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

搜索文档
西湖龙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筹建工作通过实地验收
每日商报· 2025-09-11 22:34
监管与保护体系建设 -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通过验收 强化西湖龙井品牌保护机制 [1] - 建立三码协同溯源系统(茶标码、浙食链码、企业溯源码)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1] - 形成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司法四位一体协同保护机制 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1] 标准化与质量管控 - 创新制定11项标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 整合33家检验检测机构 [1] - 建立企业自检、协会巡检、政府抽检三重检测机制 重点企业食品安全与品质合格率达100% [1] 品牌国际化与产业融合 - 推动中欧"10+10"地理标志互认 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 [2] - 设计"龙井问茶"等四条茶游线及网红打卡点 促进茶旅深度融合 [2] - 产品覆盖欧美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地区 2024年正式实现出口 [2] 经济效益增长 - 茶农收入累计增长15%以上 茶企经营收入累计增长20%以上 [2] - 2024年一产产值6亿元 总产值达20亿元 四年间总产值增长33.3% [2]
太热了!杭州高温天破纪录,西湖部分龙井茶树被灼伤!有老板关停3家店,逃回青海老家避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3:54
每经编辑|段炼 上面还贴了一张公告:"天气炎热,回家避暑,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大美青海欢迎您,营业时间大概8月份。"看来是老板热得回青海老家避暑去了~ 评论区大家也都在讨论,杭州夏天热麻了,自家附近的兰州面馆也都关门歇业了。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近期杭州持续晴热高温。截至26日,8月连续高温已达到24天,打破本地8月最长连续高温日数纪录。此外还有望实现首次8月下 旬高温全勤并打破8月全月高温日数纪录(现纪录28天,2024年8月)。 据潮新闻,8月27日,浙江全省最高为兰溪(38.8℃),排名第二的杭州、萧山、诸暨均为38.3℃。据杭州气象台介绍,目前来看,副热带高压势力不减, 甚至还有加强的趋势。31日前,杭州都被副热带高压牢牢"掌控",最高气温甚至可能达到39℃以上。 有老板关掉3家店逃回老家避暑 上周日,家住杭州临平南苑街道的网友路过南大街一家兰州面店,惊讶发现明明正是饭点的时候,这家店却大门紧闭,店里灯都没开,黑黢黢一片。 据杭州网报道,西湖龙井在高温下出现茶树被灼伤,部分叶片变色、枯焦、脱落现象。 8月27日下午四点多,记者来到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发现这片区域茶园的龙井茶已经出现了少量叶片变色、 ...
沃野连城廓 城乡奔共富——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杭州实践
杭州日报· 2025-08-26 02:45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 杭州市聚焦缩小"三大差距" 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实施"三提三增"六大行动[15] - 城乡融合发展通过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共荣共生 涵盖人才 交通 数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23][24][25] 强城推进与县域发展 - 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升至45.37% 县城承载能力提升30个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79%[16] - 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390个项目 完工率达51.12% 十个镇入选省级中心镇名单[16] - 中心镇通过联合申报省级高新区推动产业集聚 实现空间规划 产业布局 设施建设"多规合一"[17] - 建德市集聚低空经济企业43家 产业规模达27亿元 淳安县水饮料产业2024年营收突破160亿元[18] - 创建市级"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18个 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18] 乡村振兴与产业培育 - 新启动建设美丽乡村特色村30个 省级未来乡村25个 和美乡村精品线路20条[19] - 全年计划完成农房宜居改造1.8万栋 扎实推进全国数字乡村试点[19] - 临安区坚果全产业链列为省级百亿元以上培育产业链 41个产品上榜全省"土特产"百品榜[20] - "西湖龙井"品牌价值86.39亿元 7年蝉联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冠军[20] - 落实区县协作资金4.1亿元 "联乡结村"资金7770万元 实施协作帮扶项目292个[21] - 计划引导1000家以上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项目[21] 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 - 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0.43亿元 经营性收入82.41亿元[22] - 累计打造数字化种养基地194家 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20个[22] - 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829家 吸纳农民就业7.3万人[22] - "共享村居"模式盘活农房2142宗 为农户和村集体新增财产性收入9113万元[22] - 余杭"禹上稻乡"强村公司目标营收3000万元 临平新宇村"奶奶工坊"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21] - 钱塘区"共富农房租"数字化应用盘活农房 累计实现农民创收近3.2亿元[21] 人才培育与文旅融合 - 实施千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 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和村播成长计划[23] - 1.24万名农创客 6.18万名"新农人"破土而出 123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汇聚872名青春力量[23] - 建德市入选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 与桐庐县打造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标杆区[23] - 西湖区三墩镇后陡门农文旅融合带动农产品销售2.8亿元 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600万元[23] - 吸引1700多名青年入乡发展[2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实施城乡通行体系提升工程 294个行政村村道改造全面开工 26条客货邮融合线路试运营[23] - 临安区构建农村饮用水"半小时服务圈" 推行水厂扩网和联村供水模式[24] - 力争实现20户以上农村人口聚集区网络全覆盖 新增乡村地区5G基站24054个[24] - 随迁子女公办就读率提高至95% 34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24] - 186家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覆盖率超90%的康养联合体与老年助餐服务全面铺开[24]
浙江杭州:高温天气持续 西湖龙井茶园盖防晒网
人民网· 2025-08-22 01:53
浙江杭州:高温天气持续 西湖龙井茶园盖防晒网【4】 浙江杭州:高温天气持续 西湖龙井茶园盖防晒网【5】 浙江杭州:高温天气持续 西湖龙井茶园盖防晒网【6】 浙江杭州:高温天气持续 西湖龙井茶园盖防晒网 浙江杭州:高温天气持续 西湖龙井茶园盖防晒网【2】 浙江杭州:高温天气持续 西湖龙井茶园盖防晒网【3】 ...
