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政酒廊
icon
搜索文档
别装了,酒店养不起行政酒廊了
36氪· 2025-09-17 09:32
希尔顿集团行政酒廊政策调整 - 希尔顿集团允许部分酒店根据实际情况取消行政酒廊 但尚未官宣 逸林酒店已收到"行政酒廊优化通知" [1] - 政策为运营建议而非强制命令 要求酒店在取消酒廊后提供可选替代方案 例如在大堂吧或餐厅时段性提供下午茶和Happy Hour [2][3] - 逸林品牌行政酒廊并非全球标配 属于"看情况选配" 取决于物业条件和业主决策 近年国内新开业逸林酒店如郑州东区 四川广安及北京东三环均未开设酒廊 [3] 行业集体缩减行政酒廊趋势 - 万豪集团自2025年3月起 多家万怡酒店永久关闭行政酒廊且无替代方案 涉及杭州钱江新城 新昌 成都及天津等地 [6] - 洲际集团推动英迪格和VoCo品牌不将酒廊作为标配 [9] - 行政酒廊从溢价神器转变为成本负担 因经济下行背景下酒店更注重实打实盈利 高投入低回报项目被优先削减 [12][19] 行政酒廊运营成本与市场现状 - 运营行政酒廊按国际标准需每天开放16小时 配备至少2.5名员工轮班 开餐时还需从其他部门调人 但行政楼层出租率常低于普通客房 收益无法覆盖人力 餐饮及维护成本 [13] - 高卡会员数量因"白金挑战" "8晚升钻"及信用卡保级等政策暴涨 导致酒廊拥挤 体验下降 [15] - 中外消费习惯差异:欧美酒廊为商务社交场所 国内Happy Hour与晚饭时间冲突 消费者更倾向正餐而非酒廊餐饮 [16] 酒店集团替代策略与行业分层 - 关闭酒廊的酒店通过送餐券 提供客房早晚餐或免费开会权限等方式补偿客户 [20] - 部分硬件条件好的逸林酒店直接升级为希尔顿品牌 例如成都百悦和苏州吴中两家 [20] - 洲际集团抬高酒廊门槛 仅允许年度固定房晚达标者入内 [20] - 行业分层加剧 行政酒廊未来可能仅存于丽思卡尔顿等顶级酒店 中高端品牌逐步退出该配置 [20] 行政酒廊历史与市场演变 - 行政酒廊概念由希尔顿1954年首创于芝加哥希尔顿酒店19楼 专供高端商务客使用 80年代末进入中国时仅提供办公 休息及简单餐饮 [9] - 中国市场曾将酒廊作为中高端酒店标配 源于过去市场好竞争激烈 酒店通过酒廊刷好评拉复购 客人以较低成本获得高端体验 [11] - 当前调整被视为行业清醒表现 从"无脑堆料"转向"精准匹配" 服务价值更注重质而非量 [21]
希尔顿、万豪们悄悄清算行政酒廊
虎嗅APP· 2025-08-21 14:11
行业趋势 - 希尔顿逸林和万豪万怡等中高端国际酒店品牌正在逐步取消行政酒廊服务,部分新开业酒店已不再配置该设施[5][7][11] - 行政酒廊的取消呈现从"实质缺席"到"行业默认"的渐进过程,郑州东区希尔顿逸林、四川广安希尔顿逸林等酒店虽设计阶段配置酒廊但未启用[5][9] - 部分保留行政酒廊的酒店出现体验贬值现象,如下午茶品质下降、社交氛围弱化[12] 商业逻辑 - 行政酒廊曾是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市场"超配玩法"的核心,通过提供超出品牌定位的服务吸引会员并提升复购率[13][15] - 经济下行周期中,运营成本压力导致行政酒廊成为首批被削减的配置,杭州钱江新城万怡等酒店已永久关闭酒廊且不设替代方案[11][17] - 地产开发商财务压力加剧行业调整,富力、世茂等业主方推动新开酒店从设计方案开始削减非核心设施[24][25] 品牌战略 - 希尔顿正推动部分逸林酒店升级为"Hilton"正牌以获取更高溢价,如成都百悦龙泉驿和苏州吴中项目已完成品牌升格[28] - 洲际酒店集团采取分层会员制度管理行政酒廊使用,要求高级别会员满足年度房晚门槛以维持体验品质[29] - 外资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定位正回归全球标准,中端品牌如万怡、逸林逐步取消非标配的行政酒廊[18][32] 市场现象 - 酒店集团会员政策宽松导致行政酒廊人满为患,"万豪要饭白"、"希尔顿水钻"等现象反映高卡会员泛滥[19][22] - 部分酒店投资人认为行政酒廊成本效益难以量化,餐食酒水等资源分配效率存疑[22] - 行业出现"三无酒店"趋势,北京东三环希尔顿逸林等新开业项目同时取消行政酒廊、泳池和浴缸配置[7][25]
