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姜茶

搜索文档
好想你(002582):基本面逐步筑底回升 参股公司有望上市 看好价值重估
新浪财经· 2025-08-25 10:37
业务发展 - 公司第一曲线礼品业务稳健发展 聚焦红枣专家定位 持续迭代产品并提升门店经营质量 [1] - 第二曲线休闲健康食品快速增长 以食药同源理念开发产品 大单品红小派快速放量 黑金枣成为山姆会员超市热门产品 [1] - 即饮系列产品包括红枣黄芪水和红枣姜茶市场反馈良好 [1] 渠道布局 - 线下渠道与高势能商超建立合作 包括山姆会员店 永辉超市 胖东来和天虹商场 [1] - 进驻零食量贩渠道包括鸣鸣很忙(零食很忙 赵一鸣)和好想来 [1] - 线上业务覆盖抖音 淘宝 京东等核心电商平台 并布局跨境电商 [1] 财务表现 - 25年第一季度实现利润0.4亿元 第二季度亏损0.6亿元 主要因零食很忙股权投资会计核算变更导致投资收益减少7730.54万元 [2] - 预计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03亿元 18.24亿元和19.96亿元 同比增长2.02% 7.07%和9.45%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16亿元 0.56亿元和1.10亿元 同比增长122.26% 249.10%和96.94% [3] 投资价值 - 公司持有鸣鸣很忙6.2881%股权 投资金额7亿元 [2] - 鸣鸣很忙2024年实现营收393.4亿元 利润8.3亿元 截至2024年底拥有14394家门店 [2] - 参考同类型企业万辰集团2024年收入323.29亿元 净利润6.03亿元 当前市值282亿元 鸣鸣很忙市值预计超过万辰集团 [2] - 鸣鸣很忙上市后将为公司贡献较大投资收益 带来价值重估机会 [2]
好想你: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983.88万元,红枣黄芪水、红枣姜茶等产品对接养生需求
财经网· 2025-08-15 14: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9亿元 同比下降15 64% [1] - 净亏损1983 88万元 同比减亏 [1] 产品创新 - 黑金枣系列产品(黑金枣 黑金枣芝麻丸)通过创新工艺开辟新品类赛道 [1] - 红枣黄芪水 红枣姜茶等即饮系列产品精准对接办公室养生需求 [1] - 红枣八宝茶冻干超微茶粉适配健康滋补生活方式 [1] 渠道拓展 - 线下渠道与山姆 永辉超市 胖东来 天虹商场等高势能商超深化合作 [1] - 黑金枣成为山姆会员超市养生滋补品类热门产品 [1] - 零食量贩渠道加速扩张 以标杆合作引领线下网络拓展 [1] - 线上覆盖抖音 淘宝 京东等核心电商平台 并布局跨境电商 [1] - 通过全域流量运营强化市场渗透 线上线下协同优化渠道效率 [1]
好想你20250625
2025-06-26 14:09
纪要涉及的公司 好想你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营收与利润表现**: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下滑但利润良好,第二季度营收预计与去年同期持平,半年报营收或无显著增长,利润将延续一季度盈利趋势 [2][4] - **分渠道表现**:专卖店渠道预计基本持平;电商渠道营收预计下滑,但利润大幅盈利或扭亏为盈;省外商超渠道是今年增量最大渠道之一,预计增长;零食量贩渠道表现稳定,预计有有限增长;大流通渠道维持稳定 [4] - **渠道利润率排序**:专卖店>省外商超(山姆等)>零食量贩≈电商>大宗商品 [2][7] - **新品情况**:山姆渠道黑金枣单品月销1500万元,全渠道铺货有望达3000万元;DHA藻油产品二季度试销,全国铺货预计月销2000万元;另有红枣奶酪组合等2 - 3款新品储备,预计中秋推出 [2] - **采购策略**:由一次性采购全年用量改为按季度或月度小批量采购,降低风险,毛利率能及时反映当季采购成本下降,三、四季度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间 [2] - **利润增长因素**:成本下降、严格费用管控(电商投流费用削减)、“创收创立产品”清单 [17] - **销售费用策略**:主要费用集中在电商流量投放,其他营销费用能省则省,2025年战略核心保利润,收入增长或放缓,利润目标扭亏为盈 [24] - **产品研发思路**:以红枣为核心,坚持“红枣加健康溯源食品”战略,利用富余产能开发粉面、粥类、小坚果、咖啡等品类 [3][33] - **投资业务**:设有战略投资团队,投资标的上市后市值变动计入投资收益,内部考核剔除该部分收益 [33][35] - **产能与折旧**:不再新增产能,机器人数量稳定,现有资产折旧年限十年,2028 - 2029年部分老旧资产折旧完毕 [36] - **分红政策**:希望合理分红确保股民获得感,年化分红比例达10%左右,不设固定比例或逐年提升趋势,根据实际情况决策 [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零食量贩渠道**:产品矩阵丰富,2025年策略是下沉铺满小品牌和中腰部门店,在大品牌入驻更多SKU [5][6] - **商超渠道调整影响**:永辉、天虹等商超调整后推行“胖东来同款”标准品,直接采购公司标品,对销售产生积极影响 [2][8] - **盒马渠道**:合作仍在推进谈判中,部分品类未谈妥,未正式进入或销量不佳 [15][16] - **饮品开发**:开发红枣八宝冲泡茶粉、红枣黄芪水和红枣姜茶两款饮品,初期铺设餐饮和特通渠道 [29][30] - **红小派系列产品**:2025年持续稳固地位,开发螺旋藻大单品,推进海外市场拓展 [31] - **冻干果干产品**:有生产销售,但品牌和产品认知度低于红枣产品 [32] - **线上电商利润率**:货架电商与内容电商利润率差别不大 [25] - **利润考核**:设定利润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事业部或负责人,超额有高比例激励,未达目标有绩效扣罚 [25]
