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外后视镜

搜索文档
隐藏式门把手能降低油耗?汽车不需要那么多奇葩设计
广州日报· 2025-09-29 10:11
被大家诟病最多的汽车技术创新,大概要数隐藏式门把手了。出门打车遇到这种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 很不好,要是司机一时忘记按下开门键,你只能在外面干着急,要是恰逢下雨天,还得在外面多淋一会 儿雨,这又何必呢? 据车企说,隐藏式门把手可以减少风阻、降低油耗,经济又环保。一部经常低速行驶的家用车而已,又 不是参加F1方程式比赛,门把手降低的那点风阻,能补偿其给用户带来的麻烦吗?且不说发生事故之 后,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因为从外面打不开,从而丧失宝贵的救援机会,单单在北方地区使用就非常麻 烦,冬季天气寒冷,要是隐藏式门把手被冻住了,司机想上车都得费半天劲! 据悉,《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其中一点,令人眼前一亮:征求意见稿提到,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 外把手。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必须配备传统式的手拉门把手,不能仅用电打开。 类似的奇葩设计还有不少。譬如,全景天幕把汽车变成"桑拿房",全触屏让实体键3秒钟可搞定的事非 得花上几十秒,半幅方向盘让车主"找罪受",电子外后视镜好看不实用……当中,有些奇葩设计只是给 司机增加一点麻烦,那还是小事,习惯就好了 ...
企业竞争图谱:2025年智能座舱显示,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9-25 12:3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 核心观点 - 中国智能座舱显示行业在汽车产业升级与电子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发展迅速 OLED、Mini LED、Micro LED、AR-HUD等新技术应用加速 屏幕形态向联屏、曲面、透明化演进 [4] - 市场竞争加剧 差异化将成为中小企业突围或头部企业巩固竞争优势的关键 [4] - 行业呈现大屏化与多屏化、显示技术多元化发展、本土供应链崛起三大特征 [16] - 中国智能座舱显示行业已形成完整且极具竞争力的本土供应链 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中占据53%的市场份额 [19] - 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2021-2024年市场规模从204.06亿元增长至302.6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4.05% 预计2025-2029年将从338.08亿元增长至534.7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2.15% [34]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智能座舱显示是指安装在汽车内部、用于呈现各种信息的显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通过视觉化方式向驾驶员和乘客传递车辆状态、导航指引、娱乐内容等信息 [5] - 根据显示屏位置不同 行业可分为中控屏、副驾驶屏、仪表屏、抬头显示(HUD)、流媒体内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后排娱乐屏、吸顶屏、扶手屏等类别 [6][7][8][9][10][11][12][13][14][15] 行业特征 - 大屏化与多屏化成为主流配置 2025年上半年10英寸以上液晶仪表屏占比接近60% 15英寸以上中控屏占比提升至26% 10-20万元区间车型中标配15英寸以上中控屏的占比达40% [17] - 显示技术多元化发展 OLED、Mini LED、Micro LED及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加速渗透 满足高端化与差异化需求 [18] - 本土供应链崛起 中国厂商在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中占据53%市场份额 京东方、深天马等头部企业与比亚迪、蔚来、吉利等车企深度绑定 [19] 发展历程 - 发展起步期(21世纪前-2015年):功能从单一信息显示扩展到集成导航、倒车影像等 实现从显示到交互的初步跨越 国产替代程度较低 [21] - 快速发展期(2015-2020年):大尺寸、高分辨率触控屏成为标配 全液晶仪表盘开始普及 双联屏、三联屏设计成为高端车型标配 国产替代进展迅速 [22] - 智能发展期(2021年至今):OLED、Mini LED、Micro LED、AR-HUD等新技术加速应用 