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顿、万豪们悄悄清算行政酒廊
核心观点 - 外资中高端酒店品牌正在中国市场上取消或缩减行政酒廊等高端配置 以应对运营成本上升和需求收缩的压力 这标志着行业从过去的"超配"策略转向价值回归和定位调整 [6][9][10] 行业趋势变化 - 希尔顿逸林品牌已在新开业酒店中实质取消行政酒廊 如郑州东区 四川广安和北京东三环的酒店均未配备或启用该设施 [2] - 万豪旗下万怡品牌也在多地关闭行政酒廊 包括杭州钱江新城 新昌和成都的酒店 且不提供替代方案 [4] - 行政酒廊服务体验明显贬值 社交媒体反馈显示下午茶品质下降 如仅提供饼干和浓缩果汁替代鲜榨果汁 [4] 历史背景与成因 - 中国市场曾长期存在"中高端国际酒店必须带酒廊"的认知 源于酒店为差异化竞争而过度配置硬件和服务 [7] - 酒店集团通过"白金挑战"等政策大量发放高等级会员卡 导致行政酒廊人满为患 出现需排号入座的拥挤现象 [15] - 地产开发商作为原酒店业主因财务困境(如富力 世茂等)被迫削减运营成本 新开业酒店从设计阶段即取消高端配置 [16][17][18] 品牌战略调整 - 希尔顿逸林部分物业因硬件超标申请升级为希尔顿正牌酒店 如成都百悦龙泉驿和苏州吴中酒店已完成品牌升格 [21] - 洲际酒店集团实施行政酒廊使用门槛机制 要求高级别会员满足固定房晚和年度达标条件以维持服务品质 [23] - 中端酒店品牌(如万怡 逸林 诺富特 假日)逐步取消酒廊被视为定位回归 符合其全球市场标准 [10][23] 市场影响 - 酒店投资人对行政酒廊的运营效率提出质疑 认为其成本难以量化且投资回报不明确 [15] - 消费者需适应行政酒廊从中高端品牌消失的趋势 未来该设施将仅存续于外资高端酒店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