东鹏饮料:24年顺利收官,25年目标积极-20250311
天风证券· 2025-03-11 0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食品饮料/饮料乳品,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各产品和区域表现良好,成本端改善盈利能力提升,拟发行H股并派发现金红利,2025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目标增速不低于20%,凭借新品扩张等有望实现全年业绩目标,维持“买入”评级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和估值 - 2023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2.63亿、158.39亿、206.07亿、257.31亿、315.4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2.42%、40.63%、30.11%、24.86%、22.58% [4] - 2023 - 2027E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40亿、33.27亿、45.01亿、57.44亿、71.6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1.60%、63.09%、35.29%、27.62%、24.66% [4] - 2023 - 2027E年EPS分别为3.92、6.40、8.65、11.04、13.77元/股,市盈率分别为57.79、35.43、26.19、20.52、16.46 [4] 基本数据 - A股总股本和流通A股股本均为5.20亿股,A股总市值和流通A股市值均为117.87亿元,每股净资产14.78元,资产负债率66.08%,一年内最高/最低为298.06/176.00元 [6]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158.39/33.27亿元,同比+40.63%/63.09%,其中Q4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32.81/6.19亿元,同比+25.12%/+61.21% [1] 产品表现 - 东鹏特饮/电解制水/其他饮料2024年营收133.04/14.95/10.23亿元,同比+28.49%/+280.37%/+103.19%,销量分别同比+29.14%/+279.78%/+59.85%,吨价分别同比-0.50%/+0.16%/+27.12%,产销率均达94%+,Q4分别营收同比+18.52%/+237.30%/+22.20% [2] - 2024年东鹏特饮在全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47.9%,同比+4.9pct,销售额份额占比34.9%,同比+4.0pct,500ml瓶装东鹏特饮在尼尔森中国饮料单品排行中稳居前三 [2] 区域表现 - 2024年广东/华东/华中/广西/西南/华北/线上/重客及其他同比+15.93%/45.13%/48.17%/17.41%/54.65%/83.85%/116.95%/59.22%,其中Q4同比+4.05%/26.95%/24.65%/2.12%/20.53%/85.18%/128.73%/51.48% [2] 渠道建设 - 公司逐步构建“线下+线上+新兴场景”全渠道触达体系,全年新增经销商212家至3193家,活跃终端网点增至近400万家,2024年经销商质量为496万元/家,同比+31.29% [2] 成本与盈利 - 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1.74/2.89pct至44.81%/21.00%,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44/-0.59/-1.22pct至16.93%/2.69%/-1.20%,毛利率变动系原材料价格下降,销售费用中渠道推广费提升系增加冰柜投入 [2] 公司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3亿元,含税,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9% [3] 投资建议 - 展望2025年,公司收入/净利润目标增速不低于20%,东鹏特饮有望稳增,补水啦有望放量,其他饮料补齐产品矩阵,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0%/25%/23%,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5%/28%/25%,对应PE分别为26/21/16X,维持“买入”评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