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转移设备

搜索文档
海目星: 2025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2:12
提升经营质量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 公司深度参与固态电池设备开发,成为业内首家同时布局"氧化物+锂金属负极"和"硫化物+硅碳负极"两条技术路线的企业,并向全球领先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前中段关键设备[1] - 在液态锂电池领域突破激光表面处理、激光干燥及轧辊清洗三项核心工艺技术,显著提升电池浸润效率和快充性能,降低涂布干燥能耗,改善极片开裂[2] - 圆柱电池制造方面提供揉平极耳/全极耳整线解决方案,新推出转塔揉平机、集流盘激光焊接机等设备并获得客户高度认可[2] - 消费电子领域完成超宽金属卷料接带机与成型金属卷料智能接带机的技术攻关并实现交付,BST空间光系统在硬脆材料加工与增材制造应用中持续验证[2] - 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在医疗器械领域突破,研发出胰岛素泵自动化线,产出提升130%,人力需求降低75%[3] - 自研TOPCon背面激光减薄设备为行业首创,可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已获得批量订单,正面技术正在客户端验证[3] - BC电池大光斑激光开膜设备通过高精度激光图形化与除尘技术协同,提升客户端量产线光电转换效率[3] - 中红外飞秒激光生发设备完成应用测试平台搭建和实验室验证,获三甲医院专家高度评价[3] - 便携式紫外线光疗仪成功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进入销售阶段[3] - 钣金领域研制大幅面单平台高速机、HF-G高速激光切割机等创新产品,高速激光切割机效率较市场均值提升30%以上,钣金业务订单同比增长174.7%[4] - 新型显示领域实现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高速定位与精准对位突破,巨量焊接设备完成G2.5代面板开发并实现小批量量产,激光修复设备攻克芯片去除等关键技术[5] - 与福州大学研制出国内首款晶圆级非接触电致发光检测样机FED-NCEL,突破Micro LED巨量检测技术瓶颈[5] - 实现多材料高精度打印技术,同一平台四材料同步打印[5] 持续自主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188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3件,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授权专利1,102件,授权软件著作权413件[5] - 不断改进研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和业务开拓力度,整合优秀人才,完善研发管理体系,加快研发成果转化[5] 完善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 - 积极筹备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部分监事会职权,调整三会架构,系统性修订《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5] - 完善第三届董事会建设,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聘职工代表董事,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专门委员会职能,提升独立董事履职效能[5] 强化关键少数责任与履职 - 通过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多层级对控股股东、董监高人员在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关联交易等领域加强监督[6] - 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合规培训,提升全员守法合规意识,组织专项主题培训并安排专题小结考试,每半年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6] 投资者回报与长期价值提升 - 高度重视股东投资回报,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利润分配政策、决策程序及调整机制,强化回报股东意识[6]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因此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 - 不断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在确保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提升长期可持续的投资价值[7] 投资者关系管理与沟通 - 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原则,优化内外部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机制[7] - 形成信息披露层级把关负责机制,通过多人交叉审核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和准确高效[7] - 通过投资者热线、邮箱、上证e互动、分析师会议、现场参观及业绩说明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投资者沟通[8] - 2025年上半年举办1次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累计完成24次投资者调研与路演,参加约16次券商投资策略会[8] - 通过公众号、发布会、媒体矩阵等渠道精准覆盖重大事项,实现信息高效传递与品牌价值深植[8] 持续评估与市场形象维护 - 公司将继续专注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良好业绩表现和规范治理积极回报投资者[9]
迈为股份:净利率承压,非光伏业务未来可期-20250506