“这个夏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验“中国味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5 21:29
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 - 江苏宜兴江南电缆公司展示自动化生产线和机械臂操作电缆卷盘的高效生产流程[7] - 中国制造产品因科技创新赋能而质量提升并出口海外[7] - 工业产品与传统工艺结合,如铜线编织"花"与青花瓷绘画体验课[7] 电子商务与物流体系 - 义乌年轻从业者通过多语种直播带货销售发夹、冰箱贴等小商品[13] - 中国电子商务发达,物流体系高效运转,网购和外卖配送迅速[13] - 跨境电商平台希音(SHEIN)的服饰销售模式被提及[13] 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 - 北京匠美非遗工作坊的傩面具制作体验,结合历史与现代艺术元素[6] - 杭州西湖茶馆的传统茶道表演体现文化仪式感与健康理念[14] - 上海新旧建筑共存,如天安千树与静安寺、法租界欧式建筑和谐并存[15] 旅游与文化体验 - 秦皇岛山海关景区长城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历史建筑智慧[10] - 北戴河海滨小镇的自然美景与海鲜餐饮吸引游客[10] - 杭州西湖的浪漫景色与茶文化体验成为旅行亮点[14]
买买买也能传播文化?“浙有礼”要做国际版“文化淘宝”
搜狐网· 2025-08-15 09:32
平台战略与定位 - 以礼文化为媒介整合浙江省老字号、非遗产品及特色产业资源打造国际化文化消费新平台[1] - 通过数字化平台赋能、国际化渠道拓展和创新化品牌传播推动中国礼文化走向世界[1] - 构建商户扎根-消费提振-代理共赢的闭环生态体系[7] 运营模式与资源支持 - 实行零门槛城市合伙人招募政策并实施多重补贴降低参与门槛[3] - 为入驻企业打通三大核心资源:品牌认证提升信任度、消费直补政策、联动国内外供应链龙头[3] - 借助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提升跨境消费体验[7] 产品与市场拓展 - 首批产品涵盖杭州万事利丝绸、湖州文房四宝、绍兴黄酒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品[3] - 通过国际展会、跨界联名和数字营销方式深化文明交流互鉴[5] - 推动浙江产品进入自贸区展销及海外电商渠道实现文化出海与商业落地双轮驱动[3] 发展目标 - 助力浙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明消费新品牌[1] - 通过全媒体矩阵向全球推广浙江特色文化商品[3] - 让良渚玉琮、西湖龙井等文化符号以现代方式走向世界[7]
传统茶该向“新茶饮”学点啥
经济日报· 2025-08-06 22:23
新茶饮行业崛起原因 - 口感创新 保留茶底香气同时加入水果牛奶糖浆球等配料 带来既能喝又能嚼的独特体验[1] - 高颜值包装设计 独具辨识度品牌符号 定制化跨界联名 成功跻身年轻消费者必备时尚单品[1] - 善用营销策略 统一品牌形象标准化产品 覆盖线上线下自提外卖等多场景 通过特色IP活动吸引客流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事件[1] 新茶饮行业特点 - 有效融合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快营销[2] - 文化积淀少模式易复制 单品走量易但卖高价难[2] 传统茶产业现状 - 全国茶叶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 拥有7万余家茶企但无一家A股上市公司[3] - 产业布局散主体多规模小资本弱 产业集中度低[3] 传统茶产业改进方向 - 擦亮原产地金字招牌 通过生态茶园地理标志保护强化生产标准构建品牌体系 规避同质化竞争如祁门红茶西湖龙井[2] - 加快数字化转型 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以年轻人喜闻乐见方式传播传统茶文化[2] - 开发茶粉茶胶囊等快速消费产品 解决传统饮茶方式流程繁琐耗时长问题[2] - 推动茶旅融合 开发茶文化体验项目如安徽祁门福建武夷山让游客参与采茶制茶全过程[2]
清凉守护14年 西湖凉茶10个点位7月7日开张
杭州日报· 2025-07-08 03:00
