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lyingToolbox(飞行工具箱)
icon
搜索文档
西湖大学无人机新技术突破世界级卡点
杭州日报· 2025-09-26 01:54
高精度对接与操作控制技术。操作无人机上搭载着相机,工具箱无人机的顶部贴着10多个带有不同 信息的二维码,当上方的无人机"看"到一定数量的二维码,就能判断这一刻两机的相对距离,从而移 动。下方无人机根据上方气流的情况,实时调整本机6个旋翼的旋转速度,从而抵消下洗气流的影响, 实现精准的位置及姿态控制。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克服竖叠式飞行时的下洗气流,在强风中实现高精度空中对接。据测算,要确 保无人机对接成功,机械臂底部与工具箱顶部之间的水平位移必须小于1.5厘米,也就是上方操作无人 机的底端与下方工具箱无人机的顶端之间偏移不能超过"一指半"。 为了破解难题,研究团队研发了三个"黑科技"核心模块: 柔性电磁对接机构。这是一个在接触时会自动"吸附"的电磁智能接口,大大提升了对接精准度。当 工具箱无人机收到操作无人机发出的对接信号,其顶部的电磁芯片就会通电、产生磁力,与后者的锥形 凹槽借由磁力吸附。团队还创新使用数条橡胶材质的弹性系绳作为柔性电磁对接装置的连接,让对接更 具"弹性",哪怕有稍许姿态偏移,也能保证对接成功。 气流扰动估计与补偿方法。在工具箱无人机的电脑中,预先植入一个模型可实时预测操作无人机下 方任意位置 ...
中国多旋翼无人机研究成果首登Nature
虎嗅· 2025-09-25 00:43
城市救援中,它们穿越浓烟为消防员探路,争分夺秒救人;农田上空,它们化身"空中医生",精准喷洒农药,大幅提升农业效率……微小型无人机在人们的 生活、生产中已经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你可曾发现,虽然这些无人机可以单飞、可以群舞,却几乎没有两架无人机能像"叠罗汉"一样,一上一下叠飞? 这是因为两架无人机交叠时会产生强烈的"气流干扰",极易出现"翻车"事故,更不用提精准作业。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无人机技术发展的一个卡 点。 北京时间9月24日晚23时,Nature报道了西湖大学工学院赵世钰实验室在该领域实现的突破,他们研发了名为FlyingToolbox(飞行工具箱)的空中协同操作 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多架旋翼无人机的空中工具交换,实现了"叠式"飞行状态下的高精度协同作业,成功解决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不可兼得的 关键技术难题。 这是中国在多旋翼无人机领域的研究成果首次登上Nature。当无人机从"单兵作战"迈向"群体协作",这些空中作业机器人将在更高更远的应用场景中,进行 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上线截图,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