华泰证券· 2025-05-05 15: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89.04 元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 24 年收入 98.30 亿元,同比+21.53%;归母净利 9.26 亿元,同比+1.31%,低于预期,主要因光伏行业承压、订单验收迟缓;25Q1 收入 22.29 亿元,同比/环比+0.47%/+8.01%,归母净利润 1.62 亿元,同比/环比-37.69%/-3.18%,下降系计提大额信用减值损失 [1] - 看好公司 HJT 设备海外市场拓展及显示/半导体领域业务发展 [1] - 下调公司 25 - 26 年归母净利润(-21%/-21%)为 11.86/13.07 亿元,预计 27 年归母净利为 14.56 亿元,对应 EPS 为 4.24/4.68/5.21 元,下调考虑光伏短期供需错配影响订单与回款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额减值拉低净利率,25Q1 毛利率边际改善 - 24 年/25Q1 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合计 5.16/1.80 亿元,收入占比 5.25%/8.07%,同比+3.78/+7.83pp,因光伏行业承压、部分订单验收迟缓、个别客户履约能力弱 [2] - 24 年毛利率/净利率 28.11%/9.80%,同比-2.40/-1.01pp,毛利率下降系 24Q4 会计政策变更;25Q1 毛利率 29.10%,同比/环比-1.84/+10.61pp,净利率 6.98%,同比/环比-3.87/-2.83pp,25Q1 毛利率边际回暖 [2] 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在手订单承压 - 24 年/25Q1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额 5.61/-3.52 亿元,同比-92.57%/-5227.89%,因 24 年集中兑付银行承兑汇票增加及 25Q1 客户回款慢 [3] - 25Q1 存货/合同负债 78.74/74.14 亿元,较 24 年年末-11.75%/-9.59%,因光伏行业下游客户扩产意愿降低,在手订单短期承压,非光伏业务放量后业绩贡献有望体现 [3] 看好 HJT 设备海外市场,显示/半导体新领域未来可期 - HJT 技术人工、运营成本低,光电转化效率高,相比 TOPCon 技术在美国等海外市场不易遭遇专利诉讼问题,公司有望受益于 HJT 海外市场拓展 [4] - 非光伏方面,公司国内晶圆激光开槽设备市占率居首,核心设备巨量转移、键合设备已交付,干抛式晶圆研抛一体设备取得关键进展即将量产应用,24 年半导体及显示领域收入 0.67 亿元,同比+88.41%,有望成利润第二增长极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公司 25 - 26 年归母净利润(-21%/-21%)为 11.86/13.07 亿元,预计 27 年归母净利为 14.56 亿元,对应 EPS 为 4.24/4.68/5.21 元 [5] - 可比公司 25 年 Wind 一致预期 PE21 倍,给予公司 25 年 21 倍 PE,目标价为 89.04 元(前值 150.36 元,对应 25 年 28 倍 PE)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8,089|9,830|11,001|12,317|13,764| |+/-%|94.99|21.53|11.91|11.95|11.7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913.90|925.91|1,186|1,307|1,456| |+/-%|6.03|1.31|28.06|10.19|11.47|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3.27|3.31|4.24|4.68|5.21| |ROE(%)|12.39|12.80|14.36|13.90|13.62| |PE(倍)|21.24|20.97|16.37|14.86|13.33| |P/B(倍)|2.73|2.57|2.27|2.00|1.77| |EV/EBITDA(倍)|16.21|15.98|10.94|9.81|8.28|[7] 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公司 2023 - 2027 年进行预测,涵盖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指标 [19] - 给出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及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 [19]
迈为股份(300751):净利率承压 非光伏业务未来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5-04 06:52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24年收入和归母净利同比增长,但归母净利低于预期,25Q1收入微增、归母净利润下降,看好公司HJT设备海外市场拓展及显示/半导体领域业务发展,维持“买入”评级,下调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及目标价 [1][4] 公司业绩情况 - 24年收入98.30亿元,同比+21.53%;归母净利9.26亿元,同比+1.31%,低于预期(24年预期值10.82亿元),因光伏行业承压、订单验收迟缓 [1] - 25Q1收入22.29亿元,同比/环比+0.47%/+8.01%;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环比-37.69%/-3.18%,下降因计提大额信用减值损失 [1] 公司盈利指标 - 24年/25Q1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合计5.16/1.80亿元,收入占比5.25%/8.07%,同比+3.78/+7.83pp,因光伏行业承压、部分订单验收迟缓、个别客户履约能力弱 [2] - 24年毛利率/净利率28.11%/9.80%,同比-2.40/-1.01pp,毛利率下降因24Q4会计政策变更 [2] - 25Q1毛利率29.10%,同比/环比-1.84/+10.61pp,净利率6.98%,同比/环比-3.87/-2.83pp,毛利率边际回暖 [2] 公司现金流与订单情况 - 24年/25Q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额5.61/-3.52亿元,同比-92.57%/-5227.89%,因24年集中兑付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5Q1客户回款慢 [3] - 25Q1存货/合同负债78.74/74.14亿元,较24年年末-11.75%/-9.59%,因光伏行业下游客户扩产意愿降低,在手订单短期承压 [3] 公司业务前景 - HJT技术人工、运营成本低,光电转化效率高,相比TOPCon技术在海外市场不易遭遇专利诉讼问题,公司有望受益于HJT海外市场拓展 [3] - 非光伏方面,公司在国内晶圆激光开槽设备市占率居首,核心设备巨量转移、键合设备已交付,干抛式晶圆研抛一体设备即将量产应用,24年半导体及显示领域收入0.67亿元,同比+88.41%,有望成利润第二增长极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公司25 - 26年归母净利润(-21%/-21%)为11.86/13.07亿元,预计27年归母净利为14.56亿元,对应EPS为4.24/4.68/5.21元,因光伏短期供需错配可能影响订单与回款 [4] - 可比公司25年Wind一致预期PE21倍,给予公司25年21倍PE,目标价为89.04元(前值150.36元,对应25年28倍PE),维持“买入”评级 [4]