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剂
icon
搜索文档
科学应对肾性贫血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人民网· 2025-08-21 07:27
肾性贫血疾病概况 -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机制与肾脏功能受损直接相关 主要因肾功能下降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 以及尿毒症毒素破坏红细胞稳定性[1][2] - 该疾病危害显著 长期贫血会导致组织缺氧并加速肾功能恶化 同时增加心脏负担 诱发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 显著提高患者死亡风险[2] 诊断标准与治疗目标 - 诊断标准为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30g/L或非妊娠女性低于120g/L 治疗目标是将血红蛋白维持在110-130g/L范围[3] - 倡导早诊断早治疗原则 对于年轻患者或追求高生活质量者 可考虑在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启动治疗 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生活质量[3] 治疗手段发展 - 传统治疗依赖铁剂补充和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但长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因抗体产生导致疗效下降 且注射方式影响患者依从性[3][4] - 新型HIF-PHI类药物通过激活低氧诱导因子通路 同时刺激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并改善铁的吸收利用 提供多靶点治疗选择[3][4] - 口服给药方式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 特别适合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肾脏病患者[4] 患者管理要求 - 需通过科学饮食管理 增加富含铁食物摄入并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 同时避免与茶咖啡同服影响铁质吸收[5] - 建议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但需注意循序渐进 出现心悸气短应及时休息[5] - 稳定期患者每3个月需检查血红蛋白和铁代谢指标 接受铁剂或促红素治疗者需根据医嘱缩短复查间隔至每月1次[5] 治疗现状与展望 - 我国肾性贫血患者治疗达标率仍有提升空间 需加强公众科普和规范诊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6] - 专家呼吁慢性肾脏病患者定期筛查贫血 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和科学管理来减少并发症[6]
减肥用力过猛 当心带来内伤
北京青年报· 2025-07-21 01:06
过度减肥的危害 - 过度减肥指体重低于健康范围(BMI<18 5)或采取极端减肥手段 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 低血糖 贫血 月经紊乱 免疫力下降 脱发 骨质疏松 胆结石 胃痛等健康问题 [1] - 营养不均衡表现为皮肤干燥 面容蜡黄 皱纹增多 头发干枯 指甲脆弱 严重时身体分解肌肉组织获取能量 肌肉力量下降 基础代谢率降低 [2] - 低血糖症状包括头晕 心慌 出汗 甚至晕厥 在开车或高空作业时发生会带来安全隐患 [3] - 贫血表现为疲劳 头晕 面色苍白 女性经期症状更明显 工作学习效率受影响 [4] - 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推迟 量少甚至闭经 长期如此可能影响生育能力 导致不孕不育 [5] - 免疫力下降表现为更易感冒 感染疾病 且恢复时间更长 [7] - 脱发表现为每天掉落头发可能远超100根(正常人约50根) 头发稀疏 干枯 甚至露出头皮 [8] - 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骼疼痛 身高变矮 甚至骨折风险增加 女性过度减肥者更易中招 [10] - 胆结石表现为右上腹疼痛 恶心 呕吐等症状 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11] - 胃痛表现为灼痛感 胃炎或胃溃疡随之而来 [13] 应对策略 - 营养不均衡对策:确保饮食多样化 摄入足够蛋白质 全谷物 蔬菜和水果 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减重手术后患者可口服维生素片 铁剂等药物补充营养物质 [2] - 低血糖对策: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摄入 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 如全麦面包 燕麦 避开粥类 米糊 甜饮料等升糖快的食物 [3] - 贫血对策:增加富含铁食物摄入 如红肉 动物肝脏 绿叶蔬菜 搭配富含维生素C食物(如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 [4] - 月经紊乱对策:保持健康饮食结构 避免过度节食 月经紊乱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6] - 免疫力下降对策: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尤其是维生素C 维生素D和锌等对免疫系统有益的营养素 [7] - 脱发对策:增加富含蛋白质 铁 锌和生物素食物摄入 如鸡蛋 坚果 豆类 减重手术后患者可适量增加乳清蛋白粉补充 [9] - 骨质疏松对策:增加富含钙食物摄入 如牛奶 豆制品 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适量负重运动(如快走 跳绳)增强骨密度 减重手术后患者术后第一时间口服维生素D [10] - 胆结石对策:适量摄入健康脂肪 如橄榄油 鱼油 避免长期低脂饮食 [12] - 胃痛对策:避免过度节食 少食多餐 防止过度空腹 空腹不适时可少量摄入碱性食物 如苏打饼干 温牛奶 减少咖啡 酒精 辛辣食物的摄入 [13] 减肥的三道关卡 - 减重平台期:体重下降后代谢率降低 易进入平台期 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蛋白质比例)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游泳)和2次力量训练 [14] - 极端饮食反弹:过度节食(如每日仅摄入500千卡)会导致肌肉流失 基础代谢下降 90%的人会在一至三年内复胖 甚至超过原体重 长期坚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比短期极端节食更有效 [14] - 心理压力:减肥过程中 情绪波动 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不少见 过度减肥者中 30%-50%伴有焦虑 抑郁或体象障碍 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情感性过度饮食 陷入从减肥失败到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 [14] 科学减重建议 - 科学的减重方案应保证每日摄入不低于1200千卡 并均衡三大营养素(糖 脂肪 蛋白质) 可采用"限能量平衡膳食"的方法 减少精制碳水 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热量缺口控制在300至500千卡 [14] - 培养健康自我形象 避免过度关注体重和外貌 明确减肥是长期健康管理 而非短期形象工程 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或营养师支持 [15] 需要减肥的人群 - BMI≥28或腰围超标者(男性≥90cm 女性≥85cm) 内脏脂肪堆积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 增加糖尿病 脂肪肝 心血管疾病风险 [17] - 合并代谢性疾病者 如糖尿病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患者 减重5%-10%即可显著改善血糖 血压控制 [17] - BMI≥32 5的过度肥胖者 常伴随严重并发症(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需考虑减重手术等医学干预 [17] - 青春期后体重持续增长者 青少年期肥胖可能影响骨骼发育 成年后更难控制体重 需早期干预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