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坐标机器人

搜索文档
拓斯达(300607) - 300607拓斯达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2
2025-09-14 09:0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产品类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66% [2] - 工业机器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5% [2] - 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86% [2] - 直角坐标机器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01% [2] -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0.87% [2] - 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64% [2][3] - 数控机床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74% [2][3] - 产品类业务毛利率达38.83% [2] 人形机器人产品 - 首款人形机器人"小拓"基于与智谱共建的具身模型 [4] - 具备复杂任务自主推理与决策能力 [4] - 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 [4] - 集成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实现实时注塑件良率识别 [4] - 可自主完成装盘等工序 [4] - 实现从检测到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 [4] 技术布局 - 围绕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技术三大底层核心技术持续投入 [6] - 构建"场景+数据+AI"多驱动体系 [6] - 新一代X5运动控制器实现可靠性商用产品化 [7] - 底层软件平台实现虚拟化与软硬件解耦 [8] - 接入多种主流人工智能算力平台 [8] - 应用软件平台采用云边端架构 [8] - 对外开放500余组底层功能接口 [8] - 与主流AI大模型及仿真系统深度集成 [8] 产业协同 - 人形机器人发展推动五轴数控机床需求增长 [5] - DMU/GMU400、GMU600机型在机器人零部件加工展现优势 [5] - 五轴机床可一次装夹完成多面加工 [5] - 满足关节臂、手臂支架等高精度部件加工要求 [5] - 强化与AI大模型厂商合作 [6] - 推动智能装备在工业场景的算法迭代与应用 [6]
拓斯达战略转型背后:卡位具身智能,重塑增长逻辑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是拓斯达转型攻坚关键之年,虽营收跌超三成且首亏,但业务结构大幅改善,三大产品稳中向上,公司扎根工业土壤构建具身智能生态,未来路径清晰 [1][2][8] 历史首亏背后业务结构大幅改善 - 2024年公司营收跌超三成首亏,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缩54.22%是收入和利润下降核心原因 [2] - 光伏、锂电行业周期低谷,项目接单毛利压缩,部分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 [2] - 2022年底起公司主动舍弃低毛利、高风险项目,2024年持续收缩项目类业务,亏损背后经营质量改善 [2] - 公司将重点发展产品类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2025年一季度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同比降超90%,其余业务收入同比增超23%,综合毛利率37.43% [3] 三大产品稳中向上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 2024年业务结构优化,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15.62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同比增47.71个百分点,其余业务综合毛利率34.25%,同比增3.30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8.87% [4] - 2024年工业机器人板块逆势增长,营收27531.64万元,同比增12.50%,毛利率47.53%,同比增3.93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23.81% [4] - 注塑行业需求景气度提升,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同比增26.20%,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同比增76.04%,出货量超2000台,累计出货超8000台 [4] - 2024年注塑机等业务营收51121.47万元,同比增18.67%,电动注塑机订单量同比增约150%,出货量同比增超300% [5][6] - 2024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70台,出货量超250台,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超70%,新兴行业需求增多 [6] 扎根工业土壤构建具身智能生态 - 公司具备全产业链布局,以差异化竞争力卡位具身智能生态 [7] - 推出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打通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数据隔阂 [7] - 与大模型公司协同,通过制造业场景数据反哺算法迭代,产品从工业场景外溢到商业和家用场景 [7] - 已研发智能双臂机器人,后续将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产品 [7] - 依托平台及制造能力,构建创新生态,推动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转变 [8] 未来发展路径 - 聚焦机器人、注塑装备、数控机床三大产品,强化“赚钱效应” [8] - 加大具身智能生态布局,利用优势让“技术资产”撬动战略杠杆,完成时代跨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