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荷球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世运会丨世运多样 世界多彩——在精彩赛事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网· 2025-08-19 00:59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技术官员参赛 创世运会历史新高 [8][9] - 5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金牌 83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登上领奖台 获奖面创历届之最 [9] - 启用27个现有和改造场馆 其中18个利用既有场馆改造 9个依托开放空间临时搭建 被国际协会副主席评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 [8] 项目多元化特点 - 涵盖34个非奥项目 包括龙舟 腰旗橄榄球 飞盘 荷球 桑搏等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具的运动 [1][2][4] - 首次设立残疾人自由潜水 残疾人柔术等项目 并开创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先例 [6] - 攀岩项目新增速度攀岩四条赛道个人赛和双人接力赛 作为规则创新试验场 [4] 文化传播与交流成效 - 武术 泰拳 空手道等项目出现多国竞争格局 中国龙舟未获金牌反映项目海外普及成效 [4] - 美国林肯中学腰旗橄榄球队与成都外国语学校开展交流活动 成为人文交流纽带 [12] - 世运村每日举办巴蜀文化体验活动 包括八段锦 打陀螺 抖空竹等 吸引外国运动员参与 [17] 本土化发展与教育推广 - 成都市成华区在6所中小学开展60场世运项目体验活动 [9] - 天回小学2023年引入跑酷项目 校队规模达100多名成员 [9] - 成立中国大陆首支浮士德球队 推动小众运动校园普及 [9] 国际评价与赛事创新 -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称赞成都"创造了历史" 首次实现火炬接力与主火炬仪式 [8] - 赛事组织被认定为"卓越标准" 为体育盛事树立新标杆 [8] - 美国跑酷选手称世运会为"朋友圈聚会" 体现国际友谊构建功能 [14]
世运会破圈,小众运动也有“大生意”
36氪· 2025-08-18 02:23
赛事特点与项目创新 - 世运会采用非传统场地如玉米地搭建赛道和村口空地设置颁奖台 增强赛事"烟火气"和公众参与度 [1][2] - 定向越野项目在龙泉山高塔村乡村田野举办 选手穿梭玉米地完成"赛事进村"的原生态场景 [2] - 飞盘高尔夫打破场地限制概念 比赛结束后大众玩家立即体验并呼吁永久保留场地设施 [4] - 混合飞盘采用去中心化规则 无固定主裁仅设观察员 依赖双方沟通解决冲突 符合年轻群体对公平竞赛的期待 [4] - 壁球采用同侧场地对战模式 荷球实行男女混打且持球者禁止运球 两项小众运动获得意外关注度 [6] - 奖牌设计采用可拆卸双面徽章结构 运动员可取出赠予重要联系人 增强赛事情感联结 [6] 品牌营销战略布局 - 特步作为全球合作伙伴渗透赛事六大职能体系 为志愿者/裁判/安保等提供全系列制服 [8] - 李宁聚焦领奖台服装设计 融入蜀地文化元素与环保科技 完成新奥运周期首秀 [11] - 匹克通过赞助多国代表队实现国际赛场曝光 实施差异化卡位策略 [13] - 安德玛独家赞助腰旗橄榄球 揽胜天下赞助中国壁球队 创胜体育支持中国棒球队 分别抢占细分项目入口 [13] - 凯乐石绑定攀岩项目强化户外专业形象 特步借霹雳舞切入年轻潮流圈层 安踏通过蹦床延续金牌战略 [15] - 特步赞助荷兰荷球队实现11连冠绑定 阿迪达斯加注武术项目 鸿星尔克赞助飞盘运动 [15] 赛事遗产与商业化探索 - 飞盘高尔夫永久场地落地桂溪生态公园 成为全国首块专业场地 市民可随时参与体验 [16] - 壁球馆获保留并向公众开放 社交平台出现"求教练/求拼场"等自发需求 [16] - 动力冲浪板被类比"水上电动车" 消费者呼吁国产品牌降低装备价格 [16] - 飞盘社群微信群报名人数实现翻倍增长 霹雳舞等项目因低身体对抗特性更适合校园推广 [18] - 赛事改变传统体育认知 定向越野/飞盘/荷球等非金牌项目展现生活化体育形态 [18]
荷球、棍网球、壁球……小众运动走向大众
新华网· 2025-08-15 05:39
核心观点 - 2025年成都世运会推动小众体育项目在中国普及和发展 包括浮士德球、荷球、软式曲棍球、棍网球和壁球等 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并提升青少年普及度 [1][4][8][9][13] 浮士德球发展 - 浮士德球又称拳头球或草地排球 起源于意大利 流行于欧洲、南美洲和非洲地区 比赛规则为双方各5名球员 只能用拳头或前臂击球且允许球落地弹跳一次 [4] - 成都世运会推动该运动在中国知名度提升 中国民众对新运动接受力强 提供更多健身选择和丰富生活方式 [4] 荷球推广 - 荷球于1902年起源于荷兰 是男女同场竞技集体球类项目 比赛由4男4女共8名队员组成 场地有两个半区及各设3.5米高篮筐 投对方篮筐得分 [4] - 河南建立校、区、市、省各级联赛 郑州大学荷球队为国内最早组建队伍之一 越来越多青少年参与该项目 [4] 软式曲棍球进展 - 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 国家队于2025年1月落户江西赣州市 该市承办全国青少年U系列锦标赛和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锦标赛等赛事 [8] - 青少年群体接触度提升 项目具机动性和多元性 吸引曲棍球和冰球爱好者参与 [8] 棍网球国际化 - 棍网球比赛节奏快且对抗激烈 运动员需佩戴护目镜和护齿等护具 进攻方获球后必须在30秒内射门 除守门员外全员参与攻防 [9] - 国家体育总局于2024年底明确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手球协会为项目管理单位 正式组建国家队 中国女子棍网球队首次亮相世运会 [9] - 项目在北京、上海、深圳发展较好 成都为后起之秀 在学校开展并举办多年龄段赛事 正处于从小众向规范化、国际化转型关键期 通过校园联赛和U系列赛事扩大群众基础 [9][11] 壁球普及 - 壁球被誉为室内运动之王 具短距离冲刺、快速变向和立体空间击球等特点 提供半小时高强度锻炼 成为上班族健身选项 [13] - 成都世运会期间壁球馆预约量增长超过50% 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辽宁和陕西等地通过知识宣讲、体验教学和趣味比赛吸引市民参与 [13]
小众项目开始走出“冷门”(世运会近距离)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0
无人机竞速运动发展 - 中国无人机竞速实力位居世界第一梯队 校园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广州多所中小学设有无人机校队 [1] - 中国队3名参赛选手均来自广州中学 年龄最小仅13岁 曾参加世界杯及世锦赛等国际赛事 [1] 非奥项目校园推广现状 - 世运会中国代表团学生运动员占比显著 飞盘/荷球/棍网球等项目在校园广泛开展 [1] - 郑州大学荷球队为国家队班底 国家队获世运会第八名 该项目规则与篮球相似但具特色 [1] - 中国腰旗橄榄球已在校园和社会俱乐部扎根 仅成都就有20多个俱乐部 常年参与市民近10000人 [2] 新兴小众运动发展进程 - 皮艇球为中国代表团首次参赛项目 女队7名队员均来自上海俱乐部 最小年龄17岁 具备划艇基础但比赛经验需积累 [2] - 飞盘运动员周安琪为企业职员 利用周末训练参赛 [2] - 通过世运会 皮艇球等小众运动播下发展种子 中国体育正探索校园与社会力量结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2]
看起来像打篮球,其实是荷球(秒懂世运会)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0
运动项目起源与特征 - 荷球起源于荷兰 是一项男女混合球类运动 打法与篮球相似但规则有明显区别[1] - 沙滩荷球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 本届世运会共有8支队伍参赛[1] 比赛规则与形式 - 室内荷球为男女混合同场对抗项目 防守必须同性对位 每队14人 比赛时8人上场(4男4女)[1] - 比赛场地为40米×20米 将球投入对方半区无底篮筐得1分 得分高者获胜[1] - 规定时间打平进行10分钟加时赛 仍平局则通过轮流罚球决胜负 上下半场各25分钟[1] - 沙滩荷球每队4名首发球员(2男2女)与2名替补 场地20米×10米 沙层厚度不小于40厘米[1] - 沙滩荷球上下半场各6分钟 累计得分高队伍获胜[1] 赛事设置 - 成都世运会设置室内荷球和沙滩荷球两个项目 其中沙滩荷球为首次亮相世运会[1]
追光丨在世运会,看体育运动玩转“全球漂流”
新华社· 2025-08-14 13:09
赛事结果与表现 - 伊朗选手沙欣获得男子南拳-南棍金牌 [1][3] - 马来西亚选手陈昌敏获得南拳比赛冠军 [5] - 中国选手刘晓慧在女子48公斤级泰拳决赛中战胜泰国选手夺冠 [11] - 龙舟项目中印尼 乌克兰 泰国瓜分金牌 中国队仅获两枚银牌 [5][7] - 在8人座公开组2000米追逐赛中中国队和印尼队有11秒差距 [5] 运动项目全球化发展 - 武术从中国传播至伊朗 成为伊朗家庭的传承项目 [1] - 龙舟运动已不是"中国专属" 被世界各地热爱和发扬 [7] - 泰拳起源于泰国 现已成为全球健身和竞技的新宠 在中国各大城市健身房流行 [11] - 荷球起源于100多年前的荷兰 是男女混合的"轻碰撞版篮球" 2004年起荷兰教练赴中国推广 [14] 体育文化交流影响 - 世运会不仅是竞技比拼 更是文化交流的狂欢 世界各地体育人碰撞融合相互学习 [1][17] - 荷球运动使河南姑娘马岩从不爱说话变得非常自信 促进团队沟通与包容 [15]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运会已成为全球体育大party 撕掉"地域限定"标签 [17] - 发源于各国的特色运动以竞技为舟以文化为桨 实现全球共享发展 [18]
世运赛场看河南风采
河南日报· 2025-08-08 23:26
