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营地型帐篷
icon
搜索文档
始祖鸟平替们狂涨价,正在偷偷抛弃「穷鬼」
36氪· 2025-08-05 13:49
国产户外品牌高端化趋势 - 国产户外品牌加速拥抱资本市场,伯希和递交招股书前获腾讯注资3亿元,持股10.7%成为第四大股东[4][5] - 多个户外品牌完成融资,包括SURPINE松野湃获数千万级Pre-A轮融资,UPPERVOID二普纬度、奥雪文化等也相继融资[5] - 行业从平替转向高端化,伯希和产品均价上涨38.59%至500元左右,并推出千元级中高端系列[6][7] 价格涨幅与消费者反应 - 伯希和冲锋衣同款价格从400元涨至500元,凯乐石同型号产品半年内涨价1000元[10] - 消费者反馈户外装备价格三年内上涨近五倍,价格走势堪比黄金[12] - 伯希和主力产品定价500-2000元,但高端系列如巅峰系列帐篷售价2.5万元,羽绒服1.1万元[13] 涨价原因与成本分析 - 品牌声称原材料涨价和工艺升级推高成本,但面料代理商透露冲锋衣材料成本仅千元左右,原材料涨价15%不足以支撑20%终端涨幅[17] - 伯希和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144%,销售成本占比从45.7%降至40.4%,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19] - 资本推动溢价策略,行业头部品牌如迪桑特、科隆毛利率超70%,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毛利率55.4%[21][22] 市场与消费趋势 - 中国户外装备市场规模从2019年675亿元增至2023年872亿元,43.6%年轻人将露营等户外活动视为社交货币[20] - 品牌通过抬高溢价实现高毛利,但高端化转型面临挑战,伯希和经典系列仍占营收82.7%,高端系列长期打折[26] 研发与营销投入失衡 - 伯希和研发费用占比从3.58%降至1.78%,远低于探路者5%的水平,45项专利中仅4项为发明专利[26] - 广告及推广费用从6871万元飙升至3.59亿元,占营收超20%,过度依赖营销压缩利润空间[27] - 凯乐石通过精简SKU、加大研发投入成功摆脱低价依赖,而伯希和缺乏技术投入与自有生产体系,高端化受阻[27]
始祖鸟平替们狂涨价,正在偷偷抛弃“穷鬼”
36氪· 2025-08-01 03:27
行业趋势 - 国产户外品牌加速拥抱资本市场 伯希和递交招股书前获腾讯注资3亿元持股10.7% 松野湃完成数千万级Pre-A轮融资[1] - 中国户外装备市场规模从2019年675亿元增至2023年872亿元 43.6%年轻群体将户外运动视为社交货币[8][9] - 行业头部企业毛利率表现突出 安踏旗下迪桑特与科隆毛利率超70% 亚玛芬毛利率55.4% 探路者47.35% 三夫户外56.67%[10] 品牌战略转型 - 国产品牌集体向高端化迈进 伯希和产品均价上涨38.59%至500元 推出千元级别中高端系列[1][5] - 品牌主动淡化"平替"标签 通过抬高溢价实现更高毛利 高端化战略有助于提升估值水平[10][11] - 凯乐石通过精简SKU砍掉低端产品 加大研发投入并引入GORE-TEX高端面料 实现溢价与销量同步增长[16] 价格变动分析 - 伯希和冲锋衣价格显著上涨 同款产品从400元涨至500元 凯乐石同型号产品半年内涨价1000元[2] - 部分户外装备价格三年上涨近五倍 价格走势持续坚挺上扬[4] - 伯希和推出专业性能系列冲锋衣定价超2000元 巅峰系列帐篷售价2.5万元 羽绒服售价1.1万元[5] 成本与盈利结构 - 伯希和冲锋衣三年累计销量380万件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44% 销售成本占比从45.7%降至40.4%[8] - 面料代理商透露冲锋衣材料成本占比不高 即便使用GORE-TEX面料总成本仅千元左右 原材料涨价15%无法支撑终端年涨幅近20%[6] - 伯希和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2年54.3%增至2024年59.6%[11] 产品与研发投入 - 伯希和营收高度依赖冲锋衣单品 贡献超80%收入 经典系列营收占比仍达82.7%[13] - 公司专利数量仅45项 远不及安踏等同行 其中发明专利仅4项[13] - 研发费用占比持续下滑 从2022年3.58%降至2024年1.78% 低于探路者5%的水平[13] 营销策略 - 伯希和广告推广费用从2022年6871万元飙升至2024年3.59亿元 占营收比例超20%[14] - 蕉下2019至2021年营销开支从1.25亿元激增至11.04亿元 占营收比例近一半[14] - 过度依赖营销投入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忽视产品价值提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