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

搜索文档
Wealth Broker港股打新指南:香港IPO保荐人盘点,谁领风骚?
搜狐财经· 2025-08-08 09:27
在港股打新过程中,保荐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新股上市的"引路人"与"把关人",主导尽职调查、撰 写招股书、负责与监管机构沟通并组织承销。保荐人的实力、经验与市场声誉,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发行定价 以及上市初期的表现。 头部中资券商:项目数量的"绝对主力" 中资券商在香港IPO保荐市场,尤其在中小型项目及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中占据主导地位。 今年以来(2025年1月至2025年7月)排名前十位的保荐人分别是: 主导超大型IPO: 近两年募资额最高的港股IPO项目,几乎均由国际大行担任联席保荐人或全球协调人。例如: 海天味业(03288.HK) 4. 摩根士丹利,以 8家排在第四位,保荐参与率 15.4%; 5. 招银国际,以 7家排在第五位,保荐参与率 13.5%; 1. 中金公司,以 16家排在第一位,保荐参与率 30.8%; 2. 中信证券,以 11家排在第二位,保荐参与率 21.2%; 6. 高盛,以 6家排在第六位,保荐参与率 11.5%; 7. 瑞银,以 4家排在第七位,保荐参与率 7.7%; 8. 海通国际、中信建投,建银国际,各以 3家排在第八位,保荐参与率 5.8%。 3. 华泰国际,以 1 ...
赴港打新门槛陡升,互联网券商集体收紧内地客户存量证明开户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8 10:57
港股打新市场政策收紧 - 富途、长桥等互联网券商暂停内地用户存量证明开户 转而要求境外居住或工作证明 审核门槛大幅提升 [1] - 在港银行同步收紧打新资格 明确拒绝内地投资者认购港股新股 [1] - 主流互联网券商已全面取消存量证明开户通道 以遏制违规展业现象 [3] 开户审核标准变化 - 富途证券仅接受境外工作或生活的内地居民开户申请 需提供三个月内的电子结单、信用卡账单等证明文件 [2] - 审核文件需包含个人姓名、地址、发出时间和机构信息 标准严格 [2] - 银行渠道打新部分热门个股时显示"认购申请不被接纳" 源于新股招股说明书规定 [3] 港股打新市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香港市场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 筹资额1087亿港元 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上涨33%和711% [4] - 70%新股首日正回报 二季度仅四家IPO破发 [4] - 97%主板新股获超额认购 平均超额认购倍数642 同比增加3.6倍 布鲁可和蜜雪集团超额认购超5000倍 [4] 市场乱象与监管背景 - 中介机构伪造资质、违规导流、兜售"保本打新"等灰色操作屡禁不止 [1] - 中介引导无资质客户"跳级"开户 汇集账户宣称保本打新 威胁资金安全 [5] - 2023年证监会发布《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 要求富途、老虎证券下架境内App 整改非法跨境展业 [6] 行业趋势 - 违规跨境投资渠道可能进一步收窄 存量证明开户模式或面临终结 [7] - 券商和银行预计强化身份认证措施 合规整顿持续深化 [3]
港股打新散户“失权”,机制改革应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一财经· 2025-06-11 02:56
港股打新市场现状 - 港股打新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特征 部分新股如老铺黄金上市累计收益率达2163% 毛戈平、越疆、蜜雪集团等收益率超200% [1] - 近一年77只新股中61%实现正收益 首日上涨比例达60% [1] - 散户中签率持续走低 热门新股中签率普遍低于10% 部分不足5% [1] 供需失衡与制度变革 - 2025年上市新股中24只个股公开发售申购人数超1万人 宁德时代达31.08万人 [1] - 港交所进行制度性变革 新股筹码向机构投资者倾斜 降低散户配售比例 [2] - 部分企业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申请豁免回拨机制 确保散户认购比例固定较低水平 [2] 机构化趋势影响 - 机构投资者具有更强研究能力和定价能力 可减少新股上市后价格波动 [2] - 机构资金规模大且稳定性高 更符合企业长期融资需求 [2] - 筹码过分集中于大户可能导致股价波动风险 散户持续"失权"或影响市场活跃度与流动性 [3] 改革方向建议 - 可设置"普惠"打新机制 参考美股IPO模式 采用"普惠制"和"认购数量加权"原则 [3] - 推行"零售投资者意向征集"制度 允许散户在IPO前提交非约束性报价作为定价参考 [4] - 改进港股暗盘交易机制 参考伦敦交易所"灰色市场"提高价格发现效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