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莫诺拉韦
icon
搜索文档
新冠又来?
36氪· 2025-05-22 23:53
新冠疫情现状 - 新冠病毒已成为国内大部分地区门急诊就诊量首位的病原体 [3][5] - 门急诊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从7 5%(3月31日-4月6日)攀升至16 2%(4月28日-5月4日)住院病例阳性率从3 3%升至6 3% [5] - 每6个门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就有1人感染新冠 检出率超过流感等其他病原体 [5] 病毒流行趋势 - 南方省份新冠阳性率略高于北方 南方接近高峰而北方已过高峰 [9][10] - 本轮流行预计6月底结束 目前处于爬坡阶段 [11] - 主要流行毒株为XDV和NB 1 8 1 均属奥密克戎JN 1后代 [13] 疫苗情况 - 中国获批最新版本为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包括神州新四价、威斯克三价等 [24][25] - 香港已更新为针对JN 1毒株的疫苗 面向12岁以上人群免费接种 [26][27] - 台湾数据显示未接种JN 1疫苗者占重症及死亡病例九成以上 [29] 药物与防护 - 国内有7款新冠抗病毒药物上市 包括Paxlovid、阿兹夫定等 [33][34] - 三款国产药(乐睿林、先诺欣、民得维)进入医保 需处方使用 [35] - 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仍有效 [32][33] 高危人群建议 - 60岁以上老人、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需重点防护 [7] - 高危人群应接种疫苗并佩戴口罩 降低感染风险 [7][27] - 儿童感染建议对症治疗 避免使用未经儿童临床试验的抗病毒药物 [35][36]
陈奕迅“复活”了,但新冠也回来了
虎嗅· 2025-05-21 01:56
新冠疫情现状 -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3月31日至5月4日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升至16.2% 住院病例阳性率从3.3%升至6.3% 新冠病毒成为门急诊就诊量首位病原体 [35] - 南方省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首位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 北方省份同样以新型冠状病毒为首位病原体 [36] - 2024年秋季曾出现感染高峰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 医院出现医护人员集中感染现象 [34][37] 新冠治疗药物进展 - 国内已研发多个3CL靶点新冠治疗药物 如先诺特韦 阿泰特韦 疗效优于国外Paxlovid [52] - 来瑞特韦为国际首款小分子3CL靶向新冠治疗单药 无需联合利托那韦 降低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53] - 以RdRp为靶点的药物氘瑞米德韦等均为处方药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4][55] - 目前市场有七种新冠特效药 除进口药外 五款国产药已纳入医保 价格较两年前下降 [63] 防疫建议 - 出现症状确诊后应在48小时内及时用药 避免病情恶化 [61] - 建议常规防护措施包括接种疫苗 戴口罩 勤洗手等 [65][71] - 出现呼吸道症状者 家中有易感人群者建议佩戴口罩 [69][70] - 无需大规模囤药 药店防疫药品供应充足 重症需及时就医 [74][75] 演唱会行业影响 - 陈奕迅因确诊新冠延期高雄演唱会 原计划两周后恢复 全球歌迷会协调后续场次安排 [26][29] - 演唱会延期引发网络谣言传播 对艺人形象及演出市场造成短期扰动 [3][6][17]
陈奕迅确诊新冠 京东买药抗病毒药品销售同比增长7倍
中金在线· 2025-05-19 07:41
行业趋势 - 近期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检出率已超过其他呼吸道病原体[1] - 呼吸道感染疾病进入高发期 民众对抗病毒药品及线上问诊需求明显增加[1] - 抗病毒类药物近3日总销售额同比增长7倍 环比增长75%[1] - 新冠流行可能与病毒变异及人群免疫力下降有关[1] 公司业务表现 - 京东互联网医院近一周新冠相关咨询量上涨 发热门诊咨询量环比增长20%[1] - 公司提供7×24小时不间断发热门诊服务 用户可通过APP搜索"问医生"或"发热门诊"获取服务[1] - 呼吸道病原体相关药品库存充足 备有7款抗新冠优选药物包括莫诺拉韦、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等[2] - 奥司他韦、阿昔洛韦等常规抗病毒药品备货充裕[2] 产品与定价策略 - 对部分抗病毒药品进行价格下调 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价格下降20元[2] - 速福达、可威等抗病毒药品在618大促期间价格下调约10%[2] - 线上首发中国首个自主研发流感特效药伊速达®(玛舒拉沙韦片) 该药为首个靶向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的抗病毒药物[2] - 伊速达®仅需一次服药即可显著缩短流感症状缓解时间 适用于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2] 专业医疗建议 - 建议48小时内及时咨询医生并口服抗新冠药物 可显著缩短病程和减轻感染症状[1] - 提醒民众外出后规范洗手 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规范佩戴口罩[3] - 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3] - 建议老人、婴幼儿、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使用指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