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械车位
icon
搜索文档
老旧机械车位遭遇“身材焦虑”
北京晚报· 2025-09-25 08:50
机械车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体停车位,本质上是通过对空间的利用,增加更多车位,从而缓解 停车难题。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许多机械车位建成于一二十年前,当时遵循的汽车车身尺寸、重量 的设计标准,早已跟不上汽车的更新换代。许多新车因为超高、超宽、超重,根本无法停进这种机械车 位里。早年按"苗条身材"设计的机械车位,如今该如何"增肥"呢? 新改造的银岛商务楼机械车位提高了使用率。 样本 车位"增肥"颇受欢迎 银岛商务楼位于月坛南街32号,楼内不少公司的员工都有停车的需求。商务楼附近的小区大多建成于 2000年前后,因为小区内车位紧张,停车需求也长期处于高位。商务楼内原有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建 于十多年前,不仅车位尺寸小、数量少,设备老化更是让很多居民和上班族"望楼兴叹"。为改善这一状 况,西城区相关部门多次组织产权单位、设计方和施工团队开展现场调研,最终确定了"原拆原建、改 造提升"的实施方案,在不扩大原有占地面积的前提下,对停车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 今年6月,新改造的银岛商务楼立体停车楼正式"上线":共提供车位104个,较改造前增加了53个。为了 适应越来越多的SUV和大空间车型,新车位的宽度和长度都做了 ...
标准过时、尺寸不足、设备老化,老旧机械车位改造迫在眉睫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5 04:5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银岛商务楼机械车位 今年6月,新改造的银岛商务楼立体停车楼正式"上线":共提供车位104个,较改造前增加了53个。为了 适应越来越多的SUV和大空间车型,新车位的宽度和长度都做了扩展,普通轿车、商务车甚至无障碍车 位都有了"专属空间"。 车位"增肥"颇受欢迎 银岛商务楼位于月坛南街32号,楼内不少公司的员工都有停车的需求。商务楼附近的小区大多建成于 2000年前后,因为小区内车位紧张,停车需求也长期处于高位。商务楼内原有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建 于十多年前,不仅车位尺寸小、数量少,设备老化更是让很多居民和上班族"望楼兴叹"。为改善这一状 况,西城区相关部门多次组织产权单位、设计方和施工团队开展现场调研,最终确定了"原拆原建、改 造提升"的实施方案,在不扩大原有占地面积的前提下,对停车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 机械车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体停车位,本质上是通过对空间的利用,增加更多车位,从而缓解 停车难题。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许多机械车位建成于一二十年前,当时遵照的设计标准,早已跟不 上汽车的更新换代。许多新车因为超高、超宽、超重,根本无法停进这种机械车位里。早年按"苗条身 材"设计的 ...
怎样“唤醒”闲置机械车位
经济日报· 2025-09-23 22:15
机械车位之所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一方面是设计标准老化,滞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当前许多机械车 位的设计是基于10年前的标准,在空间、承重等方面的标准都已无法契合今天的停车需求。另一方面也 不能忽视部分建筑开发商铺设机械车位时的敷衍塞责,导致其不好用、不能用。当前,城市更新正在推 进中,盘活闲置资源,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点工作。一些地方将机械车位的更新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规 划,着力"唤醒"闲置机械车位,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机械车位牵涉多方,审批流程较为复杂,资金需求量大。要"唤醒"闲置机械车位,各地还得在土地、资 金、政策等方面创造条件,并积极进行机制创新,比如通过政企合作,为机械车位的改造和运营提供资 金、技术和管理服务,确保机械车位能够长久有效地发挥作用。 从具体改造方向上来看,首先要拓展机械车位的容量空间,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确保机械车位能够 满足基本需求。智能化改造是"唤醒"闲置机械车位的重要方向。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智 能管理系统,在车辆识别、车位指引、车辆停放等环节实现智能调节和操作,为车主创造更加便利、智 慧的停车条件。当然,面对变化了的汽车产业,机械车库的设计标准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相 ...
人人喊打的立体车位,终于要活不下去了?
