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出海业务

搜索文档
国内电商太卷,淘宝找海外第二战场
虎嗅APP· 2025-09-23 13:59
淘宝出海业务加速背景 - 淘宝出海业务自2015年存在但去年开始加速 今年4月财年起新用户同比增速超200% [4] - 加速核心原因是履约确定性、支付注册门槛、用户数据三方面出现拐点 集团内部组织更紧密且各部门共背业绩目标 [4] - 目标客户是淘天平台没有出海经验的内贸商家 收取4%-10%佣金提供一键出海服务 非全托管模式保留商家定价权经营权用户资产 [4] 关键拐点与基础设施成熟 - 2020年开始建设直邮网络 2023年底至2024年初基础设施完全成熟 [12] - 履约确定性提升因中央算法模型成熟 可精准预估多件商品打包后重量体积运费 2022-2023年验证并规模化 [13][14] - 支付与注册门槛降低因集团组织调整 海外用户可用社交账号一键登录和本地信用卡支付 2023年底开始实施 [14] - 新用户增速自今年4月至8月同比达200% 一半以上是外语用户 因新增英语俄语马来语泰语版本 [14] 业务推进阶段与行业扩展 - 从大服饰行业切入因服饰是淘宝优势品类且海外退货率低 [18] - 2024年双11前扩展至全品类包括3C数码家居运动户外快消等 针对不同行业利润率和退货率设计不同佣金费率 [18] - 签约出海商家超100万 用时10个月左右 最初目标是50%商品可被包邮服务覆盖 [19][21][22] 核心壁垒与差异化优势 - 商家生态优势因商家本就生长在淘宝 海外销售额好评粉丝累积至原有淘宝店铺 [23][24][25] - 差异化核心是在丰富性基础上提供确定性 有海量非标有设计感商品 非单纯追求低价 [26] - 通过中央算法提供价格时效服务确定性 如商品入库前算法计算任意组合打包重量体积给出确定运费 [27][28] - 物流网络开放与菜鸟顺丰等合作 AIDC物流部管理合作公司确保价格时效服务符合标准 [30] 集团内部协同机制 - 全球化是阿里核心战略之一 打通国内和海外电商用好两种资源形成合力 [35] - AIDC和淘天合作更紧密 淘宝出海适合协同推进 如招商和行业联动使命一致帮助淘系商家增长 [37][39] - 协同机制包括设立一致业绩目标 如大服饰品类招商设定商家渗透率指标由淘天国内团队和阿里国际团队共同承担 [42] 与速卖通Lazada的协同互补 - 绝大部分是合作与协同 互补远大于内部竞争 因全球化市场是蓝海 [45] - 物流协同体现为AIDC物流部横向打通 与速卖通物流部同一大部门仓储统一管理 如双11期间整合所有平台订单量共同包机降成本 [46] - 商品协同体现为速卖通引入淘宝优势品类如服饰 天猫品牌商家一键入驻Lazada平台 [47] - 市场差异明显 速卖通主力市场在欧美 淘宝出海核心区域在基于华人文化圈的亚洲及澳洲加拿大等 华人用户占比超80% [49][51] 业务模式与成本优势 - 非全托管模式 为内贸商家提供一键出海方案 商家无需重新开店上架商品组建海外团队或海外备货 [54] - 显性成本风险较低 商家无需投入运营成本人力成本 无需承担库存风险资金压力 [56][57][58] - 确收GMV优势因海外退货率低 平台提供退货保障由保险公司承保 商家无需处理跨境退货流程和承担逆向物流处理成本 [59][61] - 佣金比例4%-10%参考行业利润率和商家在天猫平台已有收费标准 包含跨境物流营销引流支付本地化翻译退货保障等服务 [62][63][64] 平台投入与增长目标 - 平台在商家和消费者两侧大量投入 商家侧投入用于覆盖履约成本如物流退货 目标尽快达到收支平衡 [65][67] - 用户侧补贴用于市场传播和新用户权益 如双11的10亿补贴 后续投入量级比去年更大 [67] - 核心目标是用户数和成交规模 希望未来三年增速持续保持两位数 [69][70]
淘宝出海,不想卷全托管了
虎嗅· 2025-09-23 13:13
