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标准物质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监管总局:前7个月我国新增标准物质549项 累计逾1.9万项
央视网· 2025-08-07 03:23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国家标准物质累计批准发布19007项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1] - 1-7月新批准标准物质549项 同比增长56% 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1] 应用领域发展格局 - 传统领域环境监测1-7月批准205项 占比37.3% 同比增长64% 保持基本盘地位 [1] - 新兴领域高端生物医药和新型半导体制造处于量质爬升阶段 解决关键计量技术难题 [1] - 基因编辑育种标准物质实现肉牛基因可控品种可溯性状可评产业可管 [1] - 高纯氮气体标准物质用于先进制程集成电路开发 保障半导体产业链安全可控 [1] 市场主体结构特征 - 企业研制标准物质401项占比73% 同比增长68.5% 均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2] - 科研事业单位研制148项占比27% 同比增长29.8% 含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1项 [2] - 科研单位聚焦高端测量需求 一级标准物质技术指标达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2] 区域分布集中度 - 华北地区批准标准物质244项占比44.4% 同比增长165.2% 显现集群效应 [2] - 北京依托科研资源优势数量领先 在食品安全监测和钢铁制造检测领域形成区域特色 [2] - 华北地区科研单位与企业研制数量相当 各自聚焦细分需求提升质量 [2]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强标准物质能力建设 推动民生急盼产业急需的研制生产 [2] -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计量支撑 [2]
前7个月我国新增标准物质549项 累计逾1.9万项
央视网· 2025-08-07 03:23
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 国家标准物质累计批准发布19007项 国际计量互认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1] - 1—7月新批准标准物质549项 同比增长56% 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1] 应用领域分布特征 - 传统环境监测领域批准标准物质205项 占比37.3% 同比增长64% 维持基本盘地位 [1] - 新兴领域包括高端生物医药与新型半导体制造 虽处量质爬升阶段但解决关键计量技术难题 [1] - 基因编辑育种标准物质实现肉牛基因可控和品种可溯 半导体用高纯氮气体标准物质保障产业链安全可控 [1] 市场主体研制格局 - 企业研制标准物质401项 占比73% 同比增长68.5% 全部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2] - 科研事业单位研制148项 占比27% 同比增长29.8% 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1项 二级117项 [2] - 科研单位聚焦高端测量需求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全部由其研制 技术指标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2] 区域集群发展现状 - 华北地区批准标准物质244项 占比44.4% 同比增长165.2% 集中度较高显现集群效应 [2] - 北京依托科研资源优势数量领先 在食品安全监测和钢铁制造检测领域形成区域特色 [2] - 华北地区科研单位与企业研制数量相当 各自立足科研成果与产业优势提升质量 [2]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强标准物质能力建设 推动民生急盼与产业急需领域研制 [2]
市场监管总局扩大标准物质行政审批改革试点范围 大幅缩短审批时限
快讯· 2025-07-16 08:03
行政审批改革试点 - 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在上海市、四川省、湖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布局开展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行政审批改革试点 [1] - 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行政审批权由市场监管总局下放至上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 [1] 改革影响 - 下放行政审批权可大幅缩短审批时限,及时响应市场和产业发展对标准物质的需求 [1] - 助力企业加快产品迭代和上市速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1] - 激发民营企业市场活力,营造"敢干、敢闯、敢投"的浓厚氛围 [1] 产业链发展 - 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加入标准物质产业链 [1] - 提升先进科技成果向现实计量实力的转化效率 [1] - 提高我国标准物质自主可控水平,满足各领域精准测量活动对高端标准物质的需求 [1] 计量能力建设 - 标准物质是国家计量能力建设的关键要素 [1] - 改革有助于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根基 [1]
《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计量能力
环球网· 2025-06-15 00:56
政策文件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制造业计量领域的首个政策性文件 [1] - 发文机关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文字号工信部科(2025)132号,发布日期2025-06-13 [2] - 文件分类为产业政策,旨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支撑 [2][4] 核心目标与规划 - 围绕强化计量供给、深化应用赋能、推进创新升级三大板块部署14项重点任务 [4] - 目标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4] - 计划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4] - 展望2030年实现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支撑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 [4] 具体实施举措 - 技术层面: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解决新兴领域"测不了、测不准"难题 [5] - 供给层面:加速高端计量器具研发,完善技术规范体系,培育仪器仪表企业 [5] - 应用层面: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检定服务,建设高水平技术服务机构 [5] - 升级层面:推动AI/大数据数智化改造,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实现绿色转型 [5] 政策意义 - 文件是对《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积极响应 [5] - 标志着制造业向更精密、更智能、更绿色方向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5] - 将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注入计量动力 [5]
工信部明确制造业计量领域发展14项重点任务
新华财经· 2025-06-13 09:14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14项重点任务,旨在强化计量有效供给、深化应用赋能、推进创新升级 [1] - 计量技术贯穿制造业全流程,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试验使用等环节,涵盖计量器具研制检定校准维修咨询培训等 [1] 计量有效供给重点任务 - 突破新兴领域量值溯源传递方法,研发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计量器具,加强中试验证提升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 [2] - 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形成全寿命周期监管能力 [2] - 分类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推动与先进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协同发展 [2] - 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2][3] - 培养复合型计量人才,完善评价保障激励机制 [2] 计量创新升级方向 -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推进计量标准装置服务数智化改造,建立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3] - 推广低碳计量器具标准物质,研究碳计量技术体系,推行电子证书 [3] 2027年发展目标 - 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3] -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标准物质,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3] - 技术服务网络基本覆盖重要产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提升 [3] 政策实施保障 - 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推进宣贯培训 [3] - 从组织实施资源投入行业指导国际合作四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3]