赛事概况 -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开幕 中国代表团派出321名运动员参加28个大项50个分项152个小项 [1] - 河南省22人入选国家队 包括19名运动员 参与空手道 地掷球 霹雳舞 台球 荷球 潜水等项目 [1] 空手道项目 - 河南3名运动员参赛 徐俊博(男子组手84公斤级) 段佩奇(75公斤级) 徐琦琪(女子组手68公斤以上级) [1] - 空手道分"组手"(对抗实战)和"型"(技能展示)两大项目 比赛时间为8月8-9日 河南选手集中在9日参赛 [1] 台球项目 - 河南选手刘莎莎参加花式台球比赛 曾获3次女子9球世锦赛冠军(2009 2015)和2024亚洲美式10球锦标赛冠军 [1] - 世运会台球比赛8月10-14日举行 女子花式台球决赛定于8月13日晚 [1] 地掷球项目 - 中国队3名河南成员参赛 包括男选手张晓辉 女选手王晨怡 教练王燕 比赛时间为8月15-17日 [2] 霹雳舞项目 - 河南选手刘清漪参赛 曾获全运会 亚运会 世界顶级赛事冠军及奥运会铜牌 [2] - 刘清漪表示世运会竞争激烈 期待展现中国霹雳舞实力 比赛时间为8月16-17日 女子单人决赛在17日14时 [2][3] 荷球项目 - 荷球为男女混合团队运动 中国队11名河南运动员参赛 首战14-28负于中国台北队 次战对阵葡萄牙 [3] 其他项目 - 河南选手孔天赐参加残疾人自由潜水比赛 [3]
成都世运会契合中国体育时代之需
中国青年报· 2025-08-08 08:11
赛事规模与意义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3942名运动员参与 创世运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盛会 [2] - 世界运动会以非奥运项目为主 包含棍网球、荷球、浮士德球等冷门项目 以及技巧、健美操、武术等中国优势项目 [3] - 赛事首次落地中国大陆 填补中国承办此类国际赛事空白 推动运动多样化理念传播 [2][5] 与奥运会互补关系 - 世界运动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为非奥运项目提供国际性综合运动会舞台 被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称为"二级奥运会" [3] - 世运会扮演"奥运会实验室"角色 羽毛球、跆拳道、霹雳舞等项目通过世运会平台最终进入奥运会 [4] - 奥运会聚焦高竞技性项目 世运会注重包容性和创新性 两者形成互补促进全球体育多元化发展 [4] 成都承办价值 - 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2018年协助成都申办 深度参与全流程协调 助力成都获得2025年世运会举办权 [5] - 成都首创世运会火炬传递 火炬设计融合大熊猫、芙蓉花等本地元素 彰显中国文化与体育精神交融 [6] - 成都利用现有和改造体育设施办赛 被国际世运会协会评价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 树立办赛新标杆" [5] 群众体育推动 - 截至2023年底中国体育场地达459.27万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 经常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 [8] - 世运会推动飞盘、软式曲棍球等小众运动进入公众视野 激发市民体验新潮运动的兴趣 [8] - 成都打造130个"世运空间" 开展项目进社区、进学校系列活动 深化"全民体育"理念实践 [6][9] 体育产业影响 - 世运会"包容与多样性"理念契合中国体育从"唯金牌论"向"全民体育"转型趋势 [9] - 赛事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化探索 为中国体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9] - 国际运动员对成都城市文化展现浓厚兴趣 体现赛事对城市国际形象的提升作用 [7]
成都世运会|期待荷球在成都世运会精彩绽放——专访荷兰KV瓦赫宁根俱乐部主席范鲁斯特-范阿肯
新华社· 2025-08-05 00:53
新华社荷兰瓦赫宁根8月4日电 题:期待荷球在成都世运会精彩绽放——专访荷兰KV瓦赫宁根俱乐部主 席范鲁斯特-范阿肯 新华社记者王湘江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在中国四川成都开幕。源自荷兰的男女混合团体运动——荷球,是本届赛 事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 她介绍说,荷球是荷兰人尼科·布鲁克赫伊森在1902年发明的。荷球是一项看起来有些像篮球的运动, 但在规则和形式上有显著不同。它是一项男女混合组队、共同参赛的独特团队运动,在竞技规则中充分 体现了性别平等与合作精神。 5岁时因为一个朋友的邀请,范鲁斯特-范阿肯走进了荷球场。"我很快喜欢上了这项运动。15岁进入俱 乐部一线队,后来进入国家队。这段经历让我快速成长,也留下了许多珍贵回忆。"她说,"父母始终是 我最坚定的支持者。" KV瓦赫宁根俱乐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今年迎来了成立100周年。它由三家俱乐部合并而成,现 有685名会员,是荷兰第三大荷球俱乐部。"我们的使命是成为一个有雄心但也充满乐趣、欢迎所有人加 入的荷球社群。"范鲁斯特-范阿肯说。 俱乐部不仅重视竞技成绩,也致力于青训与社区建设。"我们有系统的青训计划,重视全面身体发展和 兴趣引导。我们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