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集成电路

搜索文档
东吴证券:给予振华科技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5 04:59
核心观点 - 东吴证券给予振华科技买入评级 公司聚焦电子元器件生态链建设 为高端市场拓展奠定基础[1][3][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10亿元 同比下降0.83%[2][3] - 归母净利润3.12亿元 同比下降25.74%[2][3] - 毛利率44.67% 同比下降6.12个百分点[4]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11.50%[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49亿元 同比下降20.30%[4] 业务构成 - 新型电子元器件营收23.86亿元 占比99.01% 同比减少0.95%[3] - 现代服务业营收0.24亿元 占比0.99% 同比增长12.65%[3] - 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通用元件等基础元器件受行业竞争加剧影响价格承压[3] - 混合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因客户需求波动导致收入收缩[3] 运营指标 - 合同负债0.36亿元 同比增长64.53% 显示订单储备充足[4] - 存货24.69亿元 同比增长10.01% 主要为发出商品增加所致[4] 技术研发 - 半导体分立器件领域成功研制高压抗辐射加固MOSFET产品[4] - 突破陶瓷表贴器件顶部散热封装技术[4] - 混合集成电路领域实现高可靠厚膜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桥式电路技术突破[4]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176件 其中发明专利80件[4] - 累计拥有专利1702件[4] 市场拓展 - 优势产品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进展[4] 资本运作 - 控股股东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增持计划 累计增持226.46万股 增持金额1亿元[4] 盈利预测 - 东吴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3/12.52/14.47亿元[5] - 对应PE分别为26/22/19倍[5] -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7] - 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68.42元[7]
凯迪股份: 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关于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5-27 13:13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拟实施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旨在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并绑定股东与核心团队利益,计划涉及标的股票为公司定向发行的A股普通股 [7][8] - 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共46人,占2024年末员工总数的2.23%,预留部分激励对象需在12个月内确定 [8][9] 激励计划具体条款 - 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70.62万股(占股本1.01%),其中首次授予56.52万股(占0.81%),预留14.10万股(占0.20%),单个激励对象累计获授不超过股本1% [10] - 授予价格定为26.88元/股,不低于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股价53.75元或前120日均价41.72元的50% [19][20] - 有效期最长48个月,分三期解除限售(授予后12/24/36个月起),预留部分若在2025年三季报后授予则调整解禁时间表 [12][13][15][16] 合规性审查 - 公司符合实施股权激励的主体资格,2016年改制设立,2020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代码605288),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且未出现不得实施激励的情形 [4][6] - 计划内容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要求,包括激励对象公示、股东大会回避表决等程序,且未提供财务资助 [22][25][26] 实施进展 - 董事会已审议通过草案,尚需股东大会2/3表决通过,关联董事陆晓波需回避表决 [24][28] - 公司承诺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包括董事会决议、激励计划草案等文件 [26]
振华科技(000733)24年年报及25Q1点评:业绩短期承压 新兴战略行业挖掘新增量
新浪财经· 2025-05-08 10:3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2.19亿元(同比-32.99%),归母净利润9.70亿元(同比-63.83%),毛利率49.70%(同比-9.65pcts),净利率18.60%(同比-15.85pcts)[1] - 2025Q1营收9.08亿元(同比-10.45%,环比-38.62%),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42.60%,环比-82.03%),毛利率42.49%(同比-5.07pcts,环比-7.46pcts),净利率6.45%(同比-3.60pcts,环比-15.58pcts)[1] - 期间费用率26.67%(同比+7.48pcts),资产减值损失-1.06亿元(同比+41.71%),信用减值损失-0.94亿元(同比+83.66%)[2] 业务布局 - 以基础元器件、电子功能材料、混合集成电路及应用开发四大板块为核心,产品覆盖航空、航天、电子、兵器等领域[1] - 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民用航空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延伸[1][2] - 军用电子元器件国产替代需求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成为关键[4] 运营动态 - 2025Q1合同负债0.30亿元(较2024年末+37.99%),存货22.43亿元(同比+7.01%),其中在产品6.61亿元(同比+14.48%),库存商品3.64亿元(同比+19.57%)[3][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0.49亿元(同比-98.05%),主要因银行结构性存款到期及股票出售收入增加[4] - 研发费用3.59亿元(同比-18.39%),研发费用率6.89%(同比+1.23pcts)[3] 行业趋势 - 电子元器件行业受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需求升级[4] - 军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对高性能元器件需求增加[2][4]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单价下调、采购门槛降低[2] 发展策略 - 推动产线数智化升级,提升运营效率与产品品质[6] -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3] - 通过低成本规模化模式完善产品系列,扩大应用领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