屏幕形态向联屏、曲面、透明化演进 本土供应链升级完善成为重要驱动力 [23]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玻璃基板、偏光片、驱动IC、LED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环节 玻璃基板占LCD液晶面板成本的60% 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占据全球超90%市场份额 [25][28] - 产业链中游为显示模组制造和系统集成环节 供应层级关系日趋复杂 出现Tier 1.5等新兴角色 合作形态向细分化、交叉化与深度耦合发展 [25][30] - 产业链下游为整车厂前装市场和售后零售商后装市场 定制化智能座舱显示方案成为整车厂实现品牌差异化的重要趋势 目前标准化产品仍占前装市场70%份额 [25][33] 行业规模与驱动因素 - 2021-2024年市场规模从204.06亿元增长至302.69亿元 CAGR 14.05% 预计2025-2029年从338.08亿元增长至534.77亿元 CAGR 12.15% [34] - 历史增长驱动因素:中国汽车销量从2020年2,531万辆增长至2024年3,144万辆 CAGR 5.6% 直接带动智能座舱显示市场需求上升 [35] -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显示技术进步(OLED、Mini LED等替代LCD)与用户需求升级(追求个性化、情感化和沉浸式体验)共同推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36] 政策环境 - 《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加快车联网、融合基础设施等领域标准研制 为行业提供规范化发展指引 [39]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Micro-LED、激光、印刷等显示技术研究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推动在智能网联汽车场景中推广 [39]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涵盖智能座舱计算芯片标准规范 [41] - 《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试点落地 加速座舱显示向大尺寸、高分辨率、低时延方向升级 [41] - GB 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为电子后视镜等车载显示屏应用提供法规依据 [41] 竞争格局 - 全球行业集中度较高 2024年前五大厂商合计出货量占据全球总出货量的60% 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储备与规模效应占据竞争优势地位 [42] - 未来差异化将成为企业巩固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10-15万价格区间车型15英寸以上中控屏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4%提升至16% AR-HUD占比从13%增加至24% [43][44] 重点上市公司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725):2024年营收1,983.81亿元 同比增长13.66% 毛利率15.20% 全球最大的智能座舱显示供应商之一 [45][47][49][50]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000050):2024年营收334.94亿元 同比增长3.79% 毛利率13.28% 专注手机显示和车载显示核心业务 [45][53][54]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002920):2024年营收56.5亿元 同比增长41.8% 毛利率19.3% [47] -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387):2024年营收41.2亿元 同比下降14.8% 毛利率-36.6% [45]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538):2024年营收27.7亿元 同比下降17.1% 毛利率6.3% [46]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055):2024年营收12.1亿元 同比下降13.2% 毛利率7.5% [47]
40°C成了照妖镜,盘点新能源车“反人类”的六大设计
36氪· 2025-07-23 11:27
