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在轨90天!神二十乘组的工作清单→
央视新闻· 2025-07-24 02:22
神舟二十号任务进展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90天,任务进程过半,乘组包括陈冬、陈中瑞、王杰[1] - 2025年4月24日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5] - 神舟二十号乘组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7] 空间站科研工作 - 乘组在轨期间重点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实(试)验[9] - 完成交会对接、医疗救护、应急救生等专业训练及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11] - 常态化进行站内环境监测、设备维护、物资管理及医学检查等工作[13][14] 舱外活动成果 - 5月22日完成首次出舱,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并开展设备巡检[16] - 6月26日完成第二次出舱,历时6.5小时安装脚限适配器等设备[20] - 新安装设备预计可使后续出舱活动时间缩短40分钟[21] 货运飞船更替 - 7月8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撤离空间站[23] - 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运送6.5吨物资[25][27] - 物资包含两套舱外航天服、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及1.5吨190多种航天食品[27] 历史节点 - 问天实验舱发射三周年,指令长陈冬曾在轨见证[3] - 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关联耦合实施[18]
“沙漠玫瑰”——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巾帼博士
新华社· 2025-04-30 18:57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群被称为"沙漠玫瑰"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她们外表柔丽但内心坚毅,在航天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工程师骆琦在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负责实时监测火箭系统参数,其团队通过多维数据评估为任务成功提供关键支持 [1] - 飞行试验评估中心的建立使火箭飞行快速评估报告生成时间从3-7天缩短至1-3分钟,实现了质的飞跃 [3] 航天技术发展 - 安金霞博士带领团队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从无到有建成飞行试验评估中心,解决了我国航天事业对专业评估系统的迫切需求 [4][5][8] - 新一代航天测控数据处理系统能够满足遥外测数据的实时与事后处理分析,且更加稳定可靠,成为东风航天城"神经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航天人才培养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进行聚力攻关,为科技人员提供发展平台 [10] - 多位女性博士如郑丹、闻讯、刘巧玲等在各自专业领域取得突破,从数据处理到任务指挥等多个岗位发挥重要作用 [9][10][11] - 科技人员展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如安金霞团队通宵工作后仍坚持提前到岗继续攻关 [7]
增强现实技术展示神二十“发射+交会对接”全流程 “太空会师”在望
央视网· 2025-04-24 11:28
发射任务概况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4月24日17时17分由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约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航天员状态良好[1] - 本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飞行 也是工程立项以来的第35次发射任务[3]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71次飞行 神舟飞船完成第20次飞行[3] 航天员数据 -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26名航天员、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任务[3] 火箭技术参数 - 长征二号F火箭起飞重量约500吨 其中90%为液体燃料重量[4] - 火箭在发射后12秒执行程序转弯动作 沿地球倾斜度飞行以节省燃料[6] - 逃逸塔在120秒左右分离 此时飞行高度约40公里[8] - 四个助推器在152秒左右分离[10] - 一级火箭在助推器分离后几秒内分离[11] - 整流罩在205秒左右分离[13] - 二级火箭主机在460秒左右停止工作 改由游机推进[14] - 船箭分离在580秒左右完成[15] 能源系统 - 飞船太阳帆板在船箭分离后展开 通过阳光照射实现自主能源供应[17] 交会对接技术 - 采用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 分远距离导引和近距离导引两个阶段[18] - 远距离导引段需绕轨三圈并执行6次变轨 到达空间站后方43公里处[18] - 近距离导引通过多次停泊最终平移靠拢[18] - 地面飞控中心全程进行计算比对复核 随时准备接手控制[18] 对接流程细节 - 飞船先进行俯仰调姿与空间站核心舱保持垂直[21] - 调整至核心舱径向下方200米位置后执行180度滚动调姿[21] - 经测量敏感器确认位置后向节点舱下方19米位置靠近[21] - 最终通过对接机构捕获锁紧完成径向对接[21] 空间站运营状态 - 对接后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6名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22]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已在站内做好迎接准备[22] - 中国空间站运行在距地400公里轨道 整体状态安全稳定 已实现常态化太空生活[22]
神二十发射圆满成功!
