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象金融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极端特大暴雨后,超大城市的安全韧性探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9:17
城市安全韧性建设进展 - 深圳通过多部门协作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包括修订应急预案 开展防汛演练 推动5000多处地下空间防汛能力提升 [1][3] - 2024年新增综合管廊35公里 海绵城市60平方公里 整治易涝点18处 2025年计划新增供水能力70万立方米/日 [2] - 建成421个雨量站和329个水文测站 实现1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水情监测全覆盖 洪水预见期从1小时提升至3小时 [4] 监测预警技术创新 - 创新"5025网格+气象"防灾模式 建立五级网格体系 实现预警信息零时差直达综合网格 [4] - 采用"预报+科普"服务模式 近三年累计服务市民超40亿人次 [4] - 建成9大领域排水防涝模型 计划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内涝预测精度 [4] 城中村气候韧性试点 - 针对全市1892个城中村单元(建筑面积2.2亿㎡ 容纳1012万人 占常住人口57.6%)开展气候韧性社区试点 [8] - 试点聚焦气候风险精准画像 引入自然解决方案(NbS) 建立共建共享治理模式 [8][9] - 通过植被缓冲带 透水铺装等生态设施提升雨水调蓄能力 降低热岛效应 [8] 风险减量机制创新 - 成立深圳气象保险联合创新中心 推动气象大数据与保险精算模型融合 [9] - 计划三年内建成线上风险管理平台 打造全国示范性气象金融保险应用场景 [9] - 采用"警保联动"应急模式 运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查 引导受困车辆转移 [10] 韧性城市系统化建设 - 构建"风险识别—过程防控—措施落地—预案迭代"闭环体系 重点防控自然灾害和大型活动两类核心风险场景 [11][12] - 通过信息化实现数据互通 减少跨部门协调中的效率损耗 [13] - 建立专门统筹主体处理非紧急高频跨部门问题 形成与应急管理局分工协作的治理格局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