全景天幕设计缺陷 - 高温暴晒下玻璃天幕导致车内温度急剧上升 空调需最大档运行20分钟仍无法有效降温 [1][3][7] - 天幕暴晒加速内饰老化 包括中控台塑料件开裂 皮质座椅褪色和硬化 使用一年车辆内饰老化程度相当于三年 [9] - 车企为弥补缺陷建议车主另购遮阳帘 但加装成本增加且破坏原有美观度 [3][9] - 电动车因底盘电池组厚度达15cm 采用全景天幕可增加3-5cm垂直空间 这是车企坚持该设计的主因 [9] - 天幕隔热技术存在物理局限 40℃烈日下镀膜难以完全隔绝热量 [11] 隐藏式门把手问题 - 69%消费者对隐藏式门把手表示焦虑 主要担忧故障率高及冬季冻结问题 [13] - 极端天气下门把手冻结案例频发 车主需用热水浇灌或手动抠挖十余分钟才能开启 [15] - 隐藏式门把手维修成本显著高于传统设计 总成材料费报价400-1000元 工时费另计 而传统机械把手维修成本在300元内 [19] - 碰撞事故中因断电导致门把手无法弹出 造成安全隐患 例如小米SU7事故致三人遇难 [17] 全触屏界面操作隐患 - 信息娱乐系统成为新车质量投诉焦点 因功能集成度过高导致操作复杂化 [22] - 实际使用中触屏操作效率低下 例如除雾功能需多次点击 视线需离开路面 [24] - 车机系统存在卡顿 黑屏及语音助手失灵问题 影响基础功能如空调调节 [26] - 触控按键在手指有汗渍时易失灵 需反复操作 增加驾驶风险 [28] 半幅方向盘安全性争议 - 半幅方向盘导致转向操作不便 大幅转向或掉头时需双手倒腾两次才能完成 [31][33] - 设计增加驾驶风险 紧急避让时易出现手部滑脱 对新司机尤其危险 [33][35] - 民用车日常转向需540度打满 而半幅设计在大幅转向下容错率低 易出现脱手 [36][38] 电子外后视镜性能局限 - 屏幕显示存在延迟 导致变道时对后车距离误判 [41][42] - 极端天气下摄像头易被水珠或霜覆盖 加热功能效果不及传统手动擦拭 [43] - 电子设备故障率较高 黑屏或死机可能导致驾驶员失去后方视野 [46] 单踏板模式安全风险 - 单踏板模式改变驾驶员肌肉记忆 紧急情况下易混淆油门和刹车 [50][52] - 模式切换时产生操作惯性 例如燃油车驾驶中习惯性抬脚导致险情 [52] - 动能回收系统易引发乘员晕车不适感 [53] 行业改进与政策调整 - 车企提升天幕隔热性能 如小米YU7 MAX版EC调光天幕遮光率达99.85% 紫外线和红外线隔绝率99% 智己L6实现分区控制 [55] - 工信部拟制定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技术强制性国标 对布置 标志及结构强度作出规定 [57] - 2026年1月起禁止默认使用单踏板模式实现完全停车 以降低安全风险 [59]
吉利银河A7用回传统门把手,汽车业开始抛弃“伪创新”
经济观察网· 2025-06-20 12:52
隐藏式门把手争议 - 吉利银河A7和M9放弃隐藏式门把手 采用传统机械式设计 成为行业"反潮流"案例 [2] - 2024年新能源车隐藏式把手渗透率达76% 但冬季冻结 事故断电失效等问题频发 [2][3] - 工信部已立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 推动安全冗余优先 [3][4] 汽车行业"伪创新"现象 - 全触控中控屏取代实体按键 导致驾驶中需频繁转移视线 操作不便 [5] - 大尺寸不可开启玻璃顶设计导致夏季车内温度超50℃ 被用户戏称"移动桑拿房" [5] - 电子外后视镜在雨雪天易污损 夜间使用存在延迟 影响行车安全 [5] 行业创新方向转变 - 宝马展示"视觉锥"技术 应用纳米涂层风挡玻璃 提升人机交互安全标准 [5] - 行业开始回归"让用户感受不到设计存在"的理念 避免牺牲基础体验 [6] - 安全考量正超越视觉炫技 成为汽车设计的首要原则 [3][4][5] 历史与现状对比 - 隐藏式门把手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奔驰300SL跑车 但未普及 [2] - 2012年特斯拉Model S搭载电控弹出式门把手 引发行业跟风 [2] - 目前吉利 比亚迪等公司参与制定新标准 推动安全优先 [4]
长安汽车申请电子外后视镜控制相关专利,保障下车时的安全性
金融界· 2025-06-14 08:05
公司专利技术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电子外后视镜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120135089A,申请日期为2025年04月 [1] - 该专利涉及汽车领域,通过控制电子外后视镜在车辆下电后进入待机状态,并在识别到用户开门意图时重新激活,以提升下车安全性 [1] - 技术方案包括利用车内摄像头采集用户面部图像,通过图像分析判断开门意图,从而智能控制电子外后视镜的工作状态 [1] 公司基本情况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重庆市,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业 [2] - 公司注册资本达992179.9422万人民币,对外投资企业119家,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2] - 知识产权方面拥有商标信息3117条,专利信息5000条,行政许可964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