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苁蓉
icon
搜索文档
河套平原的绿富同兴之路:沙地长出“钱” 玉米“黄金链”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11:17
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 - 河套平原通过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双轮驱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群众增收致富 [1] - 乌拉特后旗10多年间建成2400多亩生态经济林形成育苗绿化采摘加工全链条 [2] - 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采用工程固沙+造林与光伏治沙+板下种植模式两年治沙2.2万亩 [2] - 巴音查干嘎查种植近11万亩人工梭梭林绿化面积占草场总面积五分之一并计划今年再种3000亩 [2] - 乌拉特后旗年底生态治理总面积将达730万亩 [2] 玉米产业升级与产能提升 - 大佘太镇玉米小面积单产达1473.27公斤刷新自治区纪录连片种植平均亩产1266.2公斤 [5] - 推广品种改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完成7万亩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 [5] - 采用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引进8家龙头企业投资近亿元建2400亩农产品集散地 [5] - 加工环节实现3小时田间到锁鲜全过程每小时加工2万至3万棒年产量近5000万棒 [5] - 未来3年计划将鲜食玉米年加工能力从5000万穗提升至1.5亿穗建设自治区西部最大鲜食玉米基地 [6] 循环经济与价值挖掘 - 乌兰村玉米芯深加工厂年回收玉米芯3500吨通过与饲料厂合作实现变废为宝 [6] - 投入325万元资金建设加工厂使村集体年纯收入达16.8万元并促进村民就近就业 [6] - 实现玉米从籽粒到芯叶全利用无废料循环模式 [6] - 依托30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深挖富硒有机玉米潜力打造佘太糯等品牌 [6] - 玉米加工延伸至糕面玉米糁等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5]
我国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现在怎样了?
新华网· 2025-06-13 00:40
内蒙古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沙漠治理与生态经济 -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边缘建成2400亩生态经济林,新栽1400亩酸枣林年产10万斤酸枣,形成"绿色围墙" [1][2] - "工程固沙+光伏治沙"模式两年内治理沙化土地2.2万亩,荒漠化土地危害程度下降30% [2] - 乌拉特后旗推广梭梭接种肉苁蓉模式,流沙固定率提升至85%,牧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 [3] - 光伏治沙基地年送绿电3亿度,板下中药材形成万亩产业园,生态旅游路线吸引游客20万人次,牧民牧家乐收入同比增长40% [3] 林场智能化与产业升级 - 新华林场造林面积从5000亩增至3.9万亩,沙地面积减少77%,沙尘天气年均减少22天 [4] - 林场年育苗收入超500万元,灌木枝条加工生物质燃料年增收120万元,羊草种植基地带动2000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 [4] - 2024年启动"绿带行动"造林6358亩,其中6214亩梭梭林形成新防沙屏障 [4] 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 - 河套灌区实现"量水而行",每亩节水160立方米,向日葵亩产从200公斤增至350公斤 [5] - "咸水虾塘"模式利用3‰含盐量地下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每斤售价30元,收益高于传统种植 [6] - 灌区培育10余个耐盐品种,盐碱化耕地质量提升2个等级,作物单产提高15%,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 [6] 科技治沙与机械化应用 - 浑善达克沙地采用沙障播种一体机,作业效率达人工20倍以上 [7] - 牵引式沙障车将治沙效率提升50倍,定制混播方案使植被成活率从60%提升至90% [8] - 无人植树机器人"句芒301"5秒完成单株栽植,无人机日作业量达人工10倍,成本仅30% [8] 草原生态与牧业转型 - 锡林郭勒草原推行"草畜平衡",牧民赛很其木格转型养马+牧家乐,年收入翻两番 [9] - 无土栽培牧草7天产出5倍产量,成本1.6元/斤,与干草混合喂养显著提升牛羊育肥效果 [11] - 全盟建成120个现代牧业园区,30%牧民实现"减畜增收",草原植被盖度提升7个百分点至48.4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