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

搜索文档
厦门金融监管局:警惕“非法中介” 做好“四要四不要”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27
近年来,金融消费市场快速发展。部分不法中介机构以"代理退保""代理理赔""代理销售"为幌子,通过 虚假承诺、编造证据等手段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厦门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警惕保险领 域"非法中介"的风险提示》,对常见的非法中介陷阱进行了详细剖析。 "全额退保"陷阱 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电话短信等渠道,宣称"可协助全额退保""不成功不收费",诱导金融消费者委 托其办理退保业务。他们往往教唆金融消费者编造销售误导证据,通过恶意投诉、舆论造势等方式要求 保险公司提高退保金额。但实际上,不法分子通常收取退保金额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手续费,甚至 以"定金""保证金"名义骗取前期费用,金融消费者最终损失远超正常退保,同时失去原有保险保障,甚 至可能因伪造证据被追究法律责任。 "人伤黄牛"套路 这类不法分子通常在事故现场或医院附近主动接触受害人,以"高额赔偿""快速理赔"为诱饵,诱导受害 人委托其代理。他们活跃于交通事故、工伤等理赔案件中,通过伪造医疗证明、困难证明、夸大伤情等 方式要求保险公司提高赔偿金额。在此过程中,金融消费者不仅支付高额费用,甚至个人敏感信息(如 身份证、银行卡号)被不法分子转卖用于诈骗、借贷等 ...
吉林金融监管局:部分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存在非法经营的风险
北京商报· 2025-08-01 11:45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风险 -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运作模式和监管环境与商业保险存在差异,消费者可能面临一系列风险 [1] - 部分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由未经授权的组织或机构办理,存在非法经营风险 [2] - 消费者在购买统筹险时应核查销售方资质和合法性,避免陷入非法保险陷阱 [2] 理赔不确定性 -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条款可能与商业保险存在差异,导致理赔时条款理解不清、流程复杂 [2] - 部分业务因资金不足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理赔困难甚至拒绝赔付,影响消费者权益 [2] 信息不对称问题 - 销售方可能夸大保障范围和赔付能力,隐瞒重要条款和限制条件,误导消费者 [2] -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保障范围、赔付标准、免责条款等重要信息 [2] 消费者防范措施 - 消费者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盲目跟风或冲动购买 [3] - 通过"金事通"APP查询合法车险保单信息,或向保险公司官方客服咨询确认 [3] - 关注监管部门公告和警示信息,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风险 [3] 业务定位与评估 -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能满足特定群体风险保障需求,但消费者需谨慎评估风险和合法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