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猫箱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正确理解Token经济学?
36氪· 2025-09-23 11:04
因此,从Tokens角度跟踪AI应用落地进展,就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切中要害的视角。 去年5月,当大模型厂商卷起价格战时,Tokens大概率是出镜率最高的英文单词。 简单来说,Tokens是大语言模型(LLM)用来切割自然语言文本的基本单位,可以直观的理解 为"字"或"词"。 就像工业时代用"千瓦时"度量电力消耗,互联网时代用"GB"度量数据流量,AI时代用"Token"来度量模 型的工作量。一个Token可以理解为一个词或词片段(中文里可能是一个字或词语)。 Tokens的调用量,本质反映了模型推理过程的计算量。而计算量的高或低,直接揭示了模型在实际应用 中的能力、成本、速度和可行性。 它意味着我们将AI从一种"黑箱魔法"或纯粹的技术概念,拉回到了一个可度量、可分析、可商业化的实 际生产要素的层面。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只关注AI"能做什么",而是开始量化分析它"做了多少"、"效率多 高"、"成本多少"以及"价值多大"。 1 谁在消耗tokens? 模型厂商以tokens为主要定价单位的底层逻辑是:模型调用时的tokens消耗量与相应算力投入存在强关 联性。而另一条暗线则是,算力投入链接了营收与token ...
AI频现情感纠纷 国内外产品如何落地未成年人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7:1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俊实习生向诗宇、白家诚 AI陪伴类情感纠纷正在引起广泛关注。OpenAI近日宣布加强针对青少年的安全保护措施:为18岁以下用户推出未成年人模式,并配备家长监督 功能。 事实上,青少年安全早已是AI陪伴产品绕不开的话题。过去几年,Character AI公司曾因涉及未成年人的自残与死亡事件被告上法庭。近期, Meta被曝允许AI聊天机器人与儿童谈情说爱,甚至涉及色情。 与此同时,国内的AI陪伴类产品也曾陷入争议,并陆续推出了未成年人模式。21世纪经济报道实测发现,筑梦岛 、星野、猫箱青少年模式开启 后,几乎限缩了创作、评论等大部分功能。但青少年模式并无强制认证要求,使用者可轻松避开,青少年模式几乎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OpenAI计划上线"家长监督"功能 此次,OpenAI针对青少年群体强化了保护机制,通过年龄预测、青少年用户的使用状态等方式判断用户是否未满18岁,从而切换到"未成年人 模式",屏蔽露骨的内容,并且在极少数出现严重不良的情况下,可能会寻求执法部门的介入,以此保证用户安全。 如果系统不能完全确认用户的年龄,例如信息不完整,这时系统会默认给用户提供青少年体验模式。同时,系统也会为 ...
连日本市场都拿不下的AI社交,注定“没戏”
虎嗅· 2025-08-06 05:59
行业动态 - 百度在组织会议上点名心响和月匣等AI社交产品 明确减少投入[1] - 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等头部AI社交应用日下载量从2万+暴跌至7千以下 跌幅超过50%[1] - 全球现象级产品Character AI是2023年全球访问量第二大AI平台 但在日本应用商店榜单难觅踪影[5] - 2024年1-5月字节猫箱苹果端月下载量从264万下滑至61万 DAU从59万降至49万[8] - 同期星野苹果端月下载量从486万下滑至93万[8] - Character AI自去年年中起全球双端下载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8] 市场表现 - 百度海外产品Synclub在日本上线16个月双端下载量仅30万 累计收入7.5万美元[5] - 韩国应用Lovey Dovey全球用户数仅35万 分散在多个市场[8] - 海外头部产品Character AI年收入1670万美元对应2.33亿月活 用户年付费率仅0.72美元[16] - 某头部出海AI情感陪伴产品日均流水稳定在4万美元以内 但单季度增长支出达数千万美元[16] - 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基本低于5天[17] - Grok推出伴侣模式后在日本单日下载量增长近5万 