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赫赛汀(曲妥珠单抗)
icon
搜索文档
百万级抗癌药,谁来买单?
36氪· 2025-08-28 01:44
核心观点 - 创新药高昂治疗费用成为患者就诊障碍 单次CAR-T细胞疗法费用超过百万元[1] - 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建设成为解决可及性问题的关键 包括商业健康险 惠民保 慈善基金等多元支付方式[2] - 政策层面持续推动创新药发展 2024年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支持创新药全链条发展[2][10][12] 创新药市场现状 - 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1620亿元 同比增长16% 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支出市场[4] - 全球创新药在中国首发比例显著提升 从2017年9%上升至2023年29%[4] - 基本医保纳入创新药比例徘徊在16%-25%之间 难以全面覆盖高价格创新药[5] 支付体系发展 - 商业健康险2024年对创新药赔付金额达124亿元 其中直接报销额66亿元[3] - 百万医疗险将504款创新药纳入保障范畴 2024年理赔金额达28亿元[7] - 惠民保纳入创新药药品中位数达39种 呈现逐年增长趋势[8] 政策支持措施 -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产业发展[11] - 6月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7月发布目录调整工作方案[12] - 121款药品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 促进保险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13] 行业实践案例 - 赫赛汀年销售额从不足3亿元增长至46亿元 得益于患者援助项目和纳入基本药物目录[6] - 复星凯瑞推出CAR-T疗法"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 未达完全缓解最高返还60万元[18] - 部分保险公司与药企探索风险共担机制 包括赔付总费用封顶或药品使用量封顶[18] 面临挑战 - 商业保险理赔环节存在合规性不明确问题 缺乏MEAs政策明确指引[9] - 创新药"入院难"问题仍然存在 需经历复杂漫长的进药招标流程[20] - 价格保密机制实施难度大 可能影响药企全球定价策略[19]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建立多层次多方协同的多元支付新格局 解决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3] - 商保创新药目录需优化遴选标准 探索创新支付机制[13][14] - 推动"健康险—药企价值共生体"建设 实现从经济补偿向健康管理转型[20]
百万级抗癌药,谁来买单?
经济观察报· 2025-08-27 11:57
创新药支付体系挑战 - CAR-T细胞疗法单次治疗费用超过百万元 患者面临沉重财务负担[1][2] - 创新药广泛应用亟需可持续高效率支付体系支撑[3] - 中国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面临政策不确定性 药企价格博弈 财务合规与数据信息孤岛 风险共担机制缺乏等挑战[4]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药品支出市场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6] - 2023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1620亿元 同比增长16%[6] - 全球创新药在中国首发比例从2017年9%升至2023年29%[6] 医保覆盖局限性 - 2021-2024年基本医保纳入创新药数量占申报数量比例仅16%-25%[7] - 基本医保处于"紧平衡"状态 难以负担高价格创新药[7] - 赫赛汀案例显示支付问题解决后年销售额从不足3亿元增至46亿元[7][8] 商业保险支付发展 - 2024年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赔付金额达124亿元 其中直接报销额66亿元[4] - 百万医疗险将504款创新药纳入保障 2024年理赔金额28亿元[8] - 惠民保特药目录创新药药品中位数达39种且逐年增长[9] 政策支持措施 - 国家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化全链条支持[3][14] - 商保创新药目录121款药品通过初审 促进保险与医药产业融合[15] - 商保创新药目录需解决评价维度 价格磋商 落地实施等操作指引问题[16] 支付模式创新 - 引入基于财务风险共担机制(赔付总费用封顶或药品使用量封顶)[22] - 复星凯瑞推行CAR-T疗法"按疗效价值支付" 未达完全缓解最高返还60万元(占费用50%)[22] - 地方政府开放医疗大数据支持商业保险精算与产品设计[22] 协同发展挑战 - "三除外"政策需解决价格保密机制与风险共担合规落地问题[23] - 药企关注商保目录与医保目录衔接顺序及医院准入绿色通道[19][23] - 需构建"健康险-药企价值共生体"推动保险向健康管理支付创新转型[24]
天价药困局:谁来支付下一个“救命创新”
经济观察网· 2025-08-27 00:40
创新药支付挑战与患者负担 - CAR-T细胞疗法单次治疗费用超过百万元 患者面临掏空家庭积蓄的风险[2] - 创新药广泛应用亟需可持续高效率支付体系支撑 以解决可及性问题[2] 多元支付体系现状与数据 - 2024年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赔付金额达124亿元 其中直接报销额66亿元[3] - 不同险种赔付金额差异显著:惠民保18亿元 百万医疗险28亿元 商业健康险10亿元 企业补充医疗险1亿元 高端医疗险9.6亿元[3] - 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约1620亿元 同比增长16%[5] - 全球创新药在中国首发比例从2017年9%升至2023年29%[5] 基本医保局限性 - 2021-2024年基本医保纳入创新药数量仅占申报数量16%-25%[6] - 基本医保处于"紧平衡"状态 难以负担高价格创新药[6] - 商业保险支付成为减轻民众医疗财务负担的新动力[6] 商业保险保障范畴扩展 - 2024年百万医疗险将504款创新药纳入保障 包括62款罕见病药 174款海外药 268款肿瘤创新药[7] - 出险赔付创新药218款 理赔金额约28亿元[7] - 各地惠民保特药目录创新药药品中位数达39种 呈现逐年增长趋势[8] 政策支持措施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全链条支持[11] - 《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出台[11] - 121款药品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12] 商保创新药目录发展机遇 - 商保目录促进保险业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助力研发团体险 专病险与中高端保险[13] - 需解决评价维度 价格磋商 年度费用上限设定 ICER阈值提升等操作指引问题[13] - 目录建立可能解决"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问题 吸引更多民众投保商业保险[15] 多方协同实践探索 - 保险公司与药企引入财务风险共担机制 包括赔付总费用封顶或药品使用量封顶[17] - 复星凯瑞与宸汐健康推出CAR-T疗法"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 未达完全缓解最高返还60万元(占治疗费用50%)[18] - 地方政府开放医疗医保大数据 支持商业保险精算与产品设计[18] 实施挑战与合规问题 - 中国尚未出台明确MEAs政策 保险机构面临法律合规风险[8] - "三除外"政策涉及价格保密机制 风险共担机制合规落地等复杂问题[19] - 创新药进入医院体系需经历复杂流程 药企希望设立绿色通道[20]
罗氏(RHHBY.US)公布“帕妥珠单抗”乳腺癌Ⅲ期研究最新数据
智通财经· 2025-05-13 07:43
研究结果概述 - 罗氏公布III期APHINITY研究的最终总生存期结果,针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 [1] - 与接受赫赛汀、化疗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帕妥珠单抗、赫赛汀和化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17% [1] - 研究在4804名可手术治疗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开展 [1] 生存率数据 - 接受帕妥珠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十年生存率为91.6%,对照组为89.8% [2] - 风险比为0.83(95%CI:0.69-1.00,p值=0.044) [2] - 在预设的淋巴结阳性患者亚组中,死亡风险降低21%(HR=0.79,95%CI:0.64-0.97) [2] 研究设计与终点 - APHINITY为全球性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双组研究 [1] - 主要终点是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心脏和总体安全性、总体生存期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1] - 先前报告的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获益得到维持(HR=0.79,95%CI:0.68-0.92) [2] 安全性结果 - 包括心脏安全性在内的安全性与先前研究一致 [2] - 未发现新的或意外的安全信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