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文化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何秀超:创新提升服务贸易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9-25 23:56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导向 - 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自贸试验区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先行先试[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国办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 - 服务贸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需加快创新发展并找准发力方向[1] 服务贸易基本特征与全球趋势 - 服务贸易以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为基本要素 具有无形、不可分离和不可存储的特征[2] - 2024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达8.69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9%[2] -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4.64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8.3%[2] - 数字化浪潮助推远程教育、金融科技、数字文化产品等新业态成长[2] - 区域经贸合作深化推动服务领域规则对接和标准互认[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今年前7个月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 同比增长8.2%[3]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接近四成 顺差持续扩大[3] - 上半年旅行服务进出口达1.1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 为第一大领域[3] - 2025年服贸会吸引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3] - 近50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 达成大量跨境合作协议[3] 服务贸易发展挑战 - 服务贸易长期存在逆差 尤其在运输、旅行等传统服务领域逆差较大[4] - 金融服务、法律咨询、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4]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的战略意义 -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是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4] - 需在规则设置、标准制定和品牌塑造方面提升国际话语权[4] - 服务贸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 发挥纽带作用提高对外开放质量[5] - 应扩大优质服务进口满足消费升级 促进高端服务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6]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拓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6] - 区块链提升跨境支付透明度与安全性 人工智能推动智慧物流发展[6] - 2025年服贸会展示"数字贸易港"等数智化农粮供应链创新成果[6] - 绿色服务贸易涵盖节能环保、碳排放管理、生态治理等领域[6] - 绿色服务贸易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实现可持续发展[6] 服务贸易发展路径 - 打造人力资源、教育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增长点[7] - 支持金融、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7] - 培育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数字制造外包等新模式[7] - 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创新服务供给 培育数字化服务示范企业[8] -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服务业 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8] - 推动服务贸易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 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8] - 优化保税监管模式 支持综合保税区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8] - 研究制定绿色服务进出口指导目录 明确绿色金融等发展方向[9] - 建设绿色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拓展碳交易机制等合作项目[9] - 加强规则对接和规制协调 高质量实施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9] - 实施服务贸易标准化行动计划 加快制定服务贸易领域标准[9] - 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9]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9-25 22:14
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 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先 行先试,有序推进服务市场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高水平对外 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国办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 量发展的意见》,旨在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调 整,必须把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找准发力方向。 基本内涵与发展趋势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商品进行跨国交换的经济活动,具有无形、不可分离和不可存储的特征,核心是 以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为基本要素的服务交易。在全球贸易格局加速演变的今天,服务贸易不仅是 知识扩散、信息传播和技术转移的重要渠道,更被视为一国贸易结构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 要标志。 从全球视角看,服务贸易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上升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强大韧性,推动世界经济复 苏和 ...
经济日报:供需合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6-26 22:4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部分企业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 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运营及本地化服务方面能力不足 [1] - 兼具文化素养 技术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1] - 数字文化产品创新性有待提高 部分产品对中华文化内涵挖掘尚浅 简单的符号堆砌难以引起共鸣 [1] - 欧美 日韩等国家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起步早 发展成熟 我国企业文化品牌溢价能力较低 价值链条延伸受阻 [1] 发展策略 产品与人才 - 推出高质量数字文化精品 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数字文化产品创新性与科技含量 [1] -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打造更具中国特色 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例如《黑神话:悟空》凭借独特文化内涵与高品质制作在全球市场引发关注 [1] - 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海外市场调研 深入了解目标市场文化背景 消费习惯等 制定精准市场策略 提高本地化运营水平 [1] 市场与消费 - 推进文化贸易提质升级 支持游戏出海 赋能数字贸易强省建设 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出海强大合力 [1] -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加强宣传推广 提升消费者对数字文化产业的认知度与认同感 形成良好的国内消费市场氛围 [1] - 鼓励高校开设数字文化国际传播课程 支持社交媒体达人 留学生等群体成为民间文化使者 强化年轻一代的跨文化沟通及影响力 [1] - 鼓励海外用户建设文化产品社区 将受众体验反馈纳入创作循环 形成双向滋养 [1]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上线
快讯· 2025-06-23 08:26
平台上线与业务范围 -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正式上线 支持马头琴演奏和昆曲演绎等声音资产注册确权[1] - 平台当前专注于国有声音资产整合 涵盖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声音文物及昆曲秦腔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 交易环节包括注册和购买版权等权益 并利用AI大模型开发含声音元素的新文化产品[1] 资产类型与转化机制 - 声音资产经评估后可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文化产品 形成数字化资产交易体系[1] - 平台整合盘活文物级声音资产 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未来发展计划 - 平台计划明年向企业和个人开放 实现声音相关数据资产与数字资产的注册交易功能[1]
想不到吧,声音也能当“资产”!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央视网· 2025-06-23 05:48
声音资产交易平台上线 - 全球首个声音资产交易平台上线 可将马路喧嚣 海浪鸟鸣等声音转化为数字资产进行交易[1] - 声音资产分为活态类 静态类和动态类 包括口口相传的声音 文字乐谱 音频视频载体等[1] - 声音资产经过确权 定价和交易后可转化为金融产品[1] 声音资产定价机制 - 声音资产定价基于价值元点和价格原点 价值元点考虑其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价格原点参考国际通识算法和专家评估[5] - 文物级别声音资产按年代划分价值 如磁带 书籍等有明确市场价格的资产作为参考依据[5] 国家声景港建设项目 - 我国启动国家声景港建设示范工程 已建成北京鱼果声景港 陕西西安易俗社声景港等十家示范基地[7] - 项目旨在推动声景资源在公共服务 新文旅体验 国际传播等领域的创新应用[7] 平台交易规则与规划 - 目前平台主要交易国有声音资产 包括国家博物馆 图书馆珍藏的声音文物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 - 2025年平台将向企业和个人开放 允许注册和交易各类声音相关数字资产[8] - 个人创作的声音资产可注册交易 实现价值最大化和金融化[10] 交易流程与商业模式 - 声音文化产品注册后 专业买家购买其版权等权益[12] - 买家利用AI大模型等技术创新开发含声音元素的文化产品[12] 市场规模与潜力 - 我国音乐资产占全球三分之一体量 是文化产业巨大蓝海市场[13] - 仅文物级别动态音乐资产就达300万亿分钟 其中17万亿分钟已完成数字化可立即交易[15] - 按国际标准 一级声音文物注册费每分钟5元 二级4元 三级3元 17万亿分钟注册可产生数十万亿元产值[15] - 2025年6月18日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达425亿元 其中2025年新增389.57亿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