较上月均值增长超15倍[14] - Grok一度蹿升至日本iOS效率畅销榜Top4 日本成为其第二大收入市场[14] 技术瓶颈 - 大模型在长时记忆和前后一致性方面存在缺陷 无法满足用户情感陪伴需求[9] - 当前模型能力无法稳定提供高质量内容 难以取悦用户[14] - 同质化问题严重 大量缺乏辨识度的AI角色占据应用首页[10][11] - AI角色视觉效果粗糙 对比游戏动漫人物缺乏吸引力[11] 日本市场特性 - 2020年日本男性不婚率28.25% 女性17.81% 合计达46.1%创历史新高[3] - 日本租赁恋人产业成熟 某出租男友网站用户数达6万人[4] - 日本用户对交互沉浸感、角色和内容要求更高[8] - 动漫游戏产业高度发达 二次元文化长盛不衰[8] 商业模式挑战 - AI社交领域2024年未涌现大额融资案例 资本热情明显降温[14] - 商业变现前景不明 用户付费率极低[16] - 高投入低回报问题突出 用户留存率低下[16] - 监管风险加剧 Talkie、LiveMe、Tango等产品曾在全球下架[15] 成功案例 - xAI公司推出的哥特风格动漫女孩Ani在技术圈和二次元圈引发热议[11] - Ani获得年轻用户认可和主动传播 成功开辟日本市场[11][12] - 伴侣模式仅对订阅用户开放 采用付费墙模式实现商业化[14]
下载量暴跌80%!AI社交终于涨不动了
创业邦· 2025-07-29 10:14
AI社交应用行业现状 - 2023年AI+聊天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推动主打情感陪伴功能的AI社交应用崛起[2] - 2025年国内头部应用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日下载量从峰值2万+暴跌至7千以下,跌幅超腰斩[3] - 海外头部应用CharacterAI月活2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商业化进程受阻[5] - 行业面临投资人撤退、大厂观望、算力成本高企与变现困难的多重压力[7] 行业核心痛点 - 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激烈,小团队在流量和投放上难以抗衡大厂[8] - ChatGPT等大模型应用直接替代AI社交功能,用户不愿为重复服务付费[8] - 玩法同质化严重,依赖价格战和擦边内容,极端案例导致未成年用户自残事件[9] - 算力成本高企与用户付费意愿低下形成矛盾,CharacterAI案例显示2亿月活仍难盈利[9] 转型方向与机遇 - 参考IBM和Brother转型案例,需从单一陪聊转向内容共创或垂直服务[12] - KotokoAI通过Bside平台构建虚拟角色自主社交空间,增强用户创作粘性[14] - ToB场景如外语陪练、客服训练、心理疏导更易实现商业化[14] - 内容精致化路线可借鉴《恋与》系列,通过高质量剧本和角色设计突破同质化[15] - Elon Musk旗下xAI推出Grok4伴侣功能,证明赛道仍具吸引力[15] 未来发展趋势 - 生存路径可能存在于极小众垂直领域,需回应多样化情感需求[17] - 当前模式处于AI互动初级阶段,释放真正价值需突破单一陪伴功能[17]
“未来人们需要与AI协作,带来了人类和AI之间的情感链接需求”
观察者网· 2025-07-29 08:00
AI情感陪伴行业发展现状 - AI技术发展推动人机交互体验提升,"AI伴侣"概念兴起,用户通过AI获取情绪价值[1] - 国内AI情感陪伴应用包括心影随形"逗逗游戏伙伴"、Minimax"星野"、字节跳动"猫箱"、阅文集团"筑梦岛"等[7] - 2024年中国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达12.11亿元,预计2025年爆发至38.66亿元,2028年突破5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8.74%[7] 心影随形公司产品战略 - 旗下产品"逗逗游戏伙伴"定位游戏场景陪伴,提供多风格AI角色实时语音交互及游戏建议,最终目标是打造类似电影《她》的个人助理产品[2][5] - 产品采用精品化策略,精细调整少量AI角色模型,强调多模态感知和长期记忆构建陪伴体验[4][7] - 通过游戏场景建立用户与AI关系后拓展至生活场景,注重听觉/视觉反馈提升消费价值[2][7] 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 - AI情感陪伴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正探索内容消费价值与商业模式构建[7] - 核心挑战在于打造有区分度、低消费门槛且具备持续消费价值的内容[7] - 行业借鉴电影《她》的交互范式,认为AI潜力在于"更懂人心的伙伴"而非单纯计算能力[5] 行业竞争动态 - 马斯克xAI公司推出Grok AI伴侣功能,角色如"阿尼"和"鲁迪"引发伦理争议[8] - 国际案例显示AI伴侣可能双向影响用户社交:既刺激人际关系发展,也可能加深孤独感[10] 技术与社会影响 - AI伴侣可能改变人类社交方式,但本质源于AI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10] - 未来人类与AI协作场景增加将自然催生情感链接需求,AI或满足大部分情感诉求[11] - 行业面临监管滞后问题,需平台与监管机构协同制定道德界限[11]
下载量暴跌80%,AI社交终于涨不动了
36氪· 2025-07-28 02:14
AI社交应用行业现状 - 2023年AI+聊天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推动情感陪伴类AI社交应用崛起,但2025年行业遭遇严重生存危机,国内头部应用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双端日下载量从巅峰期2万+暴跌至7千以下,跌幅超50%[1] - 海外头部应用CharacterAI月活达2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商业化进程艰难[5] - 行业面临投资人撤资、大厂观望、商业变现困难与大模型持续烧钱的多重压力[3] 行业核心痛点 - 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激烈,个人开发者与大厂边缘团队均可快速上线同类应用,小团队在流量投放上难以抗衡[4] - ChatGPT等大模型自带聊天功能形成替代威胁,用户不愿为重复功能二次付费[4] - 玩法同质化严重,缺乏高质量剧情设计,虚拟角色辨识度低,部分平台陷入低端化竞争恶性循环[4] - 算力成本高企与用户付费意愿低下形成矛盾,CharacterAI案例显示2亿月活仍难盈利[6] 潜在转型方向 - 从单向陪聊转向内容共创,如Kotoko AI开发的Bside平台构建虚拟角色自主社交空间,增强用户创作参与度[9] - 开拓ToB垂直场景,包括外语陪练、客服培训、员工心理疏导等服务,相比ToC更易实现ROI[9] - 借鉴乙女游戏成功经验,聚焦精品内容开发,通过高辨识度角色与深度剧情设计提升用户粘性[10] - Elon Musk旗下xAI推出基于Grok4大模型的伴侣功能,证明细分领域仍存在创新空间[10] 历史经验与行业展望 - 行业现状类似PC时代打字机厂商困境,仅IBM和Brother通过转型服务/外设制造存活,预示死守原有模式风险极高[7] - 未来价值释放取决于能否满足原子化社会中个体多样化情感需求,极垂直小众领域或存机遇[12]
下载量暴跌80%!AI社交终于涨不动了
混沌学园· 2025-07-25 11:30
AI社交应用行业现状 - 2023年AI+聊天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推动情感陪伴类AI社交应用崛起[1] - 2025年行业遭遇生存危机,国内头部应用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日下载量从2万+暴跌至7千以下,跌幅超50%[2] - 海外头部CharacterAI月活2亿但年收入仅1670万美元,商业化困难[4] 行业核心痛点 - 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激烈,小团队在流量投放上无法抗衡大厂[8] - ChatGPT等替代品威胁大,用户可通过通用大模型满足需求[9] - 玩法同质化严重,平台陷入价格战和低端化竞争[9] - 算力成本高企,CharacterAI案例显示2亿月活仍难盈利[10] 转型方向探索 - 从单向陪伴转向内容共创,如Kotoko AI打造虚拟角色社交游戏平台Bside[14] - 开拓ToB场景如外语陪练、客服训练、心理疏导等[15] - 内容精致化路线,参考《恋与》系列打造高辨识度角色[16] - Elon Musk旗下xAI推出Grok4伴侣功能,验证赛道持续吸引力[16] 未来发展趋势 - 生存机会存在于极小众垂直领域[18] - 关键突破点在于满足个体多样化情感需求[18] - 行业仍处AI互动初级阶段,需重构价值链空间[14][18]
马斯克、蔡浩宇带火的AI陪伴赛道,热闹背后是真需求还是泡沫?