业务加速背景 - 淘宝出海业务自2015年存在 但去年开始加速 今年4月财年起新用户同比增速超200% [2] - 加速核心原因是履约确定性、支付注册门槛、用户数据三方面出现拐点 集团内部组织更紧密且共背业绩目标 [2] - 业务模式为"一键出海" 收取淘天商家4%-10%佣金 解决物流、售后、客服环节 非全托管模式 [2] 关键拐点与基础设施 - 履约确定性提升因直邮网络建设 2023年底至2024年初基础设施成熟 直邮订单占比在许多市场超50% [5][6] - 中央算法模型成熟是关键 2022-2023年验证并规模化 能预估多件商品打包后的重量、体积和运费 [6] - 支付与注册门槛降低 海外用户可用社交账号一键登录和本地信用卡支付 2023年底开始实施 [6] - 新用户增速从今年4月到8月同比达200% 一半以上为外语用户 [7] - 老用户购买频次变高 新注册用户下单比例提升 验证转化率提升 [8] 发展历程与行业拓展 - 全球增长计划从去年8月启动 分阶段推进 [10] - 首先从大服饰品类切入 因服饰是淘宝优势品类且海外退货率低 [11] - 2024年双11前扩展至全品类 包括3C数码、家居、运动户外、快消等 针对不同行业设计不同佣金费率 [11] - 签约出海商家超100万 用时约10个月 最初目标为50%商品可被包邮服务覆盖 [12][14][15] 核心壁垒与差异化 - 商家生态是核心壁垒 商家生长在淘宝 海外生意累积在原有店铺 用户资产不被分割 [16] - 最差异化价值是在商品丰富性基础上提供确定性 淘宝有海量非标品 如服饰 输出多元供给能力 [17] - 通过中央算法为几十亿商品提供物流价格、时效、服务体验的确定性 [18] - 价格确定性体现为算法计算任意商品组合打包后的重量和体积 给出确定运费 [19] - 时效确定性体现为整个物流链路节点可计算和预测 [19] - 服务确定性包括配送前电话预约、上门时间协调等标准化流程 [19] 物流合作与管理 - 物流网络开放 与菜鸟、顺丰等多服务商合作 [21] - AIDC物流部管理合作公司 确保价格、时效、服务符合标准 有问题追责机制 [21] - 不同地区时效性有差异 亚洲市场比澳洲、加拿大等更远市场快 [22] 模式成本与规模效应 - 业务模型成本结构不同 淘宝覆盖多种价格带和商品组合 可消化和摊薄物流成本 [24] - 跨境物流成本固定 低价商品物流费用占比更高 [24] - 平台通过算法将不同订单打包 提高包裹运输效率 优化成本结构 [48] - 平台在商家和消费者两侧做大量投入 物流成本可能占20%到30% [48] 集团协同与组织架构 - 全球化是阿里核心战略之一 公司提出打通国内和海外电商 形成发展合力 [25] - AIDC和淘天合作更紧密 淘宝出海适合协同推进 [26] - 协同体现在招商和行业联动 使命一致为帮助淘系商家增长 海外销售额累计到国内店铺 [28] - 组织模式为协同作战 非成立新部门 产品技术底座共享 [30] - 设立一致业绩目标 如商家渗透率指标 由淘天国内团队和阿里国际团队共同承担 [31] 内部协同与市场差异化 - 淘宝出海与速卖通、Lazada互补远大于内部竞争 [33] - 物流协同体现为AIDC物流部横向打通 仓储统一管理 双11期间整合订单量共同包机 [34] - 商品协同体现为速卖通引入淘宝优势品类 天猫品牌商家一键入驻Lazada [34] - 市场差异明显 速卖通主力市场在欧美 淘宝出海核心区域基于华人文化圈的亚洲及澳洲、加拿大等 [36] - 用户中华人占比超80% 商品供给、品牌定位、目标人群、核心价位段与速卖通有本质区别 [37][38] 商家成本与风险比较 - 淘宝出海模式为商家节省运营成本 无需重新注册店铺、上架商品、组建海外团队 [41] - 节省库存风险 无需备货海外仓 避免滞销成本 [41] - 节省资金压力 无需占用途程资金 [42] - 海外订单基本为确收GMV 因退货率低且平台提供退货保障 节省逆向物流和人力和再处理成本 [45] - 商家支付类目佣金 天猫商家整体服务费范围在4%到10% 覆盖跨境物流、营销引流、支付、本地化翻译、退货保障等 [46][47] 平台投入与盈利目标 - 平台在商家侧投入覆盖履约成本 如物流、退货 目标尽快达到收支平衡 [49] - 用户侧补贴用于市场传播和新用户权益 如双11的10亿补贴 投入持续且加大力度 [49] - 用户侧补贴不是亏钱价格战 是健康投资模型 因用户质量高会持续复购 [49] - 核心目标为用户数和成交规模 希望未来三年增速持续保持两位数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