活动概述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举办"'凉'好青年,西湖夏日养生局"免费凉茶启动主题活动,包含健康义诊、凉茶品鉴、高校义卖、慈善公益、西子新农人等五大互动体验活动 [2] - 活动在柳浪闻莺微笑亭启幕,吸引游客参与互动体验 [2] 茶文化与展示 - 高级制茶师陈骏辰展示西湖龙井茶艺,包括温杯、投茶、注水等传统工艺,并提供冷泡茶体验 [2] - 西湖景区新生代茶人在节气当天为游客冲泡正宗西湖龙井,传播茶文化 [3] 健康与公益服务 - 浙江医院专家提供推拿、针灸、心肺复苏教学及中医养生咨询 [2] - 杭州医学院学生展示团队研发的健康产品,吸引游客关注 [2] 免费凉茶服务 - 西湖免费凉茶服务进入第14年,今年新增特色消暑茶和浙江医院提供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茶" [3] - 凉茶供应持续至10月8日,覆盖西湖景区10个点位 [3] 志愿者与社区参与 - 西湖景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参与免费凉茶项目 [3] - 志愿者原创IP形象"心心"系列表情包亮相,增强志愿服务亲和力 [3] - 长期志愿者李敏表示,传递凉茶和收获游客感谢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动力 [3]
西湖龙井技艺传承赛审评又严又精 助力“老茶蓬”长出“新枝叶”
杭州日报· 2025-07-03 03:00
西湖龙井炒制传承活动 - 活动核心聚焦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群体种"鲜叶原料的炒制技艺传承,该品种以馥郁香气、醇厚滋味和丰富层次感著称,对炒制技术要求严苛 [1] - 现场选用传承赛前10名中的5个优质茶样作为技艺标杆,展示成熟炒制工艺形成的品质特征 [2] - 专家针对比赛中排名靠后茶样进行缺陷分析,直击技艺薄弱环节并提供改进方向 [2] 审评环节设计 - 第一环节通过5份优质茶样集中展示同一原料在不同成熟技艺下的品质特征 [2] - 第二环节解剖典型缺陷茶样,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案 [2] - 第三环节额外审评6份全手工炒制群体种茶样,剖析不同山头风土赋予的独特韵味(香气类型、滋味厚度、回甘特点) [2] 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 - 西湖街道团工委启动"茶创客联盟"培育计划,鼓励新生代茶人深耕传统技艺同时推动跨界融合 [2] - 活动旨在通过专业审评强化技艺诊断能力,探索全产业链高素质茶业人才培养路径 [3] - 强调精湛炒制技艺是释放群体种"根与魂"独特魅力的核心要素 [2]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举办
每日商报· 2025-06-25 22:32
低碳发展成效 - 浙江通过"含绿量"提升"含金量",实现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例如百丈镇毛竹变碳汇和台州塑料瓶变高端商品 [1] -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并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1]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产业社区作为低碳社区案例,拥有十余处绿色建筑,如杭州万象城办公楼、杭州西子国际中心等,通过智能照明、屋顶光伏、雨水回收系统等措施实现节能 [1] 低碳楼宇管理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总结低碳楼宇管理经验,牵头起草并发布"低碳楼宇"标准,荣获全球首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示范区授牌,综合竞争力浙江第一、全国第八 [2] - 社区培育形成"1+3"产业格局,同步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杭州低碳发展举措 -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煤炭消费量大幅削减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培育出吉利汽车、杭叉集团等低碳领军企业 [2] - 科技创新方面,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首创AI环评系统,30分钟自动生成环评报告 [2] - 绿色消费成为风尚,西湖龙井、径山茶等产品有了碳标签,千岛湖水获得碳身份证 [2] - 杭州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培育第三方碳服务企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 [2] 高校环保参与 - 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和部分在杭高校环保社团共同发起成立在杭高校绿色联盟,目前拥有22所高校35个环保社团成员,志愿者达4500多人 [3] - 高校环保社团利用校内实验室开展水质、土壤检测,承办科普讲堂进小学等活动传播环保理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