AI研究所· 2025-07-25 10:15
AI陪伴赛道发展现状 - 埃隆·马斯克旗下xAI推出Grok聊天机器人"伴侣"功能,其中哥特风少女Ani上线48小时内席卷社交媒体,付费30美元/月可解锁亲密互动[1][2][4] - 米哈游《Whispers From The Star》游戏通过AI角色Stella的叙事逻辑吸引用户,与Grok的情绪满足形成差异化[4][6] - 行业核心争议:该赛道是真实需求爆发还是资本泡沫[6] 软件产品商业化路径 - CharacterAI验证虚拟情感连接市场,用户可自定义角色,2025年全球月活超2800万,创建1800万个聊天机器人[9][11] - Replika弱化角色扮演标签,强调"AI朋友"身份,通过对话习惯分析形成专属记忆[9][10] - 国内字节跳动猫箱从二次元IP切入,快手飞船嵌入短视频生态,但内容过滤机制牺牲交互自然度[11] - CharacterAI 2024年营收3220万美元(同比+100%),预计2025年达5010万美元,2032年或突破2.5亿美元[13] 硬件产品创新方向 - 孩子王AI玩偶"啊贝贝"搭载自研大模型,能感知儿童情绪并规避敏感词[16] - 可立宝AI宠物狗"Loona"模拟真宠物行为,具备跟随功能和独立人格[16] - 日本LOVOT机器人通过非语音交互形成独特性格,售价3万元仍出货超1.5万台[17][19] 行业挑战与瓶颈 - 技术层面:当前AI情感理解仅依赖关键词匹配,未突破情绪感知门槛[21] - 监管层面:Grok存在NSFW内容过滤缺陷,欧盟AI法案禁止利用人类脆弱性条款[20] - 国内阅文"筑梦岛"曾因未成年擦边内容下架,审核与体验冲突加剧[21]
马斯克、刘强东,想用AI陪你聊点钱
搜狐财经· 2025-07-16 03:21
AI社交产品动态 - 马斯克旗下Grok推出基于Grok 4大模型的"伴侣"功能,首批上线哥特风女孩Ani和卡通小熊猫Bad Rudy两个角色,每月订阅费30美元 [3] - 京东推出两款AI社交产品"宠TA"和"聊愈小宇宙",聚焦数字宠物陪伴和情感交互,提供宠物医生咨询等服务 [3][5] - 百度3月上线情感陪伴类App"月匣",此前投资了AI情感陪伴开发商西湖心辰,其"西湖大模型"累计服务近千万C端用户 [7][10] - 字节跳动和MiniMax的AI陪伴产品猫箱、星野去年曾爆火,但猫箱下载量从年初2万+降至本月5-6千 [7][10] 行业趋势与挑战 - AI具备成为"廉价心理咨询师"潜力,擅长倾听和共情,可7x24小时在线服务 [7] - 头部AI陪伴产品如"筑梦岛"曾被约谈整改,行业普遍面临商业化难题 [10] - AI社交产品体验较低,用户易审美疲劳,部分公司通过擦边方式诱导付费或观看广告 [12][14] - 专家建议AI陪伴产品应融入大型游戏作为智能NPC互动,等待品类真正智能化 [14] 大厂布局 - 阿里云推出情感陪伴垂类模型"通义星尘" [10] - 百度通过投资进入AI+心理健康赛道,布局西湖心辰等企业 [10] - 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成为AI+心理健康领域重要先行者 [10]
「年营收千万美金」,是这条AI应用赛道的最大谎言
36氪· 2025-07-15 00:11
行业现状 - AI情感陪伴行业经历大幅滑坡,头部公司增长预算削减近90% [3][4][16] - 国内头部产品如字节猫箱苹果端月下载量从264万下滑至61万,DAU从59万下滑至49万 [6] - 海外头部产品CharacterAI月活达2.33亿但ARPU仅0.72美元,付费率低 [6] - 行业从2024年创投圈最火品类之一变为"应用坟场"主要品类 [7] 市场表现 - 头部出海产品日流水稳定在4万美元以内,与宣传的"千万美金ARR"差距大 [7] - 主流产品月均使用天数低于5天,超过1万日活产品国内仅5款 [7][8] - 某产品次日留存从50%下滑至20-30%,投放ROI从未为正 [9] - 重新上架产品月自然增长率从20%降至10%以下,MAU每月下滑10% [13] 商业模式问题 - 高投放支出与低回报失衡,某产品季度增长支出达数千万美元 [8] - 付费玩法增收效果有限,某产品月付费收入仅四五十万美元 [9] - 为冲100万DAU目标,高峰期日投放消耗数十万美元 [9] - 产品力无法支撑激进增长目标,导致饮鸩止渴式投流 [9] 技术瓶颈 - 当前模型在长时记忆和一致性方面存在缺陷 [8] - 违禁词设置影响用户体验,如"脱帽子"等正常词汇被屏蔽 [14] - 多数投资人认为AI情感陪伴是"伪需求",用户更倾向真实关系 [8] 监管影响 - 多款明星产品因监管在全球双端下架 [12] - 阅文旗下"筑梦岛"因涉未成年内容被约谈下架 [12] - 合规要求导致功能受限,直接影响用户留存 [14] 转型方向 - CharacterAI被谷歌收购后转向内容社区和多模态工具 [16] - Hiwaifu通过真人形象AI陪伴实现年收入超2000万元 [20] - 克制投流和控制团队规模使Hiwaifu首年即盈利 [21] - 潜在方向包括中老年陪伴等更高付费能力群体 [20] 行业潜力 - CharacterAI保有2亿MAU显示用户基础仍庞大 [22] - 现有商业模式未充分开发用户价值 [22] - 行业需要重新定义AI情感陪伴的定位和功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