虎嗅· 2025-08-30 02:00
行业历史表现 - 机械车位因构造硬核和空间狭小成为新手噩梦并广泛分布于各种公共场合 [1] - 行业在过去十几年中越来越多出现在大街小巷 [1] 当前市场状况 - 最近几年机械车位市场表现突然腰斩 [1] - 行业几乎已经到达凉凉边缘 [1]
人人喊打的机械车位,终于活不下去了
36氪· 2025-08-19 10:36
行业市场表现 - 机械式停车设备国内销售额和新增泊位数自2020年起连续四年下滑 跌至巅峰时期一半以下 [5] - 行业面临发展前景堪忧的挑战 需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寻求出口机会 [7][8] 产品设计缺陷 - 机械车位宽度限制为1.85米 远低于标准划线车位的2.5米宽度 导致停车难度极高 [20][22] - 两侧采用硬质方钢结构 极易造成车辆轮毂刮损 且需严格直线倒入 [23][24] - 新能源车宽度普遍增加(部分车型达2米) 进一步加剧与机械车位尺寸的不匹配 [24] 政策与执行矛盾 - 政策要求新建住宅每户配0.7-2.2个车位 商场每100m²至少配0.4个车位 [31][32] - 杭州明确规定新建住宅禁用机械车位 商场使用比例不得超过30% 其他建筑不超过50% [33] - 开发商为通过验收而采用机械车位充数 但缺乏后续维护投入 [35][36][40] 实际运营问题 - 超八成机械车位未配备辅助操作人员 导致停车效率低下且风险增加 [38][40] - 设备缺乏维护保养 频发硬件失效导致车辆坠落事故 [42] - 部分开发商采用租赁设备或空架方式应付验收 成本约3000-5000元/车位 [45] 用户反馈与市场趋势 - 超九成车主对机械车位持负面态度 主要抱怨停车难度和车辆损伤风险 [12][14] - 多地停车场开始拆除机械车位并恢复为普通划线车位 [50] - 自动化程度高、体验良好的立体车库仍受用户欢迎 证明技术本身并非问题核心 [53][56]
人人喊打的机械车位,终于活不下去了
虎嗅APP· 2025-08-18 09:47
机械车位行业现状 - 机械式停车设备国内销售额及新增泊位数连续4年下滑 2020年巅峰期水平已跌至不足一半[5] - 行业面临市场萎缩困境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呼吁加大研发力度并拓展出口机会[7] 机械车位设计缺陷 - 主流升降横移式机械车位宽度限制1.85米 远窄于标准划线车位2.5米宽度[14][17] - 两侧采用硬质方钢结构 停车容错率极低 易造成轮毂刮擦[18] - 新能源车宽度普遍突破2米 与机械车位兼容性持续恶化[19] 政策与执行矛盾 - 杭州等城市新建住宅禁止使用机械车位 商场机械车位占比上限30%[28] - 开发商为满足最低车位配建指标(如住宅0.7-2.2个/户 商场0.4个/100m²)违规采用机械车位[27][29] - 部分商场验收后拆除机械车位或仅搭建临时框架应付检查 单车位成本3000-5000元[38] 运营维护问题 - 超八成机械车位缺乏操作辅助人员 立体功能形同虚设[33] - 设备维护缺失导致硬件故障频发 存在车辆坠落风险[34] - 实际使用中机械车位平均闲置率达42% 多数沦为低效平面车位[48] 用户需求与改进方向 - 全自动立体车库接受度较高 用户主动打卡现象普遍[44] - 有效解决停车痛点的智能机械车位存在明确市场需求[46]
人人喊打的机械车位,终于活不下去了
虎嗅· 2025-08-17 23:47
行业现状 - 机械式停车设备在国内销售额和新增泊位数连续4年下滑 2020年至今已跌至巅峰时期一半以下 [4] - 立体车位对开发商吸引力快速减弱 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5][6] - 行业协会呼吁加大研发力度并拓展出口市场以提升竞争力 [6] 产品设计缺陷 - 机械车位普遍采用升降横移式设计 宽度限制仅1.85米 远低于标准划线车位的2.5米 [16][20] - 车身宽度限制与主流新能源车尺寸冲突(如5米长/3米轴距/2米宽的车型)导致停车困难 [23] - 刚性方钢结构易造成轮毂刮擦 停车过程需精准操作 用户体验差 [21][25] 政策与执行矛盾 - 地方政府对新建建筑车位配比有强制要求(如杭州住宅每户0.7-2.2个 商场每100m²需0.4个)但未强制机械车位占比 [31][32] - 部分城市明确限制机械车位使用比例(如杭州住宅禁用 商场≤30% 其他建筑≤50%) [34] - 开发商为达标验收采用机械车位 但存在租用设备或搭建临时架子的应付行为 [48] 运营维护问题 - 多数商场未配备操作人员 破损设备缺乏维护 导致机械车位实际无法升降 [41][42] - 硬件失效事故频发 存在车辆坠落风险 [43] - 低效维护使机械车位沦为"难停的平面车位" 未能缓解停车紧张 [49][50] 用户反馈与市场趋势 - 社交平台用户普遍对机械车位体验负面 主要抱怨集中在设计缺陷和维护不足 [8][10] - 高端自动化立体车库受用户欢迎 证明技术改进可提升接受度 [55][56] - 行业销量下滑反映开发商和用户双重不认可 市场进入萎缩周期 [52]
机械车位该升级了
经济日报· 2025-06-11 22:15
机械车位行业现状 - 机械车位对车辆大小和重量限制较高,倒车操作难,难以适应汽车市场"越造越大"的趋势 [1] - 新能源车的电池布局、车身结构等特性加剧了停放限制,且难以满足充电需求 [1] - 机械车位是开发商固定资产,改造涉及多部门审批,流程繁琐、成本高企 [1] - 机械车位建设维护成本较高,部分楼层故障后因改造投入大而被搁置 [1] 行业问题与矛盾 - 基础设施建设与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存在矛盾,导致机械车位建而不用 [1] - 2015年发布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近10年未作重大调整,已落后于当前主流新能源车型标准 [1] 行业改进方向 - 加快停车充电一体化设备研发推广,预留新能源车充电接口 [1] - 扩大停车位尺寸,提高载重能力以匹配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 - 淘汰年久失修的机械车位,解决钢架锈蚀、机油泄漏等安全隐患 [2] -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广AGV机器人搬运、垂直升降等智能车库技术 [2] - 采用智能感应系统和监控报警设备,增强车位适应性和安全性 [2] 政策与运营优化 -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改进跨部门协同工作方式 [2] - 优化停车设施布局建设,协调开发商、物业、业主等资源 [2] - 探索"政府补贴+业主众筹+专业运营"模式,引入第三方管理公司降低运维成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