 京东零售利润率波动 因其持续投资于价格竞争力、用户体验和第三方生态系统[15] **业务模式优势** * 公司被视为中国互联网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差异化业务 拥有领先的零售商规模 独特的线上直销+市场模式 并辅以行业领先的内部仓储和供应链能力[8]
美团:2025 年第二季度回顾:竞争带来的利润冲击超出预期;凭借更大的TAM捍卫领先地位;买入评级
2025-08-28 02:13
**公司分析:美团 (3690 HK)** [1] **核心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二季度业绩未达预期 总收入同比增长12% 调整后集团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9% 低于高盛预期的16%增长和54%下降 [2] * 激烈的外卖竞争导致二季度外卖业务出现超预期的亏损 隐含外卖利润环比下降约100亿元人民币 同期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外卖业务绝对亏损分别超过130亿和100亿元人民币(高盛预期)[2] * 初始市场反应负面 美团OTC股价下跌9% 同期KWEB指数下跌3% 主要因二季度业绩不及预期以及对三季度更大幅度亏损的预期 [2] * 高盛下调盈利预测 将2025E调整后净利润从+290亿元人民币下调至-140亿元人民币 将2026E-2027E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下调36%和22% [25] **竞争格局与业务动态** * 外卖/即时零售订单量增长进一步加速 其外卖单位经济优势相较于其他玩家(相比竞争前)因规模、效率和更高质量订单而进一步扩大 [2] * 外卖竞争的“强度”在第三季度出现见顶迹象(焦点转向即时零售) 因7月的亏损水平对所有三个平台和商户生态系统(尤其是非连锁餐厅)而言可能长期不可持续 [2] * 公司注意到美团8月份的单位经济有所改善(相较于7月) 同时京东预计三季度每单亏损将环比收窄 [2] * 阿里巴巴即将在周五业绩中的评论将是关键 [2] * 公司预计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增长/绝对CLC EBIT分别为同比持平/-130亿元人民币(此前预期:+17%/+75亿元人民币) [3] * 外卖量增长势头在过去两个季度(2Q-3Q)加速 但用户配送补贴(记为抵消收入)影响了整体收入增长 [3] * 公司继续获取更高质量的外卖订单(订单组合中饮料比例比同行低10个百分点) 拥有更高效的骑手网络 并维持其外卖市场领导地位(尤其是在总交易额方面) [19] * 长期每单1元人民币的EBIT恢复路径仍然完整 [19] **战略举措与未来展望** * 美团优选的关闭和战略转向象马超市/即时零售表明公司捍卫其核心业务的坚定承诺 [20] * 过去几年在捍卫其规模领导地位和卓越单位经济方面展现出强大执行力(利用其低线城市规模优势在必要时交叉补贴高线城市竞争) [20]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外卖单位经济在好转前可能会先恶化 预计外卖竞争将导致长期格局更加分散(美团长期量份额从战斗前的75-80%降至50-55%) [20] * 相信其股价已经反映了降低的长期市场份额/长期每单利润(从1.5元人民币降至1.0元人民币) [20] * 到店、酒店及旅游 + 即时零售 + 净现金的估值(未计入外卖或新举措)合计已达每股105港元(基于2026年预期) [20] * 其中央厨房计划“Raccoon Kitchen”也可能潜在地为长期单位经济带来上行空间 抵消更加分散的格局的影响 [20] * 在12个月范围内 预计市场对美团按需零售估值的认识会增长(其最终可能逐渐达到其外卖总交易额规模 并具有2%的总交易额利润潜力) [20] * 维持对美团的买入评级 修订后的12个月目标价为144港元(此前为159港元) 隐含24%上行空间 [25] * 仍然看好公司从2026E-2027E的利润恢复潜力 预计阿里巴巴/京东的高额补贴将在2026E逐渐正常化 [29] **细分业务表现与预期** * **外卖**:二季度外卖量同比增长约11%(高盛预期) 现预测3Q25/2025E订单量增长13%/11% 但预计每单UE将因确保市场份额的增量补贴而大幅下降 预计2025E外卖EBIT亏损为-220亿元人民币(此前为+160亿元人民币) [21] * **即时零售**:估计二季度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31% 总交易额增长更快 由618购物节带来的交易频率健康增长和2000万新用户推动 预计三季度即时零售订单量加速至33%增长 运营亏损扩大至-15亿元人民币 [21][24] * **到店、酒店及旅游**:估计二季度格局稳定 整体总交易额/收入增长为27%/15% EBIT利润率略微下降至30%(高盛预期) 现预测三季度收入增长13%(此前16%) [28] * **新举措**:二季度新举措亏损优于预期 为-19亿元人民币(对比高盛预期-26亿元人民币/共识-25亿元人民币) 但较一年前的-13亿元人民币有所扩大 由杂货零售业务效率提升支持 部分被Keeta海外扩张相关成本增加所抵消 [28] * Keeta已成为香港第一和沙特阿拉伯前二的玩家(按订单量计) 并最近在卡塔尔启动服务 同时仍在准备进入巴西市场 [28] **风险因素** * 主要下行风险:竞争差于预期 可能影响增长或利润转机步伐 