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头琴
icon
搜索文档
兔儿爷、木版年画、扬州绒花 “长城脚下见非遗”活动启幕
新京报· 2025-09-24 02:46
日月岛广场作为"长城非遗剧场",在夜色中迎来高潮。浙江长兴百叶龙率先登场,由荷花灯连缀而成 的"天下第一龙"在夜空翩跹起舞。压轴登场的是科技与传统交融的无人机大秀,400架无人机以司马台 长城为天幕,依次呈现元宵节·九曲黄河阵灯俗,川剧变脸,皮影戏最终定格为"长城脚下见非遗"的璀 璨字样。 与此同时,水镇各处还设置了百场分散式节点演艺与集中型展演,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位 非遗传承人齐聚于此,通过演出、教学、展销等多种形式,让非遗融入景区。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9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密云区人民 政府联合主办的"长城脚下见非遗"主题活动在古北水镇启幕。活动期间,古北水镇化身为"可触摸的非 遗博览园"。日月岛广场上,兔儿爷、鲁班枕(瞎掰)、杨家埠木版年画、扬州绒花制作等五十余项非 遗技艺由传承人现场展示。 夜幕降临,水镇灯火初上,游客乘摇橹船缓缓穿行于河道,两岸非遗演出如流动的画卷徐徐展开。雁归 码头处,火不思与马头琴琴声辽阔悠远,月老祠桥上,陕北秧歌欢腾热烈。船至英华桥,鱼龙灯巡游队 伍成为焦点,绚丽的鱼龙灯在匠人操控下栩栩如生。杨氏太极拳在岸边舒缓起势,尽显武 ...
石榴花开北疆红·籽籽同心家国情 | 在非遗里触摸“文化脉动”
央广网· 2025-07-29 11:21
非遗文化展示与传承 - 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展示丰富文创产品和非遗技艺 包括马头琴演奏 民族服饰秀和蒙药香包制作 [1][3] - 中心还原兴安盟六个旗县市特色建筑场景 集中展示销售全盟非遗 文创和手工艺品 [3][7] 蒙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08年 专注马头琴制作与非遗技艺传承 员工从2人增至20人 其中80%为当地农牧民 [2] - 通过马头琴制作带动20人就业 每人月增收3000至5000元 并向村民捐赠乐器并提供免费演奏培训 [2] 非遗技艺产业化案例 - 非遗古法制香传承人闫海杰将蒙药与首饰制作结合 开发兼具疗效和美观的蒙药首饰产品 [3] - 内蒙古首个非遗主题体验馆自2022年10月开放 成为北疆文化宣教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 [7]
HAYA(哈雅)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我相信马头琴会成为全人类的乐器
环球时报· 2025-05-27 22:55
公司概况 - HAYA乐团成立于2006年,定位为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致力于融合各民族音乐优秀元素[2] - 乐团成员构成多元:主唱黛青塔娜和马头琴演奏家全胜为蒙古族,吉他手陈希博为蒙古/锡伯族,冬不拉演奏者穆热阿勒为哈萨克族,贝司手Eric Lattanzio为法国人[2] - 音乐作品包括《狼图腾》《寂静的天空》《迁徙》等专辑,参与《我是歌手第四季》《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等节目[2] 音乐风格与创新 - 以蒙古音乐为核心标识,融合低沉的呼麦与高亢的长调,体现草原文化的孤独感与对天地的敬畏[3] - 将蒙古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电子音乐、爵士乐、古典音乐)及印度、阿拉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节奏律动有机结合[3] - 改良马头琴外形、功能及演奏法,通过"听音乐"赋予木头独特音色[3] 国际化发展 - 海外演出覆盖日本、法国、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曾在中法文化年、中德文化年等国际活动中亮相[4] - 2004年全胜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马头琴演出,被全球50多家电视台转播[4] - 欧洲巡演时因观众热情加演至6首曲目,美国观众赠送薰衣草表达喜爱[4][5] 行业观点 - 民族音乐需在保留特色基础上跨越民族界限,吸取世界音乐元素,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5] - 欧美音乐主导全球文化,第三世界民族音乐被边缘化,中国音乐需结合时代创新以展现多元性[5] - AI作曲难以精准表达蒙古音乐中呼麦、马头琴的独特韵味,民族音乐人的创作在AI时代更显珍贵[5] 未来愿景 - 通过多元表达推动民族音乐从边缘走向主流,使马头琴成为像小提琴、吉他一样的全人类乐器[6] - 民族音乐教育需发掘天赋儿童,鼓励个性培养,通过采风与互联网挖掘潜力[6] - 乐团名称"HAYA"(蒙古语"边缘")寓意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地位,目标是从边缘走向更广阔舞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