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袋

搜索文档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倡导理性“吃谷”
中国新闻网· 2025-05-04 11:30
二次元周边消费市场现状 - 二次元IP周边产品("谷子")消费成为年轻人表达热爱的主要方式,包括购买徽章、盲盒、立牌等 [1] - 消费者行为从"吃谷"(单件购买)升级至"端盒"(整箱购买盲盒),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 [1] - 市场存在冲动消费、盗版泛滥、天价炒作等风险 [1] 盲盒市场乱象 - 商家存在暗箱操作盲盒概率行为,隐藏款实际概率与宣传不符(如宣称1%但未透明公示) [1] - 案例显示中学生为抽隐藏款花费6000元购买5箱盲盒,仅获得30余个重复普通款 [1] - 部分盲盒产品未明示抽取概率,关键信息不透明 [1] 盗版及劣质产品问题 - 低价盗版福袋以"9 9元特惠"等噱头销售,实际填充劣质盗版产品,部分含毒害成分 [2] - 案例显示消费者花费50元购买福袋,收到掉漆徽章和变形立牌,商家以"随机发货"拒退款 [2] - 二手平台和微商是盗版产品主要流通渠道 [2] 限量炒作与价格泡沫 - 商家联合黄牛制造"限量绝版"焦虑,诱导高价囤货 [2] - 案例显示大学生以3000元抢购限量立牌,半年后二手价暴跌至200元,亏损超90% [2] - 宁波市消保委追踪发现部分限量周边二手价普遍腰斩 [2] 社群攀比与畸形消费 - "谷圈"社群以藏品稀有度划分圈层,宣扬"无稀有款不配混圈"价值观 [2] - 案例显示高中生为融入社群借款5000元购买高价徽章,最终因无力偿还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2] 行业规范建议 - 建议商家公示盲盒抽中概率,禁止使用"保底""必中"等误导性话术 [3] - 消费者应认准官方防伪标识,拒绝明显低价陷阱 [3] - 平台需严打盗版链接并封禁违规商家 [3] - 建议学校引入财商教育课程,媒体持续曝光盗版产业链 [3]
老铺黄金,越涨价,越疯抢
36氪· 2025-02-28 00:07
核心观点 - 老铺黄金通过差异化定位和高端营销策略,成功将黄金饰品从"硬通货"转型为"文化奢侈品",吸引高净值人群疯狂抢购,并在金价普涨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11][17][23] - 公司采用限量发售、定期涨价(5%-10%幅度)等奢侈品牌运营手法,刺激消费者"损失厌恶"心理,形成抢购热潮 [5][6][11] - 产品溢价显著(如25.3克爬藤葫芦售价29960元/克单价1184元,较大盘金价高近500元),但1-5万元价格带占比达65%,20万元以上产品占比6%与爱马仕持平 [13][15] - 2024年净利润预增236%-260%达14-15亿元,毛利率41.9%远超同行(周大福20%/中国黄金10%),市值从上市70港元飙涨658%至531港元 [21][22][23] - 计划拓展海外市场(新加坡门店筹备中),瞄准全球8000亿元规模的古法黄金市场 [31][32] 产品策略 - 主打高工艺古法黄金饰品,如80万元黄金宝剑、30.59克花丝爬藤葫芦(一年涨价31%)等稀缺商品 [2][18] - 采用"一口价"策略弱化金价敏感度,通过设计溢价和品牌溢价提升毛利率 [22] - 热门款式频繁断货,补货周期不定,强化稀缺性 [8][24] - 外包生产比例从2021年36%升至2023年41%,涵盖简单金条和复杂镶钻产品 [24] 市场表现 - 2023年单店年销:北京SKP店3.4亿元超蒂芙尼(2.81亿元),南京德基/上海豫园店均超2亿元 [16] - 会员数从2021年3.65万暴增至2024年上半年27.5万,复购率高(如广东客户半年消费46万元) [15][19] - 小红书等平台UGC内容助推品牌破圈,明星杨幂佩戴同款上热搜 [18] - 2024年黄金首饰行业消费量下降24.69%,但公司逆势增长 [11] 财务数据 - 2021-2023年营收从12.65亿元跃升至31.80亿元 [24] - 2024年预计净利润14-15亿元,同比增236%-260% [23] - 毛利率稳定40%+(2023年41.9%),显著高于传统黄金品牌 [22] - 上市8个月股价涨658%,市值突破900亿港元逼近千亿 [21] 扩张计划 - 国内门店从37家计划扩至50-60家 [29] - 新加坡门店进入装修阶段,试水海外高端市场 [31] - 古法黄金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573亿元增至2028年4214亿元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