希尔顿、万豪们悄悄清算行政酒廊
36氪· 2025-08-19 01:22
核心观点 - 外资中高端酒店品牌正在中国市场上取消或缩减行政酒廊等高端配置 以应对运营成本上升和需求收缩的压力 这标志着行业从过去的"超配"策略转向价值回归和定位调整 [6][9][10] 行业趋势变化 - 希尔顿逸林品牌已在新开业酒店中实质取消行政酒廊 如郑州东区 四川广安和北京东三环的酒店均未配备或启用该设施 [2] - 万豪旗下万怡品牌也在多地关闭行政酒廊 包括杭州钱江新城 新昌和成都的酒店 且不提供替代方案 [4] - 行政酒廊服务体验明显贬值 社交媒体反馈显示下午茶品质下降 如仅提供饼干和浓缩果汁替代鲜榨果汁 [4] 历史背景与成因 - 中国市场曾长期存在"中高端国际酒店必须带酒廊"的认知 源于酒店为差异化竞争而过度配置硬件和服务 [7] - 酒店集团通过"白金挑战"等政策大量发放高等级会员卡 导致行政酒廊人满为患 出现需排号入座的拥挤现象 [15] - 地产开发商作为原酒店业主因财务困境(如富力 世茂等)被迫削减运营成本 新开业酒店从设计阶段即取消高端配置 [16][17][18] 品牌战略调整 - 希尔顿逸林部分物业因硬件超标申请升级为希尔顿正牌酒店 如成都百悦龙泉驿和苏州吴中酒店已完成品牌升格 [21] - 洲际酒店集团实施行政酒廊使用门槛机制 要求高级别会员满足固定房晚和年度达标条件以维持服务品质 [23] - 中端酒店品牌(如万怡 逸林 诺富特 假日)逐步取消酒廊被视为定位回归 符合其全球市场标准 [10][23] 市场影响 - 酒店投资人对行政酒廊的运营效率提出质疑 认为其成本难以量化且投资回报不明确 [15] - 消费者需适应行政酒廊从中高端品牌消失的趋势 未来该设施将仅存续于外资高端酒店 [24]
“三无酒店”时代来临:希尔顿、万豪们取消行政酒廊
虎嗅· 2025-08-19 00:28
希尔顿逸林行政酒廊调整 - 希尔顿逸林被曝允许旗下酒店视情况取消行政酒廊 并提供替代方案如大堂吧或餐厅服务[1] - 新开业希尔顿逸林酒店基本不再配置行政酒廊 例如郑州东区及四川广安项目虽设计阶段保留但未启用[3][4] - 北京东三环希尔顿逸林因无行政酒廊 无泳池 无浴缸被称为"三无酒店" 反映国际连锁酒店标准配置缩减[6][7][8] 行业范围酒廊调整趋势 - 万豪旗下杭州钱江新城万怡 新昌万怡及成都万怡相继永久关闭行政酒廊且不设替代方案[13][14] - 现存行政酒廊体验显著贬值 社交媒体反馈包括餐食缩水(如饼干替代下午茶)及饮品品质下降[16] - 行政酒廊退潮涉及多个中高端品牌(万怡 逸林 诺富特 假日) 成为行业普遍现象[17][49] 中国市场历史性超配与现状回归 - 中国市场曾长期存在"中高端国际酒店必须带酒廊"认知 源于差异化竞争与会员体系拉动需求[18] - 经济上行周期中超配玩法提升用户感知价值(花几百享受两千服务)并促进酒店好评与复购[20] - 当前需求收缩与运营成本上升迫使酒廊关闭 万怡等品牌全球定位本无酒廊要求 中国市场正回归标准[22][23] 会员体系与运营成本压力 - 酒店集团通过"白金挑战"等政策大放水 导致高卡会员激增(如万豪白金) 行政酒廊人满为患需排号入场[27][28][29] - 地产开发商背景业主陷入财务困境(富力 世茂等) 降本增效成为优先选择 新开酒店从设计阶段压缩配置(酒廊 泳池 浴缸)[33][34][35] - 行政酒廊运营成本难以量化(餐食 红酒等支出效益不明确) 且现金流压力下成为优先削减项目[30][47] 品牌战略调整与替代方案 - 部分硬件超标希尔顿逸林申请升级为希尔顿正牌(如成都百悦龙泉驿及苏州吴中项目) 以追求更高溢价[39][40] - 洲际酒店集团实施行政酒廊使用门槛(固定房晚+年度达标) 保障高频住客体验并避免会员体系泛滥[44][45] - 外资酒店集团可能转向分层会员权益管理 以维持行政酒廊含金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