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别装了,酒店养不起行政酒廊了
36氪·2025-09-17 09:32

希尔顿集团行政酒廊政策调整 - 希尔顿集团允许部分酒店根据实际情况取消行政酒廊 但尚未官宣 逸林酒店已收到"行政酒廊优化通知" [1] - 政策为运营建议而非强制命令 要求酒店在取消酒廊后提供可选替代方案 例如在大堂吧或餐厅时段性提供下午茶和Happy Hour [2][3] - 逸林品牌行政酒廊并非全球标配 属于"看情况选配" 取决于物业条件和业主决策 近年国内新开业逸林酒店如郑州东区 四川广安及北京东三环均未开设酒廊 [3] 行业集体缩减行政酒廊趋势 - 万豪集团自2025年3月起 多家万怡酒店永久关闭行政酒廊且无替代方案 涉及杭州钱江新城 新昌 成都及天津等地 [6] - 洲际集团推动英迪格和VoCo品牌不将酒廊作为标配 [9] - 行政酒廊从溢价神器转变为成本负担 因经济下行背景下酒店更注重实打实盈利 高投入低回报项目被优先削减 [12][19] 行政酒廊运营成本与市场现状 - 运营行政酒廊按国际标准需每天开放16小时 配备至少2.5名员工轮班 开餐时还需从其他部门调人 但行政楼层出租率常低于普通客房 收益无法覆盖人力 餐饮及维护成本 [13] - 高卡会员数量因"白金挑战" "8晚升钻"及信用卡保级等政策暴涨 导致酒廊拥挤 体验下降 [15] - 中外消费习惯差异:欧美酒廊为商务社交场所 国内Happy Hour与晚饭时间冲突 消费者更倾向正餐而非酒廊餐饮 [16] 酒店集团替代策略与行业分层 - 关闭酒廊的酒店通过送餐券 提供客房早晚餐或免费开会权限等方式补偿客户 [20] - 部分硬件条件好的逸林酒店直接升级为希尔顿品牌 例如成都百悦和苏州吴中两家 [20] - 洲际集团抬高酒廊门槛 仅允许年度固定房晚达标者入内 [20] - 行业分层加剧 行政酒廊未来可能仅存于丽思卡尔顿等顶级酒店 中高端品牌逐步退出该配置 [20] 行政酒廊历史与市场演变 - 行政酒廊概念由希尔顿1954年首创于芝加哥希尔顿酒店19楼 专供高端商务客使用 80年代末进入中国时仅提供办公 休息及简单餐饮 [9] - 中国市场曾将酒廊作为中高端酒店标配 源于过去市场好竞争激烈 酒店通过酒廊刷好评拉复购 客人以较低成本获得高端体验 [11] - 当前调整被视为行业清醒表现 从"无脑堆料"转向"精准匹配" 服务价值更注重质而非量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