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花生

搜索文档
以赛赋能 以会兴业 以节聚气——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侧记
河南日报· 2025-09-23 23:56
秋分时节,硕果盈枝。9月23日,灵宝市焦村镇,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活动隆重启幕。锣 鼓声、欢笑声如潮水般涌起,汇聚成一片喜庆的海洋。 今年河南的主会场活动跳出传统节庆模式,创新融合"一赛"(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一会"("豫 农优品+美豫名品"展销会)"一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三大主题,联动上演、彼此赋能,打造出一场可 看、可玩、可体验、可共鸣的丰收嘉年华。 赛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23日晚7时,焦村镇体育公园篮球场内灯火通明,河南"村BA"总决赛开幕式火热启动,看台上座无虚 席,掌声与呐喊声不绝于耳。 电商直播间首次嵌入丰收大集,主播们热情洋溢,面向全国网友推介河南好物。线上订单接连不断,为 线下展销装上"数字翅膀"。 展会不仅是产品的舞台,更是智慧对接、商机勃发的平台。 智能农机展区内,最新款的植保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东方红拖拉机等"硬核装备"吸引了大批农人驻 足咨询。 焦村镇桃树种植户孙大哥对一架植保无人机产生浓厚兴趣:"这机器打药效果咋样?一亩地多久能完 成?"展台负责人卫岩磊耐心讲解,并与他约定会后实地试飞。 焦村镇曾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等 ...
推进乡村振兴上台阶
经济日报· 2025-07-27 22:19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 - 河南将乡村振兴作为核心战略,通过产业强基、文化铸魂、治理增效三大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粮食安全方面,河南维持8500万亩小麦、5700万亩玉米和2000万亩花生的种植规模,巩固"中原粮仓"地位 [1] - 农业基础设施包括8759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亿斤仓容,支撑1300多亿斤年总产量 [1] 农业产业化发展 - 产业链延伸成效显著,永城面品、正阳花生、台前羽绒等案例实现初级农产品向终端消费品转化 [1] - 农业加工环节创造附加值,使农民在价值链上获得更多收益 [1] - 全程机械化和数字农业技术为产能提供硬核支撑 [1] 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 - 郏县217个传统村落实施连片保护,采用"五个一"机制进行活态利用 [1] - 李渡口村年旅游收入达800万元,临沣寨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 [1] - 文化振兴策略有效缓解乡村"空心化"问题,促进人口结构年轻化 [1] 基层治理创新 - 叶县采用"353"攻坚法,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帮扶128户特殊困难家庭 [2] - 孟州东田丈村党支部改造闲置校舍为食品车间,带动集体经济年增5万元 [2] - "四议两公开"制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群众参与率超90% [2] 数字治理体系建设 - 整合数字平台、网格管理、议事协商等创新方式构建"一网统管"体系 [2] - 公共服务实现精准直达,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2] - 富民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
“智造+直播”助力河南正阳花生产业蝶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2 00:40
花生产业链布局 - 正阳县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带动周边花生种植,形成全产业链布局[1] - 上游连接160万亩花生种植基地通过订单农业助农增收,下游以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1] - 2021年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产业综合收入320亿元[1] 精深加工发展 - 全县培育30家本地花生精深加工企业,开发休闲花生、花生油等50多种产品[1] - 年加工产值突破50亿元,实现从田间原料到终端商品的价值跃升[1] - 企业通过4条生产线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涵盖泡椒花生、卤水花生等品类[1] 电商与数字化升级 - 某企业70%产品通过线上销售,单日销量达1.5万单,研发麻辣脆片等20多种网红零食[2] - 直播电商单日最高销售额达百万元,重点打造正阳吊炉花生品牌[2] - 构建线上产销一体化平台推动全链条数字化升级,种植面积占河南省9%[2] 产业规模与地位 - 正阳县花生年产量突破50万吨,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2] - 已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从田间作物到百亿产业的转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