劳动力成本通胀/效率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更严格的监管 [30][52] * 在Keeta的投入超出预期 [52] **财务数据摘要** * 市值:7255亿港元 / 931亿美元 企业价值:5531亿港元 / 710亿美元 [8] * 2025E收入预测(新):3597.365亿元人民币 2025E EBITDA预测:-86.275亿元人民币 2025E EPS预测:-2.22元人民币 [8] * 2026E收入预测(新):3952.835亿元人民币 2026E EBITDA预测:350.243亿元人民币 2026E EPS预测:5.06元人民币 [8] * 2027E收入预测(新):4388.603亿元人民币 2027E EBITDA预测:588.559亿元人民币 2027E EPS预测:8.49元人民币 [8]
格隆汇发布京东2Q25更新报告
格隆汇· 2025-08-15 03:54
财务表现 - 2Q25营收3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超出彭博共识预期6% [1] - 非GAAP净利润74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49% 但仍超出共识预期38% [1] - 新业务经营亏损扩大至148亿元人民币 较此前106亿元人民币预测更为激进 [1] 零售业务 - 零售收入31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8% 超出共识预期3.3个百分点 [2] - 日用品增长率加速1.5个百分点至16.4% [2] - 广告及佣金收入增长21.7% 较上季度提升6.0个百分点 [2] - 零售经营利润率达4.5% 提升56个基点 经营利润139亿元人民币 [2] 外卖业务 - 日均订单量达1500万单 从4月15日500万单增长至6月1日2500万单 [3] - 单均亏损约5.6元人民币 [3] - 新业务经营亏损144亿元人民币 [3] - 平台购物频次同比增长超40% PLUS会员频次增长超50% [3] 并购与全球化 - 以40亿港元收购香港嘉宝食品超市 [4] - 以每股4.60欧元要约收购欧洲消费电子零售商CECONOMY [4] - 交易预计1H26完成 CECONOMY将于2026年6月26日私有化 [4] - 采用本地化策略 建立本地团队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4] 估值比较 - 当前股价31.58美元/ADS 企业价值409.6亿美元 [5] - CY2025预测EBITDA 34.3亿美元 EV/EBITDA倍数11.9倍 [5] - CY2026预测EBITDA 72.9亿美元 EV/EBITDA倍数5.6倍 [5] - 较同业16倍(CY2025)和21倍(CY2026)估值存在显著折价 [5]
高盛:美团-聚焦捍卫外卖市场份额领先地位及海外拓展业务 “KeeTa”,建议买入
高盛· 2025-05-29 14: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美团的评级为买入,12个月目标价为172港元 [1][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团致力于捍卫其在食品配送GTV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和全年订单量分别增长9%和8%,但因补贴增加,预计食品配送EBIT下降33% [7] - 即时购物在第一季度实现了强劲的GTV利润率,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订单量增长27%,全年增长26%,但因投资增加,预计全年EBIT降至4亿元 [7] - 到店业务GTV健康增长,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8%,全年收入增长18%,调整后EBIT增长19% [8] - Keeta在沙特阿拉伯业务增长势头强劲,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和全年亏损分别为26亿元和104亿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食品配送竞争格局及对市场结构/单位经济的长期影响 - 美团致力于捍卫其在食品配送GTV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通过专注于保留核心用户群体、在餐饮类别中的领先地位以及多样化的产品供应 [7]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和全年订单量分别增长9%和8%,但因补贴增加,预计食品配送单位经济效益将大幅下降,2025年食品配送EBIT下降33% [7] 即时购物的增长和盈利前景 - 即时购物在第一季度实现了强劲的GTV利润率,随着对即将到来的618购物节的投资增加,长期来看,InstaMart将成为美团按需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7]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订单量增长27%,有小幅运营亏损,全年增长26%,因投资增加,预计全年EBIT降至4亿元 [7] 到店竞争与利润率走势 - 