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相关制品

搜索文档
“美国宏微观”系列一:“对等关税”:渐行渐近的灰犀牛
天风证券· 2025-08-06 10:11
核心观点 - 报告提出美国"对等关税"第二阶段政策框架已形成,通过差异化税率和行业分类实施关税,重点关注关键技术、先进制造业及基础原材料领域[2][10] - 关税传导至微观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企业端出现供应链调整、涨价等应对措施,消费端"衣食住行用"价格普遍上行[3][31][44] - 美国平均有效关税从2024年12月的2.29%大幅升至2025年5月的8.75%,中国输美商品税率从10.91%飙升至45.59%,日本、韩国税率增量超12pct[19][20] - 资源品因关税政策及《大漂亮法案》需求刺激或存持续投资机会[4][63] 美国关税政策框架 国家维度分类 - **核心盟友圈**:英国关税10% - **次级盟友圈**:日本、韩国、欧盟关税15% - **其他国家圈**:东南亚国家关税19%-20% - **未达成协议国家**:中国关税30%(原145%)、墨西哥25%、加拿大35%、叙利亚41%[12][13] 行业维度分类 - **已实施领域**:汽车及零部件25%、钢铝50%、铜50% - **威胁实施领域**:木材、芯片、关键矿产、药品、飞机发动机等[14] 关税实际征收特征 国别差异 - 中国税率增幅最大(+34.68pct),日本(+12.49pct)、韩国(+11.88pct)次之 - 加拿大、墨西哥因贸易协定优惠税率增幅较小[19][22] 行业差异 - **金属制品**:钢铁(+19.44pct)、铝(+17.14pct)税率增幅显著 - **轻工业品**:家具玩具(+12.40pct)、服饰鞋靴(+11.45pct)受冲击明显[23][24][27] 企业应对策略 区域差异 - **美国企业**:68%撤回或下调业绩指引,22%选择涨价[31][33] - **欧洲/非洲/中东企业**:65%采取涨价措施,26%调整供应链或迁移投资[32][34] 行业差异 - **重灾区行业**:消费品(36家)、汽车(20家)、工业制造(17家)企业下调指引最多 - **主流应对手段**:消费品行业涨价37次,工业制造供应链调整17次[36][38] 消费者价格传导 "衣食住行用"价格变化 - **衣**:鞋类价格涨幅最高(梅西百货+4.2%),服饰类平均上涨1.8%-2%[44][45] - **食**:牛肉价格同比涨10.3%,BLT三明治成本从1.91美元升至1.99美元[46][47] - **住**:建材成本上升但房价涨幅放缓,租金同比上涨4%[52][53] - **行**:车企7月后普遍提价,三菱汽车上调日本进口车价2.1%[54][56] - **用**:家居用品涨幅显著,沃尔玛12件套锅具价格涨50.5%[58][64] 后续展望 - 关税传导效应尚未完全释放,叠加《大漂亮法案》刺激需求,"再通胀"风险可能持续[4][63] - 资源品(钢铁、铝等)因供应链安全诉求及政策倾斜具备配置价值[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