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服务

搜索文档
和元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 多措并举筑牢发展根基
中证网· 2025-08-19 08: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 同比增长6%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05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877.53万元 [1] - 研发投入2321.34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9.37% [2] CRO业务进展 - 细胞和基因治疗CRO业务收入4069.98万元 同比增长3.79% [1] - 累计服务科研实验室客户超14000家 市场覆盖率持续提升 [1] - 通过学术亮相+平台搭建+精准营销策略推动国际化进程 [1] CDMO业务发展 - 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业务收入6561.67万元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IND批件52项 承接CDMO项目超540项 [1] - 其中III期临床项目5项 年内新增订单额超9000万元 [1] 再生医学布局 - 开展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工艺开发及制备 [2] - 与头部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 参编团体标准 [2] - 子公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外泌体通过INCI审核 纳入全球化妆品原料名录 [2] 产能建设与技术升级 - 临港产业基地一期全面投产 产线数量与产能规模居国际行业前列 [2] - 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 有助于控制成本和提高交付效率 [2] - 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项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项 攻克包装细胞合胞体形成等关键技术 [2] AI技术应用 - 构建智能研发体系和AI模型 提升研发生产效率 [3] - 开发基于BERT的病毒产量预测模型 优化病毒包装规模 [3] - 利用生成式AI赋能序列设计创新 构建Transformer、Diffusion等深度学习框架的AI模型 [3] - 开发基于病毒高通量测序数据的自适应算法 打造闭环式智能育种平台 [3]
和元生物: 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
证券之星· 2025-08-18 16:1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6.01%,但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业务营业毛利率仍为负值,整体亏损1.0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877.53万元 [4] - 临港产业基地产能释放需要时间,折旧摊销成本等运营成本费用较高,但通过降本增效措施使盈利能力有所回升 [4] - 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处于成长期,技术多元化发展并快速迭代,全球已有30多款产品获批上市,中国2025年上半年有3款新产品获批 [7][9] - 行业呈现阶段性调整特征,海外投融资承压但国内细胞治疗领域回暖,2025年上半年中国CGT领域融资额4.09亿美元,同比增长59% [1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6.01%,其中CRO业务收入4069.98万元(+3.79%),CDMO业务收入6561.67万元(基本持平),其他业务收入1341.29万元(+61.17%) [4] - 研发投入2321.34万元,占营收比例19.37%,同比下降6.35个百分点 [4][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8849.96万元,同比减少2613.02万元 [4] - 基本每股收益-0.163元,同比减亏11.41% [4] 业务发展 - CRO业务累计服务超14000家研发实验室客户,强化基因递送载体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组学服务能力 [25] - CDMO业务新增订单超9000万元,累计协助客户获得52项IND批件,承接540多个项目,其中5个III期临床项目 [26] - 再生医学服务业务同比增长61.17%,开展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等工艺开发及细胞存储业务 [27] - 临港产业基地一期全面投产,提升CDMO产能规模,但产能释放需要时间 [29] 行业趋势 - 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多元化发展,AI深度赋能基因编辑工具设计,递送技术持续优化 [8] - 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管线达4469条,中国2025年上半年有3款新产品获批 [9][10] - 行业外包渗透率高,全球基因治疗外包渗透率超65%,中国医药研发外包率46.6% [16] - 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家将细胞治疗列为战略级未来产业,多地出台支持政策 [14][15] 技术研发 - 新增16项发明专利申请,持续投入两大核心技术集群研发 [28] - 优化慢病毒包装工艺,搭建AAV血清型筛选平台,丰富病毒载体种类 [28] - 布局AI领域,初步形成智能研发体系,与生产系统数据联通 [28] - 通过专利授权引入新技术,加强外部技术战略合作 [28]
和元生物潘讴东:以20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CGT赛道传奇
上海证券报· 2025-04-25 19:45
公司发展历程 - 和元生物从12平方米孵化基地起步,现已拥有超77000平方米生产平台的临港基地,实现从腺病毒载体服务商到细胞基因治疗CRO/CDMO行业先锋的跨越 [2] - 2006年创业初期专注为科研院所提供腺病毒载体服务,通过逐步积累资金购置设备和人才,最终成为孵化基地内规模最大的企业 [3] - 2016年挂牌新三板并启用5000平方米综合研发大楼,2017年与通用医疗签署基因治疗全球战略合作,建立全国首条GMP基因治疗生产线,四年内GMP生产平台规模从5000平方米扩展至10000多平方米 [4] - 2022年成功登陆科创板,2024年临港基地一期(77000平方米产能)全面投产,开启海外市场拓展 [4] 行业定位与战略 - 细胞与基因治疗被公司视为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5] - 公司确立"以底层技术为核心,拓宽技术路线"策略,聚焦载体研发、工业化生产及质控两大核心技术集群建设 [5][6] - 通过GMP生产平台与质控体系协同,完成多种细胞基因药物定制化开发,交付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样品,突破病毒载体工艺开发、大规模生产等关键技术瓶颈 [6] 技术创新方向 - 加强基因治疗载体基础结构研究,扩展自主知识产权AAV文库筛选,开发mRNA-LNP、外泌体等新型非病毒载体 [5] - 针对大规模GMP生产目标,投入细胞培养工艺、生产工艺放大、原材料国产替代等研发 [6] - 布局干细胞3D大规模培养平台、CAR-MSC平台工艺等新技术,通过模块化生物智造平台衔接研发与商业化生产 [8] 国际化与业务拓展 - 临港基地提供从DNA到NDA的一站式CRO/CDMO解决方案,降低产业链成本并加速药物上市 [8] - CRO业务从科研院所拓展至医药企业及海外市场,CDMO业务以国内市场为起点,凭借中美澳IND申报经验进军全球核心生物制药市场 [8] - 成立和元和美子公司布局再生医学及抗衰领域,构建细胞存储到临床转化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未来可能通过境内外并购或技术合作扩展商业化服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