证券时报· 2025-04-24 11:26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 - 搭载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于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3][5][7] - 新华社记者李鑫全程记录了发射过程 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现场照片 [3][5][7]
历史一刻!发射成功!
央视财经· 2025-04-24 10:04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由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进入预定轨道 航天员状态良好 [1] - 飞船将按计划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并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 [3] 空间站科研任务 - 航天员将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 微重力物理科学 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项实验与应用 [3] - 计划执行多次出舱活动 包括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 舱外载荷及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 [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里程碑 - 本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飞行 工程立项以来的第35次发射任务 [4] - 累计已有26名航天员 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4]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71次飞行 神舟飞船实现第20次飞行 [4] 空间站运行状态 - 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 工作状态良好 满足神舟二十号对接及航天员进驻条件 [5]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开启第20次神舟问天之旅
新华网· 2025-04-24 09:51
任务执行情况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升空 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3] - 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 将按计划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 任务背景意义 - 本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5] - 恰逢"东方红一号"发射55周年 开启第20次神舟问天之旅[1] - 为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5次发射任务[5] 在轨工作计划 - 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九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3] - 计划开展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多项实(试)验与应用[3] - 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 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3] 历史数据统计 -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26名航天员、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5] - 本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1次飞行[5] - 本次是神舟飞船第20次飞行任务[5]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4月24日讯,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快讯· 2025-04-24 09:21
航天发射事件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搭载发射升空 [1] - 发射地点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 - 事件通过央视新闻对外发布 [1]
神二十点火发射
快讯· 2025-04-24 09:21
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 ...
神二十乘组“出征”在即 让太空中的那抹“中国红”红得更耀眼
央视网· 2025-04-23 03:08
央视网消息: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 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隔两年再次担任指令长。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 执行飞行任务。其中,陈中瑞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杰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 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中国航天日当天出征太空。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指令长陈东从2016年神舟十一号的33天在轨飞行,到神舟十四号的半年飞天之旅,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中期到长期 飞行的技术跨域。如今,陈东即将开启第三次飞天之旅,他坦言有压力更有期待,希望通过这次飞行全面提升自己的任务能力,让太空中的那 抹"中国红"红得耀眼。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指令长陈冬正与他的乘组成员进行飞行前的最后一次模拟失重水槽出舱活动训练。虽然已经有过 两次飞行经历,3次出舱活动经验,但对于每一次训练,他都会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好。 陈冬:"第三次飞行对我的要求 ...
港澳航天员或于明年飞天、登月任务“进度条”更新……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央视网· 2025-04-23 02:17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 发射时间定于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1] - 这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3] - 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出舱活动等任务[3] - 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3] - 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3] 发射时间选择 - 发射窗口选择基于工程基本约束和空间站实际运行轨道确定[4] - 4月24日发射窗口满足各类约束条件且方案最优[4] - 窗口时间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5] 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工作 - 在轨驻留已满175天,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5] - 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5] - 参与实施了88个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项目[6] - 国际上首次在轨利用全光阱实现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制备[6] - 生成了13余种102个各类样品将随飞船返回地面[6][7] 航天员训练与选拔 - 第四批航天员自2024年8月入队以来按计划开展训练[8]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8] - 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将选拔2名来华训练[13] - 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将以载荷专家身份参加1次联合飞行[13] 空间科学实验 - 本次任务将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研究对象为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9] - 已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物资[10] - 神舟二十号乘组将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10] 载人登月准备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等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11] - 已完成长征十号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等多项大型试验[11] - 后续将组织实施多项关键功能性能验证试验[11] 出舱活动能力 - 已顺利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14] - 出舱活动任务包括技术验证、舱外组装、维修和主动防护[14] - 单次最长出舱活动时长达到9小时世界纪录[15] - 飞天舱外航天服已保障19次出舱活动,单件最高使用量达17次[15] - 机械臂实现航天员舱外作业全域可达[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