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点
icon
搜索文档
从银发族到小朋友 南昌老茶馆“泡”出全龄“松弛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07:40
公司运营模式 - 茶馆由20世纪70年代南昌市政府大院礼堂升级改造而成 采用复古赣派装饰风格 配备老式八仙桌 手工竹椅 老牌吊扇等怀旧元素[2][4] - 主打轻服务自助模式 顾客需自行续水取餐 通过缩减人力成本降低消费门槛 最低消费十几元可坐一天[5] - 运营团队拒绝"网红打卡点"标签 注重还原市井烟火气 避免因服务升级导致价格门槛阻碍老街坊消费[5] 用户群体结构 - 客群覆盖全年龄段 包括喝茶聊天的老街坊 打牌下棋的中年人 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及跟随前来的小朋友[2] - 试营业初期中老年占比超99% 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后年轻客群显著增长 从不足1%提升至接近20%[4] - 年轻客群消费动机包括探寻父辈祖辈生活场景 体验传统文化氛围[4] 产品与服务特色 - 提供清茶 茶点及当地特色菜品小吃 结合赣剧 请茶歌 二胡 变脸等不定期演出增强文化体验[4][6] - 墙面装饰江西相关诗词标语 整体营造浓郁茶香与文化氛围的松弛感空间[4] - 门店设置深色木匾 巨型老式竹编暖水瓶等怀旧元素 吸引游客打卡拍照[2]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 茶馆位于南昌第一条城市水泥路民德路 该路段承载近百年城市发展变迁历史 浓缩当地市井生活文化[2] - 建筑前身为20世纪70年代南昌市政府大院礼堂 改造后保留历史底蕴同时注入新功能[2]
回国·入乡·兴村(千行百业看海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22:56
乡村人才振兴模式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构建青年人才扎根乡村长效机制,吸引海归青年、农创客、"茶二代"等多元人才群体返乡 [3] - 前溪村职业经理人刘杨(留学法国)带领村民发展"农文旅"产业,径山村"茶二代"马宽(留学新加坡)深耕"茶文旅"融合发展 [3] - 乡村CEO模式通过整合乡村资源、策划特色项目、拓展销售渠道,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乡村振兴 [4] 前溪村农文旅产业创新 - 刘杨团队开发"草鞋糯"原生糯米品种用于米酒生产,2024年米酒销售实现50余万元营收 [5] - 改建270年历史江南民居为径山米酒博物馆,设置三大展区及互动体验区,形成"生产销售+文旅体验+场景化二次变现"完整产业链 [5] - 打造余杭径山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举办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带动超300人次村民参与,2024年强村公司运营总收入达230万元 [6] - 拓展"沐禾前溪"品牌产品线,新增生态甲鱼、桑葚米酒等10余款特色产品 [6] 径山村茶文旅产业升级 - 马宽团队打造"径灵子"IP形象,细分目标客户推出精品包装茶、小罐茶及茶点等衍生产品 [8][9] - 开发禅村十景、12种业态工坊,联合径山书院开发茶文化主题一日游,连续5年举办"禅村喫茶节" [9] - 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全村108家民宿形成开放式院落集群,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为乡村旅游增收200余万元 [10] 创新业态协同发展 - 引入开森营品牌打造10亩露营空间,2个月内实现多场景运营并承办户外婚礼 [11][12] - 设立"止谦漆艺空间"复原唐宋漆艺技法,融合本土漆文化历史打造非遗传承基地 [13] - 形成"一个创意点燃另一个创意"的良性循环,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农创客等群体参与乡村创新 [13] 人才培育机制 - 实施"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提供理论实践指导并颁发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证书 [14] - 杭州定期组织农业和乡村运营培训,构建青年人才友好型培育体系 [15] - 建议新进人才需充分前期考察、精准市场定位,并坚持本土化创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