到店业务GTV健康增长,有效交叉销售和低线城市贡献上升,货币化继续受到商家对CPC广告产品的强劲需求推动 [8]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8%,第二季度利润率环比下降,全年收入增长18%,调整后EBIT增长19% [8] Keeta的扩张步伐和其他新业务的盈利前景 - Keeta在沙特阿拉伯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向巴西的扩张和推出时间将取决于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8] - 其他国内新业务(如美团优选)已实现盈利,美团优选正在进行战略调整,专注于效率提升 [8]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和全年亏损分别为26亿元和104亿元,主要因Keeta亏损增加 [8]
MEITUAN(3690.HK):PROACTIVELY RESPONDING TO COMPETITION IN FOOD DELIVERY MARKET
格隆汇· 2025-05-28 18:34
1Q25业绩表现 - 1Q25营收达86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 较招银国际预测及彭博一致预期高1% [1] - 调整后净利润1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6% 较招银国际预测/一致预期高12%/13% [1] - 核心本地商业(CLC)板块营业利润135亿元人民币 超一致预期10% 主要受益于外卖业务用户补贴优化带来的利润提升 [1] 核心本地商业(CLC)板块 - 1Q25 CLC营收/营业利润分别为643亿/1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18%/39% 较一致预期高2%/10% [2] - 外卖业务单位经济效益(UE)改善超预期 但行业竞争加剧促使公司主动应对以维持市场份额 [2] - 预计2Q25 CLC营收/营业利润为667亿/13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速10%/-11% [2] 新业务发展 - 1Q25新业务营收22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19% 主要驱动力为杂货零售及海外业务拓展 [3] - 新业务营业亏损23亿元人民币 较1Q24的28亿亏损收窄 运营效率提升是主因 [3] - 美团优选1Q25亏损16亿元人民币 较1Q24的29亿亏损显著收窄且环比小幅改善 [3] - 预计2Q25新业务营收同比增21.5% 主要依靠杂货零售稳健增长及海外外卖业务加速 [3] - 预计2Q25新业务合计营业亏损26亿元人民币(2Q24亏损13亿) 其中美团优选亏损环比持平 海外外卖业务亏损因规模扩张与单位经济改善的综合影响而小幅扩大 [3] 战略方向 -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 公司正权衡短期利润以提升用户粘性 把握行业渗透率加速提升机遇 [1] - 持续加码国际扩张投入 作为长期收入与盈利增长驱动力 [1] - 外卖行业竞争预计将逐步回归理性 但短期可见度有限 [1]
高盛:美团
高盛· 2025-05-27 02: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美团(3690.HK)的投资评级为“买入”[1][8][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团一季度利润超预期,但二季度外卖竞争加剧,补贴增加影响短期利润;公司积极捍卫外卖领导地位,策略有助于维持市场份额;新业务进展符合预期,但海外扩张可能带来更高损失;预计2025 - 2027年外卖GTV利润率目标降低;考虑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下调营收和净利润预测,但基于公司利润复苏潜力和综合优势,维持“买入”评级,下调12个月目标价至172港元[1][7][15][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数据 - 美团市值7813亿港元(998亿美元),企业价值5507亿港元(703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金额75亿港元(9.62亿美元),并购排名为3 [3] - 预计2024 - 2027年营收分别为3375.918亿、3825.133亿、4389.453亿、4853.514亿元人民币;EBITDA分别为491.196亿、399.092亿、634.412亿、845.079亿元人民币;EPS分别为7.03、5.47、9.10、12.10元人民币 [3] 业务表现与展望 - **核心本地商业**:一季度营收符合预期,调整后EBIT超预期,但下调2025年二至四季度预测;预计2025年核心本地商业营收同比增长11%(此前为17%),调整后EBIT为447亿元人民币(此前为6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 [18][20] - **外卖业务**: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约9%,预计二季度和全年订单量分别增长9%和8%;但预计2025年外卖EBIT下降33%,因补贴增加以捍卫市场份额 [18] - **闪购业务**:一季度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约30%,非食品类别同比增长超60%;预计二季度订单量增长27%,有小幅运营亏损;预计2025年订单量增长26%,EBIT同比下降52% [17][18][19] - **到店、酒店和旅游业务**:2025年一季度GTV/营收增长30%+/20%,酒店和旅游子板块增长慢于整体;预计二季度营收增长18%(此前为22%),利润率环比下降;预计2025年营收增长18%,调整后EBIT增长19% [21] - **新业务**:一季度EBIT亏损扩大至23亿元人民币,美团优选亏损环比收窄;预计2025年新业务亏损104亿元人民币(此前为97亿元人民币);计划未来五年投资10亿美元进入巴西市场 [21] 战略举措 - **AI战略**:公司重申三层AI战略,包括升级内部大语言模型LongCat、增加无代码平台应用和集成AI编码能力、计划6月推出AI商业决策助手Kangaroo Advice;预计2025 - 2026年资本支出分别为140亿、150亿元人民币(此前为190亿、190亿元人民币) [21] - **资本分配策略**:公司承诺以股份回购作为主要方式提供股东回报,以抵消员工持股计划的摊薄影响 [21] 估值与评级 - 基于2025年SOTP估值,目标价为172港元(此前为200港元);考虑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下调营收和净利润预测,但基于公司利润复苏潜力和综合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22] 行业相关数据 - 2020 - 2027年美团到店、酒店和旅游业务GTV分别为2290亿、3830亿、3460亿、7040亿、9390亿、11720亿、13590亿、15600亿元人民币;抖音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GTV分别为10亿、100亿、80亿、3020亿、6530亿、7630亿、9700亿、11410亿元人民币 [36] - 2025年4月,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分别增长12%和7%;抖音来客和美团商家月活跃用户数分别增长15%和39% [40][45]
美团-W:Proactively responding to competition in food delivery market-20250527
招银国际· 2025-05-27 0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团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调整后净利润10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运营利润135亿人民币,优于市场预期 [1] - 外卖业务竞争加剧,美团积极应对,牺牲短期盈利提升用户粘性,同时持续投入国际扩张以推动长期增长 [1] - 下调2025 - 2027年营收和调整后净利润预测,基于现金流折现法的目标价下调9%至181.6港元,但仍维持买入评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营收643亿人民币,运营利润1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和39%,预计第二季度营收667亿人民币,运营利润13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和 - 11% [1] - 新业务第一季度营收22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运营亏损23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收窄,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5%,运营亏损26亿人民币 [1]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 - 2027年营收预测1 - 2%,以反映核心本地商业业务可能低于预期的增长,部分被新业务中杂货零售业务超预期增长抵消 [8] - 下调2025 - 2027年运营利润预测10 - 23%,考虑到美团为应对竞争增加的用户补贴和海外扩张投资 [8] 目标价调整 - 基于现金流折现法的目标价下调9%至181.6港元,对应2025年调整后市盈率25倍 [1][10] 财务摘要 - 2022 - 2027年预计营收从2199.55亿人民币增长至4899.09亿人民币,净利润从 - 6.69亿人民币增长至55.36亿人民币 [12] - 毛利率从28.1%提升至43.6%,运营利润率从 - 2.6%提升至12.9%,净资产收益率从 - 5.3%提升至19.6% [13] 股东结构 - Crown Holdings Asia Limited持股8.1%,BlackRock持股5.3% [3] 股价表现 - 1个月绝对涨幅1.4%,相对跌幅4.3%;3个月绝对跌幅25.7%,相对跌幅24.1%;6个月绝对跌幅21.2%,相对跌幅35.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