工信部: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快讯· 2025-06-13 02:18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总体目标 - 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 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1][3] - 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推动建设10家以上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1][3] - 到2030年实现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1][3] 计量技术突破方向 - 聚焦量子 人工智能 新材料 新能源等领域解决"测不了 测不全 测不准 测不快"难题 [4] - 研究量子计量 数字化模拟测量 动态量和极值量等综合参量测量技术 [4] - 开展工况环境的在线 动态 实时 远程 多参数校准技术研究 [4] 高端计量器具与标准物质发展 - 研发高精度 集成化 智能化计量器具 提升芯片 操作系统等数字技术产品集成应用水平 [5] - 加快化工 石化 钢铁等12个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6] - 编制标准物质发展目录 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不确定度水平 [6] 仪器仪表产业培育 - 培育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高端计量器具龙头企业 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 打造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7] - 对标国外先进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7] 计量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 提供驻厂 驻园区等就近校准服务 [8] - 运用"互联网+计量"模式建设高效服务网络 推动计量机构"随企出海" [11] - 加强计量检定服务 依法执行强制检定目录要求 [9] 计量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升级 - 应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建设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实现计量数据智能化采集 [12] - 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 研究碳计量技术支撑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13] - 推进计量资源网络化连接 实现与制造过程 质量管控一体化 [12] 政策与资源保障 - 实施制造业技术基础提升专项 推动自主计量器具纳入首台(套)目录 [14] - 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融资力度 允许企业新购计量器具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 [15] - 鼓励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完善企业计量投入普惠性政策 [15]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建立国际化计量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 参与国际计量比对 [16] - 引进海外高层次计量人才 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7] - 培养熟悉产业与计量技术的综合型 应用型人才 [7]
2025年中国标准物质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5-31 13:52
标准物质行业概述 - 标准物质作为分析测量行业的"量具",在校准仪器、评价方法、质量控制等领域不可或缺 [1] - 具有特性稳定、均匀性高、量值可溯源至国际单位等六大核心特点 [7] - 产业链上游为高纯度化学品/生物样本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覆盖制药/食品检测/半导体等应用 [8][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标准物质市场规模预计达41.58亿元,2019-2024年CAGR为6.67% [13][14] - 环境与食品、医药与临床等民生相关细分领域增长最快 [13] - 检验检测服务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4264.8亿元,2018-2023年CAGR达10.53% [11][12] 竞争格局 - 行业三大竞争者:各国官方检测机构(如NIST)、国际集团(如Merck)、本土企业(如坛墨质检) [15][17] - 本土企业坛墨质检2024年营收1.92亿元,标准物质业务占比97.48% [18][19] - 国内企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质量与国际接轨 [15] 区域与产业链分析 - 华北/华东等区域市场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34] - 上游原材料技术壁垒高,下游检测行业受政策推动持续扩容 [8][11] 未来趋势 - 2025-2031年行业技术方向聚焦提纯工艺与计量学创新 [35] - 预计产能/需求量/市场规模将保持6%以上复合增速 [35][37] 研究方法 - 采用SCP/SWOT/PEST等模型,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 [2][4] - 数据来源包括一手调研与二手资料清洗 [25]
2025年中国标准物质行业概述、市场规模及整体发展形势研判:新的生产者和国产标准物质的数量持续增加,市场规模仍保持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8 01:33
标准物质行业定义及特性 - 标准物质是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特性的物质,用于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在化学、生物、环境、医药等领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2] - 标准物质是科学服务行业的子行业,其特性包括准确性、均匀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是科研、工业及质量控制领域的基准工具 [2] 标准物质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标准物质市场规模达41.58亿元,较2020年的33.16亿元增长25.4%,预计2025年将增至44.21亿元 [4][6] - 环境和食品标准物质占主导地位,2024年市场规模26.59亿元(占比超60%),2025年有望达28.35亿元 [6] - 行业快速发展,国产标准物质生产者和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满足多样化需求 [1][4] 标准物质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高纯度化学试剂、生物原料、稳定同位素、精密仪器及包装材料供应商 [8] - 中游为标准物质研发生产,下游为检验检测行业,应用于医药、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 [8] - 2024年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总数约55705家,经营收入4781.13亿元,推动标准物质需求增长 [10] 标准物质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三大竞争者:各国官方检测机构、国际集团公司(如NIST、IRMM)、中国本土企业(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坛墨质检) [15][16] - 本土民营企业包括坛墨质检(产品50万余种)、曼哈格(215个GBM(B)二级标准物质)、阿尔塔(3万余种标准物质)等 [16][18][21] - 安谱实验2023年营收5.19亿元(净利润0.56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2.69亿元(净利润0.28亿元) [19] 标准物质行业发展趋势 - 本土标准物质体系与国际接轨,生产者和有证标准物质数量持续增加,质量显著提升 [24] - 未来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覆盖领域扩展至临床化学分析、药物成分分析、环境监测等13大领域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