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蝉
icon
搜索文档
盐碱地里养海鲜 柳树林下养金蝉 因地制宜、科学种养助增收
央视网· 2025-08-06 03:28
新疆于田县海鲜河鲜陆养模式 - 新疆于田县通过创新"海鲜河鲜陆养"模式,在盐碱地成功养殖海鲜河鲜,使内陆百姓能够食用当地产出的水产品 [1] - 养殖基地位于于田县十万亩盐碱地治理项目核心区,是和田地区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基地 [3] - 基地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塔里木大学等技术合作,年产四大家鱼800多吨、南美白对虾15吨、中华绒螯蟹10吨 [3] 山东安丘金蝉养殖产业 - 山东安丘市金蝉集中上市,当地农家乐每天消费成千上万只金蝉,大部分来自人工养殖 [4] - 金蝉养殖激活林下经济,养殖基地利用柳树林土壤培育金蝉,金蝉在夜间破土而出并沿树干爬行 [6] - 金蝉采收后以每只1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餐馆或外地买家,形成完整产业链 [8] - 安丘市推广芦笋金蝉立体种养模式,利用1500多亩芦笋种植地实现"一地双收" [8]
聊城:田间菜园子直达城区菜篮子
大众日报· 2025-07-15 08:19
社区团购模式发展 - 社区团购通过微信群接龙方式实现农产品快速销售 最快四小时完成从采摘到居民收货的配送流程 [1] - 该模式由社区工作人员直接赴田间地头和家庭农场选品 亲自把控产品质量 [1] - 油桃 土鸡蛋 葡萄等农副产品因新鲜实惠特性受到居民青睐 [1] 城乡产销对接体系 - 全区11个涉农乡镇街道全部与城市社区结对共建 形成以城带乡 强村惠民格局 [2] - 建立镇级共富公司17家与强村联社12家 2024年新增5家 这些组织直接参与产品组织和收益分配 [2] - 通过公益集市活动使非遗产品白雀城烧鸡单次销售40只 并显著提升产品知名度与销量 [2] 集体经济运营机制 - 堂邑镇邑路繁花联合社采用销售额5%作为集体收入 单次公益集市实现8000元销售额及400元集体收入 [3] - 闫寺街道实现辖区农产品内循环 14个城市社区党委与9个新村党组织每月开展联建活动 [3] - 蜂农在公益集市两小时销售近千元蜂蜜产品 通过半月期活动持续提升销量 [3] 战略发展成效 - 项目自2024年9月试点以来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 实现村集体与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3] - 通过专班协同 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推动三产融合 深化城乡互动发展 [3] - 下一步将加快线上平台推广与线下网点布局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3]
丰县培育出3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金蝉”“锦鲤”共谱乡村富民曲
新华日报· 2025-06-25 23:14
金蝉养殖产业 - 丰县凤城街道500亩林地金蝉养殖基地采用精准调配的"营养液"技术,将金蝉生长周期从3年缩短至2年,单晚产量达1万至1.5万个[1] - 丰县金蝉鲜货直供市场,每斤收购价超100元,比冻货溢价40%,徐州10万亩金蝉养殖基地以丰县为核心区域[1] - 师寨镇育林金蝉合作社每亩前期投入2000—3000元,次年起每年收益超万元,带动小陈庄村100多亩林地实现"出林即变现"[1] - 金蝉产业带动丰县超千户农民户年均增收3万元,形成卵枝培育、生态养殖、冷链物流全链条[1][3] 锦鲤养殖产业 - 丰县欢口镇牧伊养鲤场年产锦鲤鱼苗300万尾,年效益突破200万元,从普通鱼塘发展为40亩现代化养殖场[2] - 锦鲤养殖采用恒温系统保持25℃水温,通过"三轮筛选"淘汰低质幼鱼,优选体长超20厘米的优质品种[2] - 高端锦鲤如"大正三色"单条售价达2000元,花纹对称性决定身价,产品销往广东、山东等地高端水族市场[2] - 丰县锦鲤产业建成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带动饲料加工、水族器材等配套产业年产值超千万元[3]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 丰县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模式培育3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吸纳上万农民就近就业[3] - 金蝉养殖覆盖10个镇、街道,锦鲤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特色产业从"单打独斗"升级为"集群发展"[3] - 全县特色产业基地包括金蝉养殖、锦鲤养殖等,实现"土里钻金、水中生银"的乡村振兴路径[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